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端午節日記集合15篇

關於端午節日記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日記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端午節日記集合15篇

關於端午節日記1

“5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擦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傳統佳節——端午節馬上到來,爲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體驗節日的歡樂,週五的班會課上,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塊學編蛋兜,五彩的絲線在小手上快樂地舞動,非常快,一個個五彩的蛋兜就誕生了。“今年的鴨蛋有新家咯!哈哈哈!”瞧,那一張張笑臉笑得多高興!

精彩盡在陽光週末,小朋友們在家有些又編了兩個蛋兜送給父母,有些還和奶奶一塊包糉子咧。調皮的糉葉開始還真不聽使喚,嘿嘿,真調皮!和父母包得比起來,雖然有點“走形”,但總算過了把包糉子的癮,體驗了動手工腦的快樂!

關於端午節日記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過端午節。姥姥煮了一大鍋糉子。我急忙掀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個個寶塔似的糉子穿着翠綠的外衣,系黃色的腰帶,好看極了。我一口氣吃了兩個肉糉子,又軟又 滑,即香又不油膩,非常好吃。姥姥還炸了一大盆菜角,一個個菜角像彎彎的金月亮,吃起來又酥又香,姐姐都吃了五個。姥姥看着我們吃得這麼香,很高興,還給我們每人一個香包,非常漂亮,還很 香。姥姥說帶上這個香包可以避邪,還可以驅趕蚊蟲。我和姐姐帶着香包摟住姥姥說:“姥姥你真好,謝謝您!”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關於端午節日記3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糉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關於端午節日記4

端午節快到了,姥姥在菜場裏買了很多糉葉,計劃自己包糉子給大家吃。到了晚上,我跟在姥姥後面看姥姥忙裏忙外。

姥姥先把米洗乾淨,倒上鹼水,然後把剛剛洗好的紅豆和紅棗拿出來,與米一塊攪拌。接着姥姥把早上洗乾淨並泡在水裏的糉葉拿出來,在中間圍了一個圓錐形,把拌勻的米和豆放進來。再把糉葉包成一個菱形,拿出剛剛從棕葉上撒下的細繩綁在糉子上。如此一個好看的糉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着姥姥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每次都不可以成功。沒多少時間,姥姥已經做了二十多個了。她把那幾個糉子放進高壓鍋裏,放了一些水開始煮。過了半個多小時,從高壓鍋裏冒出股香氣撲鼻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姥姥從鍋裏拿出了糉子給大夥吃。我吃着又香又甜的糉子,心裏真開心。

關於端午節日記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和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

屈原生活在戰國後期,名平,熊姓。曾任左徒,還當過三閭大夫。屈原熱愛自己的祖國,人民,一心想讓楚國富強起來,可是,屈原的正確主張,卻因楚國黑暗勢力的反對而無法實現。公元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陷楚都郢,楚國面臨亡國危運,屈原無限悲憤,投汩羅江而死。據說後世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系百索子、喝黃酒做香角子、吃糉子、划龍舟等等。

再過一個月,就是端午節了,到時我一定要讓外婆給我做香角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糉子,有機會,還去看賽龍舟。

關於端午節日記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都會知道端午節來臨了。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爲什麼要賽龍舟吧!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大家可能好奇爲什麼要吃糉子,是這樣的: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有趣嗎?

關於端午節日記7

五月初五成了 傳統習俗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吃糉子、吃雞蛋,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那就是我的媽媽。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美味糉子。媽媽在包糉子之 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糉子葉放在水裏煮一煮,泡好了,再洗乾淨。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放到盆子裏。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媽媽就開始包糉子 了。她先取出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做成一個窩,放進糯米和蜜棗,包出棱角,然後用線捆好。一個又肥又大的糉子就包好了。活 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媽媽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大鍋裏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三四個小時。慢慢入味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出的糉子香噴噴的,香的只 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我也不知道媽媽包的糉子有什麼‘祕訣’,總是讓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的很多。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糉子。

關於端午節日記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擦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傳統佳節——端午節即將來臨,爲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體驗節日的歡樂,週五的班會課上,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學編蛋兜,五彩的絲線在小手上快樂地舞動,很快,一個個五彩的蛋兜就誕生了。“今年的鴨蛋有新家咯!哈哈哈!”瞧,那一張張笑臉笑得多開心!

精彩盡在陽光週末,小朋友們在家有的又編了兩個蛋兜送給爸爸媽媽,有的還和奶奶一起包糉子咧。調皮的糉葉開始還真不聽使喚,嘿嘿,真調皮!和爸爸媽媽包得比起來,雖然有點“走形”,但總算過了把包糉子的癮,體驗了動手動腦的快樂!

關於端午節日記9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家裏送來了許多美味的糉子。一個個大大的糉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添加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糉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糉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糉香的日子裏,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關於端午節日記10

今天是端午節,天空灰濛濛的一片,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

可我的心情還是非常開心。因爲我們家來了兩位小客人,他們是潘佳奇和潘佳雨。“拿去,給你糉子。”潘佳奇拎着一袋糉子放在我們的桌子上。這可把我樂壞了,媽媽不用去買糉子了。 奇奇放下手中的糉子,迫不及待地聊起了洛克王國的遊戲。

不過我更想說卡布西遊的遊戲。潘佳雨也參加了進來,我們三個七嘴八舌的你一言我一語。爸爸說簡直吵翻天了。我們直接殺到了電腦桌旁。爸爸媽媽則準備起我們的午餐。“吃糉子嘍。”爸爸說。我第一個衝到飯桌前。脫掉衣服的小糯米俠真好吃啊。我可不會放過你,說着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聊起了端午節的來歷。吃完糉子這個端午節就算過 了。

關於端午節日記1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爲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提高文明素質,結合我校實際,端午節期間,我校將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要求同學們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也有五六年級以“走近端午”爲主題製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還有深入感受民俗習慣,跟家人包包糉子,看看特具疊滘特色的龍舟賽。

同學們興高采烈,感受着濃濃的節日氛圍!

關於端午節日記12

今天早上,我本想大睡一覺,可是媽媽卻讓我起牀 ,因爲今天是端午節。

我一蹦三尺高,不過老媽卻讓我說出端午節的來由,這可難不倒我,“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向來說法不一,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於水中,以驅蛟龍。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我說了出來。

最終我還是吃到了糉子。

關於端午節日記1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民族詩人,叫屈原。他空有滿腔抱負,無處發揮,最後跳江而死。後人爲紀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糉子投入江中,由此人們習慣在那一天包糉子吃糉子。

端午節那天,大街小巷都飄着濃濃的糉子香,走過那兒的人都會口水直流。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糉葉拿在手上圍成一個圓,把糯米和肉放進去,再把糉子包起來,用線把它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來的糉子和媽媽的包起來的糉子放在一起,一看,還不如媽媽的好,我想媽媽能包那麼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嗎?

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幾分種,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媽媽說:“已經熟了。”終於可以吃了,媽媽把糉子放在盤子裏。我拿了一個糉子,把外殼剝了,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真好,不dan讓我學會了包糉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糉子。

關於端午節日記1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人都在奶奶家過的,我們剛到奶奶家的時候,什麼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包糉子。我在一旁看他們包糉子,媽媽包得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爸爸知會包三角形的糉子。

糉子包好了,現在可以煮糉子了,我和爸爸一起看電視,媽媽在煮糉子,爺爺奶奶在看妹妹心裏樂滋滋的。爺爺說:“妹妹長得真我。”奶奶說:“那是肯定的”媽媽煮的糉子好了,我們全家吃糉子,爺爺奶奶看妹妹。我們吃完了,爺爺奶奶開始吃糉子,媽媽看妹妹,我和爸爸又看了一小會兒電視,爺爺奶奶吃完了,我們在奶奶家玩了兩個小時,爸爸說:“我們走吧”。

我們走了,這一天我們過得很快樂。

關於端午節日記15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原本是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