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四季主題手抄報資料大全

四季主題手抄報資料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四季主題手抄報資料大全,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四季主題手抄報資料大全

  一、四季的劃分:

1、天文學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實際上是用陽曆計算的,也就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24個等分點計算的,並不是(如許多人誤會的那樣)以陰曆(月亮曆法)計算的。

氣候上一般以1月爲最冷月、7月爲最熱月,故目前人們通常又認爲以公曆3月、4月、5月這三個月屬於春季;6月、7月、8月屬於夏季,9月、10月、11月屬於秋季;12月與次年1月、2月屬於冬季。這種四季的劃分一般與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較相符合。

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很長、太陽高度較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之間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

按照近代天文學的“四季”劃分標準,春分(3月21日左右,比立春要晚45天)、夏至(6月22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分別作爲四季的開始。

中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幾千公里,所以,同是一個季節,溫度大不相同,比如春季,最南邊的廣東和海南已經穿夏衣了,可是最北邊黑龍江以及內蒙、新疆一帶還在穿棉衣呢。

2、中國古籍的記載

我國民俗多用“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2月4日前後)、立夏(5月6日前後)、立秋(8月8日前後)與立冬(11月8日前後)這“四立”作爲四季的開始。古代民間還習慣用農曆月份來表示四季,以每年陰曆的正月爲春季開始,四五月以後爲夏季(標誌爲五月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以後爲秋季(標誌爲九月九日重陽節),十月以後爲冬季(十一月稱爲冬月)。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就算作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這可能符合幾千年前制訂“夏曆”時的中原氣溫比後來暖和的情況,但是早已不再符合兩三千年以後溫度降低的情況了。例如,夏商周時代中原地區就有大象、犀牛,有“用大象耕田”、“用犀牛皮做盔甲”的歷史記載,漢魏之間還有“曹衝秤象”的故事,但是到隋唐以後,大象、犀牛就都在中原絕跡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夏商周三代長期進行天文、氣象和物候觀測的經驗總結,是曆法上一項重大成就。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兼具天文和氣象、物候的特點。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稱八節),表達的是天文數據;而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節氣,則明顯地表示氣候和農事特點。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別表示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節氣。大暑是夏至後第二氣,即夏至後一個月,大體與傳統的“三伏”中的中伏相當;大寒是冬至後第二氣,即冬至後一個月,同傳統的“三九”相近。故民諺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天文現象和氣候,結合緊密,特徵明顯。但是這樣的四季劃分,與近千年來我國實際的氣候情況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傳統農曆作爲春秋二季的開始,而在氣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傳統作爲夏季和冬季的中點,可是在氣候上,它們並非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根據氣溫和日照的變化,目前,一般流行用天文法的陽曆來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即:春分到夏至爲春季;夏至到秋分爲夏季;秋分到冬至爲秋季;冬至到春分爲冬季。這樣劃分季節的標準能反映出近千年以來一般的氣候概況,但也不是很確切。

3、中國氣候學家提出的標準

把一年平均分爲四等分來劃分春夏秋冬,雖然簡單易記,但各地農作物的生長和季節的來臨早晚,顯然不可能是那樣整齊和同期出現。況且我國的地表還不均勻地分佈着海洋、陸地、山脈、沙漠等,用簡單的均分法劃分季節,肯定是不確切的。

1934年我國張寶堃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他提出用5天的平均溫度(候溫)爲標準,併兼顧各地某些能反映季節來臨的植物或動物的生長和活動規律來劃分四季。就是說:以候平均溫度(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作爲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爲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低於22℃時作爲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到10℃之間時作爲秋季開始。這也是目前從天氣氣候角度來劃分的四季,也是爲氣象領域所接受的一種四季劃分的標準。

近年來氣象學家又根據大範圍天氣形勢的調整結合當地的具體天氣、溫度等的突然變化來劃分四季,這叫“自然天氣季節”。這種劃分四季的方法比單純用“候溫”爲標準來劃分四季又前進了一步,也更符合實際情況。

根據以上四季劃分標準,根據南京地區近百年氣溫資料統計分析,南京穩定通過10℃的日期是3月24日,穩定通過22℃的日期是5月26日,從22℃以上穩定下降到22℃爲9月19日,穩定下降到10℃以下爲11月21日。由此,南京的四季可劃分如下:春季3月24日—5月25日,共計63天;夏季5月26日—9月18日,共計116天;秋季9月19日—11月20日,共計63天;冬季11月21日—3月23日,共計123天。根據以上劃分,南京冬夏最長,春秋季各只有冬季的一半。

不過,以上四季的`開始和結束日期,是南京歷史上多年平均日期,並非每年四季的起、止日期。至於每年的四季日期,要根據當年的候平均氣溫值爲劃定。

  二、四季的養生方法:

1、春季養生保健:

春季,陽氣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風邪的侵襲,而此季多風,因此要避風邪,注意身體的保暖,不要隨即驟然減少衣服,防止着涼受風,以免發生春溫,風溫,感冒,流感等各種春季多發的疾病。民間諺語常說“春捂”就是這個意思。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氣過旺,要適當增加甘(甜)味食品,這樣有利於補益脾氣,避免肝旺而克傷脾。所吃食物性宜偏涼,要慎用或禁食熱性食物,這樣可以減少由於飲食助長內熱,而發生溫熱性疾病。如各種流感、感冒、痄腮、風疹等。平日宜飲菊花茶、銀花,用來清熱、散風。飲茶宜用花茶類,花茶其性涼而不寒,較爲中和。宜食大麥粥、黃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鴨肉等。忌食動物的內臟。

春季到來萬物生,綠色食物助健康,

避寒保暖有古訓,溫病流感要長防。

糧食衣物常晾曬,肝喜酸味脾喜甘,

肝火太旺傷身體,心平氣和體最安。

2、夏季養生保健:

夏季,萬物繁茂秀美,陽氣旺盛,是生育萬物,長養萬物的季節。在“五行”中屬火,與人體的心臟和小腸有着密切的關係。人體與萬物一樣,要順應夏季的氣候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體的正氣旺盛,有利於身體的成長壯實,同時也可以減少夏季的多發性疾病,防止傷暑、中暑、暑溫、痢疾、暑月感冒等病。在起居時間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牀,不要討厭天長。中午可以適當增加午睡,使身體得到緩衝。睡臥時,頭不要枕冷石、鐵物取涼,如不注意可損眼目。切勿露臥室外,以免生癬或生面風。夜間切忌直臥窗下,開窗引風或空調溫度過低,阻礙身體陽氣通達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發怒,以使人體氣機宣暢。可多做一些戶外運動,如打球、游泳、跑步,可登山眺望,林聽鳥鳴,觀潮流水,多與大自然交融,來適應夏季的時令特點。但要注意不可過度勞累消耗,以避免別暑邪所傷。同時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中暑。人體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腎水衰弱,雖然自覺天熱,喜冷貪涼,但應有節制。在飲食上要注意慎、戒油膩厚味,粘膩食物,宜減少苦味食品,增食辛味食品,以養肺臟。勿使太飽。更不可暴飲冰水飲料,貪食冷凍瓜果。

夏季到來萬物長,細菌蚊蠅也滋生,

新鮮食物最可口,糧油黴變致傷病。

貪冷貪涼釀寒體,別忘中醫有良方,

伏天外治有療效,及時問醫求健康。

3、秋季養生保健:

秋季,西風颯颯,燥氣當令,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評定收斂,是陽氣漸退,陰氣漸長,萬物收穫的時節。“五行”中屬金,與人體的肺和大腸有着密切的關係。人體與萬物一樣,要順應秋季的氣候特點,各種生命活動都要有所收斂,不可放縱,這樣才能收斂神氣,不使其過於消散,從而減少秋季疾病的發生。在起居時間上要早睡早起,可與雞的活動時間相仿。晨起可在空氣新鮮和避風的地方做一些較平和的運動,如打太極拳、練太極劍、保健操等,喜愛跑步的也要象初春一樣減少活動量,游泳也應適當減少。不能使身體有大汗,而加重身體的乾燥。心情要保持安定,收斂神氣,不使神思外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才能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違反了這一自然規律,肺臟就會受傷,到了冬天就可能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

秋季到來萬物收,水果豐盛宜先償,

燥金當令風物幹,燃燒秸杆肺難安。

咳嗽慢支老肺病,空氣新鮮最重要,

一年辛苦收穫大,莫到冬季爲病愁。

4、冬季養生保健:

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龜裂,北風凜冽,生機潛伏,陽氣內藏,是萬物蜇藏的時令。在“五行”中屬水,此季與人體的腎和膀胱有着密切的關係。人體與萬物一樣,要順應冬季的氣候特點,各種生命活動都要有所潛藏。可少做一些戶外活動,這樣才能使人體的正氣得到補充和儲藏,以爲來年的新生增添精氣和能量。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陽出來時再起牀,保證充足的睡眠,要儘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養好人體的陽氣。在一年四季當中,冬季就相當於一天的夜晚,應該多一些休息。晨起可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和避風的地方做一些輕鬆的運動,千萬不要做劇烈運動,使皮膚開泄出汗而損耗身體的陽氣。也要避免冰霜風寒所傷。儘量不要冬泳,要減少夜生活。

冬季到來萬物藏,充足睡眠曬太陽,

通風換氣常開窗,整夜遊戲體易傷。

喝酒吃肉有節制,少吃酸菜多蔬菜

文明城市講衛生,順應天時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