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 愛國手抄報素材

2015 愛國手抄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愛國手抄報有關辦報素材:中國佛教的護國事蹟

2015 愛國手抄報素材

愛護自己的祖國、維護國家安定與世界和平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優良傳統。中國佛教僧衆每日早晨在佛前做功課時,都要念誦經咒,並且唱頌迴向:“三塗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國界安寧兵革消,風調雨順民安樂。”這是提醒自己雖然出家修行,但仍不能忘記國家、衆生的恩德,希望國家和平,人民安康。據《佛祖統記》卷47記載,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經過台州章安鎮,入金鼇寺,見一老僧在佛前禱祝,都是憂時保國的話語。高宗因問:“老和尚,您剛纔所念誦的是什麼經典?”老僧回答:“《護國金光明懺》。”高宗因宿於寺,後每年都要施捨財物令諸僧修行此法。在中國佛教寺院中,進山門後第一個大殿是天王殿,內有四大天王,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意謂能護持國土,其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國家。佛教中的所有造像,都是起表法的作用,即表達佛教的精神,以護國天王爲四天王之首,表達了佛教對國家的熱愛。從中國佛教僧衆的日常修行及其精神,都反映了中國佛教愛國護國的善良心願。

從中國歷史上看,不少中國僧人還自發組織僧兵,抵禦盜賊匪徒對國家人民聲明財產的威脅。據少林寺碑文記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盜賊競起,少林寺僧人精通武藝,曾有效地抵禦了“匪徒”的進攻。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當時爲秦王,奉命討王世充,少林寺曇宗等十三人一齊加入戰鬥,勇猛向前,蕩平叛軍。少林武僧們受到唐王朝的重賞,曇宗被封爲大將軍,其餘不願做官的,各賜紫羅袈裟一件。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古代朝五臺的僧衆都要經過舊路嶺。明嘉靖初年,盜賊縱橫,在舊路嶺一地佔山爲王,過往僧衆及老百姓被殺被搶者無數,官兵也沒有辦法。當時朝五臺的信衆,往往聚集上百人攜帶武器,纔敢進五臺。當時五臺山有一出家人名,武藝高強,組織五十二位僧人,合力圍剿土匪。經過浴血奮戰,終於盡殲盜賊。慧定在剿匪戰爭中,現金剛力士身,身先士卒,受到佛教信衆及當地老百姓的讚譽,被尊稱爲馬大士、莽會首。

中國佛教的護國報恩的愛國實踐還表現爲,在國家民族遇到外來的侵略時,大義凜然,積極抵禦外來敵人的入侵。如宋代臨濟宗僧人大慧宗杲(1089~1163)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大力提倡“忠君護國”思想,反對朝中權臣秦燴妥協投降。大慧宗杲是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人,參學於圓悟克勤,得法後克勤令他分座說法,名振京師。靖康元年(1126),丞相呂舜徒奏賜紫衣,並得“佛日大師”之賜號。紹興七年(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緇素雲集,宗風大振。紹興十一年,侍郎張九成至能仁寺跟隨宗杲學習禪法。張九成是朝中的主戰派,當時秦檜大權在握,準備與金人議和,因爲宗杲論議朝政,被秦檜剝奪僧籍,流放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後又貶遷至梅州(今廣東梅州)。宗杲雖然歷盡坎坷,但其愛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他曾說:“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

愛國手抄報圖

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很多寺院的僧人自動組成僧兵,參加到保家衛國抵禦外寇的戰爭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侵犯杭州,大肆搶掠和破壞。如懷疑雷峯塔中藏有伏兵,縱火燒塔,使該塔僅剩赭色塔身。朝廷任命少林寺僧天真、天池爲的大將,帶領僧兵四十人前去抵禦,大敗倭寇。倭人逃往上海太倉,當地官兵和老百姓起而抵抗,卻連打三十七仗都以失敗告終。當時的軍隊統領蔡克廉聽說杭州有一批英勇善戰的僧兵,便派人去邀請助戰。經過僧人鹿園的舉薦,請月空帶領杭州僧人十八人,又請少林寺僧天員帶領另外一批僧兵四十八人,協力征剿。六月初十日,發現賊軍一百多人,奮力追擊,終於在翁家港一舉剿滅敵軍,結果僧兵傷亡四人。以月空和尚爲首的三十多位少林寺和尚組成的僧兵隊伍,在松江的一次戰鬥中,僧人們手持鐵棒,擊殺很多倭寇,後因寡不敵衆,全部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不僅僧人如此,佛門居士中也不乏抗擊外侮的英雄。如明朝中期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和清末民族英雄林則徐都是虔誠的佛教徒。當倭寇入侵中國東南沿海,殺人放火,肆意姦淫擄掠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難以估計的損失。戚繼光組織的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作戰,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他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表現出一位在家佛弟子愛國愛民的菩薩心願。林則徐也是一名佛門弟子,虔修淨土,日誦《阿彌陀經》、《金剛經》爲常課。當英國向國大肆鴉片,造成白銀大量外流,官兵百姓深受鴉片之害。時爲湖廣總督的林則徐毅然上奏,嚴禁鴉片,被道光皇帝委任爲欽差大臣,赴廣州進行禁菸。林則徐不顧列強的威脅,將英、美商人交來的鴉片約二百三十七萬多斤在虎門海灘當衆銷燬。所以,近代淨土宗祖師印光法師曾說:“詳觀古人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業,道濟當時,德被後世,浩氣塞天地,精忠貫日月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印光法師所言不無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在家居士的愛國之心和對於國家人民的積極貢獻。

總之,中國佛教不僅在思想上有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理想,而且通過實際行動,實踐着大乘菩薩“報恩度苦”、“忘我利他”的積極精神。佛教中所講的菩薩殺數十強盜而救五百商人的故事,後來一直爲中國佛教徒所效仿。在佛教看來,殺死惡人實際是拯救惡人,因爲惡人的惡業沒有造成,所以不會墮落到惡道中去。而對殺者來說,雖犯殺戒,卻又是爲護國愛民的菩薩心所驅使,不但不成罪業,反而種下了功德。明末高僧蓮池《梵網戒疏發隱》中也說:因爲惡人有罪而殺,所以殺生並沒有犯惡業。中國歷史上虞舜討伐四凶,周公誅殺二逆,就是這個意思。況且在處死惡人之前必爲之流涕,三覆然後才行刑,這就是即殺而成慈,雖殺非殺。既沒有違背佛法的精神,也沒有損傷國家的恩德,所以於國政、佛心這二者都沒有妨礙。蓮池大師的這一解釋反映出中國佛教僧人對於佛教戒殺與報恩二者關係的理解,爲佛教徒愛國報恩的實際行動提供了理論依據。所以佛教雖然強調戒殺,這是出於愛護衆生的慈悲心。當人民受到暴徒的肆虐殘害,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或者國家受到外敵的入侵,揮刃殺我同胞時,出於菩薩的慈悲心,除暴安良,殺敵而救國,在佛教本身也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