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邵逸夫的作文素材示例

關於邵逸夫的作文素材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篇一:邵逸夫作文素材

邵逸夫作文素材

關於邵逸夫的作文素材

做人當如邵逸夫

作者/山東 畢泗建

人物簡介

他曾拍攝過1000多部經典電影,打造了一個無法重現的電影王國神話,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諸多“第一”和“之最”。香港富商豪賈雲集,但以經營影視而登上香港富豪排行榜唯他一人。他在英國、美國、新加坡及香港、內地等地都有鉅額捐贈,合計金額早已超過30億元。在古今中外捐資助學史上,他當之無愧可稱爲第一人。他就是邵逸夫。1990年,爲表彰他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傑出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其名字爲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命名。這顆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 美國舊金山政府則將每年的9月8日定爲“邵逸夫日”。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7歲。香港特首樑振英對TVB榮譽主席邵逸夫離世表示哀悼,他讚揚邵逸夫長期大力推動演藝事業發展,又在香港及內地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特別值得尊重。

傳奇經歷

創建“無線電視”

上世紀70年代,邵逸夫的電影事業進入了黃金階段,1973年開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問世,當時,香港電影中最賣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感受到了電視對電影的威脅和挑戰,他開始逐漸收縮電影業務,轉投無線電視。

1987年,邵逸夫正式對外宣佈停止了所有電影製作,正式將事業的重心轉向電視業。事實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聯手創建了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無線電視,英文簡稱TVB。

由他成立的無線藝員>培訓班先後培養了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張曼玉等大批頂尖巨星,幾乎撐起了整個華人演藝圈的半壁江山。

內地觀衆對於香港的記憶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TVB的電視劇,比如《上海灘》《射鵰英雄傳》《流氓大亨》《鹿鼎記》等等。40多年來,TVB推出的電視劇近1500部,超過8萬多小時。

多維解讀

1.成功需要“變”。從20世紀20年代從事電影業到現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國電影

和電視的成長與興衰,在中國影視史上寫下了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變”,一成不變與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註定讓你成爲時代浪潮中的犧牲品。革新,纔有機會。

2.善於抓住機遇。能否善於抓住機遇,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機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縱即逝。邵逸夫感受到電視對電影的威脅和挑戰,轉投無線電視。因此,要抓住機遇,就必須有精明的頭腦,詳細地研究,細心地觀察,捕捉機會。

精彩人生

曾經一天看9部電影

邵逸夫是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儘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幹一樣,專一樣,從不懈怠。他從最卑微的職位做起,一步步奮鬥,最終成爲電影公司的大老闆。他熟悉電影製作的每個環節。從>劇本、攝影到導演、演員的選聘以及化妝、剪輯,他樣樣在行,而在影片推廣、發行、劇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裏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過人,他看電影之多,也堪稱一最。中國的外國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藉此瞭解電影動態,以確定題材,制定拍攝計劃。邵逸夫說: “我天生喜歡看電影。”邵逸夫每天早晨6點鐘準時起牀,一天的工作時間在16小時以上。幾十年來,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兩三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謂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

爲了樹立邵氏影業的良好形象,他對影片的質量嚴格把關。出現劣片,往往親手燒掉,毫不手軟。他說: “在早期,我整日燒片,沒有好的戲,我寧願燒。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逸夫自己製片相當嚴謹,絕不拍劣片。據稱,邵氏在37年間,燒掉的影片以十部計。

多維解讀

1.事業成功需要執著地投入。執著是鍥而不捨的追求,是百折不撓的探索。執著是熱情地投入,是無私地付出。邵逸夫被稱爲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即爲明證。人生因執著而精彩,世界因執著而美麗。40多年來邵逸夫幹勁沖天,被譽爲“香港精神”——“能吃苦”的代表。

2.追求完美。邵逸夫曾說: “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鬆的。”你是否發現,走到最後的勝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點,而是嚴格要求自己,給這個世界一份最好的>禮物。

魅力人格

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人格境界

60年代,邵逸夫聘用有“宣傳鬼才”之稱的鄒文懷當他的《電影週刊》主編。鄒氏

跟隨邵逸夫11年,常令邵氏影片“起死回生”、“化腐朽爲神奇”,平淡無奇的影片也能賣個滿堂紅。其後,他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拍攝了賣座率極高的影片《貂蟬》。該影片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

邵逸夫自己每天九點鐘一定到片廠,開會、試片等,他一定比別人先到,其他人員偶有遲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導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業高峯期離開邵氏到臺灣另謀發展,並帶走大批技工好手,幾乎動搖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愛才如命,70年代允諾他重返邵氏,這或許只有邵逸夫能夠做到。

多維解讀

1.學會知人善任。作爲領導,要掌握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你的事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邵逸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知人善任有關。

2.要大度寬容。胸懷博大,能善待他人,能悅納他人,是一個優秀人才的可貴品質。寬容大度是黏合劑,能容人就能團結各種人,受人擁戴;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結果必是孤家寡人。

大愛無疆

散盡千金濟衆生

多年來,邵逸夫一直穩居香港超級富豪排行榜,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是港島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這位以“大丈夫貴兼濟,豈獨善其身”爲人生信條的影視鉅子,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2002年,邵逸夫捐資創立的“邵逸夫獎”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類的傑出科學家。該獎每年頒發一次,獎金100萬美元,頒獎始於2004年。由於其設獎宗旨和鉅額獎金足以媲美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因而被稱爲“東方諾貝爾獎”。美籍華人楊振寧說: “‘邵逸夫獎’的設立,是人類歷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設立邵氏基金會,致力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於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鍾。正如他所說: “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教育爲立國之本,邵逸夫爲此多年來盡心盡責,不遺餘力。20多年來,他僅向內地的捐款就已經超過30億港元,興建了5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如今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佈全國各地,遍佈全國的逸夫樓幾乎成爲中國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古今中外捐資助學史上,邵逸夫當之無愧可稱爲第一人。

多維解讀

1.邵逸夫曾說,我的財富取之於民衆,應用回到民衆。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

慈善家。創業、聚財是一種滿足,散財、捐助是一種樂趣。若不是滿懷服務大衆的精神,而只是站在雲端俯視,邵逸夫便無法走進老百姓的心。

2.熱愛國家,熱愛香港。有錢卻不奢侈揮霍,成功但從不自負。他生活簡單,習練氣功,還自帶盒飯參加宴會。他不專橫,更不輕易批評和否定他人。作爲回報,社會也向這位成功而慷慨的人士奉上欣賞和尊重,尊重他對國家和家鄉的熱愛,尊重他的美德善行和他事業的成功。

結束語

2011年12月7日,104歲的邵逸夫宣佈將卸任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TVB)董事局主席等職務。在很多人心中, “邵逸夫”的名字就像個符號一般不可磨滅。

與邵逸失一起退隱的,是香港電影一去不回的黃金時代;不會與這位老人一起離開的,則是他帶給我們的黃金般的高尚品格與慈善理念。

這位老人所經歷過的百年,遠比他所拍攝的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要精彩動人。 《邵逸夫作文素材》

  篇二:高考作文熱點人物素材:邵逸夫

高考作文熱點人物素材:邵逸夫

押題素材

百年傳奇邵逸夫:人生比戲更精彩

華語電影發展至今,電影圈涌現出的大佬數不勝數,不過能配得上“大亨”之名的卻是鳳毛麟角,而邵逸夫絕對是其中最閃耀的一位。

邵逸夫1907年生於浙江寧波鎮海,其父是舊上海有名的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但他沒有繼承父業,反而投身娛樂圈。他中學畢業後就赴新加坡協助兄長創業,並拍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1958年,邵逸夫移師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獲得了幾十項大獎,創下中國電影史紀錄,開創了邵氏電影的輝煌時代。1967年,邵逸夫創辦香港無線電視(TVB),高調進軍電視業,笑傲香港四十載。 此外,邵逸夫還樂善好施,熱心公益。1973年他設立邵氏基金會,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他對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鍾,以“逸夫”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等遍佈中國各地……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百年人生圓滿落幕,但他的人生遠比他所拍攝的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要精彩!

多維解讀

1.人生要活出自己。邵逸夫沒有繼承父業,而是自己創業,並通過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他拍出了中國

第一部有聲電影,打造了邵氏電影、香港無線電視兩個娛樂帝國,培育了無數影視巨星他拒絕平庸、敢想敢做、勇於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將奮鬥進行到底。邵逸夫不到20歲,就下南洋艱苦創業,成爲華語電影的開拓者;50歲移師香港,繼續爲開闢事業新天地而搏命,成立“邵氏兄

弟”;近60歲,創辦TvB,成就娛樂帝國;百歲之時,還在爲教育和醫療事業鞠躬盡瘁。他的一生爲我們詮釋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3.工作當精益求精。邵逸夫的一生,都精益求精,致力於打造個人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乃至華人文化品牌。“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這是邵氏電影最著名的一句宣傳語,也是邵逸夫的工作態度和藝術準則。其“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的認真態度,對影片質量嚴格把關的嚴謹作風,使其電影上座率居高不下,讓邵氏影片立於不敗之地。

4.上善若水。邵逸夫坐擁億萬財產,卻不追求個人享受,而是慈善爲懷,熱心公益,心懷祖國,造福他人。他不遺餘力地投身教育和醫療事業,遍佈中國的“逸夫樓”便是見證,其承載着無數人的求學記憶,記錄着邵逸夫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精神。 聲音&觀點

◇以前我們說有飲水的地方就有柳永詞,後來演變成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金庸小說。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放在邵逸夫身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看過邵氏電影、TvB電視劇,他是華人世界的文化鉅子。 ——劇評人李星文

◇邵老先生走了,全國各地“逸夫樓”的階梯總和,足夠您登上天堂。 ——網友

時文佳作

邵逸夫改寫的不僅是電影 ◎劉巽達

2014年1月7日,香港TvB榮譽主席邵逸夫先生駕鶴西去,享

年107歲。雖如此高壽仙逝,卻依然引來一片嘆息。邵逸夫的知名

度和社會影響力太大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香港知

名電影製作人和娛樂業大亨,更是一個卓越的慈善家,全國許多學校裏,都矗立着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樓”;而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更是在表彰科技拔尖人物、促進科學研究方面居功至偉。就筆者而言,求學時泡在逸夫圖書館裏,就業後又頻頻出入逸夫舞臺。像我一樣,受其澤被者可謂不可勝數。

邵逸夫的電影傳奇,常常成爲人們的談資。從最初的天一電影公司,到20世紀30年代新加坡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再到20世紀50年代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漸漸建立起一個電影王國。當年的香港電影是貧乏的代名詞,而自從1932年邵逸夫搗鼓出一部《白金龍》後,香港電影才被關注起來。隨着“邵氏兄弟”成立並推出一大批港產影片,香港影界一躍成爲“東方好萊塢”。從一個在洋學堂念私塾的小孩成長爲影壇大亨,他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窺視到個人成長與民族企業成長之間的正相關聯繫。他的事必躬親,他的精力旺盛,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理想和細節的和諧共振。

也許人性比較偏戀八卦,對邵逸夫先生的解讀,還有很多的是他的童言無忌、生活趣聞。我們無數次看到他西裝筆挺地行走在紅地毯上,香檳美酒與美女圍繞左右。在筆者看來,這既是他娛樂業的身份使然,也是他瀟灑人生態度的盡情展示。他的“永遠年輕”的生活方式,絕不是簡單的物質主義的炫耀,而具有精神層面的啓示意義。對一份事業凝聚高度的熱情,永不停歇地站在業界的巔峯,才能讓他的電影王國一直製造傳奇、新意迭出。

我們常常喜歡用“他雖然是個商人”的句式,好像商人天生具有某種缺陷。但論一個人的貢獻,商人捐獻的真金白銀往往具有貨真價實的意義。他的確是個商人,他的企業航船離不開利潤的支撐,但這不正是社會規律的一部分嗎要緊的是看他的財富是否取之有道,乃至“散之有道”。當邵逸夫先生用超過100億港元用於公益和慈善事業時,這樣的慈善爲懷,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邵逸夫不僅改寫了香港電影,還改寫了香港電影以外的很多東西。他的個人形象、他一手打造的“四大天王”形象,已經走進了無數人的記憶中。甚至可以說,他的仙逝,是香港乃至中國文化產業的巨大損失。此刻,我們對他表達一份懷念和敬意,也可以藉此在邵氏作品中,尋找我們曾經有過的心靈慰藉。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瘋狂點擊

文章採取總分結構,開頭一段總寫邵逸夫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慈善家等身份和其對教育、科學方面的貢獻,然後依次從電影傳奇、生活態度、公益慈善、文化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高度評價了邵逸夫精彩的人生。文章敘議結合,詳略得當,真誠地表達了一個“受其澤被者”的無限懷念和敬意,謳歌了邵逸夫的光輝人生和高尚品格。

  篇三:邵逸夫個人案例高中作文素材

關鍵詞:

選擇與放棄

素材:

在南洋放電影的經歷鍛鍊

出邵逸夫敏銳的市場嗅覺,

他開始興建電影院。時值大人生,自己的青春。 邵逸夫曾說:“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鬆的。”你是否有發現,走到最後的勝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點,而是嚴格要

求自己,給這個世界一份最好的禮物。 陸黃梅戲風靡,邵逸夫迅速

挖掘人才,當黃梅戲出現審

美疲勞時,他又果斷放棄轉

戰武俠戲,使香港成爲東方

的好萊塢。

論點:

邵逸夫,斯人已逝,但他留

下的娛樂王國和慈善事業

仍在繼續。107年的傳奇人

生,他無條件開辦培訓班,

讓許許多多有夢想的人走

進了娛樂王國。

段落:坐在窗明几淨的樓裏讀書時,我也曾會想,逸夫

到底是誰,爲什麼他可以給

我們捐贈一整棟教學樓。逸

夫逸夫,便是邵逸夫。30年

的時間,他捐建了5000多個教育、醫療項目,讓“逸夫樓”遍佈中國。不僅如此,

邵逸夫晚年更撥出資金,成立有“東方諾貝爾”之稱

的“邵逸夫獎”,支持科學研究。悼念邵逸夫,爲記住

是這樣一個人,讓教育慈善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

我們今天看到的邵逸夫,或

許是一個王國的背影,一個

時代的終結。然而他在我們

生命中留下的邵氏烙印,卻

將久久不被磨滅。悼念邵逸

夫,也是爲記住我們自己的從20世紀20年代從事電影業到現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國電影和電視的成長與興衰,在中國影視史上寫下了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變”。一成不變與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註定讓你成爲時代浪潮中的犧牲品。革新,纔有機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樓,每一座逸夫樓背後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1985年開始在浙江大學建立逸夫樓,這是邵逸夫對內地捐獻的開始。19歲離開故鄉浙江寧波的他,在外闖蕩半生後,選擇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報故鄉。從那以後,一棟棟逸夫樓,一座座逸夫小學,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從星火終至燎原。 邵逸夫對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樂此不疲,他曾說“寬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鑰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藥”,這位頤養天年的百歲老人用一生證明了這句話。在跨越兩個世紀的歲月中,邵逸夫所展現出來的謀略智慧和樂力慈善,值得一代代中國企業家學習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