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歌頌評彈藝術的句子摘抄

歌頌評彈藝術的句子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評彈是語言的藝術,

歌頌評彈藝術的句子摘抄

評彈藝術家們對評彈語言、

也就是吳語文學做出了,

無與倫比的傑出創造。

說書人吸收了大量鮮活的生活語言,

吳方言所特具的幽默、

輕鬆、微妙、傳情,

被評彈藝人運用得出神入化。

深深庭院、淺街小巷、

茶館酒樓、鬧市碼頭,

各種人物口頭有着,

鮮活獨特的吳方言語言。

藝人們熟悉這些吳語語言的,

特殊的意蘊與豐富的表現力,

組成書中的表與白,表白,

官白、私白、咕白、襯白、託白。

蘇州評彈“六白”融合成評彈的敘述語言。

評彈無與倫比的語言藝術,

互相契合,互爲映託,

形成了評彈永遠的魅力。

——導讀

【第1句】我喜歡聽這吳語軟儂的蘇州評彈。尤其是那三絃琵琶的悠揚的絲絃聲和清麗委婉的吳語軟儂的唱腔,令我賞心悅目。蘇州評彈把江南水鄉水的清韻味滲入到彈詞絲絃音韻的骨髓裏,化作評彈的靈魂。使我感到欣賞評彈藝術音韻中如同喝了一大碗江南水鄉特釀的存年米酒來,味清香四溢,鮮亮甘純,使人微酡沉醉......

【第2句】軟軟地、滑滑地,就像蘇州河裏的水,被遊船慢慢地碾出一層緊牽着一層的波紋,這就是蘇州評彈的魅力。享受蘇州評彈,不必閉上眼睛,你可以盡情地欣賞蘇州的夜景。蘇州河兩岸的風光,蘇州河上跨度奇妙的拱橋,在蘇州評彈的背景音樂聲中,更能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

【第3句】正茫然、正焦慮,一聲琵琶和三絃伴着軟軟的、嗲嗲的女聲“叫一聲小紅娘”---一陣心悸,蘇州評彈!是蘇州評彈!在嘈雜的街市上、在五彩繽紛的人流中,這聲音流水一樣穿過雙橋、從紅木的花窗邊衝進我的心底!急切尋望,目光穿街走巷,遠遠地終於瞧見在一扇深紅的花窗內有一懷抱琵琶的女藝人,隔河相望,只見一張半舊的面孔、一把半舊的琵琶,紅色的衣裳外裹一件閃光的披肩,另一位抱着三絃的男藝人被窗臺擋住了面相,只露着夾三絃的半隻手臂。蘇州評彈!我第一次離你如此之近。心底熱流剎那間瀰漫開來。

【第3句】小時候就愛上了蘇州評彈,一直到年紀老了,始終不渝,興趣更濃。評彈爲什麼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認爲:它曲調優雅,流派紛呈,聽來心曠神怡,似高山流水,又似輕舟盪漾,閒庭信步,使人心平氣和,不僅是一種音樂享受,還起到調節心態、陶冶情操作用。

【第4句】評彈作爲一種極具蘇州地方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必然要具備蘇式風味,體現吳文化的背景。一口吳儂軟語是蘇州最顯著的標誌,倘若沒有蘇州方言,蘇州評彈便可以去除“蘇州”二字,冠名揚州評彈、上海評彈亦無不可。俗語、俚語作爲一門語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文化背景、風情民俗、世態萬象。

【第5句】蘇州評彈和刺繡、蘇州園林被稱爲蘇州三絕。這三絕無論這評彈、刺繡、園林藝術的塑造的都是這樣精美、清新、秀麗,使人感受到蘇州人的聰慧智巧和這藝術的無窮的魅力。在這月夜江南小河邊潺潺流水聲中的茶樓裏,喝着春茶聽着這清音雅樂般的評彈來那不知有多愜意喲!在白天鋪着青石板的水鄉小鎮上徜徉在店鋪裏,欣賞着精細雅緻的、惟妙惟肖的蘇繡畫品裏。或是帶上家人流連在這清泉流韻千姿百態的亭臺樓閣,琪花瑤草和山石奇疊相趣成蔭的蘇州園林中,真讓人領受到蘇州三絕的藝術魅力而使人驚歎萬分來......

【第7句】蘇州評彈是是我國俗文學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是用蘇州方言進行說唱表演的地方曲種,評彈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有400年的歷史。它是評話和彈詞的合稱。“評話”表演只說不唱,又稱“大書”,由唐宋時期的說唱藝術發展而來;彈詞有說有唱,又稱“小書”,由唐代宣揚佛教教義的“變文”發展而成。明末清初之際,藝人們開始在表演中使用蘇州方言,“蘇州評彈”正式產生。

【第8句】蘇州評彈始於明末清初,大約和北方的評書和鼓書成因年代差不多。蘇州評彈有說和唱兩部分組成的。評話只說不唱,用摺扇、醒木、手帕做道具來渲染烘托氣氛和故事情節。內容大部分是講史和武俠神怪的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採用掛口、引子、道白、虛擬、象徵等手法來描景狀物,刻畫人物的神韻入木三分。

【第9句】蘇州評彈雖然敘述“平民化”了的才子佳人故事,但是絕不低俗。書中人物的語言也都是耐人尋味的。這些人物對白儘管都是生活化的語言,但又都是經過提煉的,富有人物的心理容量,富有戲劇性。陸耀良《孔明探病》中,孔明與周瑜的問答,話中有話,另有深意。張國良《張鬆獻地圖》中孔明交代劉備的兩句話、幾滴淚,容量豐富,耐人琢磨。

【第10句】蘇州評彈的內容,都是勸人爲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說古書,宣揚忠孝節義;說新書,宣傳愛國愛民、奉獻精神。扮演人物,不論帝王將相、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栩栩如生;表演說白,南腔北調,文武全能,話語不嚕嗦、重複、“口衝”;放噱時,妙趣橫生,令人捧腹;伸張正義時,則激動人心,使人肅然起敬。

【第11句】多數的蘇州評彈唱詞我是不懂的,可那曲調那韻味每回聽之總能讓我肝腸寸斷、刻骨鉻心。任何一種戲曲沒有比蘇州評彈更讓我癡迷的了。大凡舞臺上的戲曲無論是何種形式,多半是熱鬧的,鏗鏘的,紛繁的。比如我熟知的京劇,開場前那鑼鼓聲響徹劇院內外。唱唸做打無一不濃墨重彩奼紫嫣紅般喧譁着。蘇州評彈卻是例外的'。她孤獨,她冷靜,她從容,她不上天不入地,不顯山不露水,坐而論道仍可唱盡上下五千載,懂她的人潸然淚下。她是蘇州的又一名勝園林,只靜靜地等你,一旦走進去便不知來路。

【第12句】清初時不甘寂寞的乾隆皇帝多次暢遊江南,在三月春天的江南,桃紅柳綠,碧水青青,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名城蘇州。這位乾隆皇帝爺喬裝打扮,坐在小舟中,在船槳的欸乃聲裏,在潺潺流水的小河裏,望着河兩岸那粉牆灰瓦,雕樑花窗的茶樓裏傳來的絲絲縷縷的,清麗委婉的聲音所吸引,細細打聽那是茶樓裏在傳唱這蘇州評彈呢。於是那位皇帝爺趨之入座,捧着蘇州東西洞庭山上新採摘的“碧螺春”新茶,舒舒服服的聽着蘇州城裏的名家說唱評彈藝人王周士的彈唱。

【第13句】蘇州評彈的文學價值,最令我讚歎的,是對人物心理的精細的、深入透徹的刻畫。評彈當然要講故事,但是它是以書中人物心理的刻畫、展示與發展書中人物的心理,,人物與人物之間心理的試探、較量、角逐、衝突,來推動書情發展的。許多長篇彈詞並無多少跌宕起伏的傳奇情節,如《珍珠塔》、《三笑》、《玉蜻蜓》,評彈藝術家善於抓住一個關鍵性情節,精雕細刻、曲徑通幽地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來發展書情。象《西廂記》中的《琴心》、《鬧柬》、《酬柬》,把鶯鶯心思反反覆覆的變化、延宕,張生的癡戀,紅娘的伶俐,刻畫得深細透貼,既合身份有分寸又相當充分。

【第14句】需要幾十甚至幾百人演的戲,評彈只靠一、二個人的嘴巴,一把三絃一把琵琶,就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它既是通俗文化,又是高雅藝術。“通俗”,人人都懂,老少皆宜,不分場合,無須高擋的佈景、道具等設施;“高雅”,不論在文化、歷史、道德、音樂等方面,都有着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而且是一門獨特的語言藝術。

【第15句】蘇州評彈的人物心理刻畫藝術,可同中外長篇小說藝術相媲美,可謂獨樹一幟。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主要以語言、動作體現人物心理。《紅樓夢》開始注意描寫人物心理,也是以語言、動作體現心理,直接的心理刻畫非常簡練。評彈心理刻畫,充分生活化、世俗化,於平淡中顯新奇,出奇制勝,使心理刻畫新穎別緻,給人深刻印象。象大生堂中吃餛飩,已是膾炙人口。熟悉生活的藝術家對富有鮮活個性的小人物的塑造,更令人拍案叫絕。

【第16句】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史傳清乾隆南巡時有王周士御前彈唱而賜七品官之後,遂有評彈行會組織的光裕社。清嘉道以後,名家輩出,有陳調創始人陳遇乾、俞調創始人俞秀山、馬調創始人馬調。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皆冠于姓氏,有魏調、夏調、徐調、周調、蔣調、嚴調、楊調、張調、祁調、琴調、麗調、侯調、王月兵調等,評彈藝人在吸收吳歌營養的基礎上,形成彈詞曲調有山歌調、亂雞啼、費家調、離魂調、船歌、金絞絲、銀絞絲等十九種。所有這些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餘年至今不衰。

【第17句】評彈作爲一種極具蘇州地方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必然要具備蘇式風味,體現吳文化的背景。一口吳儂軟語是蘇州最顯著的標誌,倘若沒有蘇州方言,蘇州評彈便可以去除“蘇州”二字,冠名揚州評彈、上海評彈亦無不可。俗語、俚語作爲一門語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文化背景、風情民俗、世態萬象。

【第18句】評彈同崑曲、蘇劇合稱爲蘇州“三枝花”。同曲高和寡的崑曲相比,雅俗共賞的蘇州評彈,由於與吳語區的老百姓生活貼近,旋律優美而今依然有着很旺的人氣。爲了“留住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蘇州評彈早在2002年就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依靠一兩人說、噱、彈、唱的評彈藝術,顯現着中國古代明、清時的吳文化地區的風土人情,這塊曲藝形式的活化石。折服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處處長愛川紀子女士,她對這“世界上最美的聲音”讚不絕口。

【第19句】作爲傳統文藝的蘇州評彈,過去也是精華和糟粕並存,但經過解放後幾十年的加工整理,幾代評彈藝人的刻苦磨鍊,已成爲寓教於樂的優秀的戲曲表現形式,出了不少精品,許多人已把評彈作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評彈還走出了國門,評彈演員在外國大學講課,以及外國人來中國學評彈,都足以證明它的魅力和良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