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2015年4月大學語文自考的試題答案?

求2015年4月大學語文自考的試題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2015年4月自考大學語文試題答案

求2015年4月大學語文自考的試題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多行不義必自斃”指的是

A.鄭武公 B.鄭莊公

C.共叔段 D.姜氏

2.巴金《愛爾克的燈光》一文的動人力量主要來自

A.作者的真摯感情 B.文章結構的巧妙安排

C.選擇材料的豐富 D.語言的簡潔

3.在《選擇與安排》中,作者用“用兵致勝的要訣在佔領要塞,擊破主力”作喻來說明 ( )

A.安排材料要顧全大局 B.選擇材料要抓住主旨、切中要害

C.安排結構要周密、嚴謹 D.提煉主題要正確、新穎

4.培根在他的《論學問》一文中,認爲讀書爲學的目的是

A.娛樂 B.裝飾 C.增長才識 D.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5.茅盾在《香市》中寫重興香市的冷落情景時,採用的寫作手法是

A.反襯手法 B.對應手法 C.象徵手法 D.

暗示手法

6.《張中丞傳後敘》全文的最大特色是

A.議論與敘事並重 B.議論與描寫並重

C.議論與抒情並重 D.議論與說明並重

7.在《諫逐客書》一文中,作者李斯先列舉繆公廣招賢才、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張儀、昭王用范雎的歷史事實,然後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結論,這裏所採用的論證方法是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8.《故都的秋》的主旨是讚美北京的秋天,行文中卻兩次寫到江南的秋天,這裏用

的表現手法是

A.對比 B.類比 C.襯托 D.象徵

9.《種樹郭橐駝傳》中用種樹的道理來說明治民的道理,這種表現方法是

A.類比 B.對比 C.象徵 D.暗示

10.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的記敘線索是

A.西山 B.宴遊 C.始得 D.特立

1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思想是在( )文章裏提出來的。

A.《爲人民服務》 B.《紀念白求恩》

C.《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D.《愚公移山》

12.《鄭伯克段於鄢》一文選自

A.《史記》 B.《戰國策》 C.《左傳》 D.《資治通鑑》

13.魯迅在雜文《燈下漫筆》裏指出:“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鑑略》,——還嫌煩重,則看《歷代紀元編》,就知道“三千餘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小玩藝兒”。這裏的“小玩藝”指的是

A.《欽定二十四史》 B.

《鑑略》

C.民不及牛馬和等於牛馬的地位 D.新近編纂的“歷史教科書 14.《李將軍列傳》中“射石沒鏃”的細節描寫說明李廣性格中的

A.善射 B.驍勇善戰 C.臨危不懼 D.處變不驚

15.在李大釗的《“今”》一文中,作者舉屈原的《離騷》和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是爲了說明

A.屈原和林肯的偉大

B.“現在”、“過去”、“未來”有一貫相連的永遠性

C.屈原與林肯的命運都是悲劇

D.屈原和林肯都是愛國者

16.下列作品中,屬於寓言性傳記文的是

A.《李將軍列傳》 B.《種樹郭橐駝傳》 C.《馬伶傳》 D.《五代史伶官傳序》

17.梁啓超在《論毅力》一文中,以操舟作比,將“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在這裏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遞進 B.層遞 C.類比 D.對比

18.“鄭伯克段於鄢”這句話出自

A.《論語》 B.《春秋》 C.《戰國策》 D.《史記》

19.下列文章屬於書信體駁論文的是

A.《秋水》 B.《答李翊書》 C.《答司馬諫議書》 D.《報劉一丈書》

20.《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寫西山的高峻,採用的表現手法是

A.側面襯托 B.正面描寫 C.對比 D.象徵

不錯哦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在《選擇與安排》中,作者認爲一篇完美的作品,在結構上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

A.層次清楚 B.輕重分明

C.選材典型 D.語言準確

E.主題鮮明

22.下列警戒性的名句出自《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有

A.憂勞可以興國 B.逸豫可以亡身

C.禍患常積於忽微 D.智勇多困於所溺

E.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23.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中,所列舉的輔成秦國帝業的客卿有

A.百里奚 B.商鞅

C.孫武 D.

張儀

E.

范雎

24.下列作家常被後人並稱的有

A.老子莊子 B.韓愈柳宗元

C.李白杜甫 D.王安石蘇軾

E.元稹白居易

25.莊子《秋水》一文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A.

對話方式

B.

寓言形式

C.援譬設喻、連類而及、層見迭出

D.議論的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層推進

E.排比句、反詰句的配合運用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能如:

27.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少:

28.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

絕:

29.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隨意:

30.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31.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耶

蘄:

32.瀚海闌干百丈冰。

瀚海:

33.手持尺牒榜鄉村。

榜:

34.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就:

35.蘇子愀然。

愀然: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鄭伯克段於鄢》中的一段: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爲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請回答:

A.這裏寫出了共叔段怎樣的性格

B.鄭莊公的性格特徵是什麼

C.指出這裏的中心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起到什麼作用

不錯哦

3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請回答:

A.這段話的論點是什麼 B.這裏採用的是怎樣的論證方法

C.這裏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38.閱讀下面一段話:

文章有一定的理,沒有一定的`法。所以我們只略談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辭書籍,在義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誨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藝術的基本原則是寓變化於整齊,整齊易說,變化則全靠心靈的妙運,這是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請回答:

A.這段話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B.“大匠能誨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的道理與中心論點有什麼聯繫

C.這裏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什麼意思

39.魯迅小說《風波》的最後一段是:

現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給他相當的尊敬,相當的待遇了。到夏天,他們仍舊在自家門口的土場上吃飯;大家見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過八十大壽,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雙丫角,已經變成一支大辮子了;伊雖然新近裹腳,卻還能幫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個銅釘的飯碗,在土場上一瘸一拐的往來。

請回答:

A.爲什麼說這個結尾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

B.九斤老太的“康健”有何象徵意義

C.作者主要用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六斤的形象?

五、作文(30分)

不錯哦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1.C 12.C 13.C 14.C 15.B 16.B 17.B 18.B 19.C 2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莫能如:沒有人能比得上 27.少:稍微 28.絕:橫渡

29.隨意:任隨 30.直:僅,只 31.蘄:同“祈”,求

32.瀚海:沙漠 33.榜:張貼 34.就:靠攏

35.愀然:神色嚴肅或憂愁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

36.A.寫出了共叔段的貪婪狂妄和不斷擴張的野心。

B.鄭莊公的性格特徵是陰險狠毒、藏而不露。

C.中心人物是鄭莊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呂。次要人物起到了襯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7.A.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

B.採用的篩除法。

C.設問、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