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哪裏有四年級下冊課文《古詩詞三首》的教案?

哪裏有四年級下冊課文《古詩詞三首》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古詩詞三首》教案

哪裏有四年級下冊課文《古詩詞三首》的教案?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⒈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⒈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裏?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⒉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爲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⒈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1)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2)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1)“獨”坐是“誰”獨坐?

(2)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3)本來,還有衆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爲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裏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裏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着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後,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後誦讀效果會更好。

第二課時

一、簡介洞庭,引入課題

1.齊背《獨坐敬亭山》,這首詩寫景也寫情;看《望洞庭》,又寫了什麼景什麼情呢?揭示課題並板書《望洞庭》。

2.介紹洞庭湖。

[設計意圖]由上一首古詩引入,除有複習作用外,主要體現前後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繫。

二、初讀正音,多讀明義

1.學生初讀古詩。“螺”,常見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聲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橫折折撇”和“平捺”的筆勢。

2.再讀古詩,藉助註釋初步理解詩句。

“和”,和諧。水天一色,和諧漂亮。

青螺,這裏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狀,因爲“君山”上樹木蔥蘢,故稱“青螺”。

3.互讀古詩,相互交流。同桌互說對詩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問詢。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自讀,再通過註釋讀懂詩句,然後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詩句意思。

三、再讀古詩,啓發想象,釋疑解難,深化理解

師:讀古詩要會悟,而悟來源於多讀多問多想象。

1.讀古詩,想象畫面:你頭腦中有哪些美麗的圖畫?邊讀古詩,邊想象,再說說頭腦中的畫面。

2.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交流。

(1)望洞庭能改爲“看洞庭”嗎?

(2)“和”是和諧的意思。你頭腦中,怎樣的“湖光秋月”畫面才“兩相和”呢?

(3)古代“鏡”是由銅磨平而成的。“鏡未磨”是一種什麼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絕對的平,有粼粼波紋的景象)。這與“潭面無風”有矛盾嗎?

(4)“翠”是什麼顏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麼回事呢?

(5)“白銀盤”指什麼?這裏的湖水“白”,與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嗎?

(6)文中幾處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爲“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全班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提出幾個疑問,抓住幾處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體會詩的意境。

四、誦讀古詩,畫出意境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誦讀古詩,想象畫面,畫出意境。

各組合作畫一幅簡筆畫,一幅圖配一句詩,看哪組畫得更符合詩意。

[設計意圖]畫圖是進一步體會詩意詩境的一種手段,因此畫得漂不漂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體現詩意。畫配詩,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實現了默寫古詩的目標。

第三課時

一、簡介詞牌知識,引入本首詞的學習

師:前兩首都是詩,今天要學習的一首詞。“憶江南”是詞牌名。什麼是詞牌?詞牌也稱爲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

師:現在我們打開書讀一讀這首詞(板書課題“憶江南”)。

[設計意圖]第一、二學段涉及的古代詩文以詩爲主,因此,要給學生點明“憶江南”不是詩名,而是詞牌名。《憶江南》不是詩,而是詞。

二、自讀正音,初知大意,反覆練讀,背誦古詞

1.自讀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這裏讀céng,是“曾經”的意思。諳,ān,熟悉。“能不憶江南”是反問句,要注意讀出反問語氣。

2.反覆練讀,背誦古詞。

自主練讀,試背古詞,然後同桌互考。

3.說說詞的大意。

[設計意圖]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通俗易懂,對詞句的理解並不難。這首詞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歷來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後人廣泛傳誦,因此,背誦是很重要的任務。

三、藉助前兩首詩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誦讀古詞,探究其義

1.藉助註釋,理解詞句。

2.互相提問,釋疑解困。

3.教師提問,討論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裏呢?朗讀相關詞句來回答。

(2)“風景舊曾諳”,既然作者對江南再熟悉不過了,爲啥只說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來表現江南春色的寫法。)

(3)“紅勝火”,你想到了什麼?

“綠如藍”又寫出了什麼景緻?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紅”“綠”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體會詩人對江南風景由衷喜愛之情。)

(教師提疑要以學定教,如學生已經提出並解決了某些問題,這些問題就不必再提出)

[設計意圖]教師提問,主要是檢驗學生思考體會的程度,同時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四、以問引讀,深化情感

師引問:你現在知道“能不憶江南”的原因嗎?

師引: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用詞來回答)

師引(語氣變化,情感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仍用詞來回答,語氣要有變化。)

師再引(語氣變化,情感進一步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還用詞來回答,學生情感要有進一步的變化)

[設計意圖]教師引讀語氣的一次次加強,目的是要喚起學生對“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情感體會。

五、綜合比較(異同),總結全課

1.師:學完了這三首古詩詞,你能將三首詩詞連着背一遍嗎?

2.比較異同。(老師板書)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詩人寫的)

景物地點同(都屬於江南)

詩詞內容同(都寫景,都是寫景抒情的)

異:體裁形式不同(前兩首是詩,後一首是詞)

詩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調寫景言意,後兩首熱情頌景抒情。)

表現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對比非常強烈。)

3.再讀古詩詞三首。師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綜合比較異同,便於學生綜合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及表現手法,可以加深對詩詞的進一步理解。

【板書設計】

1.古詩詞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點同

詩詞內容同

異:體裁形式不同

詩人情感不同

表現手法不同

[設計意圖]板書三首古詩詞的異同,既檢驗了學生對三首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又是對三首詩詞內容情感以及表現手法的總結梳理,是對詩詞理解的提升。

【特別建議】

古詩詞教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要講得太多,甚至包辦代替,不要在學生還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大量地抒發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樣做,可能填塞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我們教學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鼓勵學生通過註釋來理解,藉助插圖來理解,通過交流來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背,熟練背誦來感悟理解。

教師不要失去引導之責。雖然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棄引導的責任。四年級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很多小朋友認爲知道了每個字或詞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詩詞了。對此,我們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如三首古詩詞教學均有“教師提問”的環節,這就是一種引導。這個“教師提問”,除了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認學生僅僅停留在孤立字詞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古詩詞三首》教案

學習目標

①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②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③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④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①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②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釋題,簡介背景

①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②引語:“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①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閒: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閒地獨自離去了)

②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讀。

②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麼描寫的。(板書詩題)

●自由吟讀

①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解,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②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①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②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淨光亮,似乎並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裏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纔像“白銀盤裏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隻白銀盤裏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課外積累

①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②佈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③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憶江南

●複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讀課文,理解內容

①帶着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②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④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河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裏?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裏,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擡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認讀、書寫的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嗎?那我們來開一個古詩的交流會,怎麼樣?你喜歡哪首古詩就馬上站起來背,由你開始!(學生背)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咱們班同學平日裏特別注意積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教師板書)請同學們跟我齊讀一遍課題。

二、自由讀詩

同學們,我們知道敬亭山是一個山名,那你能根據圖片的內容來說一說獨坐敬亭山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

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誰能來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聲音真響亮!那現在我們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最好多讀幾遍。開始吧!

老師從同學們的讀詩熱情中可以看出你們非常喜歡這首古詩,那肯定讀得也不錯。誰願意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願意像他一樣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咱們班的男子漢來讀一讀?不愧爲男子漢,讀的聲音就是響亮!女同學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三、朗讀古詩

1、錄音聽讀:

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聽聽播音員是怎麼讀的?(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件錄音)誰能說一說播音員讀得和你有什麼區別?(學生說:有感情、有拖音、字讀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學着他的樣子來讀一讀?那我們就小聲地隨着播音員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看大屏幕讀)剛纔我們是隨着播音員一起讀,你能單獨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嗎?(能)我們先來練習練習。誰想讀?還有誰?想讀得我們就站起來一起讀!

你讀得已經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隻小黃鸝!

老師認爲你就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2、讀中領悟:

同學們讀得這麼有感情。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遊戲,怎麼樣?在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條,你們小組能不能通過合作把它組成一首完整的詩,粘貼在這張白紙上。第一個先完成的小組就可以到臺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檢查一下他們的答案對嗎?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小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不僅答案正確,而且還粘貼的工整、美觀。讓我們掌聲鼓勵這些小組的同學。在座的同學和他們的答案一樣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我們同學都這麼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那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彷彿都看到了什麼?教師範讀。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來說一說,你彷彿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教師相應板畫。

同學們說得這麼好,那你想不想隨着優美的音樂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誰來讀?你也來試一試?老師認爲你也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你讀得這麼好,肯定小組讀得也不錯,小組起來讀一讀?

四、理解詩句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有了自己的瞭解。現在就讓我們對照着圖片(課件掃描)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你都讀懂了什麼?(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古詩的?(學生交流)在這首古詩中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句呢?爲什麼?同學們說得這麼好,看來你對這首詩理解很深。

同學們,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當時景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教師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同學們我們就是詩人李白,讓我們帶着孤獨、寂寞的心情,獨自坐在敬亭山的對面吧!一羣羣的鳥兒都全部飛走了,就連一片白雲也飄然而去;詩人靜靜的看着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詩人,怎麼看也不厭倦。)

同學們,看了剛纔的畫面,你能不能帶着與詩人同樣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來地感情地讀一讀。(讀得形式多樣)

五、隨樂唱詩

同學們讀得太精彩了,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想如果我們把這首詩唱一唱,那會怎麼樣?我們隨着優美的音樂來試一試?會唱的同學大聲地唱一唱!剛纔我們隨着音樂唱了這首詩,那你能不能自己來編曲子把這首詩唱一唱呢?自己先來試一試?誰願意來唱一唱?同學們唱得這麼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嗎?教師唱:《春天在哪裏》的曲子、《數鴨子》曲子、《阿門、阿前》的曲子、《採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學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剛纔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讀詩、畫詩、唱詩,那你想不想來當個小詩人來作一首詩呢?(想)課件播放:老師這有四幅圖畫,它們分別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來作一首詩。開始吧!

老師找學生到臺前來展示一下,你能大聲地來讀一讀你所寫的詩嗎?(學生讀)

你真棒,真像一個小詩人!

你寫得詩太美了,真讓老師大吃一驚!

看了你的詩,老師彷彿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從你的詩中,讓老師感覺到春天真美!

七、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同學們還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句來。可是這節課的時間到了,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交流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寫一寫。下節課我們就來開一個自編詩的展示會,好不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望洞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6、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⑴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引導學生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理解得真不錯。

引導學生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後記與反饋】

《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詩人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出一副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這兩首詩我主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對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這也有可能是孩子們蒐集資料的不足,對詩人當時情景不是很瞭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夠,開學之初,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細細備課,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上了這節課,很多問題都是請教同組的老師,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能抽出時間來好好備備課,每節課講求效益,讓孩們享受快樂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