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新材料滿分作文範文

求新材料滿分作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名師原創】

求新材料滿分作文範文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檔文化傳承類綜藝節目上,一歌手一開嗓子就是用中文夾雜着英文演唱。評委老師對其英文演唱提出質疑:你是中國人,對於這種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藝節目,你應該唱中國純正的傳統音樂,爲何要夾雜着英語?歌手反駁道:“聽衆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外國人。”

要求: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本題是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圍繞着評委與歌手的觀點即可發表評論,可從以下角度展開——從評委的角度:文化的傳承、守住我們的根;從歌手的角度:文化的世界性、莫要“討好”國外觀衆;從歌手與評委的角度:文化的兼容性與純正性。

【範文展示】

1.文化交融,誰能抵制

一考生

評委質疑歌手沒有守住文化的純正,歌手反駁因爲“聽衆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外國人”,二者的爭論讓我不禁想起詩人北島對傳統的描述:“傳統是一張航空照片,山河都縮小成樺木的紋理。”而如今“樺木紋理”交疊呈現,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有什麼值得爭論的?與其爭論誰是誰非,還不如看清其背後的本質——文化的交融。

豈止是傳統音樂可以夾雜英文演唱,就是元宵節與情人節也不期而遇了,這場相會本來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潛行於歷史中漫長等待後中西文明的相遇。當你苦惱於家人和“佳人”時,當你一手拿湯圓一手握玫瑰不知如何抉擇時,何不帶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呢?何不讓中西文化來一次盛大的會面呢?爲何偏偏以傳承文化的名義擔憂“文化入侵”呢?

既然並非文化侵略,又爲何要以防備之心、抵抗之意去對待呢?當有些人怒言故宮中的美國咖啡館應“滾出故宮”時,自己是不是正將故宮留在日本相機的取景框中,又把紀念品塞進法國的名牌包裏呢?那些貌似滿腔的愛國血隨處潑灑,是在抗拒咖啡,還是在抗拒美國呢?是不自信的病入膏肓以致將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還是前朝宮中復現前朝的閉關鎖國呢?如果那些口口聲聲控訴着“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這些問題,那至少應該理性地探求:如果真的是侵略,那又是什麼遭到了侵略?

由此不由得讓人想起大儒王國維之死。有人說,現代中國從未產生過走得這般前面又涉獵如此豐富的博學者,但王國維還是沉湖了。關於他的死,有“殉清”說,有“殉文化”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他有走在前面的預見,卻還是做了中道棄世的魂。如果王國維能正確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他的睿智,積極作爲,也許他會成爲另一種文化的先驅。

文化現象與文化產物,都是由物質與精神相互依託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宮,若物質湮滅,那前朝不過是遺民早醒的夢;若精神無憑,那故宮不過是病老磚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觀,異國而來的文化,並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許說是異國文化擠佔了本國文化的生存空間以至於侵略,而這番言論正如“異國”的小說家羅森所說,是在“信誓旦旦地保證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國文化並非以侵略之姿進入,那我們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從而手持自制的正義旗,去抵抗不同姓的期許與善意呢?樺木的紋理,若是將之粉碎焚燒拋灑,又如何追求琴瑟和鳴的羣英薈萃呢?

文化交融,無須抵制,而誰又能抵制?

【點評】

內容:對於用中文夾雜着英文演唱這一現象,一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抵制,或者認爲其是崇洋媚外,而本文卻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僅看出了其實質是文化的交融,而且又得出“文化交融並非侵略,無須抵制,而誰又能抵制”的結論,可謂見解深刻,充滿了十足的思辨味兒。

表達:文章突破了傳統的中規中矩的議論文寫法,而是順着自己的意識順其自然地表達,雖看似毫無章法,但很自然流暢,同時邏輯性極強。

特徵:文章彰顯了考生較強的語言功底,再加上大量的`引用,又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模擬評分:19+19+19=57(分)。

守傳統文化展民族本色

一考生

文化傳承節目,法語演繹傳統;名家歌手對峙,此事何去何從?以我之見,既爲傳承文化,盍不弘揚傳統?既是華夏兒女,當展民族本色!(概述材料,亮明觀點。整齊的句式讓人眼前一亮)

守傳統文化,不忘初心,方可詮釋節目本色。黎巴嫩作家紀伯倫有言:“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當初爲什麼出發。”誠哉斯言。“雷人歌手”一曲法語大唱中華名段,與節目初衷可謂南轅北轍。本爲文化傳承節目,而傳統文化卻已面目全非,空餘一番喧囂,何其悲哉,又何其痛哉!試想,若標榜傳承文化的《中華好詩詞》《漢字聽寫大會》皆“改頭換面”,妄改傳統,談何正確輿論導向,又怎可弘揚精粹?媒體作爲傳媒中堅力量,理應堅守精神家園,展民族本色,斯世當以重任視之,方不失初心,(從節目性質分析提出第一個分論點。引用名言和對節目本質的分析緊扣論點。入情人理。有說服力)

守傳統文化,展我本色,方能繼任“往聖絕學”。“忘記是對歷史最大的背叛。”德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如此告誡。而我要說:“妄改是對文化最大的褻瀆。”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漁鼓道情” 傳唱的是千載歷史的黃鐘大呂,吟誦的是中華民族的風度氣韻,彰顯的是文明古國的恢宏詩篇。凡”文化遺產”,實質乃長期歷史積澱下的精神結晶,如民族之琥珀,似傳統之化石。對於此等瑰寶,吾輩後人理當珍之,重之,習之,傳之;一味妄自改之,篡之,變之,動之,則令“遺產”難“遺”,精神難駐,豈不悲乎?(進一步從節目內容的角度提出第二個分論點。巧幹表達。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守傳統文化,成我特色,乃可屹立民族之林。阿爾伯特·哈巴德有言:“當你選擇了向他人看齊,便是默許了同化與平庸。”警言之語,卓然不謬。歌手張口以法語唱中國音樂,美其名日“音樂無國界,聽衆遍全球”,實質卻是戴他人之面具,忘真我之本色。照顧國外聽衆,體現全球視野,其本質無可厚非;然一味取悅他人,滅民族之風骨,堪爲大禍!文化交流與激盪的時代,唯高揚民族之聲,方可於湯湯洪流中屹立不倒。莫等閒,失了民族本色,空悲切!(深入思考,提出第三個分論點,從更高的角度強調守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立意高遠。議論深刻)

誠然,世界走向融合業成趨勢,關注全球不應過度指摘;但融合絕不等同於同化,創新絕不意味着忘根!在傳統文化面前,保有一份敬重;在文化發展中,堅守一種本色,方可成大事。文化工作者及中華兒女當在交融中不失本色,方爲發展之正道! (辯證分析,體現思辨性)

巍巍文化豐碑,守傳統成其華美;浩浩民族本色,鑄本心綻其輝煌!(重申論點,再次強調這樣做的意義)

得分:基礎等級( 內容18分、表達19分)+發展等級(深刻6分、豐富7分、有文采5分)﹦55分

點評:

本文論證深刻、大氣,文章緊扣中心,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證,一是從節目本身的特點上看,文化傳承類節目就應該不忘堅守傳統文化的初心。二是從節目的內容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就應該展示傳統文化本色。三是從傳承文化的目的來看,就應該體現傳統文化的特色。三個方面,三個角度,三個層次,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有邏輯,有力度,有底氣,不僅使論證走向深刻,更彰顯了立論的高遠壯闊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