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高中畢業會考試卷!

求高中畢業會考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一、 語言文字運用(15分)

求高中畢業會考試卷!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中國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機會,難以在必須贏下的比賽中展現出_______的氣勢。世界盃預選賽留下的遺憾與失望,或許會被中國球員在亞冠賽場上的神勇表現沖淡, 但中國足球在國家隊層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將始終成爲影響這個項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鍛鍊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 B. 磨鍊 捨我其誰 故步自封

C. 磨鍊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趨 D. 鍛鍊 捨我其誰 亦步亦趨

2.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 談到本性,對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國傳統啓蒙教材《三字經》開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

B. 這些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管理部門和主管領導對安全生產沒有引起高度重視。

C. 隨着許昕、樊振東以驚險的比分艱難取得雙打比賽的勝利,中國男隊以總比分3比0擊敗中國臺北隊躋身進入決賽。

D. 空氣質量與城市競爭力高度相關,一個城市的空氣是否潔淨,綜合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環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

3. 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3分)( )

A.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C.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D.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相對於其他後進現代化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保守不以壓制創新爲能,因此它可從傳統和現代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滋養。

①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仍舊保持了其歷史文化的連續性

② 對於古今之變淡然處之,不走極端正是英國文化的一大長處

③ 英國比較成功地減弱了現代化所帶來的巨大顛簸和震盪

④ 它的創新不以踢開傳統開路

⑤ 也就是英國之爲英國的國家特性

A. ①⑤③②④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②④

5. 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詩句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3分)( )

A. 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記憶裏還保留着綠葉紅花的碎影,時移事遷,池塘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荷葉荷花了。

B. 我們的祖先有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以爲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C. 希望同學們畢業後能憑着“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踏實做事去改變家鄉,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種方式。

D.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經典閱讀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我們正與珍視經典的傳統教育方式漸行漸遠。

二、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張惟孝,字仲友,襄陽人。長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騎射。城中亂,爭出關。惟孝拔劍殺數人,趨白河,見一舟壯鉅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殺我者得此舟。”衆披靡,遂以舟達郢州。兵亂,奔沙洋。別之傑爲帥,盡隘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賈服前行,密窺隘兵,曰:“易與耳。”乃與十騎,衣黑袍,假爲敵兵,曰:“後隊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潰,舟趨藕池。

開慶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衆舟大集,不可涉。頃有峨冠張蓋,從者數十,則宣撫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爭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劍驅左右而出,舉白旗以麾,令衆船登岸,毋敢亂次。幹官鍾蜚英見而異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謂曰:“今日正我輩趨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則曰:“朝廷負人。”明日,蜚英導希得羅致之,宴仲宣樓,蜚英酒酣曰:“有國而後有家,天下如此,將安歸乎?”惟孝躍然曰:“從公所命。”乃請空名帖三十以還。逾旬,與三十騎俱擁甲士五千至,旗臶鮮明,部伍嚴肅,上至公安,下及墨山,遊踏相繼。希得大喜,請所統姓名,惟孝曰:“朝廷負人,福難禍易,聊爲君侯紓一時之難耳,姓名不可得也。”時鼎、澧五州危甚,於是擊鼓耀兵,不數日,衆至萬人,數戰俱捷,江上平。制使呂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雲已趨淮甸,後不知所終。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盡隘諸湖不泄水 隘:阻塞

B. 蜚英導希得羅致之 羅:捉拿

C. 聊爲君侯紓一時之難耳 紓:解除

D. 於是擊鼓耀兵 耀:炫耀

7.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

【例句】餘與四人擁火以入(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A. 遂以舟達郢州 B. 舉白旗以麾

C. 以告唐舜申 D. 乃請空名帖三十以還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 今日正我輩趨事赴功之秋。(3分)

(2) 有國而後有家,天下如此,將安歸乎?(3分)

(3) 制使呂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3分)

9. 用兩個四字短語概括張惟孝的主要品質。(4分)

三、古詩詞鑑賞(10分)

10.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 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1) 這首詩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刻畫了一位怎樣的主人公形象?(4分)

(2) 簡要賞析三、四兩句的主要表現手法。(6分)

四、 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莊子《逍遙遊》)

(2)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3)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4) _____________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5) 其間旦暮聞何物?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7) 駕一葉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8) ____________,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五、 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題。

老兵客棧

謝友鄞

這兒最早是古驛站,叫水會營子,旅蒙商設臵倉庫,囤居貨物,行商坐賈雲集。一家家火紅的幌子下,站着夥計,肩搭毛巾,吆喝:“屋裏請,又有包子又有餅,沒有麻花現給你擰!”

論建制,水會營子是個鎮,建築極像一座小城。水會營子屬於遼寧,再向北,就進入內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種臨界的感覺。從民國至今,水會營子兩度劃歸內蒙古,一度劃歸遼西省,如今納入遼寧省版圖。水會營子人家,都有兩三個戶口簿,舊的沒交上去,新的又發下來。有的老人說他是內蒙古人,新娶進家門的兒媳婦糾正道:“爹,這是遼寧省。”公爹用柺杖敲擊地面,吹鬍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塗了嗎!這裏是水會營子!”

沒錯,這裏是水會營子,消防團大本營。清朝時,營子內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設瞭望樓,一旦發現火警,白天舉旗,夜晚挑燈,指引火災方向,官兵們驅動水車緊急撲救。瞭望樓上,永遠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監視火情。曾有一場雷火,藉助狂烈的北風,撲向瞭望樓。沒有一名士兵退縮,火龍過去後,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了瞭望樓上。

民國後,兵營消,水會歸商會管理。消防滅火,變成民間自救互助性質。商會添臵了機械水車,噴水捲筒。所有商鋪都配備水桶,大小一樣,用紅漆寫上“防火”和自家商號名。在救火現場,由商會統一發放號坎,防備盜賊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夥計,將自家水牌交給水會老兵,聽從指揮,奮力救火。事後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罰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給被燒死者披麻戴孝。漸漸地,水會營子成了省界兩邊都倚重的消防重鎮。

老兵從十四歲起就吃軍餉,給數不清的勢力當過差,如今九十歲了,眼睛灰白,滿臉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軍馬。營盤內水井遍佈,清晨多霧,朦朦朧朧,老兵聽見鈴當叮咚叮咚響,老軍馬不用人趕,去奶站給他取奶回來了。老兵喜歡羊奶的羶香。喝完羊奶後,老兵拎着馬燈,在客棧內巡行,土牆,空馬廄,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遺址標本。聽見客人來了,老兵吸吸鼻子,說:“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現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棧內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準亂動,任何人不準亂用。投宿的客人,越來越雜,什麼鳥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來,用消防水桶沖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卻好使,聽見潑啦啦水聲,幽靈一樣鑽出來。老兵狂怒:“來人哪!掌燈!”立刻響起紛亂的腳步聲,客房夥計,食堂廚工們跑出來。一個小工舉起馬燈。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褲衩,叫喊:“別照我!”

老兵厲聲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賴子樣,說:“倆破桶,白給我都不要。用完這水,給你送回去。”

“把他抓起來!”老兵怒吼。

客房夥計和廚工們逼近客人。 “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禍。

老兵下令:“鳴鑼,遊街。”

衆人一擁而上,將客人的頭按下,雙手別在身後,推着他,向營子裏走去。老兵取出銅鑼,“咣咣咣”敲,吆喝:“破壞消防犯噢——”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邊地消防重鎮的銅鑼聲,照樣一絲不苟地敲響,莊嚴地迴盪在水會營子上空。

12. 第②段中說水會營子的“世俗人心,有一種臨界的感覺”,文章哪些內容體現了這種臨界的感覺?請加以概括。(6分)

13. 作品中的“老兵”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4分)

14. 解釋下面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4分)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邊地消防重鎮的銅鑼聲,照樣一絲不苟地敲響,莊嚴地迴盪在水會營子上空。

15. 本文題爲“老兵客棧”,但幾乎一半篇幅在敘寫水會營子的歷史。作者爲什麼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六、 現代文閱讀(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

大師何以誕生

李海默

①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能不能誕生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學術大師?樂觀者言,只是時間問題,隨着進一步的發展自然會誕生。悲觀者言,現今與中西學術傳統的原典路徑皆割裂太深,隔閡太巨,無以爲繼。筆者苦思此“問題”,發現其中有一大悖論,此悖論不解決,這個“問題”終究是個僞問題。

②首要的問題是,爲什麼當今中國需要大師?在筆者看來,呼喚“大師”的焦灼來源於公衆與社會的一種普遍認知:中國已經如此發達,學術文化領域“大師”的缺失是明顯不合理與不匹配的,這讓中國丟臉,因此迫切需要大師。這麼想本無可厚非,但呼喚和籲求如此的強烈,乃至人們不再去關注另一個更加切要的問題:怎樣的社會機制纔是孕育大師的溫牀?

③1957年,以賽亞·伯林在其題爲“蘇俄文化”的論文中寫道:“他們覺得偉大的民族必須擁有重量級的教授、傑出的藝術家和充分的文化裝飾。因此他們給予那些行業的最高從業者很高的薪水,但又難以擺脫一種難以抑制的威嚇後者的衝動,或一種敲打、欺負、公開羞辱後者的誘惑,當後者稍微表現出某種獨立或希望保護自身尊嚴的跡象時,就迫使後者記住身上拴着的鎖鏈。”這是當年蘇聯知識分子的處境。社會需要的是作爲“符號”意義存在的大師,最好能夠擁有一切中西文化的榮譽頭銜,而一旦擁有,社會希望他如何自處呢?自然是以永遠保持這一“符號”的中立態度而存在,做社會的“大師”,而不是大師自身成長軌跡裏不斷嬗變的那個具體的人。我們這個社會已漸漸不知究竟何爲真正的大師,而只需要一些合乎公衆心願的大師“符號”。

④既然如此,那麼反覆詰問開篇那個問題,難道不是構成一種內在的悖論嗎?只有那種深切浸潤在學術傳統中,並能結合世道人心做新的發掘與變革,引領風氣遷轉,卻又“但開風氣不爲師”的人物,纔可能是真正的大師。真正的大師降臨,往往讓儕輩與後來者發出“世間原未有斯人”的感嘆。真正的大師往往期待用新知爲社會做些什麼,大師與社會互相“熟悉”,而我們所呼喚的“大師”卻定格在一個靜止的形象中,作爲中國崛起的一個佐證。

⑤1971年漢娜·阿倫特發表《紀念馬丁·海德格爾的八十華誕》,描述了她那一代人對海德格爾的仰慕:“關於海德格爾的傳說很簡單:思想又復活了;人們認爲已死的昔日的文化瑰寶又獲得了言說,人們發現這些瑰寶所呈現的完全不是先前認爲的那樣無足輕重。終於有了這樣一位教師;人們也許能夠從他那裏學會思考。”“真正的大師”恐怕就是這個氣派,生當衰世能激盪風雷,喚醒“萬馬”,生逢盛世則洞悉世運,扭轉乾坤。

⑥大師何以誕生?他總是誕生在那些漸漸明白何爲真正的大師的時代與社會,世代盛衰不是決定性的條件,關鍵或許更在於整個社會充滿對人性的理解與對知識的尊重。

16. 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①段中“悖論”的意思。(4分)

17. 簡要說明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 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8分)

七、作文(70分)

19.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們都知道理想主義者——那些有着高尚卻常常不切實際的理想的人們。我們也知道現實主義者——那些把目標限定在能達到的成功,只設置實際且可操作的計劃的人們。的確,實際的人常常能實現他們的目標,然而沒有那些夢想家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又將會怎樣呢?

要求:① 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 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