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春節的歇後語俗語大全

春節的歇後語俗語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導語: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節的歇後語俗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春節的歇後語俗語大全

  關於春節的歇後語:

拜年的話——好聽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大年三十看黃曆——沒日期

年畫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窮債戶過年——躲躲閃閃

朝鮮人過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盡說好話

牀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頭——幹什麼來了

三十晚沒月亮——年年如此

十五個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二十九過年——小勁(進)

大年初一串門——見人就作揖

大年五更出月亮——頭一回;頭一遭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關難過

大年三十看皇曆——沒期啦;沒日子啦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初一看曆書——日子長哩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大門口的春聯——年年有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啞巴拜年——————多嗑頭少說話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這個禮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閒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饅頭——早發了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噹響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隔年的春聯——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隔年曆本——不用翻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狐狸找公雞拜年——有你上的當

孩子們過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過年——窮講究

老鼠給貓拜年——全體奉送

大年初一吃窩頭——不香

蛤蟆過年——窮得連毛都沒有一根

臘月三十貼對子——一年一回

年三十夜撥算盆——滿打滿算

  關於春節的俗語:

“一夜連雙歲,三更分兩年”。除夕與初一是農曆新年中最富人情味和充滿生活情趣的時刻,到半夜交子(零時),便是新一年的開始。正在守歲的人們歡躍而起,燒起爆竹,城鄉處處,千家萬戶均在同一時刻中把備好的鞭炮點燃,有的人家同時燃放各種顏色的煙花,南粵大地,爆竹之聲頓時遍及千里。初一天亮後,過去有地方有“炷香出行”風俗,人們手攥一炷香,按當年曆書指示的時辰方向走一圈,回來把香插在廳堂神桌的香爐中,一說是接財神,另一說是將春神接回,祈望閤家四季如春。元旦祀天迎春,乃是50年代之前全省各地城鄉都普遍奉行的習俗,其儀式與除夕祀神大致相同,但祭品只設齋萊蔬果。農村居民舊時年初一有素食之習,或全日或只限早餐,且必有茨菇、香芹、大蒜。茨菇狀似男性睾九,象徵添丁;香芹的“芹”諧音“勤”,象徵勤勞;大蒜的“蒜”諧音“算”,象徵事事合算。

年初一民間極重拜年禮節。全家按長幼次序圍坐廳堂,幼輩向長輩拜年,年輕媳婦還要給長輩敬奉湯圓或雞蛋糖水。長輩要給幼輩分贈柑橙,還要給未婚的幼輩分派“紅包”(利是)。繼之閤家團坐,品嚐年糕、煎堆、油角等年宵食品。食品各地有所不同,隨經濟之發展和市場物資之豐裕而逐年增加新的品種。早餐後,成年人分別登門向族親長輩和朋友拜年,一般以年糕、煎堆、柑橙等作禮物,粵西地區興送裹蒸糉,潮汕地區多以橄欖代替檳榔。農村初一外出拜年的多是男子,婦女一般不參與。城市居民的拜年禮節也相沿成風,但方式時間已有變化,城鎮居民較多考慮時間安排上的方便,有相約到茶樓飲茶互賀新年的。進入90年代以後,因家庭電話大大普及,打電話拜年的方式成爲新的選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則多於節前舉行迎春茶會,集體賀年。節日期間省去許多禮節性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