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千年一嘆經典語錄

千年一嘆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千年一嘆》記錄了餘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蹟的經歷。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千年一嘆的經典語錄,歡迎大家的閱讀。

千年一嘆經典語錄

千年一嘆經典語錄

1、乾淨的痛苦會沉澱成悠閒。

2、美,竟是這般寂寞與無奈。

3、誰都有千言萬語,誰都又欲哭無淚。

4、歷史的最終所有者,多半都是手無寸鐵的藝術家。

5、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是。

6、歷史最終記下了一個結論:任何軍事遠征,都是文化自殺。

7、原來我們的歷史只是遊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

8、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爲什麼要如此永久,卻透露了永久是什麼。

9、只有發展,纔有尊嚴;只有尊重別人的尊嚴,纔有自己的尊嚴。

10、歷史感受和現實感受很難分開,因爲文明本身就有上下的粘連性。

11、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

12、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懷疑的。

13、人折騰人,人擺佈人,人報復人,這種本事,幾千年來也真被人類磨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14、其實,人折騰人的本事,要算中國最發達。五六千年間不知有多少精彩絕倫的.智慧耗盡在這裏。

15、一種文明,能安頓個體精神已經不錯,而如果能安頓羣體性的政治智慧和社會理性,則就更好了。

16、這次我們真正走了遠路,心裏距離比實際距離還更遠,因爲加添了歷史,加添了陌生,加添了驚訝,加添了沉思。

17、膽大包天的現代人,在歷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謹慎。再高亢的歌詠,怎麼敵得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塔頂端的呼嘯聲。

18、貧困因爲失去了多種選擇的可能在真正變的不幸,所以必然單調劃一,而所謂幸福也就是擁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因此各有不同。

19、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20、這下終於明白,不是距離的遙遠,也不是時間的漫長,纔會產生痛切的思念,真正的痛切是文明意義上的陌生,真正的思念是陌生中的趨近。

21、把歷史消融於藝術,把宗教消融於美學。這種景象,我在羅馬、梵蒂岡、巴黎還一再看到。由藝術和美學引路,千年歲月也就化作了人性結構。

22、大地所負載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負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見。但我們已經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麼,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

23、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霧,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光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我看着旭日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

24、最恣肆的汪洋直逼着百世乾涸,最繁密的熱鬧緊鄰着千里單調,最放縱的遊弋熨帖着萬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當,不需要人類指點,甚至根本沒有留出人的地位。

25、文化要求公開,文化要求透明,文化要求傳播,文化要求共享,文化要求化解,文化要求溝通,文化只要真正發揮自己的健康功效能,那就會克服恃弱、逞強這樣的偏執心理。

26、仇恨可以用仁慈澆滅,強敵可以用武器征服,自然災難雖然你容易對付但形態明確,而謊言呢?仁慈和武力都沒有用,而形態又是那麼曖昧,怪不得它千年蔥蘢、萬古不滅有那麼多小人躲在它後面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27、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種奇異的震撼力,背光處黑如靜海,面光處一派灰銀,卻有一種蝕骨的冷。這種冷與溫度無關,而是指光色和狀態,因此更讓人不寒而慄。這就像,一方堅冰之冷尚能感知,而一副冷眼冷臉,叫人怎麼面對?

28、站在這裏我想,文明與文明之間的自相殘殺,如能預想到共同消竭的那一天,也許能變得互相客氣一點?就像兩個爭鬥了一輩子的對手都已年邁,步履艱難地在斜陽草樹間邂逅,應該有一些後悔?如果讓他們從頭來過再活一輩子,情景將會如何?

29、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則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變得易於把握和理解。這種方便原則與偉大原則處處相背,人類不可能爲了偉大而捨棄方便。因此,這些古蹟的魅力,永遠不會被新的東西所替代。但是正因爲如此,人類和古蹟就會遇到雙向的悲愴: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蹟則因身後空虛而孤單。

30、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很相像,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這個原則不適合沿途各國的景象。我們看到的是:所有的貧困都大同小異,一踏進富庶則五花八門。這不奇怪,貧困因爲失去了多種選擇的可能才真正變得不幸,所以必然單調劃一;而所謂幸福也就是擁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因此各有不同。

31、我在哭牆前對着鳳凰衛視的攝影鏡頭說:猶太人兩千年沒有自己的國土,長期流浪,因此必須精細地盤算、嚴密地自衛,否則難議在異國他鄉立足。中國一直擁有廣闊的國上,很少遷徙流浪。對此,我們既不必自傲,也不必自慚。但今天站在哭牆前我突然感覺到一種文明與自己所擁有的空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又稍稍增加了一點羣體自覺,那就是:映映大國給了我一種比較從容的心。

千年一嘆介紹

《千年一嘆》,日記體散文集,餘秋雨著。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的又一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的時候,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行程中的經歷。在本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先生在自序中說:

“不僅僅是荒原。荒原深處有斷壁廢堡、幢幢黑影、閃閃目光。硬說自己沒有恐懼,是不真實的,但我的恐懼有一大半被震驚所掩蓋,震驚人類文明的巨構崩坍得如此淒涼。它們究竟是如何崩坍的?歷史書提供過一些猜測性的答案,多數山是大而化之、語焉不詳。其實,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懷疑的。不必懷疑的是結果,衰草瓦礫,承載着一個個從古到今的災難。

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脫去手套去撫摸它們的傷痕。

這種撫摸經常會引發苦思:作爲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代價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後?

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

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