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關於周國平名句說說50句

關於周國平名句說說5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對於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讚語就是:豐富的單純。本篇文章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周國平名句說說,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周國平名句說說50句

1、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2、如同一切遊戲一樣,犯規和懲罰也是愛情遊戲的要素。當然,前提是犯規者無意退出遊戲。不準犯規,或犯了規不接受懲罰,遊戲都進行不下去了。

3、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4、我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我的自信恰好達到這個程度,使我能夠不必在乎外來的封賜和獎賞。

5、如果沒有這些名聲,我就會停止我的工作了嗎?當然不。這種爲自己工作的習慣已經成爲我的人格的一部分,把它除去,我倒真的就不是我了。

6、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7、一個人堅持一種習慣,比如節食、跑步、按時起居,也幾乎可以算是有信仰了。

8、第二種情形是,兩個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後來怎麼竟會又成陌生人,甚至永遠不通消息了?

9、由此來看,社會性的質量是由生物性和精神性的質量決定的。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追求愈是受到充分尊重,就愈能建立起一個開放而先進的社會。反之,一個壓制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追求的社會,其成員的社會品質勢必是狹隘而落後的。中國儒家文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於建立一種社會倫理秩序,並以之壓制人的肉體自由和精神自由,所成就的正是這樣一種社會性。

10、看海,必須是獨自一人。和別人在一起時,看不見海的真相。

11、一切復活都在回憶中,一切超越都在想象中。

12、你的身體儘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儘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於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爲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13、我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這另一個自我,彷彿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於它的視野之內,隨時準備把我召回它的身邊。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返回它的途徑,我就不會全軍覆沒。它是我的守護神,爲我守護着一個永遠的家園,使我不致無家可歸。

14、有人打了你的右臉,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嗎?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讎相生,怨怨相報,何時了結?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時候是狹隘的,被胸中的怒氣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們就一齊在狹隘中走不出來了。耶穌要你把左臉也送上去,這也許只是一個比喻,意思是要你絲毫不存計較之心,遠離狹隘。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已經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的你的肉軀的主人。相反,那計較的人只念着自己被打的右臉,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臉的奴隸。我開始相信,在右臉被打後把左臉送上去的姿態也可以是充滿尊嚴的。

15、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們最大的不幸並不在於無人理解姻爲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用創造來安慰的,而恰恰在於得不到普通的人間溫暖,活着時就成了被人羣遺棄的孤魂。

16、所謂成熟是指適應社會現成準則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過於專注於精神世界裏的探索,就會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去琢磨如何使自己適應社會。年齡的增長在這裏是無濟於事的,因爲精神的探索永無止境,而且在這一條道路上走得越遠的,就越不可能回過頭來補習處世的基礎課程,就像我們無法讓一個優秀的科學家回到小學課堂上來做一個好學生一樣。

17、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愛人,於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願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願望,也許一輩子發現不了。

18、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19、由此可見,人世間的東西,有一半是不值得爭的,另一半是不需要爭的。所以,爭什麼!

20、那人對你做了一件不義的事,你爲此痛苦了,這完全可以理解,但請適可而止。你想一想,世上有不義的人,這是你無法改變的,爲你不能支配的別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還想一想,不義的人一定會做不義的事,只是這一件不義的事碰巧落在你頭上罷了。你這樣想,就會超越個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當作藉以認識人性和社會的材料,在與不義作鬥爭時你的心境也會光明磊落得多。

21、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所謂出世,並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脫一些。

22、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23、對於人生,我們無法想得太多太遠。那越過界限的思緒終於惘然不知所之,不得不收回來,滿足於知道自己此刻還活着,對於今天和明天的時光作些實際的安排。

24、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一輩子永遠是自己,那也是夠單調乏味的。

25、我不相信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徹底改變一個人,改變的只是外部形態,核心部分是難變的。

26、儘管世上有過無數片葉子,還會有無數片葉子,儘管一切葉子都終將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綠芽。

27、一位現代生態學家說:人類是作爲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爲客人,我們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時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時我們應當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的客人,這可能是人對待自然的最恰當的態度吧。

28、生命所需要的,無非空氣、陽光、健康、營養、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驕傲的人啊,拋開你的虛榮心和野心吧,你就會知道,這些最簡單的享受纔是最醇美的。

29、智慧是達於成熟因而不會失去的童心。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仍然懷着兒童般的興致,他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30、我們捧着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纔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係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

31、相反,倘若並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32、人生是一個從一而終的女人,你不妨儘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導她,但是,不管她終於成個什麼樣子,你好歹得愛她。

33、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爲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34、歷盡人間滄桑,閱遍各色理論,我發現自己到頭來信奉的仍是古典愛情的範式:真正的愛情必是忠貞專一的。惦着一個人並被這個人惦着,心便有了着落,這樣活着多麼踏實。與這種相依爲命的伴侶之情相比,一切風流韻事都顯得何其虛飄。

35、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纔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36、學會烹調,能燒幾樣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藝本身,而是從中體會日常生活的情趣。

37、鍛鍊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恆的體育項目。

38、原本非常親近的人後來天各一方,時間使他們可悲地疏遠,一旦相見,語言便迫不及待地丈量着疏遠的距離。人們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爲常,生活的無情莫過於此了。

39、月虧了能再盈,花謝了能再開。可是,人別了,能否再見卻未可知、開謝盈虧,花月依舊,幾度離合。人卻老了。人生之所以最苦別離,就因爲別離最使人感受到人生無常。

40、凡繆斯,必永遠漂泊。唯有法利賽人才有安居樂業的福氣。

41、首先要有熱情,對所做的事情真正喜歡,以之爲樂,全力以赴。但是,單有熱情還不夠,因爲即使是喜歡做的事情,只要它足夠大,其中必包含艱苦、困難乃至枯燥,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去的。何況在人生之中,人還經常要面對自己不喜歡但必須做的事情,那時候就完全要靠毅力了。

42、我們都很在乎成功和失敗,但對之的理解卻很不一樣,有必要做出區分。譬如說,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指外在的社會遭際,飛黃騰達爲成,窮困潦倒爲敗。其二是指事業上的追求,目標達到爲成,否則爲敗。可以肯定,抽象地談問題,人們一定會擁護第二義而反對第一義。但是,事業有大小,目標有高低,所謂事業成敗的意義也就十分有限。我不知道如何衡量人生的成敗,也許人生是超越所謂成功和失敗的評價的。

43、一個夜晚就這麼過去了。可是我仍然不想睡覺。這是這樣的一種時候,什麼也不想做,包括睡覺。

44、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徹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寬廣無極。彷彿他眼內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遠得多。

45、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46、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47、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於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恆。由於人本身的侷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48、人生唯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來的死亡。但是,人們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等着別的什麼,甚至死到臨頭仍執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49、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保護生命是法治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50、信仰就應該是每個人靈魂中的事情,不應該是社會統一規定的事情。不過,我並不因此就認爲儒學對當代中國人的信仰無所貢獻,它可以成爲我們確立信仰的思想資源之一,同時如果有些人自願把它當作自己唯一的信仰,當然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