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 《老子校釋》第一章大綱 洪頤烜曰:道德經王輔嗣本,今世所行,俱有分章。此本雖不記章數,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別之。其中亦有與今王本不同者,如今王本道沖而用之至象帝之先為三章,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為四章,穀神不死至用之不勤為六章,此本皆並為一。故有之......

  •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羣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羣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老子校釋》第八章大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嚴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謙之案:御覽五十八引無善字,萬作萬。又不爭,敦煌、遂州、御注、樓正、司馬光、曹道沖、強思齊、李榮、室町本皆如此。傳、範本作而不爭,與王本同。又案古代道......

  • 《莊子》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

  •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

  • 《抱朴子內篇》卷二十 袪惑 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承師問道,不得其人,委去則遲遲冀於有獲,守之則終已竟無所成,虛費事妨功,後雖痛悔,亦不及已。世閒淺近之事,猶不可坐知,況神仙之事乎?雖......

  •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説符篇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 《抱朴子內篇》卷十九 遐覽 或曰:"鄙人面牆,拘繫儒教,獨知有五經三史百氏之言,及浮華之詩賦,無益之短文,盡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難之運,亂靡有定,干戈戚揚,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苦意極思,攻微索隱,竟不能祿在其中,免此壟畝;又有損於精思,無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

  • 《文子》道原大綱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 《老子帛書》楚簡老子校正大綱 a、簡本丙大一生水,水反輔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覆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寒然(熱)。寒然(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澡(燥)。濕澡(......

  •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甲本大綱 □□□□□□□□□□□□□□□□德上德?□□?以為也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義而□□□□□□□□□□而亂之首也□□□道之華......

  •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

  • 《老子校釋》第十章大綱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嚴可均曰:能無離,傅奕及近刻王弼句末有乎字,下五句皆然。俞樾曰:河上公本無乎字,唐景龍碑亦無乎字,然淮南道應引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則古本固有乎字。謙之案:乎字系衍文。羅振玉......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三養生主大綱 順事而不滯於物,冥情而不攖其天,此莊子養生之宗主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生有窮盡,知無畔岸。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向雲:殆,窮困〔一〕。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已,止也。事過思留,其殆更甚。言以物為事,無益於性命。為善無近......

  • 《莊子》莊子•外篇•駢拇第八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是故駢......

  • 《列子集釋》例略大綱 一、本書除列子正文外,其注釋考證分為四類,依次排列:(甲)晉人張湛之注,(乙)唐人盧重玄之解,(丙)有關列子本文以及張注、盧解之校勘、訓詁與考據,(丁)唐人殷敬順所纂與宋人陳景元所補之釋文以及有關釋文之考證。除張注盧解外......

  • 道家名言名句及翻譯 1)不以物挫志。2)譯文:因外物而擾亂自己的心志(這樣,德性就沒有了)。可玩物喪志。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4)譯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説明純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義則不但不合人......

  • 《文子》九守大綱 老子〔文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於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聖人法天順地,不拘於俗,不誘於人,以天......

  • 《文子》守無大綱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 《老子校釋》第十一章大綱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脱輻......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六繕性 繕性於俗,俗學以求複其初,崔雲:繕,治也。郭雲:已治性於俗矣,而欲以俗學複性命之本。案:宣本刪一俗字。據郭注,明有兩俗字也,然疑衍一字。蘇輿雲:案當衍一俗字,學與思對文。言性與欲皆已為俗所汙,雖學、思交致,只益其蒙。宣以&lsquo......

  • 《抱朴子內篇》卷十二 辨問大綱 或問曰:"若仙必可得,聖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為之者,是無此道可知也。"抱朴子答曰:"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聖人受命,不值長生之道,但自欲除殘去賊,夷險平暴,制禮作樂,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匡將危之主,扶亡徵之國,刊詩書,......

  •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大綱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羣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羣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莊子》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遊居學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