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範例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7W 次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這個美麗淡藍色的星球在廣袤無邊的星際中也許並不矚目,但這個並不發光的星球恰恰提供了生物生存的條件,在漫漫無際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我們的人類文明,從此,這顆體積不大的小星球拋棄了百億年的沉寂,這顆只有一顆衞星的星球變成眾多生物的母親,眾多生物在這顆星球上繁衍生息,一代一代,周而復始。

在百億年的變化過程中,地球母親留給我們的未解之謎太多太多,這些問題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地球的變遷過程,以及地球未來的走向。宇宙的星河運轉,給地球帶來了風雲變幻、萬千氣象。

氣候總是井然有序地來到人類身邊,當春日怒放的鮮花競吐芬芳之後,夏秋金黃的'碩果又會呈現在人們面前;氣候又總是變幻無常地偷襲着地球,磁暴、颶風、洪水等災難給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帶來巨大的威脅與挑戰。

當極光冷豔懾人的魅力令人不由地屏住了呼吸時,龍捲風狂野不羈的無情又讓人心膽俱悚。氣候像個嬉鬧的頑童,令人類千百年來不斷地為之迷茫、為之探索……

地球,是人類及所有生物共同的母親,她廣袤豐沃的胸膛,哺育了千千萬萬生靈,在她巍峨挺拔的臂膀中,承載着亙古綿長的歷史重任。地球的誕生就是一個神祕莫測的謎團。

地球的存在是一幅震撼人心美麗的畫卷,人類在自身不斷髮展和演化過程中,對其所生存的星球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為什麼只有地球才有人類文明的存在,我們的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各種宗教經典有關開天闢地的解説,各種説法不盡相同,且説得也很牽強。然而有些説法倒非常接近科學家對地球起源的概念,至少可以説,接近科學家根據古老巖石中所找到的證據的解釋。

在原太陽領域內的某處,出現一團含有冰冷粒子與固體碎塊的旋轉雲,即一種宇宙塵暴,原地球就這樣誕生了。稍後由於水與冰分子之內聚引力作用,這些物質才能凝聚成球狀。原地球沿軌道繞太陽運行時,其引力繼續收集更多物質。地球和其他行星就是這樣在太陽系領域內積聚冷塵的過程中形成的。

在成長中的原地球逐漸熱起來。地球繼續收集新物質,新物質撞及地球時發出的能量產生熱,其中一部分留在地球裏。引力作用也使地球凝縮,產生更多熱。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逐漸開始蜕變,成為又一個熱源。經過億萬年後,地球的温度高得足以使鐵、鎳等重金屬下沉,構成溶融的地核。

從地表裂隙逸出的水汽和氣體,構成地球的大氣層,另一個主要熱源太陽光,這時也會發生作用了。太陽的輻射這時以全力衝擊地球,破壞了原始大氣中的分 子化合物,還把它驅散進入太空中。因此,大氣中的氫和其他輕元素,大部分逃離地球散失了。

這個過程終於使宇宙中較重 和較稀有的元素密集在一起,而這些元素是構成巖石、植物和人體所不可或缺的。由於億萬年來如氫等許多輕原子逸人了太空,地球此時的質量,比塵雲凝聚為原地球時,約減少了一千倍。

地球停止自太空軌道上收集碎物後,表面逐漸冷卻下 來,變成固體。巖石外殼形成,陸塊也出現。但是,地球那時還未能維持我們今天所認識的生物;地表還是太熱,不適宜有機體生存,而且大氣中也充滿有毒的甲烷和氨。熔巖從地殼裂罅流出,使藏在地球熔融內部的水蒸氣得以冒出來。事實上,許多地質學家以為,目前海洋裏的水,大部分由這種早期的火山活動帶到地表。這些水原來都是凝於冰塵中的。

地球上的火山活動減緩時,太陽的強烈紫外線輻射,把大氣裏的一部分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地球的引力不足 以留住較輕的氫原子,大半氫原子逸入了太空。較重的氧原子則留在地球。地球大氣演化過程中,雖然釋出一些遊離氧,但甲烷和氨等氣體必然仍長期佔優勢,因為今天大氣中的遊離氧,大部分已知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副產品。

地球繼續散發熱量,逐年冷卻下來,而原太陽也漸漸燃燒,到了我們今天所見的明亮程度。過了不久,地球的大氣冷卻後,使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雨點,降回地表。最初,雨點滴在灼熱的地表上,又汽化為嘶嘶的水蒸氣。到後來,地球終於冷卻下來,在地表上蓄水成池。

沒多久,冷卻中的大氣開始大量降雨。全球各地的水,可能都是一次長期傾盆大雨時降下的。起伏不平的地殼上,低窪地區逐漸注滿了水,地表上於是出現海洋。

來揭祕吧認為,我們居住的地球經歷過上文描述的形成過程,但是無人能斷定確切年代。原地球大概在四十六億年前,發展成現在的大小和形狀。其後可能再過十五億年, 地球上的環境才適宜早期的生物生存。當然生物的演化過程另當別論,這樣地球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