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唐書·韓愈傳》原文及翻譯 導語: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舊唐書·韓愈傳》原文及翻......

  • 《舊唐書》卷六十 《舊唐書》是五代時期後晉編撰的一部官修的唐史,原稱《唐書》,為了與北宋歐陽修等人修撰的《新唐書》相區別,宋以後稱它為《舊唐書》。後晉處在我國曆史上非常複雜的五代時期,而且存在的時間很短。在那種戰亂的'年代能......

  • 《舊唐書》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大綱 ○裴寂劉文靜(弟文起文靜子樹義樹藝李孟嘗劉世龍趙文恪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許世緒劉師立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龐卿惲張長遜李安遠)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本大夫。父瑜,絳州刺史。寂少孤,為諸兄之所鞠養。年十四,補......

  • 《舊唐書》卷一百七 列傳第五十七大綱 ◎玄宗諸子○靖德太子琮庶人瑛棣王琰庶人瑤靖恭太子琬庶人琚夏悼王一儀王璲潁王璬懷哀王敏永王璘壽王瑁延王玢盛王琦濟王環信王瑝義王玭陳王珪豐王珙恆王瑱涼王璿汴哀王璥玄宗三十子:元獻楊皇后生肅宗,劉華妃生奉天皇帝......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大綱 ◎突厥上○突厥之始,啟民之前,《隋書》載之備矣,只以入國之事而述之。始畢可汗咄吉者,啟民可汗子也。隋大業中嗣位,值天下大亂,中國人奔之者眾。其族強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控弦百餘萬,北狄之盛,未......

  •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大綱 ○韋夏卿王正雅(族孫凝)柳公綽(子仲郢孫璧玭弟公權伯父子華子華子公度)崔玄亮温造(子璋)郭承嘏殷侑(孫盈孫)徐晦韋夏卿,字雲客,杜陵人。父迢,檢校都官郎中、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夏卿苦學,大曆中與弟正卿俱應制舉,同時策入高......

  • 《舊唐書》卷二百下列傳第一百五十 《舊唐書》屬於史類文學作品,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作品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舊唐書》卷......

  • 《舊唐書》卷十八上 本紀第十八上大綱 ◎武宗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諱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韋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於東宮。長慶元年三月,封潁王,本名瀍。開成中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依百官例,逐月給俸料。初,文宗追悔莊恪太子殂不由道,乃以敬宗子......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大綱 ○高崇文(子承簡)伊慎朱忠亮劉昌裔範希朝王鍔(子稷)閻巨源孟元陽趙昌高崇文,其先渤海人。崇文生幽州,樸厚寡言,少從平盧軍。貞元中,隨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五年夏,吐蕃三萬寇寧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戰於佛堂原,大破之,死......

  • 《舊唐書》卷二十五 志第五大綱 ◎禮儀五唐禮:四時各以孟月享太廟,每室用太牢,季冬蜡祭之後,以辰日臘享於太廟,用牲如時祭。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又時享之日,修七祀於太廟西門內之道南:司命,户以春,灶以夏;門,厲以秋,行以冬,中溜則於季夏迎氣日祀之......

  • 《舊唐書》閲讀理解 顏杲卿,琅邪臨沂人。以蔭受官。性剛直,有吏幹。天寶十四載,攝常山太守。時安祿山為河北、河東採訪使,常山在其部內。祿山舉范陽之兵詣闕,陷東都。杲卿忠誠感發,懼賊遂寇潼關,即危險宗社。時從弟真卿為平原太守,初聞祿山逆謀,陰......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大綱 ○鄭覃(弟朗)陳夷行李紳(吳汝納)李回李珏李固言鄭覃,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蔭補弘文校理,歷拾遺、補闕、考功員外郎、刑部郎中。元和十四年二月,遷諫議大夫。憲宗用內官五人為京西北和糴使,覃上疏論罷。穆宗不恤政事,喜遊宴;......

  • 《舊唐書》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大綱 ○尹思貞李傑解琬畢構蘇珦(子晉)鄭惟忠王志愔盧從願李朝隱裴漼(從祖弟寬)王丘尹思貞,京兆長安人也。弱冠明經舉,補隆州參軍。時晉安縣有豪族蒲氏,縱橫不法,前後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貞推按,發其奸贓萬計,竟論殺之,遠近稱慶,刻......

  • 《舊唐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魏元忠韋安石(子陟斌斌子況從父兄子抗從祖兄子巨源趙彥昭附)蕭至忠(宗楚客紀處訥附)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則天母號改焉。初,為太學生,志氣倜儻,不以舉薦為意,累年不調。時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九州設險圖》......

  • 《舊唐書》顏真卿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顏真卿,宇清臣,琅邪臨沂人也。少勤學業,有詞藻,尤工書。開元中,舉進士,登甲科。事親以孝聞。安祿山逆節頗著,真卿以霖雨為託修城浚池陰料丁壯儲康實乃陽祿會文士泛舟外池飲酒賦詩。或讒於祿山,祿山亦密偵之,以為書生不足虞......

  •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大綱 ○李光進(弟光顏)烏重胤王沛(子逢)李珙李祐董重質楊元卿(子延宗)劉悟(子從諫孫稹)劉沔石雄李光進,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也。父良臣,襲雞田州刺史,隸朔方軍。光進姊適舍利葛旃,殺僕固瑒而事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光進兄弟少依......

  •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五大綱 五王桓彥範,字士則,潤州丹陽人。以門廕調右翊衞,遷司衞主簿。狄仁傑曰:君之才,當自光大,毋恤於初。厚為禮。尋擢監察御史,遷累中丞。長安中,為司刑少卿。張昌宗引妖人迎佔,言計不軌。宋璟請窮治其奸,武后以昌宗嘗自歸,不許。彥範......

  • 《舊唐書》卷三十三 志第十三大綱 ◎歷二○麟德甲子元歷上元甲子,距今大唐麟德元年甲子,歲積二十六萬九千八百八十算。推法:一千三百四十。期實:四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旬周:六十。○推氣序術置入甲子元積,算距今所求年,以期乘之,為期總。滿法得一為積日,不滿......

  • 《舊唐書》卷一百六 列傳第五十六大綱 ○李林甫楊國忠張暐王琚王毛仲(陳玄禮附)李林甫,高祖從父弟長平王叔良之曾孫。叔良生孝斌,官至原州長史。孝斌生思誨,官至揚府參軍,思誨即林甫之父也。林甫善音律,初為千牛直長,其舅楚國公姜皎深愛之。開元初,遷太子中允。時......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大綱 ○王翃(兄翊)郗士美李鄘(子柱柱子磎)辛祕馬摠韋弘景王彥威王翃,太原晉陽人也。兄翊,乾元中累官至京兆少尹。性謙柔,淡於聲利。自商州刺史遷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觀察等使。入朝,充北蕃宣慰使,稱職。代宗素重之,及即位,目為......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大綱 ○元載(王昂李少良郇謨附)王縉楊炎黎幹(劉忠翼附)庾準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員外官,不理產業,常居岐州。載母攜載適景昇,冒姓元氏。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家貧,徒步隨鄉賦,累上不升第。天......

  • 《舊唐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大綱 ○姚崇宋璟姚崇,本名元崇,陝州硤石人也。父善意,貞觀中,任巂州都督。元崇為孝敬輓郎,應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五遷夏官郎中。時契丹寇陷河北數州,兵機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條貫。則天甚奇之,超遷夏官侍郎,又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 《舊唐書》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大綱 ◎輿服昔黃帝造車服,為之屏蔽,上古簡儉,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習,乃改正朔,易服色,車有輿輅之別,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繢,飾之以絺繡,華蟲象物,龍火分形,於是典章興矣。周自夷王削弱,諸侯自恣。窮孔翬之羽毛,無以供其侈;極......

  • 《舊唐書》卷二十下 本紀第二十下大綱 ◎哀帝哀皇帝諱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積善太后何氏。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於大內。乾寧四年二月,封輝王,名祚。天覆三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弒。翌日,蔣玄暉矯宣遺詔,曰:"我國家化隋為唐,......

  • 《舊唐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五十一大綱 ○李乂薛登韋湊(從子虛心虛舟)韓思復(曾孫佽)張廷珪王求禮辛替否李乂,本名尚真,趙州房子人也。少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舉進士。景龍中,累遷中書舍人。時中宗遣使江南分道贖生,以所在官物充直。乂上疏曰:"江南水鄉,採......

 251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