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余光中《鄉愁》優秀教學設計

余光中《鄉愁》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1W 次

  《鄉愁》教學設計

余光中《鄉愁》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 能有感情、節奏正確地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2. 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體味詩人的情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詩人所表達的鄉愁,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節奏正確地朗讀。理解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領悟詩歌形象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多媒體畫面)在當代詩壇,有一位生長於大陸,定居於台灣的詩人,以為熱愛故土如愛自己的詩人,有一位唱着鄉愁永不老去的詩人,他----就是余光中。現在,讓我們走進余光中的鄉愁世界。

  二、認識余光中(投影)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範讀欣賞。

(多媒體播放朗讀材料,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詩人的情感)

2 提問:

以第一節為例,給詩歌劃分朗讀節奏。

3 分四組朗誦。

注意朗誦的節奏、重音,及詩歌的情感。

邊讀邊思考:讀完整首詩,你的頭腦裏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個詞語?

  四、意象、感情的理解

1.“鄉愁”本事一種抽象的感情,但是在余光中的《鄉愁》裏,它轉換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換的?(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

2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物象表達內心情感。説説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昇華的。

這四個物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愁”的對應物。

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

3愁是疑重的,詩中為何卻説“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作者正語反出,以一種親描淡寫使鄉愁濃縮與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上,反襯出鄉愁的濃烈。託物寄情,表達綿綿不盡的鄉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4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

5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有什麼感受?(各抒己見)

表達了作者渴望親人團聚、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6.“鄉愁”的含義。

“鄉愁”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思想中最執着的主導情感——中國意識。在詩中,隨着“鄉愁”

在人生每個階段對應物的改變,“鄉愁”的情緒越來越濃,最終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為帶普遍意義的家國之思。

 五、比較閲讀(練習四)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鄉愁》,你更喜歡哪一首?請説説你的理由。

 六、總結

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他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裏,“鄉愁”分別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對應物上,讓物象去説話。這樣,詩人的鄉愁就不至於無所依附,這就是“託物寄情”(板書)的寫法,也是詩歌常見的寫法。

請大家模仿課文寫法,用“鄉愁是————,是————”續寫兩句。

 七、作業

背誦全詩,完成一課一練中的習題。

八、板書設計

鄉愁

意象 感情

郵票(小) 母子深情

船票(窄) 夫妻恩愛

墳墓(矮) 生死悲痛

海峽(淺) 思鄉哀愁

祖國早日統一、親人早日團聚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首詩時本人藉助了多媒體,由於畫面和聲音的直觀效果馬上就能帶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名家做示範朗讀,邊聽邊劃分朗讀節奏、劃重音,注意詩人的情感,並讓學生跟着試讀,可以説經過這樣能夠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初步體會詩人的情感。之後,通過理解詩意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另外,引導學生理解“託物寄情”的寫法,並加以運用。但在比較閲讀環節,只有少數幾個同學對席慕容的《鄉愁》説的上一二,在引導上還得下功夫。總的説來,本人認為這節課上的還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