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5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馬》語文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瞭解對比描寫的作用,並學會運用。

3、瞭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1、閲讀課文,初知大意,並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閲讀註釋,查閲資料,瞭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個學生準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展示書法作品:學生用小篆和隸書寫的“馬”及教師用楷書在黑板上寫的“馬”。

要求學生説出三個“馬”字分別屬於哪種字體。

學生回答後,教師語: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結果;同樣,隨着社會的發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馬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並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説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3、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麼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討

圍繞上述問題,請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學生回答後,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結。

文章寫了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等),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分別是“馴良”、“自由奔放”。

能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捨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遊蕩、蹦跳……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點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讀二、三段

1、自讀讀二、三段,發現問題。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力求在小組內解決問題。3、班上交流,重點研討以下幾句:

1)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2)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4)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媚妍而已。

(二)深層探究

1、請同學介紹布封情況,明確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要求點到為止)

2、小組內討論: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作者實際是借對兩種馬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感態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兩個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師小結: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也是一篇禮讚自由的優美散文,它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實為文質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樑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學生齊讀。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麼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業

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語句(段),作點評(完成在資料卡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聯繫實際展開討論,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布封的馬為我們展示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是馴良與自由。下面我們來欣賞這兩種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學生欣賞。

2、請同學談自己欣賞哪一種馬,並陳述理由(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響)。

3、討論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下例問題:

1)家馬的馴良的天性嗎?請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的觀後感,並就目前的教育現狀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人類對馬的馴化,如果給馬帶來了痛苦,那麼請聯繫人類發展的歷史談談人類該不該馴化動物?

3)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面對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人類究竟該怎樣對待動物?

討論結果略。

三、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導入語: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説明書,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不僅讓我們受到諸多啟發,而且在語言上、行文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摘錄在資料卡的語句,並陳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要注意參與到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人格化的描寫。

2、再讀課文,瞭解對比的運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並思考其作用。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並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概述: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後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3、用對比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字數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寫作片段。

四、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並任選五個詞語造句。

2、課外閲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作讀書札記(一週內完成)。

[附]板書:

家馬:馴良——同情作比較,

野馬:自由——欣賞突出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解文意。

1、教師範讀。

2、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4、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5、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係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飢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指名學生朗讀。

(3)全班學生齊讀。

四、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説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説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4、揭示'託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悦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五、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六、教師小結。

七、辯論: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測體會,對比描寫,瞭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同學個性化的閲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瞭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語句賞析,培養同學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

2、揣測體會,對比描寫,瞭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馬圖書法,激趣引讀

1、馬圖書法:

教師展示有關馬的各種書法作品並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同學欣賞。

⑴看了這些書法畫面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⑵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更欣賞哪一種馬,並陳説理由。

2、激趣引讀:

教師: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了人性光彩的馬兒吧。下面誰能介紹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喜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一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老實的奴僕,像豪邁而獷野的遊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有情朗讀:

⑴全體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

⑵同學個別朗讀競賽,其他同學適當加以朗讀評價。

2、整體感知:

⑴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⑵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嗎?

家馬:“馴良”。

野馬:“自由豪放”。

⑶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麼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示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示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⑴被征服之後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支配,還會迎合他人的心意。它們“無保存地貢獻着自身”,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痛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暴地禁錮它。更悽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身的玩物。

⑵馬原本是什麼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於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羣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鬥。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⑶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餵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身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括兩層含義:

①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②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⑷“給馬戴黃金鍊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夥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痛。

2、賞讀品味:

請同學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説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並加以賞讀品味,特別要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描寫的語句。

表示馴良的詞句:迎合他人、捨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示自由豪放的詞句:飛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遊蕩、蹦跳……

(可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賞讀感受。)

四、揣測體會,對比描寫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並考慮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烘托野馬的自由豪放,就最後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烘托馬的美貌。)

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醜嗎?説説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出息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醜。

3、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身喜歡的動物,並在班級交流。

五、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⑴你認為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可不侷限於有關馬的研討。)

⑵在你看來,家馬的馴良是天性的嗎?請聯繫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馴良”的。

⑶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⑷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⑸假如你是一匹馬,你願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是的,假如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倒黴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假如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麼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樑曉聲《假如我為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見,可從不同的角度評説,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動釋疑:

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讚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只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⑴找出自身最喜歡的語句(段),並寫好自身的感受。

⑵課外閲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並作讀書摘記。

⑶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身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於300字。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4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簡述老孫頭的形象。

二、研習新課。

1.這節課我們來研讀一下,作者還着力刻畫了誰?他的思想品質如何?

郭全海。

分馬前,他抓住時機教育羣眾,“分了東西可不能忘本啊”,分馬時,他雖然在最前分馬,卻“隨隨便便”牽一頭;當老孫頭馬跑了,他立即“翻身騎上”自己的騾馬去追,累得“人馬都氣喘吁吁”。當他發現老王太太不中意自己的馬時,他就主動提出跟老王太太換馬,並又召集積極分子開會,啟發大家要從長遠利益出發跟老王太太換馬。當老王太太換走了老田太太的馬,郭全海又做老田太太思想工作,決定“開春馬駒歸你”,使矛盾圓滿解決。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郭全海是一個忠於黨,大公無私,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人。

2.小結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分馬換馬的描寫,反映了翻身農民分得勝利果實的喜悦心情。表現了先進農民大公無私的精神以及廣大農民在黨的領導下,思想覺悟迅速提高。

3.體會本文寫人敍事詳略得當的特點。

元茂屯參加分馬的有三百來户人家,作者只寫了其中十來個人,這十來個人,也安排得有詳有略,主次分明。説説看,哪些人寫得詳;哪些人寫得略?

詳寫:郭全海(主),老孫頭(次)

略寫:趙大嫂子,白大嫂子,老田夫婦,老王太太等。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小結:這樣能突出中心思想,有略寫配合,使得文章內容完整、全面,寫出翻身農民的歡樂和他們覺悟的提高。同時,在各種人物對比映襯中,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課堂練習:

三、四、六

作業

板書設計: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瞭解祖國優秀燦爛的成語文化,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

2.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培養動腦動手的技能和習慣。瞭解成語的來源。

3.開發智能,提高語言理解表達能力。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填充含“馬”字的成語、成語搶答。

2.教學難點:成語表演。

3.課前準備活動:①每位學生準備20個含有動物名的成語,並掌握它的意思,並重點注意與“十二生肖”有關的動物成語。②全班分成四個組參加比賽,每組選派兩名代表參加。③公佈活動要求:不帶詞典,準備表演成語節目。④題目分必答題、搶答題,答題加分,設計分員1人。

4.教學方法:討論法、競賽法。

5.教學時數:一課時。

6.教具:小黑板及其它常規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按照中國農曆的説法,每年都要冠以一種動物之名,有誰知道,今年是什麼年嗎?(馬年) 那又有誰知道,馬年是根據什麼説法而來的嗎?

介紹農曆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年一個輪迴,循環反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到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倪萍就曾給全國的電視觀眾考了一題,題目是:請您説出十個含有“馬”的成語。同學們,你們能説出來嗎?

每組代表必須先説出兩個,再進行搶答,多答一個給1分。

各組代表發言後,再進行搶答,計會員加分。

二、“馬”字成語的運用:

剛才,我們已經請同學們回答了許多關於“馬”字的成語。現在請各組代表注意看小黑板,請聯繫我們的學習、生活實際,根據括號內的提示,填充下列各道含有“馬”字的成語運用題。

(出示小黑板,內容如下)

1. 在理想上:我們要以年段冠軍為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進方向) (爭先恐後) (堅持不懈)

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勝利)

2. 在學習上:我們要拿出_______________,為父母效_________________,直到立下

(一種精神) (一種勞動)

__________________。

(一種成就)

3. 在課堂上:我們不能_________________,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分散注意力) (與學習無關的事。填6個字的成語)

回答問題時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場面熱鬧的樣子)

4. 在集體上:我們不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種敗壞羣體的馬) (脱離了管束的馬) (眼睛看不見的馬)

維護班級榮譽上,我們不能搞_______________,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團結,不單幹) (有雄壯的氣勢) (多馬飛奔的樣子)

各組代表與本組同學互相討論、探究,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師生共同評分:此題為必答題,每空2分。計分員計分,公佈得分情況。

參考答案:1.馬首是瞻、一馬當先、馬不停蹄。

2.龍馬精神、犬馬之勞、汗馬功勞。

3.心猿意馬、風馬牛不相及、車水馬龍。

4.害羣之馬、脱疆之馬、盲人瞎馬、單槍匹馬、千軍萬馬、萬馬奔騰。

三、“馬”字成語搶答:(每個2分)

接下來,我們進行有關“馬”字成語的搶答,各小組注意:答對加2分,答錯倒扣1分。

①老馬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竹馬、 ③______________買馬、

④_____________鐵馬、⑤_____________犬馬、 ⑥馬空______________。

教師組織搶答,計分員加分,公佈得分情況。

參考答案:老馬識途 、青梅竹馬、招兵買馬、

金戈鐵馬、聲色犬馬、馬空行驥

四、十二生肖成語搶答:(每個2分)

在我們學習完有關“馬”字的成語後,接下來,我們再來學習有關十二生肖的成語,同樣,我們也進行搶答。

①請説出含“鼠”的成語:鼠目寸光、獐頭鼠目、抱頭鼠竄

②請説出含“牛”的成語:對牛彈琴、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

③請説出含“虎”的成語:狐假虎威、如狼似虎、“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④請説出含“兔”的成語:兔死狐悲、狡兔三窟、守株待兔

⑤請説出含“龍”的成語: 龍飛鳳舞、葉公好龍、龍爭虎鬥

⑥請説出含“蛇”的成語:畫蛇添足、心如蛇蠍

⑦請説出含“羊”的成語: 亡羊補牢、羊入虎口

⑧請説出含“猴”的成語: 猴年馬月、殺雞儆猴

⑨請説出含“雞”的成語: 雞飛狗跳、呆若木雞、雞犬升天、聞雞起舞

⑩請説出含“狗”的成語: 狗仗人勢、狗急跳牆、狗血噴頭

⑾請説出含“豬”的成語: 豬朋狗友

教師組織搶答,計分員加分,公佈得分情況。

五、成語表演:

請各組代表上台抽籤,根據字條提供的成語即興進行啞劇表演。要求:不能説話,只能以手勢、動作表演。(每組抽籤2個,由兩個代表完成動作,組員回答,正確每個加5分,錯誤不得分)

材料備抽籤:手舞足蹈、眉開眼笑、掩耳盜鈴、哭笑不得、自吹自擂、震耳欲聾、摩拳擦掌、目瞪口呆、笑裏藏刀、小心翼翼、畫蛇添足、愛不釋手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活動,並作出簡單的解説和評價。計分員加分。

六、介紹成語的來源:

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下有關成語的來源,拓寬我們的課外知識視野。

1.古代神話寓言故事:

如:愚公移山-------------<<列子>> 葉公好龍-----------<<新序>>

南轅北轍-------------<<戰國策>> 黔驢技窮-------<<柳宗元集>>

2.來自歷史故事:卧薪嚐膽、四面楚歌、刮目相待

3.摘自古代詩文:

如:誨人不倦-------<<論語>> 諱疾忌醫------------<<韓非子>>

4.來自民間俗語:張冠李戴 人云亦云 得過且過

七、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動物名稱成語在我們身邊的運用,大家回去以後,認真體會這些成語的含義,並抄寫在積累本子上。現在,我們來公佈一下各組的得分情況。計分員報各組總得分,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或給予一定獎勵。

八、作業:

1.根據剛剛學習的成語來源特點,分類收集成語,期末進行評比、獎勵。

2.準備下一次的“成語接龍”活動。

相關説明:

1.本課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個環節都考慮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向“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靠攏,符合當今課改的方向。

2.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做到了共同促進。

3.較好地把握了成語這種固定語的內涵,突出了語文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讓學生通過活動去感悟生活、聯繫生活。同時,也較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6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説》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教學設想】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讓學生由讀到悟,由悟到明,瞭解古代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從而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時光。在這堂課中,讓學生了解“説”這種古文體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並通過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認識、學習、運用“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馬説》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學習託物寓意的寫法。

3、瞭解“説”的體裁特點。

四、【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3、學習託物寓意的寫法。

難點:

1、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2、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以期能熟讀成誦。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難點由學生討論,通過合作探究突破疑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七、【課前準備】

請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查找有關“馬”字的成語。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彙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樂相馬”給學 生講關於伯樂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意圖: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瞭解體裁

師:請學生列舉和馬有關的成語(如: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龍馬精神、塞翁失馬等等), 那麼我們把能日行千里的馬稱為什麼呢?(千里馬)聽説過伯樂

相馬的故事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譽文學家的散文作品《馬説》。有誰願意為大家解釋這一課題呢?明確:“説”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説”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説理透徹。通常採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説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説》、《捕蛇者説》、《師説》等。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聽錄音跟讀,注意讀音、停頓。(意圖: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2、自由朗讀,結合註釋,理清文意並完成下列練習。

⑴ 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粗的詞。

① 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② 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 才美不外見。

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區分下列虛詞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於奴隸之手

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馬也

3、老師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倒裝句:

⑴ 定語後置: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詞“馬”的後置定語

⑵ 狀語後置: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分析:“於”相當於“在”,“於奴隸人之手”是介詞結構的後置。

4、請一個學生翻譯全文,其他學生補充。

5、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每段的內容。

6、全班齊讀,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意圖: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

(四)、整體感悟

1、提出問題,學生搶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體顯示)

⑴ 文章開頭是如何闡述“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的?

⑵ 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⑶ 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2、教師點評、歸納

3、提問:文中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五)、 品味詩文,推究文理

1、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

⑴ “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三個“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樣?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有怎樣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進行分析)

2、點明“託物寓意”的寫法,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平時寫作中去。

3、全班齊讀課文,並背誦。

(意圖:四、五兩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六)、延伸拓展

暢所欲言:

1、結合現實思考:你認為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作用麼?

2、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