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9W 次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複述課文

3、幫助學生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聯繫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教學突破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將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通譯下來;引入學生平時看電視書刊以及傳説中瞭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講述,教師及時給予合理評價。

教學準備

有關字詞、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課文朗讀帶。學生蒐集有關包拯的故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電視台曾熱播過電視劇《包青天》,哪位同學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題曲,哪位同學又能根據本部電視劇的情節對包青天做簡明扼要地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獎勵)

2、這些故事都是編導們演繹的,與歷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史學家是怎樣記述這一人物的,板書課題。

3、簡介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敍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蹟等內容。包拯的事蹟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 指導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閲讀課文。結合註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苟、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三、 示範朗讀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閲讀課文。結合註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苟、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四、引導複述

1、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有的段落記敍具體,有的段落記敍較概括。請同學們選取一個段落來複述,要求準確,生動。

2、根據學生複述情況,做具體評價,既要鼓勵,又要指出改進方法。

五、本課小結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本節課我們就是按這幾個步驟進行的,同學們對本課內容還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請大膽提出、大膽思考、大膽質詢,大膽必“大得”。

六、板書設計參考

人物傳記

包拯

脱脱(元代史學家)

鬻、徙、硯、率、遺、耶、割牛舌案進貢硯台

斂、憚、惡、嫉惡、苟、贓、出使契丹嚴峻執法

塋克己奉公

七、作業設計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2)聞者皆憚之

(3)與人不苟合

(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2、翻譯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2)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麼?為什麼?(用自己的話)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二、 1、啟發發言:同學們對《包拯》一課提出了哪些疑問,是怎樣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

2、肯定學生解疑的方法,並做恰如其分的指導。

三、 引導評價

啟發:在第二單元,我們已經接觸了幾篇傳記,(投影:學習傳記要在瞭解人物事蹟的基礎上,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請你結合課文評價一下包拯這個人物?

四、 誘思導學

五、 1、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我們已接觸過幾篇,哪位同學們能舉例談談。(引導學生注意本文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人物)

2、提問: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嗎?試從文中找出答案來。

五、拓展鞏固

1、 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請舉出他審過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 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清官?他們有哪些事蹟?請你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向同學們講述。

六、本課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寫包拯的典型事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形象。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表現效果更佳。

七、作業設計

填空

課文共有——個段落,分別記敍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開審案、平日為人幾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記敍較具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記敍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________段穿插了側面描寫。

七年級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説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説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3、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

孩了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着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裏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5、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説,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七年級語文教案3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説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説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説説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説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説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學生自由發言。

《春望》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藴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説“‘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温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敍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説:“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説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藴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覆述故事,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運用,並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並能加以想象的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對於人類誕生所表現的喜悦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對人類誕生的喜悦感。

教學準備:

1、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2、你知道人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要求學生收集有關人類誕生説法)

教學方法:

課堂上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採用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從古到今,對於“人是從哪裏來的?”這個有趣話題,人們展開了豐富想象像與嚴密推測,猜想着人類誕生。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先談談你們瞭解了幾種人類誕生説法?(同學們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闡述給大家,如:伊甸園説、女媧造人、海猿説、外星人説……)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人類誕生的看法《女媧造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2、讓學生仔細品味課後練習一中《風俗通》裏兩則短文,然後請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短文中所沒有的內容。

3、請學生評定複述者優缺點,補充遺漏處。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整理歸納。

1、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②人造出來之後歡喜場面;

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④作者的評述

2、同學們剛才找出的幾個情節,特別是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提示]此題目的讓學生明白這些情節是想象而得的。讓學生通過討論瞭解到神話是在科學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因無法對人類誕生做出解釋時,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想象來解決,這也正是神話故事的亮點。

3、默讀這幾個情節,同學們看看哪裏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象力,女媧作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哭、會假裝生氣,甚至會靈機一動創造出人類,她得到了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哪裏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中我們看到了神話情節裏想象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情理的。

然後針對“喜”字啟發學生從多角度來感受人類誕生意義: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機;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孤獨;有了人類,世間才有温情……。從而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要珍愛生命等。

四、比較閲讀,拓展練習。

在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話。這兩篇神話,你更喜歡哪一篇,並説説理由?(結合綜合性練習中的參考資料:《伊甸園裏》)

[提示]要求學生可以從情節的想象、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課堂總結。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話,其實,這些神話表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這也是我們人類文化的寶藏。而如今,當我們面對廣大世界,依舊還存在許多未知領域,這就需要同學們去探求,也許你們將來會從中體會到喜悦。

六、佈置作業。

1、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完善好有關人類誕生説法的資料;

2、出示簡短《精衞填海》故事,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擴寫這則故事。

七年級語文教案5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説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説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的重大意義。

提示:a.使人積極樂觀。b.使人鬥志頑強。c.使人永遠年青。d.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説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的'人為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七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3、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的聯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熟讀課文

2、向學生提供以下資料:①作者介紹②寫作背景(見附一、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作者、亮標

繁星是常見的,引起過古今中外無數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樣觀察的?有什麼感受?(學生回答)好,下面我們來看看作家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書課題)指名學生介紹巴金和寫作背景(口述)教師亮標。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冰心詩三首

教學目標

1.品位這三首詩中所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學習這三首詩中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深刻的哲理及“冰心體”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投影放出作者簡介

三.配樂詩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這三首詩,並推薦朗誦比較好的四人(一小組一人),教師放音樂,這四人依次朗誦這三首詩,要求學生認真聽讀,並評比出朗誦者。

評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話,並且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品讀三首小詩,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成功的花

(1)、讀完本首小詩,你能品味出其中藴含的哲理嗎?

(2)、第二句的結尾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要抒發什麼慨歎?

(3)、體會“明豔“、“然而”一詞在本詩中的作用;比較詞語:“驚羨”與“羨慕”的區別;詩中的“泉”和“雨”能否省略?

(4)、你還羨慕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

七年級語文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快速閲讀,瞭解主要情節,把握女媧這一形象及女媧的情感。

2、通過對《女媧造人》和《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內容的比較閲讀,體驗聯想與想象的力量。

3、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複述女媧造人這一神話故事的主要情節。

2、與《風俗通》故事進行比較,找出作者做了聯想和想象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驗聯想與想象的力量。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默讀法、提要法、比較閲讀法等教學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通過默讀完成對課文的感知。

2、自主學習,藉助工具書或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解決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和質疑問難,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交流,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人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個問題引發了古今中外許多人的豐富想象,那麼我國遠古時期的`人們對這個問題是如何解釋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女媧造人》。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1、請學生依據課文題目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1)女媧是誰?

(2)女媧為什麼要造人?

(3)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4)女媧造人成功了嗎?

(5)……

教師要求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3分鐘以內的時間快速默讀課文並試着找出問題答案。

班級交流,明確答案:

(1)女媧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

(2)女媧為了消解自己的孤獨寂寞,使天地生氣蓬勃起來就開始造人。

(3)她先是揉泥捏人,後來甩泥造人,最後是男女相配造人。

(4)人類世代繁衍,她造人成功了。

(5)……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學會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2、請學生依據以上問題答案複述課文的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完成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任務。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故事的文字並提出思考問題:

1、對照《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故事的文字,看看課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內容,哪裏最能體現作者的想象力?

2、作者又刪減了哪些內容?作者做這樣的增刪有什麼好處呢?

設計意圖:與《風俗通》故事進行比較,找出作者做了聯想和想象的內容,體驗聯想與想象的力量。

(四)人物分析

1、從文中找出描寫女媧造人前後情感的文字,看看她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怎樣的神?

2、文章結尾寫到“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試想女媧看到這樣的情形又會有怎樣的心理變化呢?

設計意圖:發現作者眼中的女媧的形象,把握女媧這一人物形象及女媧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五)拓展延伸

女媧造人的故事是漢民族先祖對人類起源的一種神奇想象。人類童年時期,由於缺乏科學知識,對自然界許多現象也做過類似的想象,如《共工怒觸不周山》中對江河東匯大海,日月星辰向西北彙集的解釋;《夸父逐日》中對於桃林的神奇想象等。

1、教師出示補充材料:《共工怒觸不周山》《夸父逐日》的原文和譯文組織學生閲讀。

2、組織學生從內容、創作手法等角度歸納總結我國古代神話的特點。

設計意圖:幫助深入瞭解神話的特點。

小結: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最可貴的創造和探索精神,人類正是憑藉這種精神從遠古走到今天的,我們不能否認人類的未來也要考這種精神去書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精神的源泉是什麼嗎?那就是——想象力。讓我們用想象力去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吧!

(六)佈置作業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主題展開活動(根據小組喜好選擇主題)。

1、“開在遠古的絢麗之花”——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形象。

2、“最初的夢想”——從中國神話看古代人們最質樸的訴求。

3、“眾神之家”——西方神系梳理。

4、“來自鴻蒙的‘男神們’”——中西方神話中男神形象比較。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擴大學生對神話的瞭解,加深學生對神話大膽而新奇的想象的魅力的體會,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培養學生比較閲讀的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漫話探險

案例提供機場路中學張華蘭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形成對人類探險及其意義的認識,學習探險家樂於探究進取、勇於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2、瞭解在探險過程中必備的生存知識和基本技能。

3、在活動中培養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4、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清晰明確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蒐集並閲讀關於探險家故事之類的書,並做好讀書筆記。

2、每位同學準備一個資料袋,把收集準備的所有資料放入袋中,以便作考評之用。

3、其它相關準備。

三、活動安排:四個項目(可選擇項目與課時,據實際靈活安排)

項目一故事會——講講探險家的'故事

要求:

本單元課文涉及到的不講,專講從其他書本或媒體獲取的信息。2、看誰講得清楚流暢,生動感人。3、必須用普通話。4、誰先舉手就先請誰講。講完後簡要談談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並向下面的同學提一個問題,答對者有獎。會後全班評選出故事蒐集得最多的學生、故事講得最好的學生、感受講得最真實的學生及回答問題最好的學生,以資鼓勵。

項目二辯論會

(一)、辯題:正方:學生適合參與探險活動反方:學生不適合參與探險活動

(二)、程序: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1、準備會場(枱面佈置、座位調整、各負責人明確職責)

2、辯論會開始:A、雙方主辯手各自陳述主要觀點(各10分鐘)。B、雙方副辯分別補充主辯觀點。C、正反方自由辯論。D、觀眾提問。

3、評審小組評出最佳主辯手,最佳副辯手,勝方及最熱心觀眾,以資鼓勵。

4、正反方資料彙集,整理。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

項目三野外生存夏令營模擬招聘

活動程序:

1、挑戰荒島、荒山、荒漠、荒原四個招聘小組組長分別上台展示自己的宣傳畫,朗讀宣傳語,鼓勵大家挑戰,並各自選擇教室的一角(事先佈置)為招聘地點。

2、同學自願選擇,前去應聘。(事先設計好招考內容和方式。)

3、招聘小組為每位應聘者打分,評出最佳應聘者。

項目四模擬野外生存演練

(一)、活動內容:分組,在設定的野外環境中,利用限定的條件(裝備、時間、環境、人員)開展野外生存演練比賽。

(二)、活動組織:結合郊遊活動進行,不另外安排時間。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招標,設計方案、組織活動。教師作適當的支持。

四、作文寫作及評改

以下內容任選其一:

1、自主寫作:以參與本次活動的體驗為內容,自由寫作成文。

2、指導寫作:可寫記敍類作文,紀實型、幻想型都可,如《我的一次歷險經歷》、《小島歷險記》;可寫對某探險家的評價,如《小議鄭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北大學生死得值不值》;也可寫對人類探險活動是非功過的評述,如《探險的功過》、《推崇(反對)探險》。

《漫話探險》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寫好後請家長評閲,再在小組上評閲,自己再評閲,最後老師評閲,四個分數的平均分為本次作文最後得分,辦好一期“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活動成果展示。

“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評價表:

項目

講故事

辯論會

模擬應聘

收集資料(20分)

活動參與(20分)

有無獎項(20分)

同學評價(20分)

家長評價(20分)

七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關於如何讀書的文章,內容簡單扼要,又明白淺顯。初一上學期就接觸這樣的文章可以説是很好的,因這可以藉此來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和如何閲讀課外書籍。學習本文可以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各部書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學生分析:

學生剛上初中,一下子面對那麼多的學科,對於初中的學習生活可能還不大能夠適應,引導他們如何學習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積累了一定學習和閲讀的經驗,可引導他們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學習和閲讀。此文較簡單,適合學生自己閲讀。引導學生聯繫平時讀書的實際,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讀書情況作一次總結,引導學生認真閲讀課本後面推薦的名著,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還可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有關“讀書”和有關“書”的格言。

設計理念: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提到:學生要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提出“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在階段目標中又提出了“學會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故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出文章的內容要點。

2、聯繫自己平時的讀書實際,加深對讀書的認識。將自己收集的有關“書籍”和“書”的名言拿出來交流。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詩引入: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本詩通過比喻揭示:成功來自艱辛的奮鬥的道理。(激勵青年努力學習,艱苦奮鬥。)

二、課前準備:

摘錄有關“讀書”或“書”的名言。

將它們拿出來交流。分小組,各小組先檢查一下準備情況,然後討論所摘錄的是否符合“讀書”“書”的範圍。然後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來。

教師小結:其實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訴我們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作業:

1、冰心奶奶讀書的體會是什麼?(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哪些內容可以説明“讀書好”?

3、抄寫本文的字詞及整理出五條有關“讀書”和“書”的名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分析新課:(本環節由學生討論整理)

1、本文的.主要內容。(結尾一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讀書有哪些好處呢?試着概括一下。

“讀書好”這是全文的重點。

①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②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③讀書對寫作有很大幫助。

④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3、“多讀書”表現在哪些方面?

4、“讀好書”在冰心看來又應是如何的?

三、就課文中出現的名著來讓同學們説説他們所知道的內容。

如有關於《水滸傳》中的人物名稱及其綽號。

有關《紅樓夢》中人物命運。

有關《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分類。等等。

四、讓同學發問。

作業:

片段作文訓練: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讀一本好書如同與高尚的人交談,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仔細品讀,你或許會有獨特的讀書體驗,或許會產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體驗寫下來,與人共享。

要求1、題材不限,題目自擬。

2、字數200字左右。

教學反思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文中的一些書籍學生平時較少接觸,瞭解的東西少,所以在第二節課時就比較難上。我就將該部分的內容轉為請同學講講自己看過的,記憶深刻的書或一篇文章。這樣一變學生的熱情就來了,一改剛才死氣沉沉的狀態紛紛舉手發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來搶着向同學敍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內容。有描述櫻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則描述蠟筆小新的調皮淘氣,有的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景色,有的則描述自己家裏的可愛的小貓小狗……我看了這樣的情形不禁暗暗高興,不按已定的教案來上課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課堂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能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我在另一個方面上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他們進行課外閲讀,並能夠將自己所讀到的文章説出來與大家共享。這就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課標》中“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個目標。但課後還要多引導學生去閲讀,特別是閲讀一些名著,加深他們的文學修養。像中國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較多,學生看起來較難懂,可以先引導他們去讀讀簡單的兒童版,然後再引導他們讀讀原著,這就可以加深他們對內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訓練是為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做好準備的,有的同學就做得很好,能夠及時的完成,而有的同學卻沒有完成。從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學是有所思考的去讀書,讀過之後才有所得;沒有完成的同學可能是沒有去看什麼書或者是看了卻沒有思考結果是寫不出來。看來,不僅要引導同學去閲讀,更要教他們如何閲讀,讀後應做什麼。

不足之處:在課堂的導入方面相對來説較難,如第一課時的導入可以換成俗語或謎語來導入如: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知識沒它傳不開。(請打一物)謎底為書。而第二課時則可以用同學們沒積累到的有關書的名言來導入。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説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麼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麼關係?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麼特點?作用是什麼?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麼典型意義?

提示:並列關係,都是寫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可否將蜕字改換成變字?為什麼?

提示:層進關係。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麼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蜕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閲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併為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並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猶如航標燈,它指引着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併為實現自己的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點 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將課文表現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了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重在品味和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點。教學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符合新課改的精神。閲讀過程注重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易於接受;問題的設置,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前後貫通,相互照應,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得到鮮明的體現。本教案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表達能力,且兼顧了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的綜合。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能力培養點:

賞析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學習描繪秋天的手法,背誦詠秋的名句。

情感體驗點: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

一、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歎“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二、生自由朗讀課文。

出示問題組:

a.為什麼説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分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三、研讀賞析: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七、佈置作業

1.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九、教學後記:

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展延伸部分進行比較閲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並做點評,是培養學生養成摘抄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辨別形近字,掌握多音字及常用詞語。

2.熟讀課文,特別是描寫生動的語段。

3.品位含義深刻、飽含感情的語句,體會“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內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辨別掌握形近字、多音字。

2.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3.體會“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柳葉兒能吃嗎?有沒有誰吃過柳葉兒,味道如何?(多數人沒吃過,不知道柳葉兒還可以吃。有個別人吃過,感覺很不好吃。)下面就讓我們來讀讀第八課《柳葉兒》這篇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看看柳葉兒在那時起了怎樣的作用。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注意形近字、多音字。請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多音字寫到黑板上,同學們根據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分別組詞。

三、學生再讀課文,設計相關思考題。

設計方法:

1.根據你對課文內容、語句的理解,設計思考題,引發同學深入思考。

2.提出不理解的語句、詞語。

四、教師組織同學就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1.文中兩次寫“我”總要摘下柳葉兒放在嘴裏嚼,為什麼?

2.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我”為什麼樂?

3.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段落描寫中,還可以品出什麼味道?

4.下面語句中畫線詞語的'含義:

①“吃到一個豆兒,滿心裏香得不行”。

②“最好吃的當然是用它(柳葉兒)來包菜包子,裏面還要再放一勺油。”……“於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

五、放聲朗讀

爬樹、拾柳葉兒時的晨景、日出的描寫、吃柳葉兒的描寫等

六、再討論

練筆

過去人們吃柳葉兒、吃野菜是生活所迫,今天人們的餐桌上也有柳葉兒和各種野菜,根本的不同在哪裏?

討論之後練筆:從吃樹葉、吃野菜談起(寫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七、練筆交流

教案點評:

本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可把自己閲讀的感悟直接與同學、老師交流,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共同提高,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討論練筆,更深入地領會文章內涵。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課標要求]

1.自讀自譯,疏通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3.通過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岳飛的性格特徵,瞭解岳飛的事蹟,學習岳飛的優秀品質,樹立民族自尊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法點悟]

收集岳飛的小故事。熟悉岳飛生平主要事蹟,把握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這樣更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整體感知]

這篇傳記刻畫了一個對親上至孝至忠,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關心百姓和將士疾苦的愛國將領的形象。

[疑難解析]

質疑:根據你對課文的學習,説説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岳飛的品格?你認為哪些屬於詳寫,哪些屬於略寫?為什麼要詳寫第二部分?

解惑:

一、寫岳飛對親上至孝至忠。

二、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

三、岳飛關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屬於略寫,第二部分屬於詳寫。

第二層最詳細,從“嚴”、“仁”、“信”、“勇”、“智”五個方面細述。因為岳飛首先是個抗金將領,所以應詳細寫他治軍有方,略寫其它。

質疑:本文中哪些句子是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解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突出了岳家軍的威力。

[語言揣摩]

岳飛“治軍有方”一共包括五個方面,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體現。我們把各個方面的表現與這五個字對應起來。細讀文章第二部分,然後回答問題。

(1)找出與“仁”字對應的原句。

答:

(2)找出與“信”字對應的原句

答:

(3)找出與“智”有關的原句。

答:

(4)找出與“勇”對應的.原句。

答:

(5)找出與“嚴”對應的原句。

答:

提示:

(1)“卒有疾,親為調藥,諸將逐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仁)

(2)“有頒犒,均給軍史,秋毫無犯”。(信)

(3)“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智)

(4)猝遇敵不動。(勇)

(5)“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折屋,餓死不掠奪。(嚴)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我們通過自學要了解岳飛,還應積累一些詞語,我們還要進一步領會愛國將領的人格魅力。

[基礎鞏固集練]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岳飛》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朝代)史學家,岳飛,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將領。

二、字音字義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姬()姝()遺()旰()寧()壕()

鎧()芻()徇()戍()犒()

2.解釋下列字詞:

○1親:

○2索:

○3卻:

○4育其孤:

○5克捷:

○6闕:

3.解釋加點的字:

①飛事親至孝

②主上宵旰

③課將士注坡跳壕

④猝遇敵不動

⑤撼山易。

三、語言積累

翻譯下列句子。

1.主上宵旰。

翻譯:

2.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

3.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

翻譯:

4.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翻譯:

四、問題探究

1.岳家軍為什麼能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聲?

(提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2.你讀過《岳飛傳》嗎?請查閲有關資料,以標題形式寫幾個關於岳飛的故事。

(提示:如“岳母刺字”等。)

3.將《岳飛》一文與前兩篇傳記相比,敍述事蹟有何異同?

(提示:與前兩篇傳記相比,相同之處是敍述事蹟有詳有略、正面敍述與側面表現相結合;不同之處是本文更注重本人話語的直接引用。)

五、拓展閲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六、閲讀下文,回答問題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公大怒。縛致殿下,命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縛致殿下:

②敢諫者誅:

③縱之:

④公離席曰:

2、翻譯句子

①齊有得罪於景公者

翻譯:

②古者明王、聖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

翻譯:

3、“仰而問曰”是一個省略句,將它補充完整應為

4、晏子身為宰相,卻親自操刀,他操刀的原因是什麼?

答:

5、晏子操刀卻不動手殺人而問“不知從何處始”的原因是什麼?

答:

6、怎樣評價晏子其人?

答: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並説説理由嗎?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範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範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① 教師示範,提問題,學生解答[來源:學,科,網Z,X,X,K]

②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閲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説説你知道的關於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穫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知識目標:

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

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

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導引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不知道大家發覺沒有,這一單元其實都是寫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經歷、感受和事情。我這裏恰巧有一篇關於卑微事物或人的論述,大家聽一下。(朗讀文章。見附錄。)

任何一種卑微的事物,其韌性都是最強的。無論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螞蟻,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還有“我”那平凡的父親……

二、整體感知。

1、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些獨特的風俗,那麼,本文中一個獨特的風俗或講究是什麼?

多數同學都能侃侃而談。有的説上浮山祭祖,有的説糖球會等等。

台階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換句話講,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

(其實,這和第一問是一道題。只是,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思維。)

這裏補充一下關於馬斯羅的理論:人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也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其畢生的奮鬥目標。

3、那麼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準備工作?)

每天撿磚、瓦、鵝卵石等。往瓦罐裏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的簡略,可造台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麼?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要詳寫。(這個問題,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

5、在父親心理,新台階的動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們平時遇到父母升職等事時,都是舉家歡慶的。那麼父親是怎樣慶賀的?

放了四顆大鞭炮。

6、但是,父親在放鞭炮時,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來,看看他有什麼特色?

71頁。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一輩子低眉順眼、老實厚道,高興起來也與眾不同。一雙手放在哪裏都不是。

(這裏要找出不難。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閲歷淺,還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來。

7、在父親的努力下,新台階終於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麼?

不對勁。 台階底,意味着經濟地位地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8、其實,我認為這篇課文是可以刪除一部分的,大家認為是哪一部分?

(這個題很有迷惑性。本來哪一部分都不該刪除掉。但是,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找出其中必須存在的東西。也就是,這其中寫的精彩的部分。但是,還真有不少同學都找出了應該刪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聰明的孩子,説不應該刪除,並且説明了自己的理由。雖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談到一點或兩點關鍵的地方。)

老屋的三級青石板的描寫。

9、你看都羅嗦了些什麼?

1)、來歷——體壯如牛,(與後面,閃了腰作對比。)

2)、粗糙——經濟條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蓋好,我“長成大人”,所用時間之長。

4)、腳板——終年辛勞;説明家庭的窮困。

10、你説這樣寫有必要嗎?為什麼?

當然。因為都與後面有着緊密的聯繫。並且都對後面的情節起對比或反襯的作用。

11、具體來理解兩個句子:

1)、“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何不用心理描寫?

一方面,專注的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羨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稱,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形寫神。

2)、父親回來時,為什麼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1、簡述一下了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親造屋的前因後果。(故事梗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那麼這樣做值嗎?

學生談自己的價值觀。

3、怎樣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