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集合6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2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1

[案例2] 教師想在佈置的馬路上設置一個交警的角色,由此開展交通警的活動,所以她就在活動區靠近馬路的位置上放了一頂交警的大蓋帽。[設置實驗情境]但是這頂帽子放在那裏一直無人問津,更沒有人將這頂帽子同馬路上的種種佈置聯繫起來。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裏,只有一個男孩子在離“馬路”很遠的角色遊戲區偶爾地利用了一下。

[實驗對象在這一實驗情境未做出研究者預期的反應] 主題進行到中間的時候,幼兒園有一個大班從外面請來了一位交警來介紹他的職業。教師想讓孩子們通過實際接觸交警更具體形象地瞭解這一角色,所以就把交警也請到了班上,讓他在佈置馬路和車輛的區域給孩子們介紹規則。但是這次活動之後孩子們還是沒有產生任何新的變化。[再次提供刺激,仍無收效。]所以,老師拿走了那頂大蓋帽,也沒有進行預定的交通警活動。 教師對取消交通警這一活動,事後的解釋是:“我當時本來以為交警和馬路、車輛之間的關係是很自然而然的,但是既然孩子們實在是一點都不感興趣,我也就只好算了。因為我想,或者他們對這種角色性質的經驗不感興趣,或者他們並不瞭解、或者根本沒有留意過馬路上的交通警察。所以我想或許小班孩子進行這樣的內容不合適,可以放到中班進行。” “興趣標誌着在個人與他的行動的材料和結果之間沒有距離。興趣是它們的有機統一的標誌。”(杜威)幼兒的興趣是教育過程實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幼兒自發的興趣才能促使其與教育過程的其他因素真正發生反應,獲得發展。當幼兒在教師所創設的實驗情境中,對所提出的教學內容沒有發生興趣時,教師就需反思自己原有的假設,做出相應的修改,當發現幼兒對此確實沒有興趣和學習需要時,證明預定的這一活動的教學目標不符合幼兒此時的發展,幼兒無法達到,這就應推翻原有的假設。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① 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② 引導幼兒瞭解如何與陌生人交往,如何保護自己。

③ 培養幼兒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活動準備:

① 多媒體課件

② "×"和"√"號的標記牌

活動重難點:

① 重點:初步樹立防範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② 難點: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過程:

1、歌曲導入,激趣引題

播放幼兒熟悉的《小兔乖乖》的音樂,幼兒傾聽欣賞。

2、故事進入,觀看短片《丟丟和陌生人》

師:小兔為什麼不給大灰狼開門呀?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大灰狼一樣的壞人,他們是怎麼哄騙小朋友呢?小朋友請聽故事《丟丟和陌生人》。

(1)組織幼兒討論

①丟丟跟誰走了?

②什麼是陌生人?

③他為什麼跟陌生人走的呢?

④結果怎麼樣?

⑤小朋友能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2)教師小結:陌生人裏面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説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回不了自己的家了,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觀看情景片斷,展開討論

此環節選取生活中典型的三個情景片斷

① 不亂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② 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③ 和大人走失怎麼辦?

通過三個情景的展示,逐步讓幼兒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深入其中直接引導,使幼兒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訓練,並在觀賞過程中讓幼兒懂得與陌生人交往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4、巧虎超人教你怎麼做

讓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巧虎超人,以俏皮的口吻迅速地作出正確與錯誤的行動判斷,讓幼兒在寬鬆、愉悦的氣氛中鞏固學習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整個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

5、遊戲--小小裁判員

通過故事與觀看短片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判別是非能力,教師再次讓幼兒觀看幾個情境,並在觀賞的過程中讓幼兒舉出對錯牌,判斷哪種行為是對的、哪種行為是錯的。

6、結束--欣賞兒歌《小心陌生人》

不能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東西我不吃

陌生人的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敲門我不開

活動總結

本活動我讓幼兒初步掌握了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讓幼兒之間相互傳授經驗,讓幼兒瞭解爸爸、媽媽或老師不在身邊時,有陌生人給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接受,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安全"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字,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就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因此,我將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讓他們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對本次活動最大的期望,也是我不斷努力和奮鬥的方向。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3

目標:

1.體驗宣傳畫的含義和作用。 2.瞭解上下樓梯的安全注意事項,嘗試用變塗色邊説的方式製作宣傳畫。

準備:

自制PPT、油畫棒

過程:

1. 圖片導入(一張哭的幼兒圖片),激發興趣

師:你知道圖片裏的寶寶為什麼哭嗎?

師:(馬上出示樓梯圖片)教師演示幼兒不好好走,從樓梯上滾下來的情景。

教師小結:原來這個小朋友上下樓梯的時候在玩,小眼睛不看前面…才會從樓梯上摔下來,所以他哭了。

2. 根據圖片信息,幼兒討論

師:你們知道上下樓梯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嗎?

師:上下樓梯要慢慢走,不能推、不能擠、不能跳,要一格一格的走。

3. 幼兒操作(塗色:七彩樓梯),教師提作畫要求。

師:我們小朋友剛剛看到的那些圖畫都有一個名字叫宣傳畫。宣傳畫是要讓小朋友能簡單明瞭的瞭解圖畫中所表達的意思。老師這裏還有許多未完成的宣傳畫,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好嗎?

師:在你們製作宣傳畫前,老師有要求哦。請在規定範圍內作畫,不要塗到外面,畫面要乾淨整潔,塗色要均勻。我們要給樓梯塗上顏色,告訴小朋友上下樓梯要慢慢走…邊塗邊説:一格一格往上走。

4. 幼兒宣傳自己的作品

師:請幾位寶寶來跟我們宣傳一下你的宣傳畫吧。告訴我們,你所畫的宣傳畫要表達什麼意思?

5. 延伸

師:請小朋友們帶上你們的宣傳畫作品,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樓梯上去貼出來,給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看看,這是我們小班小朋友的宣傳畫,告訴他們上下樓梯要安全。

一二一,行樓梯。手扶好,靠右行。不蹦跳,不擁擠。上下樓梯有秩序,安安全全是第一。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温度計,瞭解其用途。

2.幫助幼兒獲取温度計指示温度的粗淺知識,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温度計及測量、記錄的簡單技能。

3.激發幼兒測量温度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水温計,記錄卡,筆。

2.每組提供冷水、熱水人手一份。

3.温度計模型,氣温計、體温計若干。詞卡:温度計、熱脹冷縮。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認識水温計,並知道它是測量水的温度的。

2.請幼兒仔細觀察水温計,説出它的特徵:玻璃管子、紅柱子、數字。

3.出示温度計模型,認讀記錄温度。

出示温度計模型,問:"温度計裏的紅柱子和數字有什麼用?"告訴幼兒:紅柱子指的數字就是温度,我們可以用"0C"來記錄,讀作攝氏幾度。出示卡片oC。)並且移動模型中的紅柱子,指導幼兒記錄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師記錄,接下來可由幼兒上來記錄。

(二)幼兒操作活動:測量並記錄水温。

1.孩子們,你們覺得測量有趣嗎?現在桌上有許多的水,請你們去把它的温度測量出來,並記錄在小卡片上。

2.在測量前提幾個小要求:

(1)温度計是用玻璃製作的,特別容易碎,請小心使用;(2)碰到困難,請仔細想一想,或與好朋友商量,想出解決的辦法。

(3)結束後,請與好朋友説説,你是怎麼測量的?

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孩子碰到的是什麼困難?是否想辦法解決了困難。

3.幼兒交流。

"你是怎麼使用温度計的?怎樣觀察的?怎樣記錄的?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

(三)繼續指導幼兒測量熱水温度並記錄。

1.第二次操作。

2.提問:"剛才我們測量了冷水和熱水的温度,發現了什麼?"(幼兒交流,温度計中的紅柱子的長度會發生變化),是怎麼變化的呢?從冷水到熱水怎麼變?從熱水到冷水又會怎麼變呢?

3.老師小結:熱脹冷縮。

(四)遊戲:熱脹冷縮。

"小朋友,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來玩個"熱脹冷縮"的遊戲,好嗎?那這個"熱脹"怎樣來做出來?這個"冷縮"怎麼來做?想出來後,師幼一起做遊戲兩遍。

(五)認識其他的温度計;瞭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師這兒有三個小問題,請你們動腦筋告訴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們怎麼知道他是不是發燒了呢?

(2)我們怎麼知道今天的氣温有幾度呢?

(3)我們怎麼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温度計,並告訴幼兒它們的名字:測量體温的叫體温計;測量天氣情況的叫氣温計;測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計。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計"(出示卡片"温度計")

1.請幼兒比較三種温度計相同的地方。

2.提問:"温度計還有什麼作用?你在哪裏見過?"請了解後與好朋友或老師來交流。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5

目標:

1、學習逐幅按順閲讀,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中的象聲詞。

2、能借助生活經驗及圖文線索圖,辨認一組漢字,並能描述出“鴨子”的主要特徵。

3、能大膽參與閲讀講述活動,有一定的.積極性。

準備:

1、玩具小鴨一隻;雞、青蛙、白鵝、黃狗、老鼠、燕子、鴨子、豬的貼絨一張;相對應的字卡一張。

2、《東方娃娃》二十本。

過程:

1、遊戲:誰的聲音。

——教師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聲,讓幼兒猜測是誰的聲音。

2、出示“小鴨”,引入閲讀活動。

——春天到了,一隻小鴨從蛋殼裏鑽出來,它呀,要去找媽媽。

——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

——介紹故事的名字,並指認“小鴨找媽媽”。

3、幼兒自由翻閲。

——按着頁碼逐頁、逐幅的自由翻閲講述。

4、幫助幼兒理解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它都碰到了誰?(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動物小圖片)

——小鴨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動物媽媽們對小鴨説了什麼小鴨才找到自己媽媽的呢?

5、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按序翻閲傾聽。

——教師按故事內容,逐一提問:小鴨碰見了誰?説了什麼?媽媽們是怎麼説的?(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和圖示)

6、幼兒集體閲讀。

——能按頁碼邊指邊閲讀。

7、幼兒按圖文線索圖,講述故事。

8、鴨媽媽是啥樣?

——引導幼兒利用圖文線索來描述出鴨子的特徵。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由來:

新年放假回來,孩子們還不能從放假的狀態中回來,並且,由於中班幼兒交往能力尚處在發展中,不能很好的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活動中總出現一些不安全的隱患。根據我班幼兒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制定了主題為《我能保護我自己》的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