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主題教案2篇

幼兒園主題教案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3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主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主題教案2篇

幼兒園主題教案1

設計意圖:

幼兒園常常運用一些廢舊材料製作成玩具、教具來補充商品玩教具在數量、種類及功能上的不足,從而也使幼兒從中受到變廢為寶及環境保護的教育,自制玩具的運用已成為幼兒園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幼兒户外體育活動中,許多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自制體育玩具,從大班孩子們的遊戲中我觀察到,他們對可樂瓶子裝滿水玩很有興趣,一會兒跳瓶子、一會兒滾瓶子、一會兒又繞着瓶子跑……孩子們對可樂瓶的興趣引起我的思考:何不用可樂瓶來設計一組系列活動,來落實新《綱要》中所倡導的整合性教育的思想,為此,我根據幼兒的興趣及教育目標設計了以下的系列活動。

系列活動一:尋找可樂車的材料——可樂瓶

目標:

1. 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養 成環境整潔的習慣。

2. 引導幼兒能有意識地傾聽,願意當眾表達。

準備:一個大可樂瓶

組織形式:集體談話活動

環節:晚飯前

指導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

生活中有哪些垃圾?

怎麼處理這些垃圾

環境整潔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小朋友應該怎麼做?

2.方式:採用輪流回答及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重點注意幫助幼兒歸納觀點。

3.明確任務:回家尋找收集空的可樂瓶,我們每人用可樂瓶做一個超級可樂車!使可樂瓶變廢為寶。

活動延伸:組織引導小朋友清洗瓶子,將可樂瓶分類收拾整理,使班裏的環境保持整潔。

系列活動二:漂亮的超級可樂車

目標:

1. 引導幼兒用不同顏色的紙裝飾圓形物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發展幼兒之間的友好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準備:幼兒每人一個空可樂瓶,多種顏色的不乾膠紙條若干投放在美勞遊戲區

組織形式:小組或個人活動

環節:分組自選遊戲區

指導過程:

1.在遊戲區開始前,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裝飾可樂車的方法並制定出完成可樂車的時間計劃。

2. 在以後每天的遊戲區開始前,教師提示幼兒做好裝飾可樂車的計劃,並將裝飾好的可樂車放在樓道停車場。

3. 三位教師隨機指導每個幼兒的創意,重點提示顏色的和諧

搭配。

4.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任務。

5. 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與幫助。

活動延伸:

1. 在樓道逐漸將裝飾好的可樂車按照裝飾的方式大致進行分類擺放。

,大班主題活動——超級可樂車

2. 與幼兒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系列活動三:給超級可樂車加油

目標:

1.感知水的流動性,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發展上肢肌肉的力量素質及控制物體的平衡能力。

準備:水及灌水用具。

組織形式:小組或個人

環節:生活活動及自由遊戲活動

指導過程:

1、 利用一次早餐後的時間,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給可樂車加油的方式(自來水龍頭直接灌或用水碗灌等)、時間(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進行),啟發幼兒“加油”時怎樣才能不浪費水?

2、 幼兒給可樂車加油,教師重點提示幼兒拿穩瓶子,瓶口對準龍頭的水,鼓勵幼兒堅持把瓶子灌滿,擰緊瓶蓋,引導幼兒之間幫助力量小的幼兒。

活動延伸:

教師利用過渡環節引導幼兒三三兩兩地在樓道玩“大力士”的遊戲(單手或雙手舉瓶子)

系列活動四:超級小司機

目標:

1、 利用手腳滾可樂瓶跑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素質。

2、 感知探索物體滾動與用力點及力量之間的關係。

準備:每人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錄音機及磁帶等。活動前引導幼兒檢查服裝和鞋帶。

組織形式:集體

環節:户外體育活動

指導過程:

1、運送“可樂車”到“練車場”

幼兒扮演“小司機”挑選自己的“可樂車”拿好,教師提示“小司機”下樓時如何拿“可樂車”既安全又方便省力。

2、“小司機”做準備活動

⑴、 幼兒隊列練習——左右分隊走,提示幼兒按節奏有精神、整齊地走。

⑵、 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做準備活動:頸頭部——上肢——下肢——軀幹——全身——跳躍——整理。教師重點提示幼兒動作到位、用力、有精神。

⑶、 體能練習:鑽——跳——爬。依據幼兒個體差異重點指導。

3、“小司機”練習“駕車”

教師扮演“教練”選擇一輛“可樂車”,提問:“怎樣使“可樂車”和你一起在地面上跑動起來?”“看看哪個小司機開車開得直,不撞車?”

“小司機”選擇自己的“可樂車”在“練車場”自主選擇“馬路”(地面方格磚的`邊線)駕駛,引導幼兒直線“開車”,儘量避免撞車,三名教師分別重點提示指導幼兒探索推“車”的位置及用力的大小。

4、“小司機”交流駕駛經驗

啟發幼兒交流體驗:推“可樂車”的哪個位置就跑得直?用力大還是用力小?手型是什麼樣子的?

5、“小司機”再次練習駕駛

教師重點指導掌握不好的幼兒,並提示手腳交替開車,以調整身體的運動姿勢。

6、在“遊樂場開車“

(1)幼兒與教師一起搭建“遊樂場”

,大班主題活動——超級可樂車

教師重點提示幼兒注意合作並注意安全。

(2)幼兒遊戲:幼兒開着自己的“可樂車”過“小橋”、鑽“山洞”。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注意滾動“可樂車”的位置及用力的大小,使“可樂車”既要快又要直。

7、放鬆整理

幼兒隨音樂將“可樂車”停放好,與教師一起做放鬆整理活動。

教師小節,回教室休息。

活動延伸:

與幼兒商量如何處理自己水瓶中的水,滲透節約用水的教育,並使幼兒瞭解水的多種用途,尊重幼兒合理地處理自己水瓶中水的方法,將水派上用場。

活動後評析

本系列活動的教育目標符合本班羣體幼兒的發展水平及發展需要。如引導幼兒能有意識地傾聽,願意當眾表達;幼兒之間的友好合作;發展上肢肌肉的力量素質及控制物體的平衡能力;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素質;感知探索物體滾動與用力點及力量之間的關係等都是大班幼兒的發展目標。

能體現新《綱要》所倡導的整合性教育的思想,從目標的整合——活動的整合——時間的整合——人員的整合等,使課程教學與幼兒的生活形成一個整體,而不是遊離於幼兒生活之外的“另類”事情。

體現“一日生活都是孩子們的課程”的大課程觀的思想,將系列活動貫穿在餐前活動——活動區活動——生活活動——下樓——户外活動之中,使幼兒的學習滲透在生活和遊戲的自然化、多樣化和愉快而有意義的過程之中。

本系列活動的實施,充分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從收集——裝飾——灌水——滾動——處理水瓶中的水,都是以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加以有針對性的引導,體現師幼互動,能較好地處理教師的主導與幼兒主體之間的關係。

能靈活地採取多種適合的組織形式開展活動,如:集體討論環保問題、以個人的方式進行“加油”、裝飾“可樂車”等、以小組的形式探討滾動的祕訣等,各種組織形式之間自然地靈活轉換,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師的指導方面能注意體現幼兒的個體差異,如:跳躍的高度不同,分散指導時的針對性,使活動量小的幼兒更大空間的活動起來等。

户外體育活動能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量,(選擇運動量適中的幼兒王天與做測試對象,活動前心率90次/分,活動最高心率156次/分,活動結束心率132次/分,五分鐘恢復到90次/分,活動前後差42)。練習密度適當(65.7%)。活動遵循人體生理機能上升——平穩——下降的變化規律,科學安排幼兒的運動。以探索活動來調節,使整個活動流暢而富有節奏。

幼兒在各種活動中能專注、積極,並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真正的發展。

幼兒園主題教案2

活動背景:

為了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我班進行了廢舊物品大收集活動。沒幾天,許多(塑料瓶、紙盒、紙杯、方便麪盒、小蛋糕盒、紙筒等)湧入了我們班。這個月我們又進入了《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的學習,我想,為什麼不動動腦筋利用這些廢舊材料 組織一次活動呢?於是,就設計了《乘船去出海》這個活動。

設計思路:

1.利用詩歌展開想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引導幼兒利用塑料瓶、糖紙等廢舊材料大膽製作帆船、摺紙船等,讓幼兒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3.通過“出海”遊戲,共同探索船兒向前行的科學原理。

活動目標:

1.想象詩歌的畫面意境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2.讓幼兒利用多種材料大膽製作帆船、輪船。

3.學習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蠟光紙、圖畫紙、油畫棒、糖紙、紙杯、泡沫板、圖釘、剪刀、碎橡皮紙、塑料瓶、橡皮泥、膠水、

2.扇子或紙板、大盆子和水。

環境佈置:

牆面佈置一個大海的場面,下面是翻卷的浪花,天空中是一個小蛋糕盒做的太陽。室外院子里布置兩個裝有水的大盆(遊戲時當大海用)。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五指歌》

2.老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出海》。唸完後,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詩歌裏説的大海是什麼樣子。

3.老師用語言引導:

教師:我們出海要坐什麼交通工具呢?

幼兒:出海要坐帆船。

幼兒:還可以坐輪船。

教師:在大海上海和天是什麼顏色?

幼兒:海和天都是藍色的。

教師:浪花是什麼樣的?

幼兒:風小的時候,海水慢慢地晃動;風大的時候,浪花翻卷起來高高的。

教師:白雲又是什麼樣的?

幼兒:天上的雲白白的,有的像棉花。

幼兒:有的像綿羊,有的像小狗,好漂亮啊。

教師:海上有許多嘰嘰喳喳地叫着、唱着、飛着的是什麼?

幼兒:海鷗,海鳥。教師:大海有多寬,美嗎?

幼兒:大海很寬很寬,很美很美。

教師:大海是那麼寬廣,一望無際,你們想不想去大海瞧瞧?

幼兒:想。

4.教師小結:好!今天我們就來造船,造許多許多的船,等船造好後,我們就一起去看大海吧!哎?我們用什麼材料造船呢?大家想一想,看一看,我們教室裏什麼東西可以用來造船,怎樣才能造成船呢?幼兒之間展開討論:

幼兒甲:我想用紙杯做小船。

幼兒乙:我想用塑料瓶做小船。

幼兒丙:我想用糖紙折小船。

幼兒丁:我想用紙和筆畫小船。

5.教師演示幾種船的製作方法和重點難點。

6.小組活動,小友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想造什麼樣的船就造什麼樣的船。

①小船設計組:畫船。畫完後可剪下,貼在牆上。

②紙工製作組:折船,完成後可貼在牆上,也可以送給你的好朋友。

③泡沫製作組:用泡沫板、紙杯和圖釘製作帆船。

④塑料瓶製作組:用塑料瓶、橡皮泥、碎橡皮紙、膠水製作帆船。

7.待幼兒全部都完成了兩件以上作品時,趁幼兒興趣正濃,我鼓勵幼兒選一件作品展示在牆上,美化我們的環境,剩下的.我們帶到室外去做《出海》的遊戲。

活動延伸:

遊戲《出海》:小朋友們真能幹,造出了這麼多美麗、漂亮的船,現在我們一起乘船出海去吧。小朋友們要動腦筋、想辦法,怎樣才能讓船兒前行,怎樣才能讓它遊得快。遊戲中,鼓勵幼兒相互討論,互相謙讓,不爭不擠。

遊戲中,在延伸活動的時候,孩子們更是高興,他們有的用嘴吹,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紙板當扇子扇,有一個小姑娘的小船老是在水中打轉,她眯着眼睛想了一下,就跑去找來一根冰糕棒當槳在小船邊划起來,我問:玲玲,你怎麼想到要去找冰糕棒當槳呢?她俏皮地説:我在動畫片裏看見過。我説:玲玲真聰明,我還沒想到這個辦法呢?玲玲聽了很高興。這次活動前後用了一個多小時,幼兒的熱情還沒有減退。

活動後,讓幼兒談談自己是怎樣讓船前行的,怎樣才能讓船行得快,可以藉助什麼力量等。

注意事項:

玩時不推不擠,不弄濕衣服,以防感冒。

(附)兒歌 《出海》

出海坐大船,海藍天也藍,浪花一卷卷,白雲一片片,海鳥一隻只, 帆船一點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老師的語言誘導,幼兒能大膽展開想象,用語言表達詩歌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交談,自由討論,並在老師適時的幫助下,大量利用了收集的廢舊材料。共同製作出各種各樣的帆船、輪船。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幼兒做好了紙杯和泡沫做的帆船,又想做塑料瓶做的帆船;有的幼兒用蠟光紙摺好小船,又想嘗試用糖紙小船;有的幼兒喜歡畫船,他們畫好了一艘又一艘;看到孩子對本次活動的熱情,我深深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廢舊物品(如:塑料瓶,衞生紙筒,紙杯等),經過處理也能派上大的用場,它不但豐富了班級的活動內容,而且能運用於多種教育教學活動(如:美工方面的手工操作,音樂方面的打擊樂器,體育方面的體育器材等),並且,利用這些廢舊物品不僅能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同伴相互交流,共同創造的能力,而且它們來得容易,既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