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張帆《在路上》後有感大綱

讀張帆《在路上》後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1W 次

寒假期間,我將《在路上》認真進行了閲讀,收穫很多。《在路上》涵蓋了二七區多名優秀教師在教學、管理上的很多經驗和創意,對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有很多啟示和思考。

讀張帆《在路上》後有感

我對隴海中路小學祝新老師的《孩子的教育誰來負責》印象最為深刻,也有很多共鳴和思考。祝新老師在他的博文中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只有和學校教育共同配合才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向上的成長,如果家庭起不到培養孩子的責任,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作為父母,尤其是母親,要與孩子多交流,多瞭解孩子的心聲。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要扭轉觀念,減輕施加給孩子的壓力,不要一味地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看到這裏不禁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為了研究父母親的教育對子女一生的影響,在全國選出有卓越成就和有犯罪記錄的代表人物50名,請她們談談母親對於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的影響。

一個犯人回憶了他的母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往事——小時候,媽媽拿來幾個紅紅綠綠的、大小不一的蘋果。我一眼看中了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這時,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説:“要最大最紅的。”媽媽聽後瞪了他一眼,責備説:“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説:“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後非常高興,並且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從此,我開始學會惡劣的説謊。以後,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至現在被送進監獄。

另一個是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知名人士。他也提到了類似的情景——在我和弟弟都爭着想要最紅最大的蘋果時,媽媽説:“誰都想得到它,這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3塊,我們3個人一人負責修剪一塊。誰幹得又快又好,誰就有權得到這個最大最紅的蘋果。”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不僅讓我得到了最好的蘋果,而且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取第一,為此付出努力和代價。此後,我不斷奮鬥,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

兩位母親給孩子分蘋果所採取的不同方法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這給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以啟迪。是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隨意對待孩子的每一件事情。而且光有好的教育觀念、想法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教育方式、把握好的教育時機,兩者完美的統一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上例中第一位母親的觀念也是正確的,她教育孩子要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但是她卻忽略了教育方法,讓哥哥有機可乘。致使他後來走上犯罪的道路。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了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事事大讓小。

小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常聽到有的媽媽説,你是姐姐,應該讓着弟弟。他是弟弟,應該讓他先挑。家長認為大的就應該讓小的,照顧小的,而不管是否公平。甚至有的雙胞胎就因為幾分鐘之差,一個成了哥哥,一個成了弟弟,但哥哥在後來的生活中卻總是要讓着弟弟。我曾遇到過一對雙胞胎,當他們倆個在搶同一把椅子的時候,媽媽總是説:“讓給弟弟,你是哥哥。”後來,哥哥非常憨厚,弟弟非常霸道,事事爭先,還常常欺負哥哥。媽媽看到弟弟如此霸道時還説,弟弟怎麼會這樣不懂事?其實這就是她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後果。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需要老師的管理和家長的配合,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