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

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1W 次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

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1

“老師,我翻湯了”、“老師,我筷子壞了”,每當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有的孩子會立刻去拿抹布拖把、換筷子,有的孩子坐在那裏等老師幫忙。或者,班上孩子輪流做值日生時,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師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有的孩子在提醒下還做不好。我認為這些現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讓孩子參與家務,其實也是父母給孩子的一種陪伴,並且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因為勞動會給親子雙方都帶來滋養,更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皮皮一歲多的時候,他就開始跟着我一起洗衣服了,所謂的洗衣服,其實就是玩水、玩泡泡。實際上,我們兩個人一起洗衣服花費的時間要比我自己一個人洗衣服多的多。因為我們常常把衣服都弄濕了,再換再洗。但是,在這過程中充滿了歡聲笑語,這是彌足珍貴的。

對孩子來説,廚房也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家裏的鍋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當然也闖過不少禍:廚房淹了、碗碎了、盤碎了、勺子弄斷了、有次還把我心愛的玻璃鍋蓋弄碎了……但是,我沒有阻止過他的行為,我認為他是在學習,不是在搗亂,我相信,正確的引導會帶來更好的效果。小的時候,我保證他能碰到的東西都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我們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一個自由地、安全地探索環境,而不是用“不可以”來制止孩子。

孩子都有好奇心,“不可以”只會激發孩子更濃厚的興趣。等皮皮長大一些,我就把他的專用刀子放在了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我覺得與其阻止孩子玩刀,不如教他正確使用。現在,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削水果、切水果、擺盤,甚至還會幫我和他爸爸削好水果。我記得第一次在朋友圈裏發皮皮削的水果,點讚的人很多,但是擔憂的人更多,問題很一致:不怕削到手嗎?我可以很肯定地説:不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學習,一定會削到手。炒菜、煎雞蛋、洗碗、做蛋糕……這些事我們都會一起去做,常常有人開玩笑的説我虐待兒童。真的是這樣嗎?我想肯定不是的。

除此以外,書房和皮皮的卧室是他的包乾區,我從來不插手這兩個房間的衞生工作。雖然有時也不夠乾淨整齊,但是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因為,我要鍛鍊他的能力,讓他自己意識到房間需要收拾了。而一旦意識到了,結果絕對是讓我大吃一驚,也是欣慰無比,我再鼓勵一下,收拾房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不就達到了我的目的的了嗎?是不是要比家長跟着後面收拾,可能還會伴隨着抱怨:“哎呀,你的房間怎麼這麼亂?你就不知道收拾嗎?”好的多呢?

其實,孩子天生是愛勞動的,只要家長給孩子機會。但是,現在太多的家長在讓孩子勞動的事情上走向了極端。要麼什麼都不讓孩子做,要麼強迫孩子必須做,要麼金錢利誘孩子做,比如洗一個碗多少錢、洗一雙襪子多少錢,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孩子是家裏的一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應該的,應該有這個責任。真正的勞動會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成就感、價值感、責任感,家長只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榜樣引導。

最後,我分享一下蒙台梭利的名言,她説過:“兒童對勞動從不厭倦。勞動使他們成長,讓他們更具有活力。兒童從不要求減輕他的勞動量,他喜歡獨自完成某件事。甚至可以這樣説,不勞動,兒童的活力就會走向衰竭。”

幼兒園家庭教育觀後感優秀2

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盤,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裏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閲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裏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範,一邊省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説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兒子看電視的時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地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就糾正他,他馬上就指斥説:“你也老是天天上網,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餘時間,給他報名參加了書法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他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就給他提供材料,給他儘可能多的幫助。有時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雖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神情中充滿了自豪。看到孩子敢於動手去做並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我從心底裏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還喜歡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本來就愛跑愛跳,讓他多鍛鍊,既強身健體,又愉悦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