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高考議論文專題閲讀複習指導説課稿

高考議論文專題閲讀複習指導説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議論文專題閲讀複習指導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議論文專題閲讀複習指導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的地位:

議論文是高三年級的一個學習重點,佔高考現代文閲讀的三分之一,既是三大文體的傳統內容,也是考查學生創新、思辨、認識等思維能力、閲讀理解能力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説,本專題教學是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閲讀複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安排:

大綱以及高考對議論文的閲讀要求:閲讀議論文,能借助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把握議論文的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理解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理清文章的論述層次,理解論證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語言的嚴密性。為此,要真正讀懂議論文,解答好議論文的問題,就有必需對議論文知識有個充足的認識和把握。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複習,突出重點;落實知識,培養能力;單項訓練,整體綜合。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從課內學會方法,運用方法,進行課外閲讀,提高學生的議論文閲讀能力。

3、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掌握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學會閲讀議論文的方法,提高閲讀分析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課內的議論文進一步複習議論文閲讀的相關知識和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議論文的思辨性和現實針對性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認識事物的辯證思想、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2)教學重點:

①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和議論文的思辨性。

②學會分析議論文的方法。

(3)教學難點:對議論文的思辨性的分析。

4、教學設想:

(1)本專題內容多,容量大,宜採用多媒體教學。

(2)本專題以高三第五冊十四課《簡筆與繁筆》為例指導學生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的方法;引導學生弄清論證的結構和議論文的思辨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訓練

  二、説教法

1,啟發問答法; 2,整理歸納法。

考慮到高三學生已經有很深的議論文功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通過啟發問答,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知識要點,整理歸納,掌握議論文的閲讀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繫,建立知識與技能的聯繫,建立知識技能與綜合能力的聯繫,讓學生自主學習。

  三、説學法

1,討論交流法; 2,強化訓練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善於引導,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把握各個知識要點,掌握閲讀方法。當學生討論出現偏差時,教師就做好應對策略,加強學法指導。在弄清知識要點,掌握閲讀方法後,加強訓練,可進行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通過訓練,拓展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提高課外閲讀水平。

  四、説過程

第一步:導入新課。

讓學生明確,不管是哪一種文體,都要掌握閲讀的一般方法,要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但是不同文體有它不同的特點,閲讀時要了解文體特點,掌握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閲讀方法。

那麼,閲讀議論文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呢?今天通過學習《簡筆與繁筆》來進行復習。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從總體上明確議論文的知識要點。

(1)把握文章的論點

(2)弄清文章運用的論據

議論文的知識點:

(3)搞清文章的論證方法

(4)弄清文章的結構

(5)瞭解議論文的論證方式

(6)體會議論文的思辨性

第二步:引導學生把握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1) 、學生明確了議論文的.知識要點後,出示幻燈片要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簡筆與繁筆》的短語類型,進一步追問用聯合短語作題目的文章如何安排文章思路呢?

提示:

1,因它涉及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所以文章應首先闡釋其含義。

2,接下來應該闡釋二者的辨證關係,這也應該是文章的主體內容。

本文的開頭就是先從人們對簡筆與繁筆的模糊認識入手,闡釋二者的內涵,同時展開概括性論述,提出二者的辨證關係

(2),接下來通過幻燈片針對文章第一段提問,明確本文論點:

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對於寫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觀點是什麼?

提示:從來的文章家都提倡簡練,而列繁宂拖沓為作文病忌。

2。作者對寫作的看法是什麼?

提示:文章的繁簡不可單以文字的多寡論。簡筆與繁筆,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小結:本段通過分析提出全文論點,説明簡筆與繁筆各有所長。我們在閲讀過程中要關注段首段尾句,要捕捉關鍵句,也要篩選整合歸納。

(3) 、接下來要求學生分析議論過程中的論據和論證方法。對學生提出要求閲讀文章第2~5段,通過幻燈片出示問題:本文2~5段如何圍繞論點進行論證的?(運用什麼論據,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1、 本文 24段文字都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各證明了什麼觀點?

提示:都採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第2段證明“簡筆能盡其妙”;第3段證明“繁筆可盡其妙”;第4段證明“有意採用繁筆不等於通常的羅嗦”(使讀者得到辯證的全面認識)。

2、閲讀分析5段,作者所認為的文章繁簡的標準是什麼?

提示:句有可削,字不得減。

3、能用一句話概括本段的大意嗎?

提示:要做到繁簡得當的途徑,關鍵要來自生活,洗練語言

小結:在分析的過程中,大家既要把握文中的關鍵句,又要學會概括,表意簡潔準確。

(4),要學生總結這幾段的論據運用和論證方法。

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這幾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提示:本文運用例證、引證和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論據典型而富於藝術性,生動形象又客觀辯證地闡述了簡筆與繁筆的藝術效果。

2、 25段的例證很有特色,請舉例説明。

提示:同一部作品的內容作論據;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例證本身也做到繁簡得當。

3、25段是如何體現例證的論據應講究典型,精當並且服務中心的特點的?

提示:

例證簡筆富含神韻時,選擇的論據大多是一詞傳神如:破落,墜,緊。

例證繁筆的妙處時,選擇的論據往往窮形盡相,細緻入微。

小結:

例證要論據典型而富於藝術性,這樣才能生動形象又客觀辯證。

引證一方面能增強説服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強文采,豐富藝術效果。

對比論證通過正反對比使論證更加周密,更加深刻。

除此以外,常見的論證方法中還有比喻論證,比如荀子在《勸學》中的博喻,使議論生動形象,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第三步:指導學生把握議論文的結構思路,理解議論文的現實針對性和思辨性。

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基本框架,進而瞭解議論文的思路。

1,總分總式

2,層進式

3,並列式

4,正反對照式

明確:無論什麼樣的結構框架,都應該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1) 、閲讀文章6 、 7段,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一步明確議論文要思想深刻就要聯繫實際有現實的針對性。

提四個問題:

1。當今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提示:創作中有一種長的傾向。簡而淡,繁而宂。批評該簡的不簡練,故意長篇大論的現象。

2。造成長篇大論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①缺乏對生活的提煉,沒有藝術概括能力;②藝術手法和語言表達欠洗練。

3,解決當今創作中的問題的途徑是什麼?

提示:來自生活,洗練語言。

4。對於創作作者的主張是什麼?

提示:提倡簡練為文。

小結:本文 6 、 7兩段聯繫實際,針對當前創作中有一種長的傾向,提出“簡練為文”的正確主張,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我們在閲讀中也應該注意作品的現實針對性,在寫作中做到聯繫實際,顯示出自己的思想見解。

(2),理清文章思路,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討論交流:

由前面的分析,説説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

提示:第一部分(1~5段),闡述簡筆與繁筆的辨證關係。其中分3層,一層(1段),引出觀點,説明簡筆和繁筆二者各有所長。二層(2~4段),對論點進行闡釋並舉例論證。三層(5段),引用論證,指示要做到繁簡適當,關鍵之一是要“來自生活,發諸真情”。

第二部分(6 、 7段),結合現實,説明“重議文章繁簡得失”這個老題目的原因。

出示幻燈片,明確作者的思路:首先“正本清源”,再據此對現狀有所鍼砭,最後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張。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3) 、理解議論文的思辨性。思辨性一直是議論文閲讀的難點和重點,如何把握一篇議論文的思辨性,一直都是我們探討的話題,為此我設計瞭如下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對作者的思想以及文中關鍵句的把握來判斷文章的思辨性。

討論交流:綜觀全文,本文如何體現議論文的思辯性(辨證性)的?(找出相關語句回答)

提示:1.文章的繁簡又不可單以文字的多寡論。言簡意賅,是凝練、厚重;言簡意少,卻不過是平淡、單薄。

這句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簡,與文字多寡有關,但又不能單以文字多寡論。下面一句説“言簡” 。並非“言簡”一律都好,關鍵要看“意賅”還是“意少” 。這又是辯證地來看待問題。言語不多,卻充滿了辯證法。

2,字面上的簡不等於精練,藝術表現上的繁筆,也有別於通常所説的羅嗦。

這句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辯證法。通過嚴密的推理,區分了“字面上的簡”與“精練”;“藝術表現上的繁筆”與“羅嗦”的嚴格界限,體現了作者在邏輯推理上的嚴密性與科學性,有很強的説服力。

提示總結:本文語言富於思辯性(辯證)——作者在第一段將簡筆與繁筆一分為二來看,直陳利弊。在下文展開思路的過程中,又將這種辨證的思維貫穿始終,議論文這種辯證的看問題的方法,給讀者以深刻影響。避免了思想認識的片面性、絕對化。現在高考在閲讀寫作對於議論文的思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閲讀一篇議論文時要能夠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思辨性,並且學會將這種辯證分析事物的方法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

第四步:課堂小結,學生質疑。提醒學生還有什麼不理解的或不懂的可隨便提問。

第五步:專題訓練(印發材料,利用課外的典型文章結合題目進行有的放矢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