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八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

  • 《元史》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考課凡隨朝職官: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兩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依舊例通理八十月,升三品。左右司郎中、員外郎、都事,考滿升二等。六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滿升一等,兩考通升二等。凡官員考數:省部......

  • 《金史》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食貨二○田制量田以營造尺,五尺為步,闊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畝,百畝為頃。民田業各從其便,賣質於人無禁,但令隨地輸租而已。凡桑棗,民户以多植為勤,少者必植其地十之三,猛安謀克户少者必課種其地十之一,除枯補新,使之不闕。凡官......

  • 《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兩浙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兩浙路。熙寧七年,分為兩路,尋合為一;九年,復分;十年,複合。府二:平江,鎮江。州十二:杭,越,湖,婺,明,常,温,台,處,衢,嚴,秀。縣七十九。南渡後,復分臨安、平江、鎮江、嘉......

  • 《明史》卷二十八 志第四 ◎五行一(水)史志五行,始自《漢書》,詳錄五行傳説及其佔應。後代作史者因之。粵稽《洪範》,首敍五行,以其為天地萬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諸人道,則有五事,稽諸天道,則有庶徵。天人相感,以類而應者,固不得謂理之所無。而傳説則條分......

  • 《新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御史台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其屬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

  • 《新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大綱 ◎百官三○御史台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其屬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

  • 《新元史》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 ○禮一△郊祀上禮之別,有五。雖三代以後,因時損益,然其綱要莫之能易焉。蒙古之禮,多從國之舊俗,春秋所謂狄道者也。世祖中統四年,始建太廟。至元元年,有事於太廟。八年,命劉秉忠、許衡定元正受朝儀,自是冊立皇后、皇太子,羣臣上......

  • 《舊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食貨上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貢賦,蓋斂之必以道也。量入而為出,節用而愛人,度財省費,蓋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發閭左而海內崩離,漢武税舟車而國用以竭。自古有國有......

  • 《舊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大綱 ◎食貨上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貢賦,蓋斂之必以道也。量入而為出,節用而愛人,度財省費,蓋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發閭左而海內崩離,漢武税舟車而國用以竭。自古有國有......

  • 《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劍,漳,汀。軍二:邵武,興化。縣四十七。南渡後,升建州為府。紹興三十二年,户一百三十九萬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萬八千八百五十二。福州,大都督府,長樂郡,威......

  • 《新元史》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食貨十三△賑恤下入粟補官內外諸倉惠民藥局災賑:中統元年,平陽旱,賑之。二年轉懿州米萬石,賑親王塔齊爾部饑民。賑桓州饑民。三年,甘州飢,給銀賑之。發粟三十萬石,賑濟南饑民。四年,賑河西饑民銀三千七百兩。彰德路及洺、磁......

  • 《新元史》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地理三陝西諸道行御史台。大德三年罷,延祐二年復置。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領路三、府五、州十八,屬州十一,屬縣七十九。奉元路。上。金為京兆府,屬京兆府路。憲宗三年,置從宜府於京兆。至元十五年,改京兆府為安西府。十六年,升......

  • 《明史》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地理三○河南陝西河南《禹貢》豫、冀、揚、兗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隸中書省,河南地置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治汴梁路。)洪武元年五月置中書分省。(治開封府。)二年四月改分省為河南等處行中書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都......

  • 《明史》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歷八▲回回曆法二日五星中心行度立成造法(原本總年零年月分日期,及十二宮初日,凡五立成。每立成內,首列本信立成處月日宮各紀數,次刑七曜,次刑日中心行度,及土、木、火、金、水各自行度日五星最高行度,交多不祿。祿其造立......

  • 《宋史》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漳河滹沱河御河塘濼緣邊諸水河北諸水岷江漳河源於西山,由磁、洺州南入冀州新河鎮,與胡盧河合流,其後變徙,入於大河。神宗熙寧三年,詔程昉同河北提點刑獄王廣廉相視。四年,開修,役兵萬人,袤一百六十里。帝因與大臣論......

  • 《金史》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 ◎食貨三○錢幣錢幣。金初用遼、宋舊錢,天會末,雖劉豫阜昌元寶、阜昌重寶亦用之。海陵庶人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制交鈔,與錢並用。正隆二年,歷四十餘歲,始議鼓鑄。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

  • 《元史》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司天之説尚矣,《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又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自古有國家者,未有不致謹於斯者也。是故堯命羲、和,曆象日月星辰,舜在璇璣、王衡,以齊七政,天文於是有測驗之器焉。然古之為其法者三家:曰周髀,曰......

  • 《宋史》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陝西陝西路。慶曆元年,分陝西沿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熙寧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遠軍為一路,置馬步軍都總管、經略安撫使。又以熙、河等五州軍為一路,通舊鄜延等五路,共三十四州軍,後分永興、保安......

  • 《宋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益州寧州廣州交州越州益州刺史,漢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別見梁州,領郡二十九,縣一百二十八,户五萬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萬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蜀郡太守,秦立。晉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國,後復舊。領縣五,户一......

  • 《遼史》卷四十九 志第十八 ◎禮志一理自天設,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禮樂之用行焉。林豺樑獺,是生郊禘;窪尊燔黍,是生燕饗;虆梩瓦棺,是生喪葬;儷皮緇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彌文。一文一質,蓋本於忠。變通革弊,與時宜之,唯聖人為能通其意。執理者膠瑟......

  • 《元史》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兵者,先王所以威天下,而折奪奸宄、戡定禍亂者也。三代之制遠矣,漢、唐而下,其法變更不一。大抵用得其道,則兵力富,而國勢強;用失其宜,則兵力耗,而國勢弱。故兵制之得失,國勢之盛衰系焉。元之有國,肇基朔漠。雖其兵制簡略,......

  • 《遼史》卷四十八 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南面下◇南面京官遼有五京。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餘四京隨宜設官,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五京並置者,列陳之;特置者,分列於後。三京宰相府職名總目:左相右相左平章政事右平......

  • 《新唐書》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乙部史錄,其類十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偽史類,四曰雜史類,五曰起居注類,六曰故事類,七曰職官類,八曰雜傳記類,九曰儀注類,十曰刑法類,十一曰目錄類,十二曰譜牒類,十三曰地理類。凡著錄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萬六......

  • 《宋史》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歷十四中原既失,禮樂淪亡。高宗時,胡銓著《審律論》,曰:臣聞司馬遷有言曰:"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敵知吉凶,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臣嘗深愛遷之言律於兵械為尤重,而深惜後之談兵者止以戰鬥、擊刺、奇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