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經典)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經典)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2W 次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經典)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1、小組合作學習是人人蔘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並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揮團體的合作精神,這對於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有的課堂學生看上去非常活躍,但它只來自一部分學生,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説,難於用語言表達,教師要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可努力創設便於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慾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讓學生在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説。

2、要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並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碰得咚咚響,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幹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時,教師要着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為此,可採取下列措施: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並與自己的意見相比較;二是開展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確不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3、要培養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知識來源於實踐,學習語文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做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學生活潑好動、善於表現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具體如下:

1、識字及詞語等基礎知識合作。

2、在預習生字後,我常常請學生在小組內彙報生字預習情況,如生字讀音難點,字形難點。當教完這一課的生字後,我常常讓同學們兩人一組進行合作,檢測剛學完的生字。一人來解釋,發表見解,另一個學生檢查、糾正。學完課文後,再小組合作開始默寫,一個報生字,其餘五個寫,最後再互相批改,並及時訂正。另外,我還鼓勵、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識字。每天為學生提供3分鐘的小組交流的機會,組內成員逐一彙報,相互溝通。

3、課外,我還讓學生通過合作積累詞語和詩句。

朗讀合作。在指導課文朗讀的時候,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陋室銘》是一篇名傳千古的美文,通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不慕榮利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學習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落實重點和難點。

2、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較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銘”這種文體的篇幅短小,語句押韻、語言優美的特點,進而對課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認識。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並且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

4、巧妙的設計提問,採用小組合作、教師點撥來解決,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設計問題,並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在設計問題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七個問題,重點是:作者從哪三個方面描寫了陋室的特點?作者的陋室是否簡陋?找出文中可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並作分析。在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後對於句子的鑑賞,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鑑賞,學生卻無從下口,這個問題相應也出現在第二個問題的分析上。課後我在尋找問題時發現在對學生的引導上也就是説在口頭的問題上指向不明導致學生有了誤解。

5、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積累文言詞彙、句式等常識,準確翻譯文章,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再説,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理解課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識,藉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讓學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全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學生們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限於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的分析,還包括課前對課本的預習,對重點知識的揣摩,對疑難問題的質詢。更包括課後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演繹。所以,我從預習這個環節抓起,讓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總之,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連字面意思都還沒有搞懂,就很難理解此文的深層含義了,因此掌握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應該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可是,我因害怕設計的內容上不完,有意縮短了這個環節,使很多重要的字詞沒有得到解答,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在後面研讀文章時進行的不是很順利。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這是第二遍講雨的四季,相比第一遍問題式教學,這次採用學生讀文本,自己提出問題的方式更好。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文章,讀準字音,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其實這是預習環節的內容,然後直接將文章的字詞讀讀寫寫。第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本,整體感知,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一環節中學生都能説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請學生大聲朗讀第一段,並對第一段提出疑問。當我話音剛落,已經有學生提出了問題,“為什麼作者要用她”“雨給作者什麼樣的形象和記憶”。

當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學生自己去解答,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都能答出來。第二個問題學生説這個需要從全文找答案。於是又接着從第二段開始讀。這樣讓學生讀文章、提問題、解答問題。這種方式我第一次實施,確實耗費了時間,但是學生收穫豐富是最重要的。通過學生朗讀——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但是我做的.有很多不足,引導還不到位,自己的引導作用發揮不理想。所以今後的教學科研沿用這樣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充分研讀教材,備課充分,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生成的問題。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也有喜悦。教師面臨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經驗,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剛開始不知道學生學過什麼、掌握到什麼程度,語速和教學進程都比較快,如原地的三面轉法的學習過程中,向右轉的口令發出後,有好多學生方向會搞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就把向右轉的右字口令拖長,給學生足夠的反應時間

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一點開始我做得不好,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不利於教與學。根據學生的情趣特點、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這些特徵總結出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自己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教”同“玩”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當然課堂紀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我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隊形、隊列: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紀律性的手段,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使之專心致志,排除一切雜念,這是教師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同學出現的頑皮,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是由好動而動得不適時產生的。針對“好動”這一天性,我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發展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訓練隊形隊列,同學的`步伐,精神飽滿與否和教師的口令和生動的啟發性語言有關,因為學生最敏感,對老師的表情最易感染,為師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則這一單調和枯燥的項目,學生就不會持久,儘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但由於“疲勞”的出現,自然會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發生。對這項,我今後一定更引起重視。

2、遊戲:可以使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競爭中得到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及團結互助的共產主義風格,思想和技術雙豐收,效果顯著。隨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其次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處理好教與練的關係。這種應變能力平時積累,虛心學習都能逐步豐富。對學生的脾氣也不盡掌握,因為“好勝”竟會奮不顧身地只顧榮譽而不管安全。為此,得總結教訓,從熱愛學生出發,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工作,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在室外,接觸面大,極易受周圍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時竟會不加選擇地模仿他人動作。這主要是學生的活動自覺性、持久性差的緣故,往往他們是受環境感染而不是他們的自覺性,有的則表現為任性、執拗,不守紀律由自然變為習慣,這就難了,説實在的,一節體育課不可能過細地作幾個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課程有時只好採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訓斥不是根治的辦法,用軟的“哄”雖是辦法,但他們有時也會無動於衷,好像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何處理課內出現的的調皮生,這本是體育老師必備的基本功。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爭取能夠做的更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由於體育課大都是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物質上、從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在初一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範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隊、服裝、精神狀態、組織紀律、場地器材的佈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抓好體育各階段組織教學。體育教育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鬆,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因為體育課前,學生大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各種活動,他所注意觀察的對象目標較多,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比較分散。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前,採用趣味遊戲。如做反口令訓練遊戲,將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聯繫中引入競爭性遊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興趣。結束部分,學生情緒極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後採用一些調解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同時做好利用結束部分對課堂進行小結。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在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重點練習的難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級的實心球投擲的教學,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重複練習,讓學生找到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覺,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複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合格標準。對此,教師在同一教材的重複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篇一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遊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一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峯,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峯,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峯。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遊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內在聯繫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動用組織方法,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在“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教材之間的銜接,傳統的調隊方法顯得機械、死板、單一,且容易出現散亂的狀況,而此是教師採用遊戲或舞蹈等教法進行銜接,即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順利過渡。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閲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説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台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説。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畫一畫:

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説一説:

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説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説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説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説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説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見解。説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

如:《秋天的懷念》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位同學説,在媽媽離開後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時,我覺得作者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這就正如她的母親對子女那種純潔高尚,無私的感人摯深的母愛,也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聽了這個學生的獨到的見解,我很震驚,學生卻從讀文中感受到了,這也許就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所寄託的感情吧!

三、議一議:

讓學生透過母親為兒子所作的小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母親的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學生自由表達,這一過程使學生母親對兒子那片真情,那份偉大無私的母愛再現學生心中。最後教師説:“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説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説,真情流露,從而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也有喜悦。教師面臨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經驗,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剛開始不知道學生學過什麼、掌握到什麼程度,語速和教學進程都比較快,如原地的三面轉法的學習過程中,向右轉的口令發出後,有好多學生方向會搞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就把向右轉的右字口令拖長,給學生足夠的反應時間

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一點開始我做得不好,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不利於教與學。根據學生的情趣特點、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這些特徵總結出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自己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教”同“玩”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當然課堂紀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我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隊形、隊列: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紀律性的手段,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使之專心致志,排除一切雜念,這是教師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同學出現的頑皮,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是由好動而動得不適時產生的。針對“好動”這一天性,我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發展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訓練隊形隊列,同學的步伐,精神飽滿與否和教師的口令和生動的啟發性語言有關,因為學生最敏感,對老師的表情最易感染,為師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則這一單調和枯燥的項目,學生就不會持久,儘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但由於“疲勞”的出現,自然會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發生。對這項,我今後一定更引起重視。

2、遊戲:可以使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競爭中得到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及團結互助的共產主義風格,思想和技術雙豐收,效果顯著。隨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其次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處理好教與練的關係。這種應變能力平時積累,虛心學習都能逐步豐富。對學生的脾氣也不盡掌握,因為“好勝”竟會奮不顧身地只顧榮譽而不管安全。為此,得總結教訓,從熱愛學生出發,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工作,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在室外,接觸面大,極易受周圍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時竟會不加選擇地模仿他人動作。這主要是學生的活動自覺性、持久性差的緣故,往往他們是受環境感染而不是他們的自覺性,有的則表現為任性、執拗,不守紀律由自然變為習慣,這就難了,説實在的,一節體育課不可能過細地作幾個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課程有時只好採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訓斥不是根治的辦法,用軟的“哄”雖是辦法,但他們有時也會無動於衷,好像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何處理課內出現的的調皮生,這本是體育老師必備的基本功。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爭取能夠做的更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像往常一樣,對着自己熟悉得有點陌生的舊課總是要發呆半天,怎樣才能突破自己的瓶頸,怎樣才能不走以前的老路,怎樣才能走出教學的高原期,我考慮了半天,抓住了"謊言["這一切入口,成功的抓住主題教學,用一個課時將這老課上透上厚上出新意,沒有作秀,沒有觀客,只有自己的真實和學生的樸實,當兩者相遇的時候上出了厚實。

《皇帝的新裝》一課是安徒生的一個很著名的童話故事,作者借這個誇張的故事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的虛偽無恥的不正之風,具有警醒世人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對於初一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做人的真誠,於是我選擇了”謊言”作為課堂的切入口,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以及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的要求來上這一課。我是將這一課當做閲讀課來講的,主要使用談話法,所以讀得比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體會人物的內心,以及咀嚼童話的意藴,如讓學生思考“説謊的都有些什麼人?””他們為什麼説謊””如果你是他們的當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不會説出真話”作者想要藉着這麼一個至上而下的編織謊言的世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學生一起去探討、領悟。當然,我們不應該規定死一個答案,因為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樣的`,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在課堂上的感悟。

當然,我在設計這一堂課時,犯了個錯誤,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學生的能力。我不應該臨時改變原來的設計讓他們分角色表演,或許讓他們出來複述故事效果可能會好些,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另外,我在設計課件的時候還穿插了一段很精彩的音樂,可惜那天的音響設備出了故障,沒有播放出來,覺得比較可惜。還有,我一位老師交談過,她向我提出這個意見:《皇帝的新裝》這一課告訴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中講真話是很不容易的,但我們還是要引導學生去講真話,也就是説思想教育這方面我沒有注意去引導。可總體學生活躍的思維,爭先恐後的發言,滔滔不絕的言談,的確是呈現出可喜的局面,整堂課學生是在”動”中度過的。

每次遇到舊課,都當作一篇課老教的時候,選擇不同的切入口,你會發現語文的世界會耳目一新,也會精彩紛呈。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説句實話,上課前還真有那麼點兒緊張。之前聽了姚老師的課,心裏不免就有些忐忐忑忑的,生怕這堂課上不好。雖然也是把教材細細翻閲,反覆斟酌之後寫下的教案,但是···呵呵,課都上完了,還説這些幹嘛呀,真是的。還是説説這節課的感受吧。

莫頓·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回憶了自己兒時的一段歷險、脱險的經歷,並藉此揭示了“在人生道路上,碰到艱難險阻,應當把大困難化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解決,這樣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樣一個人生哲理。

基於這是一篇敍事文,教學中我所設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幫助學生明確記敍文的'六要素,並藉助這六要素指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複述課文的過程中,我又讓大家注意比較同學的“複述”和原文內容的差異,由此引入人物描寫對錶現人物情感的作用的分析。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還是挺流暢的,但是,課後感覺最黏糊的地方還是在人物分析這一塊。由於本課的人物描寫比較多,特別是心理描寫與神態描寫互濟較多,感覺學生的理解有些混亂,他們在分析作用的同時已經忽略了對人物描寫的分辨。而我,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也沒有很好地幫助他們去作辨析,有力不從心之感。課後也和姚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還是覺得有些茫然。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作為一名新教師,每一次公開課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對冰心的喜愛所以選擇了《荷葉母親》這篇文章。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藴。

教學過程中,得失兼有,下面做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在講授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朗讀、誦讀、默讀、精讀……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藉助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表現力,又提高審美情趣。以讀帶思,用朗讀聲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在朗讀中,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在反覆對文章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中,體味文章的情感,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文章的美,體會語文的美,在講課的過程中,配和柔和動人的音樂。如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在講述汶川大地震時候一位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犧牲自己的故事的同時,配以舒緩感人的音樂。學生聽讀文章的時候,也有背景音樂的伴奏,使學生在音律和文字美中,迅速進入文章。在本課結尾學生做練筆的時候,播放《燭光裏的媽媽》,昇華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此外,在本節課的講述中,我試着改變語文教學中解題、瞭解作者、梳理情節等傳統教學模式。在適當的時候,把作者介紹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習作者不只為了單純的機械記憶,而將文學常識的講述變為進一步推動學生興趣,加深課文理解的一個環節。

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寄情於景的寫法,並且通過閲讀題目鞏固着一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二、不足之處

以上對課堂的一些可取之處進行了分析,但本節課也着實存在着許多不足。首先,在準備階段過於急躁,一心所想的是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實際的教學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忽略了文本重點,在組裏老師的幫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了修改,才使得最後的教學較成功。

其次,在授課時與學生的交流及配合欠妥,對於學生的回答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不能迅速的做以反映,並加以引導。這也説明了我的應變組織能力有待提高,相信這一點會隨着課堂經驗的提高而改善。自己通過這次的公開課,以後也會注意這方面的鍛鍊。

三、創新和改進

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要求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這堂課之後,我自己覺的輕鬆,學生也學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為教育者,要不斷探索適合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使教與學成為一種生命的活力。

未來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更加註重情感和美景的融合。如果能把這樣一篇優美的小文變成學生能夠借鑑模仿的.範文,更有價值,若能夠多舉例類似的文章,更能讓學生頓悟。如史鐵生的《合歡樹》。

四、總結:

本文的教學效果總體不錯,源於有預案,工作細化。但實踐起來發現,還是有許多地方考慮不周。知不足,而後改,希望能促成教學的一點一滴的進步。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教學反思第3篇】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主要抓住“朗讀美文”和“體味深情”兩個環節,引導學生反覆細讀,讓他們自然理解作品的情感。實際教學中,得失兼之,反思總結如下:

一、好的方面

① 準備:上課之前準備充分,認真製作課件,這樣細緻的備課過程使自己對教材足夠熟悉,教學環節也流暢。

② 拓展:在理解文章情感後,又閲讀了冰心(2021年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的詩《紙船》,加深學生對冰心作品的理解。

二、不足之處

① 本文借紅蓮的際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為什麼作者會想到母親,我並沒有在課題上

做拓展,如果這裏插入冰心母親在病中的事情,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中心了。

② 我們課堂上學過的東西,就是希望學生學以致用。這一課沒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去仿寫最後一段,也是一個遺憾。這段借用比喻表達對母親的熱愛之情,是很好的仿寫段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課前、課中、課末騰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提問,效果很不錯。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侷限於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計,同學們經課堂的學習,已經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麼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着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裏是怎麼想的?”説實話,這問題我心裏也沒底,誰知道他心裏是怎麼想的?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於是我馬上説:“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後舉手。“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拉着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裏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

“他父親拉着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讚不絕口,仲永心裏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學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要是你們是方仲永,心裏會怎樣想?”

於是教室裏七嘴八舌,有説要逃脱父親的控制的,有説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説要用道理勸説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後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辦法:勸説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學習。我説:“既然大家這麼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於誰答案更準確,而在於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發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於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於同學都懂,或沒什麼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計的範圍,説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範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在教學時對文章內容內涵的理解不難,本文作者為一個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最後議論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但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

所以本文的文言詮釋是重中之重,因為用現代文理解了文章,其闡述的道理就會水到渠成地讓人領悟。尤其最後一段文言虛詞較多,邏輯性又強,所以翻譯起來更是大有嚼頭。

然而文言文翻譯的落實是個很大的難題,上課時,帶着學生們逐詞逐句地採取多種形式對譯了,學生們在做課堂練習時又磕磕碰碰,效果並不理想。所以我想,如果下次改變一種譯釋方法效果應該不一樣。具體是:

一,先回憶一下文言譯釋方法即:留,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直,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補,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刪,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調,對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換,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説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二,就座位的每一小組各負責幾個句子的翻譯,並動筆寫在練習本上。

三,一個一個句子參讀各小組學生的翻譯結果,同學,老師一起分析評價,最後確定一個最佳翻譯。

相信下次我們的配合會更加默契,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在初一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範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隊、服裝、精神狀態、組織紀律、場地器材的佈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抓好體育各階段組織教學。體育教育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鬆,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因為體育課前,學生大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各種活動,他所注意觀察的對象目標較多,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比較分散。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前,採用趣味遊戲。如做反口令訓練遊戲,將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聯繫中引入競爭性遊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興趣。結束部分,學生情緒極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後採用一些調解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同時做好利用結束部分對課堂進行小結。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在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重點練習的難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級的實心球投擲的教學,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重複練習,讓學生找到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覺,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複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合格標準。對此,教師在同一教材的重複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篇一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遊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一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峯,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峯,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峯。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遊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內在聯繫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動用組織方法,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在“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教材之間的銜接,傳統的調隊方法顯得機械、死板、單一,且容易出現散亂的狀況,而此是教師採用遊戲或舞蹈等教法進行銜接,即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順利過渡。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看雲識天氣》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説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這一節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而這堂課的另一個環節是通過比較閲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本篇課文藉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同時通過仿句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到提高。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同一教研組的語文老師的熱情幫助,悉心請教,得到了很大提高。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培養和提高自學古文的能力,學會質疑;

2、進一步熟悉寫人的常用方法,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通過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3、擴展閲讀,引導學生關注名著,進一步培養研究性學習的習慣。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藉助字、詞典和註釋,預習課文,疏通字句,將自己對課文的困惑以提問題的方法以紙條形式交給老師。

一、導入:聯繫當今影壇、文壇上的“武俠熱”,以影片《英雄》導入到歷史典故“博浪飛椎”,再導入到課題《大鐵椎傳》。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

A.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導思想

B.原著的小序

C.原著的後記

[藉助查找資料培養研究性學習習慣,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聽課文錄音並思考:

A)故事梗概B)明確主要人物C)簡要評價主人公

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回顧寫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

2)歸納大鐵椎的`刻畫方法及其性格特點:

正面描寫:肖像、語言、動作豪爽深沉

粗獷威嚴奇

側面描寫:通過宋將軍來襯托武藝高強

3)研讀精彩片斷:星夜決鬥

4)重點介紹側面描寫這一寫作方法。

五、課外引申、擴展閲讀:

A)《三國演義》片斷:雲長温酒論英雄(通過華雄反襯)

B)《樂府·陌上桑》:側面烘托羅敷之美

<進一步鞏固“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並舉一反三>

六、表達與交流:

主題:《説英雄論英雄》

要求:圍繞“我最喜歡的俠客或英雄”,以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觀點,推出自己的最愛並闡述理由

[此項話題可在課下延續下去,引導學習關注《水滸》等名著,研究和探討“俠義”的文化內涵,如:見義勇為、一諾千金、疏財濟貧、捨身求義、愛惜名譽、視死如歸……]

七、作業:《大鐵椎後傳》<根據課文合理想像>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世説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是由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為政事、文學、方正、德行、言語、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本文列入方正篇,講述聰明的兒童元方反駁友人無信無禮的故事。

本文我在設計時,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對作家作品的瞭解,讓學生自己查閲資料,達到學習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可以自己憑藉工具書及其課文註釋,自己學習。

其次調動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地學習一些難於理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對於文言翻譯有不理解之處,小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對於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內容上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教師整合問題,有目的'的講解課文。

再次本文的朗讀是一個重點。學生先聽讀課文,然後談聽後的感受,並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再練習讀、彙報讀。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層次品讀課文,進而學會朗讀課文,讀出本文的語氣和感情。

本文我也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幫助學生明確課文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資料,讓學生了解到作家作品,同時也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在翻譯課文中,我藉助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作業中,我希望同學們能課下閲讀《世説新語》文章,變學習為興趣,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