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8W 次

每一次的教學結束後,老師都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個反思,找到不足的地方,改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讓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有所感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體會鳥兒和樹在一起的快樂,為下面學習做一鋪墊,也和下文的悲傷形成對比。以便更深體會鳥兒尋找大樹的焦急及信守諾言的可貴。在四次對話中,先和學生一起學習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依依不捨,再抓住這四次對話中不同角色的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鳥兒的心情,我首先讓大家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鳥兒如何去尋找好朋友大樹的。最後在處理鳥兒為燈火唱歌時,我設計了背景音樂,自己做了範讀後學生體會文中兩個“看”藴藏的含義。接着將“鳥兒”換做“我”讓學生讀這一部分進一步體會。

今後應該特別注意的還有幾個方面:加強今後板書功底。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語感、讀書姿勢方面等)。重視評價語言的豐富和激勵作用。平時教學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精煉、到位,聲音的頓挫圓潤。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文和思考。第一課時的安排就是初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在不重點的句段上朗讀的時間不用過多。並在第二課時開始時要進行導入帶領學生再次進入課文,教師只是引導學生,不應説的過多,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分角色朗讀部分最佳的方式是個人讀,並且在第一課時可以直接進行寫字的指導。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2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説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抓住文中的幾次對話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知道嗎?有的學生説:“樹啊,我的好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有的學生説:“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3

《去年的樹》一課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故事,此文章有多種解讀,有的把它解讀為不離不棄的愛情,有的把它解讀為至真至純的友情,還有的把它解讀為做人一定要講誠信。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只要有理有據,都不為錯。

本課內容簡單,理解起來十分容易。所以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理清文中“有幾次對話,鳥兒都和誰進行了對話”?學生很容易就找到鳥兒和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進行了對話。是啊,鳥兒找大樹飛越崇山峻嶺,飛越山谷,從山谷飛向城市裏的工廠,中間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啊?

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想到也許它飛向山谷時,被獵人打中了翅膀,但依然忍着傷痛自由飛翔;有的説也許會遇到暴風雪,但不畏嚴寒,逆風而飛;還有的説,也許飛累了,停下來休息,連一口水也喝不上。真可謂歷盡艱辛萬苦。此時此刻你想對鳥兒説些什麼?

一時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積極性十分高,有的説,小鳥,你對大樹的深厚友情我永記在心,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説,小鳥你找大樹經歷了多少的艱難險阻啊,我真佩服你……至此,學生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含義。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4

《去年的樹》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它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明年回來唱歌給樹聽。可第二年鳥兒飛回來時,樹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於是,鳥兒面對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每次讀它,都被小鳥和樹之間的友情所感動。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一上課,我播放了這個故事的動畫。雖然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還沒看完,孩子們就已經哭了。這就已經確定了這節課的情感基調。

整節課,同學們都沉浸在小鳥苦苦尋找大樹的焦急和大樹最終消失的痛苦心情以及深深的感動之中。小鳥一次次尋找,同學們一步步體會。課講完了,同學們的思維卻在延伸。

“課文學完了,作為讀者,你想對誰(小鳥、大樹、伐木人、作者……)説些什麼?”孩子們含着眼淚寫下了心中的話。

王秉宇:“小鳥,你雖然不能陪在樹的身邊,但是,你一定會想念它的,對嗎?”

徐炳元:“大樹,雖然你變成了燈火,但是鳥兒還想着你。你只要和它心靈相通,就可以再見面……”

孫一帆:“小鳥,你真可憐。雖然樹不見了,但是我希望你能交更多的朋友,永遠快樂地代替樹活下去。”

於子涵:“伐木工人,你們知道嗎?鳥兒為了找樹多辛苦啊!你們就非要砍掉這棵樹嗎?我恨你們!”

管旻暉:“鳥兒,雖然你的朋友沒有了,但是如果樹有在天之靈的話,一定會懲罰那些可惡、殘忍、無知的伐木工人的。”

……

最後,我送給孩子們八個字:信守諾言,珍愛友情。

自我感覺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最根本的一點在於,利用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了學生。正是因為這一點做的到位,從而使接下來的課堂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充分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的文字上。所以,利用有效的手段使學生融入課文是非常重要的。這節課收穫不多,但啟發不小。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5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後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這篇童話內容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藴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基於這樣的解讀,根據本文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所以作如上設計: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曾經説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户。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迴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説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面對自己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面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閲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也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説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讚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整堂課下來,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內容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也許是我上課時過多地考慮了自己,而較少地去考慮學生,從而使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三尺講台,我涉足的時間還不長,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教學各方面的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6

一、充分研讀與文本對話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主要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有:讀、品、悟、議、辯、入。在本課的教學用到的`是:讀、入。

1、讀:

自由讀、同桌互讀、角色演讀等方法,真正做到以讀啟思、以讀感悟、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啟發學生的感覺,比如:鳥與樹分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鳥尋樹時的堅定執着之情、鳥離樹時的無限留戀之情。

2、入:

這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課中通過充分挖掘文本中空白,讓學生自主深入,入情入境體會文本的情感。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⑴挖掘對話中的空白:

文中有四組對話描寫,學生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在對話中加入描寫人物語氣、內心的詞語,豐富人物形象。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讀──感──悟──入”的過程,學生交流出來的每一個詞語,都凝聚着他們對文本的情感與思維,是實實在在的與文本進行了對話。

⑵挖掘內容中的空白:

文章語言簡潔,為讀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如課文尾處鳥兒的兩次“看”樹,這兩次看所包含的情感是一樣的嗎?她分別會怎麼想呢?我讓學生轉換角色來體驗鳥兒當時的心情,讓學生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讀者,而是故事的親歷者,與文本零距離。

二、讀寫結合,學以至用

《新課標》提出了語文教學應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説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這節課中,讀、想、寫並不是分開的,而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在學習完四組對話描寫之後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筆,既是對學習內容的一次反饋檢查,又是對文本理解的一次提高。課後,我又圍繞文本的內容與主題安排了一次習作練習,既提高學生的想象與習作能力,又體現了教材在語文學習中的引導、示範作用。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7

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以前説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户。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迴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説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主角,感受不一樣主角的不一樣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應對自我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應對燈火時的心理描述,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不足之處: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就應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後,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於十分生動地敍寫並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着燈火歌唱着,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但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麼還要歌唱?小鳥對着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我也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應該特別注意幾個方面: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並引導學生如何去評價。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8

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故事語言生動,情節奇異。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見的有:常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人物都是人,但這些人的性格、行為等個性離奇誇張,比如《皇帝的新裝》。擬人體童話,是透過擬人的手法使非人類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為,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們的活動。藉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寶來展開情節,如《神筆馬良》。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資料很簡單,但其中藴涵着豐富的內涵,因此務必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資料,明白其中的道理。處於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瞭解課文資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了解課文資料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資料十分簡單,一上課,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就應個性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我的思維來思考學生的問題,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潛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受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説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一樣,就是學生自我也存在着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必須要關注全體學生,瞭解不一樣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一樣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一樣的學習要求,並且儘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潛力沒有高段那麼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當的板書設計能把抽象的課文資料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枴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藉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忙。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係,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能夠刺激學生的視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主角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此刻的引導。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不一樣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資料的順利完成。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9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鳥與一顆樹發生的故事,他們約定明年春天回來給樹唱歌,等到第二年回來後,樹卻不見了,小鳥就一直在尋找樹木,最後又對着燈火唱着去年唱的歌飛走了!在上課的時候,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

在上課的時候,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初讀課文思考課文講得一件什麼事情,同學們都很認真,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每一次尋找大樹時的話語,並且讓學生用心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一次次不同的心情!在最後一節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並進行拓展説話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二個有坡度的説話練習:

(1)補充小鳥與“大樹”的無聲對話。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鳥和“大樹”正在進行着無聲的對話,請同學們説一説: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説:“大樹”彷彿也在説:唱完了歌,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説:“大樹”彷彿也在説:讓孩子們寓情於景的進入到課文中!

並且讓學生體會信守諾言,珍惜友情,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還要愛護環境和樹木,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但是在這節課上讓學生讀的不是太深入,在以後要讓孩子多讀,多練!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0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然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誼”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我認為語文應該充滿人性的光輝,課堂教學是經受真善美的心路歷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緒體驗,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語文世界裏卓有成效地遨遊,讓他們的人生因語文課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麗十足!

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在這一過程中,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課文學到最後,我想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説(想對誰説),就讓他們把自己想説的寫下來並進行了交流。有對大樹説的、有對伐木人説的,引導説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聽到學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們理解了,也體會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因為,我認為教學生做事的前提是應該先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上完這節課,我感到有種説不出的感動,為學生在課堂上那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着與忠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社會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寶貴的。我想,課堂中我們師生之間演繹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1

《去年的樹》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文章講述的是: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但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朋友不在了,諾言還在。鳥兒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是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通過三次對話來打開學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對話:鳥兒與樹根;第二次對話:鳥兒與門;第三次對話:鳥兒與小女孩。《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就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資料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讀來激發學生潛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對話,鳥兒(焦急地)問樹根:“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這是鳥兒第二年春天飛回來的時候,滿心歡喜的要給樹唱歌聽的時候,發現“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裏。”樹根(悲傷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裏去了。”然後讓學生們扮演鳥兒和樹根,進行對話,孩子們能夠進入預設情境,慢慢體會到小鳥的驚訝、焦急與失望。

鳥兒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來到山谷裏尋找大樹,它(迫不及待地)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鳥兒越着急大門越是(冷淡地)回答:“樹麼,在廠子裏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裏賣掉了。”這時,我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門高傲的樣子,然後再一次進行表演朗讀,要求讀出鳥兒的焦急不安和大門的高傲冷淡。二者鮮明的對比,加上動詞“切”“做”“運”“賣”進行重音讀,小鳥苦苦尋找大樹,只為兑現自己的諾言——給大樹唱一首歌。然而在尋找的過程中,卻發現大樹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了。當我反問孩子們:“小鳥還會繼續尋找大樹,來實現自己的諾言嗎?”孩子們堅定地回答:“會!”但是,天地之大,小鳥又該去哪裏尋找大樹呢?她最後能夠實現自己的諾言嗎?

同學們,請看第三次對話,鳥兒(哀求地)問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小女孩(遺憾地)回答:“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裏亮着。”大樹不見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説:“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遠大的理想。……假如幾百年幾千年後,我的作品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同,那麼我可以從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從這一點上來説,我是多麼幸福啊!”

作者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續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樹》中,以另外一種形式活在我們每一個讀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這樣寫: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生與死之間的界限並不是軀體的存在與否,震撼人們的永遠是他偉大的精神。樹在這裏,化作火柴,燃燒了自己,給人們帶來了光明,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種方式。

鳥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當鳥兒歷經千辛萬苦才發現樹原來早已不在,帶給人們的卻是一片光明,於是它把歌唱給樹聽,它也把歌聲唱給所有的人們聽。它的歌聲不但是唱給樹聽的,在這裏,如果僅僅寫的是鳥兒與樹的深厚友情,未免太過淺薄。我覺得鳥兒的歌聲更是唱給了光明,唱給了那些樂於犧牲自己而照亮別人的人們,這歌聲何嘗又不是那些奉獻者的讚歌呢?何嘗不是唱給那些信守諾言的人們聽呢?

當鳥兒唱完了歌,鳥兒又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兩次“盯”寫出了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和留戀,朋友之間理當如此!

這對朝夕相伴的夥伴分別時是那樣難捨難分,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小鳥歷盡艱辛,百折不撓地尋找大樹,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如今,面對已經化為燈火的大樹,它還是遵守諾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好朋友,簡單而平凡的三個字,承載着深情厚誼。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像這樣的人有許多,比如老師和同學們,我們朝夕相處,每天老師深情地目送孩子們走出校門,可是有大多數的同學們會“頭也不回”地走出校門,老師該有多麼“傷心”呀!師生之間經過幾年短短的相處以後,當你們離開了學校進入新的學校學習時還能想起原來的老師嗎?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離別後的牽掛,是彼此間的珍重,是有諾必踐。孩子們,向前努力吧!願我們之間達成的諾言能夠實現,願我們的友情能夠長存人間。

在歷史上,還有許多遵守諾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殺豬》《一諾千金》等故事。誠實守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在任何時候,希望你們都能夠做一名誠實守信的人!鳥兒飛走了,但它的諾言我們還記得;火柴燃燒了,但它留下的光明還在人間!讓我們為那些遵守諾言和為人類帶來光明的人們一起高歌吧!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令任蕩氣迴腸的友情。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以讀促悟。抓住三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鳥兒和樹告別的場景,鳥兒千辛萬苦尋找大樹的場景和鳥兒對着燈火給樹唱去年唱過的歌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悟文本。那麼學生在朗讀時,我思考的是教師的評價語。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把激勵的語言、讚賞的眼神,激發他們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如:“你們真了不起”“老師聽出了你們心中的那份焦急。咱們一塊讀好嗎?”“老師深深地被你們的朗讀打動了”。等等。這些激勵的話講了以後,學生也跟着進入了角色。但教學經驗不足,評價語還是相對匱乏的,對於學生突發的回答,有時候只能是“好的,不錯,是的”這些蒼白無力的話語,一時間不能脱口而出。所以我覺得,作為新教師,要儘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並想好你的評價語,也就是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裏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我讓學生讀,並提問:“①鳥兒為什麼要睜大眼睛看?②鳥兒為什麼兩次都盯着燈火看了一會?這兩次看有什麼不同?”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裏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是課後反思,我覺得自己對這個地方挖掘還不夠深。最後我還在這裏安排了一個想對小鳥兒、大樹、伐木人説點什麼,學生交流後,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最後以懸疑結尾,去年的樹不存在了,那明年、未來樹又發出新芽了,那樹與小鳥兒之間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學生髮揮想象。設計目的是首尾呼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由於缺少教學經驗,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的駕馭能力還不夠,所以教學效果還不夠顯著。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3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用平淡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誼。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通過研讀教材,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定為:通過多層次的對話,體會這篇童話的語言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描寫最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創設情境,通過補充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髮揮想象,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和多元化的朗讀,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感情的深厚。但畢竟是新接手的班級,對學情把握不準,所以在上這堂課時感覺很吃力,期望過高。我努力地創設情境力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有限,不能通過朗讀來很好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1、重視整體把握和各環節時間的安排。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就能更好地整體規劃,有意識地,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並引導學生如何去評價。班上大多數學生的突出表現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學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可以這麼説,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部編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是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在教學的策略上,我圍繞“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從而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話中的意思、情節,如在自由讀時,我讓學生找出小鳥為了尋找好朋友所到過的地方,於是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詞語,我隨即板書,從這些句子、詞語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節,學生就會理解到小鳥千里迢迢、力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理解到童話要表達的意思,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珍惜的情感了。

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演故事的情節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就是在這語言文字的演繹中,逐步感悟內化,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有的語調高揚一點,有的稍低沉,有的邊讀邊做動作,還有正象人們所説的真是“七情上臉了”,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們純潔幼稚的童心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演繹。

通過教學媒體創設情景的介入以及學生讀悟後拓展想象讓學生從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既提升了學生的言語能力也讓學生感悟童話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是收穫較大的,但畢竟我教學經驗尚淺,同時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這節課我也覺的存在着不少的遺憾!如在學生對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覺得部分學生還不夠深刻,原因是對一些關鍵詞的讀悟的指導還不夠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過急,可讓學生走上講台演繹對話,説感受,可能就會帶動得好些,這是其一。

其二,在小練筆得過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話的寫作特點,可能就會引導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話式的語言豐富故事內容,為學會童話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