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高中物理研修的日誌五篇

關於高中物理研修的日誌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9W 次

篇一:

關於高中物理研修的日誌五篇

在這次遠程研修過程中,觀看各個專家撰寫的資源,瀏覽博客文章,通過學習,解決了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這次研修,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困難,需要經常性的進行研修,並且要肯下苦工夫,勤於鑽研,才能有所收穫。讓大家認識到,其實教學過程也是一樣,要想在教育領域裏有所貢獻,你一定要敢於面對困難並進行不屈的努力,你才會有所成就。

這次研修,收穫了很多鼓勵和感動。論壇裏的帖子和留言裏那些關心的話語,讓我更加明白:交流是一種學習、是一種鼓力、是一種鞭策、是一個大家都能受益的過程,其實,學生是需要鼓勵的,老師也是需要鼓勵的,教學更是需要賞識的。我們總是被這些發自內心的鼓勵的聲音所感動着。

新的課程改革給中學物理教育帶來了春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討和反思,大家逐漸對一些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問題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取得了一些成績,達成了一些共識,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應該説此次課程改革從教育思想層面,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更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來思考我國的高中物理教育;在實踐層面,課改調動了大多數老師的積極性,老師們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實踐、探索、創新,教學研究的開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廣泛、更深入。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建立在對學生學習條件及學習狀況分析的基礎上,在學生建構知識時,要注意學生已有知識、前概念等因素對他們的影響,所以現在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前情況的分析普遍有所重視。新的課程理念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廣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普遍對此給予了重視,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更充實、有效,不幹癟。讓學生帶着問題,師生一同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啟發式教學”在新課程之後的課堂上得到了相當的體現,老師們也很容易接受和把握,許多類型的課,都變成探究式的課。比如以往有些老師常常認為講授為主的課不是探究課,可是現在許多老師把講授課設計成了很有探究味道的課。許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斷產生。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所以整體而言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的活動普遍增多了。許多老師自己自制教具以及利用傳統的實驗儀器做實驗,教學中老師們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課件、視頻的普遍增多,一些學校還購置了dis多媒體數字化實驗室。隨着這些教學手段的豐富,以及老師的合理使用,一些原來認為比較難教、難學的內容,現在變得容易了,課堂教學顯得更活躍,教學效果更理想了。

篇二:

“物理是最難學習的課程”。學生之所以怕學物理,一是對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台階問題,已經習慣於初中物理的學習:“記一記,背一背”,而對動手能力重視不夠;二是缺乏對物理學科認識不夠,缺乏對物理科學情感的培養,而恰恰對學生學習物理學科情感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

試想當學生對某門學科學習有了興趣、有了情感他們就可以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積極良好的情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並促進其價值觀的形成。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無論是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實驗技能,還是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離不開情感的培養。所以在中學階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人們在自然科學的探究中總是藴含着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衝動。

正是這種好奇是科學探究的開端,正是這種衝動將引導人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正是這種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和衝動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科學的奧祕。而每一個人天生具有探索未知領域情感,研究過程中的喜悦與快樂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這種情感體驗也是研究、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學活動中還可以造就人的客觀、公正、無私的情感。因為科學研究和學習都要求人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

由此可見,學習科學的過程藴含各種積極的情感,這個過程也正是培養高尚的情感的過程。

二、物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物理學科的學習非常重要。

物理學科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都有較高的要求,這使得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的引導,而是讓學生長期處在一種對物理的膽怯、恐懼和過度焦慮之中,這無疑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而且培養學生的物理情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物理的態度,培養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物理情感培養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更重要的是希望利用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以高中物理學習為載體,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成為有用之才。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物理學科在高中階段可以培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內容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對公共事業的責任感、義務感、人道主義,等等。物理課程中已經包含有這些內容。例如,《墨經》中對力的定義,對小孔成像的解釋;沈括的《夢溪筆談》關於一些物理現象的解釋,哥白尼、牛頓、居里夫人等在物理髮展中作出的貢獻。通過介紹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和思維形式,這就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體現,以及物理科學在發展中的坎坷與波折卻始終擋不住人們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同時物理學科是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毀滅世界,通過對核能的講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學生具有對社會的責任感。

理智感主要表現在興趣、愛好和體驗學習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課學習中本身就充滿了奧祕和探索。而學習中出現的快樂體驗則是學生要通過親身經歷和艱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過培養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並從中體會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樂趣。

學生欣賞科學美需要教師的引導。物理中充滿了美,科學與藝術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在中學物理課中應充分體現這一點,如簡潔、對稱、對立統一等等。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也能產生審美的'愉悦。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為了提高成績,而是藉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改變學生認識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言傳身教,培養情感。

情感培養是滲透在整個教學和教育過程中的。首先,教師要寓教於樂,給學生鼓勵,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其次,教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響學生。還要和學生溝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

總之,情感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進行情感培養是使學生學好物理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總之,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需要教師把握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時機。

篇三:

一、更新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一副表情無不反映着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思想制約着教師的教學設計,起着導向的作用,課堂教學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財,也不是物,而是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觀念是統帥,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當在下面幾個方面更新觀念。

1、關於學生的觀念。

(1)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物理。

(2)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物理。

(3)學生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4)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

2、關於教學的觀念。

(1)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建立學好物理的信心。

(3)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情境。

(4)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餘地。

(5)提倡合作與交流的課堂氣氛。

3、關於教師的觀念。

(1)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決策者。

(2)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3)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

(4)教師的一切教學工作都要以“發展學生為本”為核心。

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轉換成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才能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重新認識學生、重新認識教師、重新認識教學,我們就不能悟出教學新理念的真諦,就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不能“全班學生照老師的示範畫唯一的蘋果”的“複製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能是一句口號,“素質教育”的雨點永遠落不到封閉式的課堂教學裏。

二、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大家知道備課歷來就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這一,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要求。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教育深受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他把教學目標定為“傳授人類千百年來實踐所形成的穩固的知識”而傳授知識的過程便出現了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佈置作業,經過半個世紀的演變五環節有了新的變化,但總體精神沒有改變,並且又給予了時間限制。

新授課的基本模式是:

1、鋪墊--強力度(3分鐘)

2、導入--高速度(2分鐘)

3、新授--大密度(15分鐘)

4、鞏固--多角度(10分鐘)

5、作業--重效度(8分鐘)

6、小結--抓重度(2分鐘)

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缺乏生動性,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這種開會式的教學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枯燥呆板,無可奈何。所以國外有人把我們的課堂教學總結成教學四部曲:第一部是“趕鴨子”,把我們的學生從教室外面像趕鴨子式的趕到教室,闆闆正正坐在座位上,當觀眾、當容器。第二部曲就是“填鴨子”,老師在課堂上滿堂灌、滿堂問,學生不懂裝懂。第三部曲就是“考鴨子”,到了期末,要進行考試,以學生的考分定學生的好壞。這樣考來考去,學生就成了“板鴨子”,學生雙基得不到落實,能力得不到發展。這些就是我們過去教學的弊端,當然,不可否認,這一教學結構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它畢竟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我們不能全盤否認,應該從中吸取精華,賦予它一種與時俱進的內涵。那麼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究竟怎樣備一節課,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呢?

篇四: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1、讀懂問題情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通過主題情境來引出物理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藴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1)讀懂問題情境中呈現的信息及關係。新教材中很多問題情境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要善於分析主題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物理信息與非物理信息,顯性信息與隱蔽信息等,並研究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繫,挖掘教材主題情境中藴藏的豐富學習資源。

(2)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物理的知識點是指概念、公式、定律等,讀懂教材時,要從主題情境中讀出基本的知識點,並從知識點的物理本質、表達形式、形成過程等,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

(3)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讀教材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如現在很多內容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教材呈現過程瞭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教材呈現方式思考對教學方式的啟示,思考教材內容的呈現結構與知識邏輯結構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學習過程,從而有效地在物理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物理過程。

(4)讀懂問題情境中的提示語。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語和指明關鍵知識的旁註,。

2、讀懂習題

習題是物理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理清練習的層次與內在聯繫。教材中的習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本題,與學生所學知識完全匹配,主要起鞏固新知的作用;二是變式題,在信息呈現、問題逆思考等方面變化,起到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作用;三是發展題,如探索實踐題、發展提高題、思維開拓題等,起到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等作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清三類習題的分佈情況以及這些習題之間的關係,如理解變式題“變”在哪裏,拓展題“拓展點”是什麼等,還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課時分配,從而有目的、有序地組織學生練習,鞏固、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最後,還要琢磨習題中藴涵的解決問題策略和物理思想方法,透過習題的練習功能看到習題的學習功能,從而將習題用足、用好,充分發揮其價值。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閲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物理本質的理解。

2、開展“聯繫性”研讀,用整體聯繫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3、開展“多視角”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那些方面獲得發展?

(2)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

(3)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4)學生自己閲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

(5)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研讀,正確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從而確定教學起點,理清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基本策略。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發展教材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篇五:

物理現象的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搞好物理現象的教學呢?為此我們進行了專題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物理現象課教學的一般規律。具體介紹如下:

一、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自學法

有些物理現象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是可以掌握的,教師設計幾個有關該物理現象的思考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討論思考題,得出結論,從而達到認識和理解該物理現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聲”的教學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題:

(1)噪聲的來源有哪些?

(2)噪聲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零分貝的含義是什麼?

(3)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

學生通過認真的自學,一般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噪聲”現象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演示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先用生動具體的實驗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該物理現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看書來解釋這個物理現象;最後由教師總結現象,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探索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教師設計一些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探索研究物理現象,觀察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例如在“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每組有如下器材:一個檢流計、一個線圈、一個條形磁鐵、一個馬蹄形磁鐵、一個直鐵棒、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實驗電路圖去研究、探索電磁感應現象。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大多數學生都能將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情況和條形磁體穿過閉合線圈的情況統一起來,認識到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是:迴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自己研究和觀察物理現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獲取了物理知識,而且使學生掌握了獲取物理知識的方法。

4。講述、討論法

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詳細完整地進行理論分析,積極組織學生討論,可使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例如“靜電感應現象”的教學。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實驗。

第二步,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理論分析:由電場知識可知,帶電體C周圍的空間存在電場,導體A、B處在電場中。導體A、B中有自由電子,它們在電場中要受到電場力的作用,發生移動。開始時A端電勢比B端高,故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動,即A端有多餘的負電荷,則B端有多餘的正電荷。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A、B兩端電勢相等,內部場強為零,自由電子不再向A端移動。

第三步,設計討論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對靜電感應現象的理解。針對上面的實驗可設計如下的討論題:

第四步,由教師歸納總結靜電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本質及其物理意義。

第五步,指導學生運用靜電現象去分析、解釋有關的物理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對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從實驗和理論上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與研究,便於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這些物理現象。

以上四種方法是針對不同的物理現象,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的特點,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物理現象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

各種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和認識各種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有些物理現象是隨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更應引起注意。

2。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

物理現象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物理現象和過程之間存在着各種聯繫,在這種聯繫中,有的是本質的、必然的聯繫;有的是非本質的偶然的聯繫;也有的實際上是完全無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形形色色的聯繫中,排除各種非本質的聯繫,把現象的本質顯露出來,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它的本質。

如,磁現象的電本質:磁鐵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運動電荷產生的。

3。理解物理現象的意義

各種物理現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義。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物理現象所揭示的物理問題,弄清其物理意義。

4。注意物理現象間的聯繫與區別

有些物理現象之間存在着相互的聯繫,同時又有區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這些物理現象間的聯繫與區別。

5。注重物理現象的應用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物理現象來解釋我們生活和生產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如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投出去的籃球能繼續飛行;射出的子彈能繼續飛行;各種交通工具高速運動時,遇到緊急情況,不易停下來,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等。

只有運用物理規律去解釋各種物理現象,才能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