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精選】養蠶日記7篇

【精選】養蠶日記7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1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蠶日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養蠶日記7篇

養蠶日記 篇1

早在去年,我就有想法,春天來臨,養幾條小蠶,叫可欣(我女兒)學會觀察小動物,體會勞動的快樂,體驗生命的神奇。可是,之前她還小,估計也不太會明白,一直也就是個想法在我的心裏。今年春天來臨的時候,我早早地就告訴我的學生:等到春蠶孵化,蠶寶寶出來的時候,一定記得告訴張老師,我跟你們一起養蠶。學生伢聽話得很,到了蠶寶寶孵化的時間,趕緊的給張老師送來一盒桑葉,上面密密麻麻的爬滿了剛剛出生的春蠶。看得我心花怒放,這下好,可欣有得玩了。

高興勁兒剛剛一過去,麻煩就來了。有了蠶寶寶,但是桑葉是個大問題。周圍很難找到桑樹,校園裏倒是有兩棵,卻早已叫調皮的孩兒扯光光了。往年小學門口小賣部還賣桑葉的,今年卻不賣了。不是誠心跟我作對嗎?沒辦法,實在找不到桑葉,我就找了另外一種樹葉替代,希望他們能多少吃點。可是,我大錯特錯了。正好碰上週末,我把蠶寶寶帶回了家,可欣高興得又蹦又跳。高聲叫着:“養蠶了,養蠶了,太好了!”可是,蠶寶寶就是不吃這不合胃口的樹葉,爬過來爬過去幹捱餓也不吃。兩天時間呀,這些可憐的小東西估計都被餓慘了。到了週一,我擔心這些蠶寶寶會被餓死掉,那樣的話可欣看了不是很傷心,還沒開始呢,就以悲劇收場了。於是,我告訴她:“可欣,蠶寶寶都非常的餓,而且它們這麼小,很不容易養活,我帶到學校去,叫大哥哥姐姐幫你先養幾天,等長大些了,再帶回來我們接着養,好嗎?”可欣無奈地點點頭,非常不捨得地跟我説:“到時候一定要帶回來呀,好不好”我一邊答應好好好,一邊在心裏嘀咕:再説吧,眼下它們能不能活過來還是問題咧!

果不其然,這些小東西硬是沒挺過來,統統掛掉了。幸虧我勇敢機智,沒有讓孩子看到這一幕,實驗還沒開始就受到打擊。

養蠶日記 篇2

上個星期,爺爺給我買的蠶寶寶一天一天長大了,變得又白又胖了。它們吃葉子的時候更有趣了,我把桑葉放進去,它們扭(niǔ)動着胖胖的身體,搶桑葉吃,不一會兒,桑葉搶吃光了。

過了幾天,蠶開始不吃桑葉了,蠶到處找地方做繭(jiǎn),第二天,我起來一看,我發現蠶開始做繭了,摸起來繭還是軟軟的,蠶還在裏面吐絲呢!繭慢慢地變硬了,變成了一個個白白的小球。更奇怪的是,做了一個金黃的繭。周輝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共青城耀邦紅軍小學

養蠶日記 篇3

昨天,冉老師通知我們讓我們今天把自己的養的蠶帶到學校去,和同學們一起觀察。

現在我只剩下大毛、二毛和三毛了,因為老師很早以前就讓我給張蕾一隻蠶,可是她一直沒來拿,我懷疑她一定是忘記了。昨天,她終於來了,恐怕是怕今天會被冉老師訓吧。我把經過認真仔細的考慮,把我的四毛給了張蕾,因為它最喜歡獨來獨往,我想一個人生活可能會比其它幾隻單獨生活要好一些,至少它不會因為思念生活要好一些,至少它不會因為思念它的同伴而死去吧。其實,從內心來講,我真的不想把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送給別人,畢竟我已經養了它們半個多月了,對它們還是很有感情的。可沒辦法,這是冉老師的命令,不得不服從啊,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把我的四毛送給了張蕾。

今天早上我把我的三毛帶去了,我一直把它當成了我的四毛,沒當同學問我的,我給這隻可愛的蠶寶寶取的美名是什麼的時候,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四毛。”可回到家裏我才發現,這原來是我的三毛。我把蠶寶寶帶到班上,班裏的同學看了都説我的蠶寶寶像豬兒蟲,又大又胖。我也去看的別的同學養的蠶,他們的都小得可憐。看來我的辛苦還是沒有白費,我真的是盡心盡力地在照顧它們。通過我和同桌的仔細觀察,還發現了蠶是怎麼排泄分糞便的,它先從尾巴里擠出糞便的一個頭,接下來它不停地搖尾巴,這樣就把糞便給搖了出來,看起來,它們排完糞便都輕鬆多了。

放學回到家,我把我的蠶寶寶都放在了一起,大毛、二毛一定是很想三毛了,一看見三毛就爬到了它的身上。大毛已經有筷子頭那麼粗了,身長估計有4。5釐米了;二毛比大毛微微瘦一點兒,不過長度跟大毛可是不相上下。儘管它們差別不大,我還是有辨認它們的方法,每個蠶寶寶的尾巴上都有個像針一樣的東西,大毛的“針”比二毛的長一些,大毛戴的“黑眼鏡”的顏色比二毛戴的要淺一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做祈禱的動作。三毛最好人,因為它的顏色是淺灰色的,吃東西的時候也表現的比較斯文。我還發現每隻蠶寶寶身體的第四節兩側都有一個像耳朵一樣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另外,它們吃過的桑葉上有很多亮亮的絲,還有幾片葉子都被它們的絲連起來了,恐怕它們在練習吐絲吧。

我多麼希望能儘快看到它們吐絲啊,可我有怕它們吐絲,因為這樣的話,我就永遠見不到我那可愛的蠶寶寶了。人們都説“春蠶到死絲方盡”,也就是説,蠶寶寶吐了絲以後就死了。那樣我會難過的。

養蠶日記 篇4

煩惱一:桑葉的煩惱。

蠶寶寶剛出生時很小,只要採幾片桑葉,剪成細條就夠它們吃了;後來長大一點了,撕碎了給它們吃,再後來就要整張整張地喂。蠶寶寶一天天長大長胖,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我和爸爸、媽媽都來不及採桑葉了。最後外公、舅舅他們也幫着採桑葉,還是不夠,只好又送走了許多蠶寶寶。我真有點捨不得,但又沒辦法。

煩惱二:有蠶寶寶病了,死了。

有一天媽媽回來説他們學校養的蠶寶寶有的突然不吃不睡了,頭大發亮,後來又吐水了,死了不少。爸爸對我説過,蠶怕香味,也怕臭味,霧天的濕桑葉對蠶危害很大,桑葉粘上了雀屎,蠶吃了也會死。後來聽媽媽説,是因為桑葉上有了農藥,蠶寶寶吃了就死了。我覺得養蠶寶寶必須十分細心才行。

煩惱三:給蠶寶寶換“尿片”。

有一天,我發現蠶寶寶一動不動,拿出一看,原來它死掉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原因,我們一直認為可能是壓死或悶死的,必須及時換“尿片”。蠶寶寶吃剩的桑葉、蠶屎和蜕下的皮堆積起來後,會產生濕熱氣體,對蠶寶寶的生長不利。蠶越大換“尿片”的次數越多,我就感到有點煩了。

煩惱四:幫助蠶寶寶“造山”。

有一天,看到一隻蠶寶寶變得透明瞭,它仰起頭不停地前後左右擺動。爸爸説它要結繭了。我讓它結在盒子的角落裏。後來,需要“上山”的蠶越來越多,稻草紮成的“山”已不夠用了。後來還是媽媽想出了好辦法:用紙捲成筒,把硬板紙折成波浪形。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煩惱五:繭的處理。

收繭的時候到了,我和爸爸一起小心地剝下繭子,按白、黃、淡黃三種顏色分成三堆,黃色的最多。爸爸挑了20個繭作為種子培育下一代。餘下的好多繭子該怎麼處理呢?不處理的話,十天左右將羽化成蛾,繭子就沒用了。爸爸媽媽先用微波爐試,後來還是外公用先蒸後曬的辦法作處理。媽媽説,慢慢再打聽怎樣繅絲。沒想到收穫也有煩惱。

養蠶日記 篇5

在我們老師説:“蠶來了。”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因為,今天我們老師訂了蠶,讓我們養蠶。你們知道蠶嗎?不知道吧,讓我給你們講一下:蠶是完全變態哺乳動物,喜歡吃新鮮的桑葉,萵苣等。如果是人工孵化蠶,就必須把卵放在一塊黑布上,等到十一天之後,再撒一些桑葉,把卵蓋上去就可以了。蠶分為一齡蠶、二齡蠶、三齡蠶、四齡蠶、五齡蠶、六齡蠶。然後,它就會變成蠶卵,裏面是蛹,過了幾十天之後,它就變成了飛蛾。

養蠶日記 篇6

星期天下午的時候,奶奶捧着個盒子神神祕祕的來到我旁邊説:“奶奶快要回家了,這是我買給你的紀念品。”我連忙打開一看,哇!是一個個小小的黑點,但是我仔細一看,竟然是小蠶寶寶!我高興壞了。

過了兩個星期,小蠶寶寶已經開始脱皮了,它們扭動着身體,似乎很辛苦,我也暗自為它們擦了一把汗。終於蠶寶寶把皮脱完了,我發現它們比前大了很多,而且也變白了,我經常為它們打掃“房間”。

又過了一個星期,它們已經長大了,食量也大了不少,每次我拿了好幾片桑葉給它們吃,它們竟然吃不飽。

一個月後,我驚訝地發現它們蠶寶寶已經開始吐絲了,只見它們全身透明,身體不停地擺動,吐出一根根液態的絲,遇到空氣後就變成固態了。

又過了五天我迫不及待地去看,發現它們已經成了蠶繭了,身體白白地,摸上去感到很舒適。

又過了兩星期,蠶繭裏的蛾已經飛出來了,我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第二天,我走過去一看,蛾已經死了,剩下的全是它們的卵。

這就是蠶的一生,簡短而又簡單。

養蠶日記 篇7

你若問問小朋友,“你為什麼要養蠶呢?”他們十個裏有八個都會回答:“培養耐心和愛心唄!”確實,自家養蠶就是要培養小孩的愛心和細心。可是,是不是蠶養的越多,起到的效果才大呢?結果是否定的。

看似蠶樣多一些,小朋友們就會更下功夫的飼養,會加大效果。可是,經過我兩年多對自己的試驗和總結,結果並不是這樣的。三年前,我還是二年級的小孩子,非常喜歡養蠶。爸爸老媽也很支持我,給我搞到了不少蠶卵,大概有150多條呢!我是説不出來的激動和高興,蠶孵化出來了,一條條的黑線,把盒子地都遮住了一大片。剛開始的幾天,由於蠶還小,比較好管理。我就把葉子小心地剪成細條,鋪在蠶羣的上面,每次都要忙乎半天,但是我還很樂意。爸爸老媽見了,覺得還挺有效果,就更支持我養蠶了,每天都給我劃出時間來管理蠶寶寶。

可是,隨着蠶的長大,食物量和排泄量翻倍增加。不到三天,盒子裏面就是垃圾成堆。我一次次偷懶,不想清理,垃圾也就約堆越高。清理這些垃圾,談何容易?不僅要不能傷到蠶,而且那刺鼻的味道就讓人受不了。所以我的管理漸漸疏忽,除了每天撒兩把桑葉,就什麼也不管了。最後,因為我的照顧不周,稍微小一點的蠶被壓在下面,吃到了發黴的桑葉,導致集體拉稀,一死就是80多條。這絲毫沒培養起我的耐心和愛心,反而浪費了不少時間。

但去年,我只養了15條蠶寶寶。這次雖説少些,但是我一開始就精心的照顧着它們。每天喂桑葉,還把桑葉放好,能讓它們吃到。由於工作量減低,我勤快了不少,三天清理一次它們的小屋,在清理時還不忘數一數蠶的數量,看看少不少,少了就趕緊去找。最後,它們結出了15個五顏六色的蠶繭,讓我感到欣慰,無形中也又培養起了我的耐心和愛心。

這就説明什麼呢?粗枝大葉地養多一些蠶到還不如認認真真地養少一些。如果把這個道理轉化到做人上來,那就是做事不要貪多,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向前走。如果過於求成,那往往會造成相反的結果。

做事要認真,而不是求多。做很多粗糙的無用功,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做幾件實事。這就是養蠶給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