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於豫劇的手抄報內容

關於豫劇的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4W 次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製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豫劇的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豫劇的手抄報內容

豫劇名稱由來:

1924年,王義成在《京報》副刊《戲劇週報》上發表《豫劇通論》一文,文章中的豫劇是對河南省所有劇種的統稱。至1947年秋,洛陽、開封、蘭州、西安四地的民間報界方以此稱謂專指河南梆子。1947年,豫劇教育家李戰在蘭州組建甘肅第一個豫劇表演團體“新光豫劇團”,1948年又創辦豫劇歷史上第一所學校“私立新光豫劇學校”,這是最早使用“豫劇”名稱的組織機構。

豫劇之名的正式確立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河南梆子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50年,中南區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為發展戲劇事業,派人在鄭州招收一批河南梆子演員到武漢,組成以陳素真、王魁元、黃忠祥為首的“羣眾河南梆子劇團”。1951年,“羣眾河南梆子劇團”演員李景萼等人在中南區軍政委員會的春節聯歡會上表演《拷紅》一劇,演出結束後,中南區軍政會副主席鄧子恢接見了相關演員。談到河南梆子時,鄧子恢説:“河南梆子是個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簡稱,我看可以取個大名為豫劇比較恰當。”同年8月間,該劇團在河南、河北等地巡迴演出時將河南梆子改稱為豫劇,“羣眾河南梆子劇團”亦改名為“武漢市羣眾豫劇團”。1952年12月,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在北京舉行。香玉劇社的河南梆子劇參加了會演,在這一次會演中,官方正式將河南梆子的稱呼改為豫劇,豫劇一詞正式取代河南梆子。此後,中國各地紛紛成立豫劇職業團體,迎來了豫劇的大繁榮時代。

關於豫劇的作文

因河南的簡稱是“豫”,所以就把這種來源於河南梆子的劇種稱為豫劇。如果非要我選一個代表河南文化的標誌,唯有豫劇之美稱攢動人心的了。

因為出於對豫劇的好奇,就跑去問爺爺豫劇的角色都分哪些?“豫劇啊,角色行當,按一般的説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其中,“四生”即老生,大紅臉也就是紅生,二紅臉也就是武生、小生。而“四旦”即大淨也就是黑生;大花臉、二花臉也就是丑角。”爺爺談得聲情並茂。我又問:“據説,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即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佔很重要的地位嗎?”

爺爺想了想,道:“當然,你看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清楚,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我聽説旦行在八角主的時代,只佔次要地位,但現在卻位於主導地位,為什麼呢?”爺爺説:“因為隨着女演員的登台增多,大淨主要以唱功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等不少絕招。”

爺爺還跟我説了豫劇的表演要決是“斜眼偷看人,説話咬嘴脣;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最主要的,用的還是河南方言。”

由此可見,豫劇是河南人自己的文化。如果一樣東西沒有自己本土的特點和體系,那麼光靠外力的影響是不足以體現一種歷久不衰的文化。我們一定要把豫劇的精髓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的音樂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是著名戲劇家楊蘭春的力作,同時也是豫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劇目,標誌着豫劇現代戲的創作在運用傳統的戲曲形式表現現代生活上有了新的跨越。劇中豐富多彩的唱段、獨特的音樂形式為豫劇現代戲音樂的創新開闢了先河。下面以豫劇現代戲《朝陽溝》中的精彩唱段為例,對其音樂創新進行分析。

一、豫劇《朝陽溝》中銀環唱段的音樂創新

(一)銀環唱段“朝陽溝好地方”中的音樂創新

“朝陽溝好地方”是豫劇《朝陽溝》中銀環的唱段與女聲伴唱。此唱段以豫西調【二八板】為主體,同時吸收了豫西調和祥符調的音樂特色,創作者巧妙地將豫西調【二八板】的低音區向上移位,並通過調式交替、轉換等藝術創作手法,將旋律流暢的豫西調自然地與豫東調巧妙結合,同時在多處運用幕後女聲伴唱的形式進行烘托,使創新後的旋律不僅沒有失去豫劇特有的風格,還充滿了新意,使廣大觀眾耳目一新。這種藝術創新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銀環這個生長在城市的女青年在初次走進山區時,被山區鬱鬱葱葱的樹林、潺潺流水的山泉、漫山遍野的鮮花、一羣一羣的牛羊、一層一層的梯田所陶醉的情景。例如,“油菜花,隨風擺,蝴蝶飛舞,莊稼苗,綠油油,好像絨氈。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王銀環我成了公社社員,在這裏一輩子我也住不煩(哪)!我也住不煩(哪)!”這一唱段是《朝陽溝》中女主人公銀環的兩個重點唱段(“上山”和“下山”)中的一段。這一段“上山”和“下山”前呼後應,很好地塑造了銀環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體現出了她的性格特點。

(二)銀環唱段“人也留來地也留”中的音樂創新

“人也留來地也留”是豫劇《朝陽溝》中銀環的唱段與女聲伴唱。此唱段以【慢二八板】的板腔程式為基礎,將徽調式的豫東調與宮調式的豫西調融合在一起,從銀環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和特定的故事情景出發,不但突破了豫東調、豫西調兩個流派在調式旋律上的傳統表現形式,而且吸收了兩個不同流派唱腔的音調,創作出了新的旋律。唱腔從起腔主導音腔的突破,到整體旋律的發展,己經不是傳統的上五音豫東調,也不是原有的下五音豫西調的前後連綴重複,而是將豫東調和豫西調科學地結合在一起,使曲調纏綿悱惻、娓娓動聽。唱腔從第一句起腔開始,旋法一瀉而下,雖然是上五音,但是卻不是豫東調的旋法音序,而是吸收了豫西調的宮調旋法,如下句的“山水依舊……”移調為豫西旋法,並不是豫東調的旋法音序。再如,尾部“我往哪裏去”五個字排列的唱調格律,“好難捨、好難忘的朝陽溝!我日問心,心問日……”連續三個下韻連綴,加上幕後伴唱的烘托,造成了銀環情緒上的強烈對比,充分表現了銀環在離開山區的路上,慢慢回憶起當初“上山”時唱段中的“一輩子我也住不煩”的感歎,又回憶進村後拴保的深情相戀,二大娘的真誠爽快,小妹妹的跑前跑後,拴保孃的和藹可親,老支書的真切教誨時的羞愧、悔恨。這一唱段與銀環“上山“時的唱段前呼後應,相互反襯。

二、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唱段的音樂創新

(一)拴保唱段“學鋤地”的音樂創新

“學鋤地”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的唱段。這個唱段是在吸收、借鑑“河南道情”的音樂元素的基礎上,創作出的一首風趣幽默、朗朗上日的唱段,是豫劇 《朝陽溝》中比較有特色的唱段之一。它的音樂元素雖然不是傳統豫劇中常見的曲調格式,但是它在《朝陽溝》特定的故事情景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場景的真實性。這種創新的手法不但沒有削弱豫劇所特有的藝術魅力,而且使豫劇現代戲的音樂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藝術表現力。

(二)拴保唱段“朝陽溝這幾天忙了又忙”中的音樂創新

“朝陽溝這幾天忙了又忙”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的唱段。這個唱段是以豫西調的【二八板】和【垛板】的旋律為基礎,同時創新地運用轉調這一新的旋法創作而成的一段男聲唱腔,這個唱段深刻地表現了一個在山村土生土長的樸實、善良、忠厚、有理想、有追求的農村知識青年的典型形象。

(三)拴保唱段“我堅決在農村幹它一百年”中的音樂創新

“我堅決在農村幹它一百年”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的唱段。此唱段以豫西調下五音【二八板】轉【緊二八板】旋法為基礎,通過上屬近關係轉調而創作的男聲唱腔,此唱段的唱腔是豫劇男腔創新中運用轉調的創作手法解決男腔演唱高音的新嘗試,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三、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娘唱段的音樂創新

(一)拴保娘唱段“高興得我心裏沒法説”的音樂創新

“高興得我心裏沒法説”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孃的唱段。這個唱段創新地將豫西調、豫東調進行交替轉換,把【二八板】【二八連板】轉為【流水連板】【慢流水板】並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女聲唱段。這種大手筆創新後的唱腔風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淳樸、善良、慈祥、真誠的河南農村老年婦女的形象。

(二)拴保娘唱段“為改變窮山溝咱各顯本領”的音樂創新

“為改變窮山溝咱各顯本領”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孃的唱段。這個唱段是以【快流水板】為基礎,分別採用豫東調和豫西調的旋法改變而成的音樂模式。創新後的音樂風格比較歡快、喜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唱詞以三、三、三格律的音樂排比形式出現,使曲調的節奏旋律顯得簡潔而明快,創新地表現了【快流水板】的音樂感染力。

(三)拴保娘唱段“我盼你當一個勞動模範”的音樂創新

“我盼你當一個勞動模範”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孃的唱段。這個唱段以豫西調[慢二八板]為基礎,借鑑並吸收了河南曲劇音調創作而成的一段女聲唱腔。這一段唱腔表現了拴保孃的淳樸與善良,以及對於從城市來農村的未來兒媳婦的親切關懷與殷切的期望。豫西調【慢二八板】的音樂旋律將和藹可親的拴保孃的慈母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

四、豫劇《朝陽溝》中對唱唱段的音樂創新

(一)拴保、銀環對唱唱段“新一代要繼壯志汗灑高山”的音樂創新

“新一代要繼壯志汗灑高山”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銀環的對唱與男女聲伴唱。全段以【飛板】、【慢二八板】的調式為基礎,男聲運用豫西調下五音旋法移高八度,並且吸收豫東調唱腔為素材,女聲運用豫西調【二八板】下五音旋法為框架加以創新而構成。這裏的男腔己經擺脱了在男腔創新中依附於女腔或轉調或套用傳統旋律的方法,而是以豫東調、豫西調為素材,完全根據劇中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的需要重新創作而成,雖然與女聲相依附,但是卻相對獨立存在。

(二)拴保娘、銀環的對唱唱段“有什麼不順心你明説直講”的音樂創新

“有什麼不順心你明説直講”是豫劇《朝陽溝》中拴保娘、銀環的對唱。此唱段是以豫西調[慢二八板]為主,並在局部借鑑了【流水板】和豫東調的【二八板】的音樂元素科學結合創作而成的一段女聲對唱。此唱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劇中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需要,如拴保孃的唱段以低音區為主,銀環的唱段以高音區為主,整個音樂旋律跌宕起伏、音樂節奏抑揚頓挫,與不同年齡、不同處境、不同性格緊密結合,充分表現了兩個不同人物的音樂形象。由此可見,在音樂創作中,細膩、具體的音樂表現形式是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鑑的。

(三)拴保娘、銀環娘、二大娘、銀環對唱唱段“咱們説説心裏話”的音樂創新

唱段“咱們説説心裏話”是豫劇《朝陽溝》中特有的膾炙人日的對唱唱段。此唱段的唱詞是獨特的六字句格律,語言生動風趣、朗朗上日,使劇中人物具有了鮮明的文學形象,加之曲作者把幾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用“宮、商、微”三種調式巧妙地交替表現,並給予了規範的加工,使其終比仍然為卜句的宮大調,調性穩定,且曲調中加進恰到好處的過門,更使曲調流暢完整、膾炙人日。這個唱段借鑑了河南民問小戲的唱法,創新地運用了調式交替的音樂表現手法,如拴保孃的唱腔採用了降E宮調式,銀環孃的唱腔採用了F商調,二大娘的唱腔採用了祥符調的降R宮調式,這種不拘一格的音樂形式創新,通過不同的音樂元素對比,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個性形象。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在音樂創作思維、創作手法、創作風格上不拘一格的創新,為豫劇現代戲的音樂創作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豫劇《朝陽溝》的唱腔中科學的表現手法,使劇中人物的形象至今仍然深深刻在廣大觀眾的腦海裏,讓人百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