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請問什麼樣的語文課才能算是一節好課呢

請問什麼樣的語文課才能算是一節好課呢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3W 次

讓學生在情趣課堂中有效學習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知識的啟發者和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因而,在教學時,我非常重視課堂的氣氛.語文憑藉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潤着孩子的心田.教師要引領着孩子,讓孩子去感受、揣摩、體驗、感悟,與課文對話,與作者交流.那麼,?一句話,就是要把課上到孩子的心裏,讓孩子的小臉憋得通紅、小手舉得高高.

請問什麼樣的語文課才能算是一節好課呢

一、課要有實效

現階段,經常聽到這樣的語文課,孩子的課文還沒讀上幾遍,教師便開始講起來.或教師自己“唱獨腳戲”,或任由孩子“東拉西扯”,或多媒體“一灌到底”,或師生“才藝展示”……真可謂“熱熱鬧鬧”,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很難看得出來.我們要把課上得樸實一些,課文要讀到孩子的心裏,訓練要練到孩子的心裏,多給孩子一些實惠.

1.開發教材資源 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價值取向又要開掘教材藴藏的資源,使得教學內容丰韻起來.我在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找秋天》時,打破教材這本“聖經”,不囿於課本上提供這幅圖畫,創造性地“用教材教”.課前讓孩子走出教室,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尋找秋天.課堂上引導孩子通過目睹、耳聞、鼻嗅、口嘗去感受秋天.利用多媒體手段,引領孩子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欣賞田野的秋天,啟發孩子感悟秋是美麗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豐收的……這樣把握教材上起課來才能揮灑自如.在《找秋天》的教學設計中,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思考孩子想學到什麼,會怎麼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助解決.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成為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成為師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2.創設課堂情境 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於把握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想象,步入情境.一節好的語文課,沒有一個“情”字怎生了得!我在教學《雨點》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課文的情境,啟發孩子想象:“多麼平靜的小池塘啊!小雨點睡得多香呀,它正做着一個甜蜜的夢呢!它夢到了什麼?”……喚起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澱,啟動情感.“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師要充分利用文章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語言所抒發的情感溢出紙面.讓孩子進入課文美妙的境界,教師要調動孩子全身的感覺器官,讓孩子進入角色.在精美的動畫中,在優美的音樂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跳起來,眉飛色舞、歡呼雀躍,彷彿覺得自己就是小雨點,在池塘裏甜甜地睡覺,在小溪裏愉快地散步,在江河裏興奮地奔跑,在海洋裏盡情地跳躍.

3.對話感悟 要上好一節語文課,須引領孩子經歷與課文“對話”的過程.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節中要認真指導孩子讀通課文,“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孩子課文不讀好,教師決不開講.其次,熟讀精思,領悟話題.“總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領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裏,求其精微.選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精彩語段等有價值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怎麼與課文的內容、人物朝夕相處、情感交流呢?當然是通過“設身處地”地品讀體驗,切己體察,含英咀華,自主領悟話題的外延和內涵,產生個性化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把孩子置於課文中暢遊,全身心地投入,卻不能過急過快.最後,研讀探究,感悟內化.語文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使孩子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換,進而運用個性的言語表達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入課文美妙的境地,達到樂在其中的境界.

4.設計拓展練習 語言文字是工具,不練難以深刻理解,不練難以熟練運用.但是,有些教師迷醉於“花樣翻新”、“多多益善”,於是便大搞題海戰術,孩子上起課來“真沒勁”.要上好一節語文課,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一句話,就是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裏去.我在教學《黃山奇鬆》時,這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文.我在引導孩子品讀課文以後,展示黃山“怪石”的圖片:“我們不僅要學會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樣去創造美.黃山四絕中的‘怪石’也別有情趣,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塊怪石,用你細緻的觀察、豐富的想象讓這美麗的石頭動起來、活起來!”孩子稍作準備便妙語連珠:“我想介紹‘仙人指路’,所謂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黃山鬆還要高,‘仙人’手拿拂塵,嘴角還帶着微笑,手指着西方,好像在給遊客指路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天鵝孵蛋’.‘天鵝’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懸崖上,孵着天鵝蛋,它仰望藍藍的天空,心想:什麼時候,我的天鵝寶寶們才能出世呢?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讓孩子看一看這美麗的黃山風光呀!”

二、課要吸引人

要上好一節語文課,我們必須要讓課上得吸引人.如果語文課上得太平,孩子就會昏然欲睡;如果課上得有起有伏,有鮮明的節奏,語文課才能上出詩情畫意來.有的教師認為講得越多,孩子就學得越好;講得越細,孩子就理解得越深.實則不然,語文課也應講究“疏密相間”,教師要讀懂教材,決定內容的取捨詳略,突出文章主旨的段落就着重講.關係不大的就略講,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量體裁衣,輕重有當,剪除枝蔓,疏密相間.

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適應孩子的身心規律,而且能產生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在語文課上,內容比較簡單的,孩子自己可以讀懂的,可以快節奏地進行.內容比較難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來個慢動作.語文課中的“動”能激活孩子學習的情緒、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靜”則有利於孩子的深入思考.如果語文課上“動”多“靜”少,就會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孩子的思維很少參與學習;如果“靜”多“動”少,孩子就容易產生疲勞.因此,教師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一動一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相得益彰.一堂語文課,教師要對突出課文主旨的內容或課堂上生成的閃光點應“濃墨點畫”,教師要加以點撥,引導孩子“見木知林”.對課文的情節、語言、情感的精彩處則“浸潤渲染”,文章不出細處,感人不深,課教不到細處,收益不多.對教學思路則“線條勾勒”,既不把語文課上成“清清楚楚一條線”,也不能上成“模模糊糊一大片”,而應注意穿針引線,主線清晰,開合自如,渾然一體. “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東西.教師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學會提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一是要積累豐富的詞彙,平時廣為採擷,大量儲存,上課時便會湧入腦際,信手拈來.

二是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句式要富有變化,貼切的比喻能啟發孩子的聯想,精當的設問能造成懸念.

三是語言要節奏和諧,抑揚頓挫,給孩子以美的享受.四是語言還應傾注充沛、真摯的情感,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只有滿腔神情,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如我在教學《黃山奇鬆》時有一段話:“有一首詩寫得好:‘巖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多麼熱情的送客鬆啊!像是在揮手告別,又彷彿是在作揖送客,又儼然是在伸手挽留.面對着即將離去的遊客,你是送客鬆會怎麼説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

三、課要以情感人

 語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諦,讚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往往以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淨化孩子的心靈.一節好的語文課應達到“春風化雨”的境界,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應. 語文課隨知識的傳授、能力的訓練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盪.因此,語文課要集語言、認識、情感、人文的培養於一體,由平面變成立體.在課堂教學中要尋覓一個最佳的結合點.選點要恰當,在課文中能起到點睛的作用,語言經得起推敲,內容耐人尋味,給孩子以啟迪,能撥動孩子的情感的琴絃,“牽一而動全身”.讓語文課成為孩子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園,引導孩子在閲讀中度過美好的時光.教學詩歌,是對人類靈魂與命運的一種探討;教學散文,是語言浸潤的情感體悟.孩子同課文真真切切地暢談,獲得的是激情的勃發和對生命的感悟.課文就像是戲劇的腳本,孩子通過感悟進入角色,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通過體驗進入現實生活,從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真正地領悟教材,並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與作者息息相通.教師要學會真心誠意地傾聽,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從而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得語文課具有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