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林語堂的語錄錦集78條

林語堂的語錄錦集78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W 次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生活的藝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語堂的語錄78條,歡迎閲讀。

林語堂的語錄錦集78條

1、一人如恨一本書之作者,則讀那本書必毫無所得。學校教師請記住這個事實。

2、但仍有區別,因為中國街頭藝術家給你講催人淚下的故事。而倫敦的則給你些快樂以報答你向他帽子投入了兩便士。

3、當然,男人寧願要免費投入懷抱的女人,他們説這樣的女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所有男人都喜歡美貌多情而又分文不取的女人。

4、在這樣的地方你不能不想到賦詩:在此地作詩人只需要心平氣和,凝神致志,然後將詩意融入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急於去尋章摘句。

5、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智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麗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温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6、睜着一隻眼,閉着一隻眼,看穿了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和他自己努力的徒然,可是還保留着充分的現實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滅,因為他沒有虛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為他從來沒有懷着過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這樣解放了的。

7、從這時起就有許多外國讀者們都這樣的間着,到後來也知道了他是一個什麼人。他的作品説明了他這個人。這本書則更能説明他是什麼人。這裏收着的文章,也許是最適合林語堂的才能的,當然毫無問題,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鋒芒直刺的特質,它們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賦的表現。

8、我還想起來,我十幾歲時的頭腦,常常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在很早的時候,我就問上帝是否是無所不在,若是的話,那一定是"頭上三尺有神明"還有,為什麼我們每逢吃飯前先要感謝上帝。我很早就推出了結論,那就是,雖然我們吃的米不見得是上帝賜予的,我們總是要謝謝那位原始的賜予者,就猶如在歷史有一段太平的歲月時,老百姓要感謝皇帝一樣。

9、縱使那是一本關於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里所敍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裏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閲讀報紙,並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閲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10、春則覺醒而歡悦,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11、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瞭解人生的真義哩。

12、享受大自然不單是限於藝術和圖畫,顯現於我們眼前的大自然是整個的,它包括一切聲音/顏色/精神和氣氛。人則以瞭解生活的藝術家的資格去選擇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來。這是一切中國文人所共持刀態度。

13、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程度。

14、我曾經説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温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牀去睡覺的情景。一箇中國詩人也曾説:"腸滿誠好事;餘者皆奢侈。"——《生活的藝術》

15、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吾民》

16、人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看得不夠遠。未來沒有來臨之前,怎麼知道現在所謂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無須去糾結其中的對錯,因為是沒有對錯的。——林語堂

17、人生的盛宴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麼樣。——林語堂 《人生不過如此》

18、一個學者是像一隻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林語堂 《生活的藝術》

19、如果在一個國家之中有份自由的刊物或議會,讓人們能夠自由發表意見,學生運動就絕對不會有什麼重要性。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與吾民》

20、在很大程度上,人生僅僅是一場鬧劇,有時最好站在一旁,觀之笑之,這比一味介入要強得多。——林語堂《吾國與吾民》

21、如果我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女人魚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22、演説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

23、要做作家,最要緊的,是要對人對四周的事物有興趣,要比別人有更深的感覺和了悟。要不然,誰要聽你的話?…我注意到你剛才在電車上,站在車廂後面,雨淋風吹,你那痛快的感受,全表露在你的臉上。你何不把那種感受寫下來?那種真的感覺如果能描寫出來,就是好文章。《林語堂傳》

24、我認為一個缺乏正氣的作家無論文筆多麼燦爛,多麼迷人,我們不可能真心仰慕他。《蘇東坡傳》

25、中國哲學家是一個睜着一隻眼睛做夢的人。

26、要真正瞭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餘暇時光就能夠了。

27、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美人魚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28、看到秋天的雲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29、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心境不得不讀之書。

30、男人就像是一本書,看看封面呢,金光閃爍,再看看序言,引人入勝,可等你拿到手,淨手焚香去讀,也許就讀不下去了。

31、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自己真正喜愛的人。

32、一般來説,過着更富足、更完美生活的人,是那些有着豐富的需求和慾望的人,而不是隨遇而安、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的人。倫敦郊外的流浪漢對爐邊安樂不羨慕,不嫉妒,他一定不是高級動物。

33、使幽默不墜於冷嘲,那最大的因子,是純在真的同情罷,同情是一切事情的礎石;幽默不怕多,只怕同情少,以人生為兒戲,笑着過日子的是冷嘲,深味着人生的尊貴不失卻深的人類愛的心悄而笑着的是幽默罷。……靠着嫣然的笑的美德,在我們蕭條的人生上,這才也有一點温情流露出來。"在這個標準下的幽默和林大師的"閒適個人情調"是正相反的,所以他永遠不懂得"幽默"。凡是深入社會,體味人生,他自己認為是左派的事,他自己就否認"幽默"。

34、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時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情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便夠了。在這條件之下生長起來,沒有人會走錯的。在童時我的居處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農家生活。因為我是個農家的兒子,我很以此自詡。這樣與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觸,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簡樸。這一點,我視為極端重要,令我建樹一種立身處世的超然的觀點,而不致流為政治的、文藝的、學院的,和其他種種式式的騙子。

35、阪仔村之南,極目遙望,但見遠山綿亙,無論晴雨,皆掩映於雲霧之間。北望,嘉溪山轟立如鋸齒狀,危崖高懸,塞天蔽日。冬日,風自極狹窄的狗牙谷呼嘯而過,置身此地,人幾乎可與天帝相接。接近東南敞亮處,有一帶橫嶺,家姐家兄即埋葬於斯。但願他倆的墳墓今日仍然未遭毀壞。二姐之掙扎奮鬥請求上學的經過,今日我依然記憶如新。

36、皇帝現在深悔對反對派的懲處。也許是命運對人的嘲弄吧,蘇東坡剛剛安定下來,過個隨從如意的隱居式的快樂生活,他又被衝激得要離開他安居之地,再度捲入政治的漩渦。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

37、處貧濺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閒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每一個革命在未得勢之前,能表現出最大的力量與團結;但在既已得勢,既已清除反對力量之後,則開始由內部的紛爭而分裂,終至崩潰。在力圖推翻別人時,人性中的精華髮揮作用;在企圖控制別人時,則人性中之糟粕發揮作用。"天下之理,戒然後有慧,蓋慧性圓通,必從戒謹中入。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也。

38、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裏,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

39、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着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生活的藝術》

40、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正直的福氣,或是人間各式各樣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41、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奢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42、女人的美不是在臉孔上,是在姿態上。姿態是活的,臉孔是死的,姿態猶不足,姿態只是心靈的表現,美是在心靈上的。——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

43、最明亮時總是最迷茫,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林語堂《京華煙雲》

44、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應用之便可成天地間至文。

45、蘇東坡説:"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度的概要結語。

46、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47、要做作家,最要緊的,是要對人對四周的事物有興趣,要比別人有更深的感覺和了悟。要不然,誰要聽你的話?…我注意到你剛才在電車上,站在車廂後面,雨淋風吹,你那痛快的感受,全表露在你的臉上。你何不把那種感受寫下來?那種真的感覺如果能描寫出來,就是好文章。《林語堂傳》林太乙着

48、塵世是惟一的天堂。我們都相信人總是要死的,我認為這種感覺是好的。它使我們清醒。

49、一個人舉止有禮,有度量有耐心有教養,這些都是在家庭中養成的。一個鐘愛世界但卻無法與自我父母融洽相處的人,可説是一個很不適應的人。正因他甚至於在最切身的關聯中都無法學着適應。

50、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説故里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

51、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條規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林語堂《蘇東坡傳》

52、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語堂《一捆矛盾》

53、那些有潛質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54、我以前説過,中國人對於愉悦概念是"温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牀去睡覺的情景。一箇中國詩人也曾説"腸滿誠好事;餘者皆奢侈。"

55、我常有好運道,而且我對於自己有信心,加以童年貧窮的經驗大足以增吾勇氣和魄力,所以諸般困難,俱不足以寒我之膽而使我不勇往直前。——林語堂《在學校的生活》

56、我喜歡春天,但是它太年輕;我喜歡夏天,可是它太驕傲。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秋天,因為秋天樹葉剛呈嫩黃,色調比較柔和,色彩比較豐富,又染有一絲的憂愁和不祥之兆。它金黃的多彩所要説的不是春天的純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老成的持重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知足,因它既知道生命的有限,又閲歷甚豐,從而繪成了無與倫比的繽紛:綠色象徵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徵稱心的滿足,而紫色象徵順從和死亡。月亮照耀着它,反映着月光,樹梢顯得蒼白,然而當落日撫着它,餘輝照亮着樹梢,它仍然可以嫣然歡笑。

57、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遊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遊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迴腸的,晴天也好,在與眾也好。

58、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劇。有時還是做一個旁觀者,靜觀而微笑,勝如自身參與一份子。象一個清醒了的幻夢者,吾們的觀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夢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較清明的眼力。吾們傾向於放棄不可捉摸的未來而同時把握住少數確定的事物,吾們所知道可以給予幸福於吾人者。吾們常常返求之於自然,以自然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喪失了進步與國力,吾們還是很悠閒自得的生活着,軒窗敞啟,聽金蟬曼唱,微風落葉,愛籬菊之清芳,賞秋月之高朗,吾們便很感滿足。

59、敢於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的性命。——林語堂《蘇東坡傳》

60、我若説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林語堂《蘇東坡傳》

61、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林語堂《蘇東坡傳》

62、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林語堂

63、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他必然會樂於接受的。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林語堂《蘇東坡傳》

64、快樂哲學,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瞭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人較輕鬆較快樂的態度。——《生活的藝術》

65、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林語堂

66、此處,高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與雲交互鼓盪,陰陽雌雄之氣,獲得會合凝聚,是以"巫山雲雨"一詞,至今還留為男女交歡之稱。——林語堂《蘇東坡傳》

67、更完美生活的人,是那些有着豐富的需求和慾望的人,而不是隨遇而安。

68、人約黃昏,偏偏不再少年路。——林語堂《京華煙雲》

69、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嚴格地説,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林語堂《林語堂散文》

70、假使造物是殘酷的,那麼造物正是公平的,他所給予普通女人的,無異乎給予傑出的女人者。他給予了一種安慰,因為享受做母親的愉快是聰明才智女人和普通女人一樣的情緒,造物註定了這樣的命運而讓男男女女這樣的過活下去。——林語堂《吾國吾民》

71、人的一生就像一齣戲,只有落幕後才能判斷這齣戲的好壞。——林語堂《蘇東坡傳》

72、中國詩人,具有較重功利主義的哲學思想,曾坦直地歌詠本鄉的"鱸膾羹"。這種思想被認為富含詩意,故官吏上表乞退時常引"思吳中羹"一語以為最優雅之辭令。確實,吾們的愛戀鄉土大半為兒童時代興趣之回溯。——林語堂《吾國吾民》

73、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裏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74、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75、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象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76、財富,在黑暗天空中放出的煙火,看來是霞光萬道,光彩耀目,結果只是煙消光散,黑灰飄落,地上留下些烏焦的泥巴煙花座子而已。——林語堂《京華煙雲》

77、吾們實在為地球上惟一無所不食的動物,只要吾們的牙齒健在,吾們將永遠保持這個地位。也許有一天牙醫學者會發覺吾們具有最優良的牙齒。吾們有這樣天賦的健全牙齒,而受着饑荒的驅迫,吾們為什麼不會在吾們的民族生命中某種特殊時期發現鹽炒甲蟲和油炸蜂蛹為美味精品。——林語堂《吾國吾民》

78、如果在一個國家之中有份自由的刊物或議會,讓人們能夠自由發表意見,學生運動就絕對不會有什麼重要性。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