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實用的八年級作文3篇[精品]

實用的八年級作文3篇[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八年級作文3篇[精品]

八年級作文 篇1

一列火車,在風雪中行駛。突遇錯軌,一車人全部當場死在了風雪中,車上唯一的嬰兒卻活了下來。

火車出現錯軌現象,請注意保護自身安全。當車內廣播緊急響起時,全車人只有不到10秒的時間反應。車上的那位父親來不及想,用力打開窗户,在最後的那一瞬間將孩子在窗户外舉起。事後,勘察隊隊友到達現場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永生難忘的畫面:那名父親坐在列車的最前端,受到巨大沖擊時他是第一個,出事後的一車人,唯有他一個人已經模糊不清再難分辨,但他身上保存最完好的`卻是伸出窗外的那隻胳膊,直直伸向窗外,孩子在手臂正底下的雪上大聲啼哭。

風雪,淹沒了一切,淹沒了父親,淹沒了孩子的啼哭聲,卻沒能淹沒不善言辭的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意。生死攸關,他下意識的保全了孩子,這個下意識的舉動,是一個父親所盡的責任。另一邊,記者們正在激烈討論這場災難的名字,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夠了,主編用力拍打了一下桌子,眼角含着淚花:不要再爭了,這場災難的名字,就叫做,父親。

抬頭向身後望去,除了對你時刻表達濃濃愛意的母親外,身旁的那個不善言辭、要求嚴苛的是你的父親,記住他,他是你危難時刻第一個挺身而出的人,記住他,他是你這一生所見到的第一個英雄。

就讓這種愛永遠傳下去吧,不要花裏胡哨的名字;

就讓這種愛,叫父親吧。

八年級作文 篇2

星期六早上,我隨爸爸來到鄭州的一家醫院,來看望一位病人——外公,在一個月前外公就住院了,而我因沒有時間,所以只能現在才來看望外公。

經過長途跋涉的我,穿過擁擠的人羣,來到了病房,首先,我看見的是媽媽,媽媽因照顧外公幾天,而顯得消瘦了許多,也憔悴了許多。接着就是坐在外公牀邊的外婆,外婆此時臉上也有幾分憔悴。終於看見了躺在病牀上的外公,多日不見的.外公因為疾病而頭髮有點發白,多日不洗的頭髮也微微向上翹着,而且也瘦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精神了。還有就是他的脖子上紮了個輸液的針管,並用一個不知名的東西給封住,看上去很是彆扭,外公也只是一個人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因為外公脖子上扎有針,所以他只能朝一個方向看。

來到了外公跟前,他含糊不清地跟我説着什麼,我慌忙彎下腰去,努力聽着他在説些什麼,啊!原來,躺在病牀上的外公是在關心我們,我聽了後連連回答,但是眼淚卻溢滿了眼眶,只能緊緊握住了外公孱弱的手。到了中午,我們打算去吃飯,我問道:“外公怎麼辦呢?”媽媽説讓外婆留下來,“我是問外公吃什麼?”“你外公因為生病,而不能吃飯,只能喝點小米粥。”聽到這後,我非常吃驚,這就是為什麼外公那麼瘦的原因吧!中午的飯雖説很好吃,但是我的肚子卻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填滿了,絲毫沒有胃口。(原創作文 )

我在想,那個昔日裏帶着我去公園裏玩遊戲機的外公去哪兒了?那個每次從外地出差回來後,給我帶一堆玩具和零食的外公又去哪兒了呢?那個冬天裏帶我去玩雪的外公,又去了哪兒了?那個為了滿足我的願望,去了許多家才買到我想要的玩具的外公又去了哪兒了呢?我也不知道,也許是歲月將它們抹去了吧!可是我卻不能將那一幕幕忘卻,因為那裏藴含有外公對無窮無盡的愛。

下午,我離開時,走到了外公的身邊,跟他道了別,外公又含糊不清地説了些什麼,直到我湊近他的跟前,認真地聽才知道,原來外公是讓我們路上小心,那一刻,我不爭氣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外公啊!我希望你的病趕快好起來吧!期待着你的健康歸來……

八年級作文 篇3

去年去了新疆。給自己最大震撼的是飛機起落的一瞬;彷彿上帝厭倦了連綿深翠的丘陵,厭倦了柔媚秀雅,於是揮手在中國第三階梯上攔開一道阻斷水汽的分水嶺。但見大片起伏的山嶺和微綠瞬間變成了荒漠,偶爾有幾地綠洲零星在茫茫荒沙之中,獨守一片孤傲。更多時候是無邊的沙石以及低飛時依稀可見的土坯磚瓦。機艙裏的氣氛驟然嚴肅起來,人們不住歎息:這兒的人們是怎樣活着的啊。那天雲很少,我們就這樣看着中國一片貧瘠的土地如隆起的脊樑在大陸上盤踞着,看着類似悲劇的景象不住敲擊視覺。那天,有人落下淚來。

很久以後才覺出,那些悲劇在那片土地上着實演繹了驚人的和諧,讓人能夠將心沉沉地放入體味一派雄厚的痛;這痛並非撕心裂肺,並非刺骨難忍,而是可以令人冷靜下來審視自我,窺看時間。

對西部的.悲憫並不只是同情那些土地多貧瘠,人們生活多貧苦,更多的是一種對信仰的崇敬。從敦煌莫高窟中高達三四層樓的佛像腳下,可以看到大佛裙襬上繁複絢麗的紋路,然而作為凡人我們也只能看到這些,那種森嚴之下藴含的人類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然而這並不矛盾。

從布達拉宮山底向上仰望,會有一種錯覺,彷彿那真的是聖靈居住的地方,然而宮中傳出的此起彼伏的誦經聲,和環山而行三跪九叩的僧侶,卻無不在告訴你一個現實:這裏或許沒有神,但只要你願意,你的神便住在這裏。於這一地步,那種悲憫便成了對人類自身的同情。人在神前如此渺小,卻可以一派虔誠締造和諧;人在文化前如此落魄,卻用一派悲天憫人在惡劣中摻入人性的味道。回想江南靈秀,心中便掠過一種悵然;若説江南如酒般醉人,那麼西北便是醒酒的去處了。在這裏靈魂與蒼穹對質,心與神契合,浩蕩的碧落包容萬象生靈。於是,連悲劇也有了和諧的去處;於是,中國這個字眼亦有了渾厚的積聚。

西部文化的悲憫是註定的,和諧是註定的。這注定性並非人可以左右,這注定性早已蹲踞在以滿天黃沙為背景的風土人情之中。

黃土高原上的信天游,那些趕着車羊揮着鞭子的腳伕,高粱地裏沒過人頭的紅色高粱,都在訴着苦楚。在信天游拖開的哭腔裏,可以隱約聽到堅忍與無奈,悲慼與驕傲;這矛盾的情感洋溢在胸中,爆發時便感動了千萬靈魂。這旋律或許真的和現代格格不入,然而因為它擁有願意包容它的土地,因為它貯存着人們貧苦中最後的温存,於是竟也漾開和諧的氣息,

人雖苦,但尊嚴不失;地雖窮,然而驕傲猶在。

江南有李後主獨上西樓的泣血憂思;西北亦有昭君出塞回眸間的決絕與悲鳴。江南的水汽涵養嬌媚,西北的黃沙勾勒出人性。那種來自塞北的悲憫與和諧相濡以沫,宛然一首懸於中國二字上方的長調悲歌——在江南秀雅的情思邊緣,著一筆抑揚頓挫的堅忍。柔柔韌韌,曲曲折折,使貧瘠的悲憫有了水汽柔媚的安撫,使靈秀不致因為過於温軟而喪失民族的傲骨。炎黃二帝,因塞北和江南相協,也會寬慰許多吧。

終於明白,中華五千年而不老,不光是歷史從頭至尾下着冷雨;冷雨淅淅瀝瀝悽悽間,盪漾開去的是塞北綿綿瑟瑟密密的長調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