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為孩子立界線散文

為孩子立界線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1W 次

好習慣的養成是一件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壞習慣的習得卻能讓好習慣土崩瓦解,一瀉千里。已經記不清楚從何時開始,菲朵開始吃飯難,吃飯對她而言不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媽媽的事情,爺爺奶奶的事情。

為孩子立界線散文

容忍了一個階段,温和溝通了一個階段,然而我們(媽媽、爺爺、奶奶,春節假期中的爸爸)的寬容等候並沒能換來菲朵的逐漸改觀,反而越發惱火。感謝爺爺奶奶的配合,昨日中午飯她自己不吃,我們三個終於達成一致,不吃就不喂,但是跟她講清楚,不吃飯,下午將沒有任何吃的,直到我們晚餐開始。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在下一餐飯來臨時就她多半會自覺自發,狼吞虎嚥了。然而這一次,她似乎知道我們的決定似的,堅決以她一人之力來對抗我們三人的統一戰線,晚餐依舊是拒絕吃的,當晚餐時間結束,我向她確認了三遍是否要吃飯,並讓她明確知曉瞭如果現在不吃晚飯,晚上如果餓了,將沒有任何加餐,直到第二天早餐,她才有吃的,三次我都得到了她準確的回覆,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要求我來餵飯,並且很憤怒的抱怨,餵飯是媽媽的事情。並且因為不吃晚飯,也如約取消了晚餐後她的散步獎勵,本來昨天是元宵節,計劃讓爺爺奶奶帶她去參加小區物管組織的元宵節活動的,對於這個,她沒有再努力抗爭。

晚餐她拒絕自己吃,在餐桌上玩了半天,堅決不吃飯,要求我喂,最後的吼聲就是,這不是我的事情,這是媽媽的事情,其實,到這個時候,她的內心已經開始不確定了,她以為能把控的大人,似乎都失控了。她非常清楚一旦她今天妥協了,從此餵飯這個事情將從她的人生詞典中消失,這恐怕才是她不願意自己吃飯的根本原因,在她的認知裏,她把餵飯當成了母親的事情,當成了母親體現對她的愛的事情,孩子為了得到母親的愛,不吃飯的要挾就會成為常態,因為只有當媽媽給她餵飯了(爺爺、奶奶餵飯也是同樣的道理),她的評價體系裏,才認為媽媽他們是愛自己的,一旦上升到了這樣的認知層面,無論她是無意還是故意的,孩子為了得到愛,一定是竭盡全力的,這是他們的天性。

如果我們無法看清楚這樣的關聯,就會陷入對她不吃飯的焦慮和煩躁中,就很難會採取到正確的做法,和善而堅定地去拒絕!要麼會跟以往一樣,再一次妥協,那還是餵飯吧(由於養育人有多個,在以前沒有達成統一思想時,就容易出現,今天媽媽妥協一下、明天爺爺奶奶妥協一下,總之,每次都有人會心軟,並且心軟的`人內心還會有一個認知,就是如果我好心餵飯了,孩子一定更聽我的話,一定跟我更親。而孩子是能感知到大人的這樣的心理的,所以很容易,我們會助長了孩子的要挾能力。)

為了防止爺爺奶奶的心軟,我催促他們趕緊出門散步了,並且讓他們一定在元宵活動裏玩得開心。同時,將菲朵不吃的晚飯倒掉,收拾起家裏所有的吃的。

晚飯後的時間,居然風平浪靜,沒有能跟着爺爺奶奶出去,小菲朵很淡定,沒有電視看小菲朵也很淡定,沒有手機玩,也很淡定,沒有汪汪當警察和超級飛俠,小菲朵也很淡定,不能去鄰居家串門,小菲朵也很淡定……似乎她也知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誰能從容不迫,堅持到最後,誰才是真的贏家。要換平常,上述四件事,起碼她會要求兩!今天她的淡定簡直超越了我對三歲孩童的正常認知,她如此冷靜,就像兵家打仗對峙的雙方,都在等待對方出現問題,然後一舉拿下。我收拾完小米婭,爺爺奶奶散步回來,奶奶協助收拾好菲朵。終於進入上牀睡覺時間。

其實在奶奶給她洗澡的時候,她就悄悄地跟奶奶説,她餓了,想吃東西了。奶奶告訴她讓她來找媽媽。(我很感激婆婆這次的配合,沒有來向我求情,更沒有私下為“討好”小孫女,而悄悄放水)當然,奶奶給我説了這件事情,我依舊告訴菲朵,不可以加餐,家裏沒有吃的了,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只能快點睡覺,明天早晨起來做好吃的。此時米婭妹妹已經睡着,菲朵就在牀上開始耍賴,帶着哭腔開始唸叨“我肚子餓了,該怎麼辦啊?”——重複,一遍又一遍,聲音,越來越大。無論我怎麼跟她溝通,她的迴應都只有這一句,就跟復讀機一般。於是,我決定不管她,躺下準備休息。這下,她徹底急了,各種亂動亂踢,開始哭鬧……怕一不小心,小米婭被她誤傷,更怕她把米婭弄醒,我將沒法分身。於是將她抱進“小黑屋”——此時我們卧室的門被打開了一個小縫,我知道那是婆婆想要進來。

在我們的小空間裏,沒有抱怨、沒有指責,而是擁抱她,告訴她媽媽很愛她,並且心平氣和地跟她溝通為什麼現在會成這樣的局面,表示知道她的難過,問她願不願意喝杯牛奶然後睡覺。她繼續發狂一般重複,“我肚子餓了,怎麼辦啊?”根本我們的溝通不在一個頻率上。這樣的僵持持續了三輪,終於她可能確實餓到不行了,一整天,肚子裏面裝進去的只有早餐的一個蒸雞蛋,一小截玉米,一根香蕉。認同了“自己的事情”這個概念,病接受了喝奶——睡覺的建議。喝完奶,漱完口,睡覺。全程10分鐘內。

兩個娃睡着,我也筋疲力盡了。

看來昨天一天跟小菲朵的“對峙”是非常消耗體力的,當她們睡下,屬於我的時光裏,我也第一次馬上睡覺了。今天早晨,起來做一個覆盤:

1、關於給孩子立界線,有一本同名的書(作者亨利·克勞德博士和約翰·湯森德博士),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書中關於未來就在今天的説法我無比贊同。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當下,更要預備孩子的將來。孩子不是天生受規範的,他們需要從外在的關係和服從紀律中,將界線內化為己有。界線其實是一箇中性詞,因為每一個人,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喜歡説界線(也就是成為界線的制定者),而不喜歡聽界線(被界線約束的人)。

2、父母具有監護、管理和資源的三個功能。家庭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幫助孩子認知到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負什麼樣的責任,並培養孩子擁有抉擇的能力,幫助他們養成會使他們未來人生美好順利的品格,而這樣的品格,往往是安定、穩固、豐富和快樂的。

3、界線意識,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該她自己負責。當“這是我的事情”深入他們的內心時,他們就真的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起來,他們就能從內心生髮外界所要求的責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

4、1歲以內的孩子界線是很少的,重點在於對嬰兒的愛護和養育,讓孩子充分地舒服和被愛;1-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對“不可以”進行迴應了,他們有時會亂髮脾氣、暴力行為;3-5歲的孩子,就應該去了解為什麼要負責任,不負責任有什麼後果,要開始學習如何善待朋友、迴應權威、有禮貌地表達不同的意見,做家務等;6-11歲是平衡家庭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到階段;12-18歲是青春期進入成年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要處理的事件就更復雜了。

5、自由不是隨着年齡增加而自然獲得的禮物。其實在對孩子進行界線教育的同時,對父母而言界線更為重要,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育兒先育己,這是魏叨叨的名言,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助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的成長。孩子教育中的各種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我們如何去迴應。伴隨孩子長大的過程,也給了父母一次極為難得的成長機會,願我們都能不斷向上,擁有生命新視野的同時,更能讓孩子擁有豐盛的生命,不被世俗困轄。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有時,他的重要性遠勝過學校教育,願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為自己的孩子負責,更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