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4篇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4W 次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閲讀!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4篇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1】

今天,我們在學校裏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我們都被孝心少年的孝心感動了,還有不少同學都哭了起來。在視頻中,我們看到,許多少年差不多與我們一樣大,但他們卻要靠自己來養活家裏的人。在他們當中,有的爸爸得了病,孝心少年總會熬好藥,一口一口餵給爸爸喝。不管這個過程有多麼辛苦,他們總會想辦法去做,去努力應對。

當我們在媽媽的懷裏撒嬌時,他們卻遭到了厄運,家裏所有的開支都落都到了他們身上。其中一個少年的媽媽從樓梯摔傷之後不能講説了。這個孝心少年就開始每天教他媽媽説話。他教了很多年,可媽媽還是無法開口説話,但他沒有放棄過。因為他堅信,如果一直這樣教下去,媽媽一定會有好轉,一定能開口説話。

孝本來就是我們中華民話的一種傳統美德。在我看來,平時,我們要尊敬父母,他們説的話一定要聽進心裏,要去做。如果我們真有不同的意見,也應該心平氣和地交談,不能頂撞。要盡最大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為父母分擔。

最美的愛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2】

週五晚,我與全家人共同觀看了中央1頻道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主題節目,這個節目我們從八點看到了十點,全家人非常感動。十位少年的“孝”打動了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這節目裏,我也更加懂得了如何去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七裏村的13歲養女王芹秀,個頭不大,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她逼着自己堅強起來,養活有間歇性精神病的養父和80多歲的奶奶。上山打柴、照顧養父……她自己節儉,卻厚待家人。她用愛闡釋着超越血緣的親情。

他們的孝心,足以感動天,感動地。儘管再苦,再累,他們也不怕,只為家人好。

其中,讓我感動的是高雨欣。放暑假的時候,她就跟媽媽在街上吆喝着:”烤腸烤麪筋烤肉串。“他的媽媽右手殘疾,她就幫媽媽照顧年邁的姥姥和幼小的妹妹。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她還是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

和她比起,我們很幸福。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我們一天天長大,有沒有感恩過他們呢?有沒有盡一點孝心呢?

每一次買衣服,媽媽都給我們買一百多元的衣服。而媽媽呢?給自己買東西都捨不得那錢,對我們是非常大方。媽媽儘量滿足我們,讓我們幸福快樂。我們什麼時候又能真正理解呢?

這一些些響亮的名字迴盪在我們的腦海中,時刻讓我們別忘了孝心這兩個字,俗話常説,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為父母做事。我也為我們中華民族有這樣的孝子感到驕傲!

孝心不在大小,不分遠近。作為親人,我們應該為他們減壓。

是為少年有孝心,有愛心,有擔當,知感恩 ……足以讓我們震撼,讓我們用感恩和愛去回報父母。因為:孝心無價。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3】

今天我們看最美孝心少年,聽着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黃鳳、吳林香、龍花、徐沁燁、趙文龍、路玉婷、何秀巡姐弟、高雨欣等等。

我們都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們承擔的擔子都比我們重多了,有的6歲就開始照顧家人,有的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有的為了媽媽可以不顧一切。他們用單純、善良的自覺行動,告訴我們骨肉至親的親情;他們用自己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真實行動,證明着“愛”與“被愛”,也傳承着尊老愛長、感恩圖報的美。

這裏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對姐弟,姐姐每次為了減輕弟弟揹簍裏的重量,她都要弟弟走在前面,然後,趁其不備,從弟弟的揹簍裏拿出一些東西放到自己這裏,而弟弟也為了給姐姐減輕重量,他會在未背起揹簍的時候,騙姐姐説天上有飛機,然後偷偷往自己的揹簍裏放一些重物。見過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大的總是讓着小得,結果小的孩子會認為所有別人的幫助和施捨都是理所當然。然而這位姐姐,用她的行動幫助弟弟實現了更加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勇於承擔,會感恩,一個十幾歲的姐姐把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弟弟培養成了家裏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想到前幾天因為手機的事和爸爸媽媽吵架我深感慚愧,爸爸媽媽供我上學給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我不僅沒有感恩還罵他們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想説:爸爸媽媽我錯了,對不起。

百善孝為先”,古人不僅創造了一個“孝”字,更為中華兒女立下了一個規矩。夥伴們,請珍惜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體諒父母的辛苦,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孝心。

  【2016最美孝心少年視頻觀後感4】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可能沒有母親,沒有父親,但他們比有父母的孩子還快樂;他們懂事,能幹,就算有一個不美滿,不幸運的家,他們也從不抱怨,總是用一雙明亮,會笑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他們的理想簡單而樸素,可能就是能讓媽媽會説話;能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甚至是讓媽媽再拿着竹條,趕着自己寫作業……

就在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的節目中,我認識了一羣這樣的孩子。他們艱苦的生活,怎不令人淚如雨下?先談談劉倩,這個普通,看起來柔弱的女孩子,肩上卻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她媽媽死後,年邁的奶奶和父親靠收廢品擔起了整個家,但前不久,爸爸也患上了病,全家就只能靠小小的劉倩。小劉倩並沒有為此離家出走或自卑,她説:“只要聽到爸爸的笑聲,我也會很快樂。我懷念,媽媽拿着竹條,趕着我寫作業。”她摸着竹條,惋惜地説。她還説她要努力,治好爸爸的病,她相信,媽媽會看見這一切的。這是一個僅有12歲的孩子説的話。

我還認識了一個叫徐煜岑的男孩。這個男孩,竟然在教他媽媽説話。他媽媽以前因走路不慎,從二樓滾落,導致了語言系統損壞。本來應是植物人的媽媽在徐煜岑的呼喚下,奇蹟的甦醒了過來。面對這樣的媽媽,徐煜岑沒有嫌棄,他耐心地教媽媽識字,算術,從未被弄煩過。

他們的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人。

我感觸很深:有孝心,就牽起父母的手;有孝心,就多跟父母説“我愛你”;有孝心,就多陪陪父母,“孝”字就是這麼來的……還有,幸福的指標不是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