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端午節吃粽子400字【端午節精選作文】

端午節吃粽子400字【端午節精選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6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我們過端午節少不了的習俗。下面是精選作文“端午節吃粽子”,敬請大家的閲讀和關注。

端午節吃粽子400字【端午節精選作文】

  【篇一:端午節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剛把我叫醒,我就吵上了: 媽媽,別忘了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吃粽子! 媽媽回答説: 小饞蟲,媽媽忘不了,早就給你準備好了,在廚房裏呢。

我一聽就快速地起了牀,跑進廚房,看見粽子伸手就要抓,媽媽打了我的手一下説: 先洗手去!粽子還得先蒸一蒸呢。 這可把我給急壞了,迫不及待de洗完手就纏在媽媽跟前,一個勁兒問: 好了嗎?好了嗎?粽子我都忘了什麼味了,肯定很好吃吧?快點快點呀!

過了好大一會,媽媽才把粽子端了出來: 好嘍,吃粽子嘍。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de把外面的皮剝了下來,還真是燙手呢!粽子剝開了,裏面是三角形的,我用牙一咬,怎麼這麼黏糊啊?一邊吃,我還在一邊想:這是怎麼包的啊,我可不會包。嗯,真甜,真香!我一口氣吃了兩個。

媽媽問我: 你知道今天為什麼吃粽子嗎? 知道啊,老師説過,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今天都要吃粽子。可是媽媽,我們平常不能吃粽子嗎? 媽媽笑着説: 傻孩子,平常當然也能吃啊,只要你喜歡,咱們就經常吃好不好啊? 那當然好啊,那就天天端午節了,哈哈!

媽媽買了十個粽子,我吃了兩個,媽媽吃了一個,爸爸還沒下班,得給爸爸留三個。10-1-2-3=4,還剩四個,我要留着到中午和晚上吃。如果爸爸吃不飽,我就再給爸爸一個,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篇二:端午節吃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在這個日子裏,我們可以看賽龍舟、吃粽子!家家户户都做了或買了好吃的粽子,我們的媽媽也不例外,而且粽子是親手做的。

今天陽光明媚的早晨,我還在糟糕的睡夢裏,我在夢裏跟人打架,突然,一股香香的味道飄入了我的夢鄉,一下子把我給喚醒了。我迷迷濛濛的睜開眼睛,立刻又聞到了那香香的味道,仔細一聞, 哇哇哇哇哇! 驚叫了一聲,差一點點把妹妹都給吵醒了,原來是我們的媽媽正在蒸粽子呢!好香呀!我很喜歡吃粽子的!媽媽見我醒了,説: 宇龍,要不要吃一個粽子呀!剛剛弄好的!還是我親手做的呢? 要!要!肯定要啦!

我從媽媽手裏接過了香噴噴的粽子,這個粽子看起來像是個不規則的四面體,樣子可真怪,但是媽媽告訴我,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包成這樣,粽子皮才能完整的包住粽子。

剝開粽子皮,露出了糯米,一口咬下去,只吃到了糯米,軟軟的,滑滑的,沒什麼味道,我繼續咬了幾口, 哇!這裏麪包着的好東西可真多呀!有:豬肉,(我只喜歡吃瘦瘦的肉,可不喜歡肥肥的豬肉)、紅豆、花生等等的好吃的

因為粽子主要的成分是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我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我又高高興興的咬了一口,吃完這個粽子後,我又吃了一個,一下子我就好飽了!真是太香了!

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粽子了!

 【篇三: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有許多名稱呢!有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早上,媽媽準備了香噴噴的粽子。我問媽媽:“媽媽,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是的,自從屈原跳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裏,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要吃粽子。”“哦。”我點點頭。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户户門前都放着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幹什麼的?”媽媽説:“因為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麼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為楚國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為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中午,爸爸燒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媽媽告訴我:“中午吃飯要吃五黃的。”“什麼?五環?奧運五環?”媽媽笑着説:“不是,是黃瓜、黃魚、黃酒、黃蜆、黃鱔,共有五種黃。”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媽、媽媽一起去福泰隆玩。媽媽説:“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一人挑一樣玩具吧。”“耶!”我和弟弟興奮極了。我們東跑西跑,終於,我們都選中了一樣玩具:弟弟要的是電動吹泡機,我想要的是電子積木。媽媽同意了,我們開心極了。後來,我發現能抽獎或者拿一個環保袋。媽媽説就拿個環保袋吧,可是我想抽獎。媽媽説:“也好。”我抽到了一個開心獎和一個二等獎。開心獎是一瓶礦泉水,二等獎是一件衣服。

這一天,我真開心,更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篇四: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