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無題》原創教案

《無題》原創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教學目標

《無題》原創教案

1.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2.理解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

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二)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李杜”→“小李杜”→課文

  二、初步感知

1.介紹作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晚唐著名詩人。與村牧一起並稱“小李杜”。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善於用典尤其以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表現了語言的藝術魅力。

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傳誦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或名《無題》,或取篇中兩字為題,以“無題”名詩是李商隱的一大創造。據說以“無題”命名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因為詩中所寫的男女情愛,在那個時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隱一生中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對朋黨傾軋深深憂懼,故凡有政治感觸,多拖以男女情事,為避嫌疑,乾脆題為“無題”。

2.找出詩中押韻的字,並說明押什麼韻?

3.找出詩中的對偶句,並加以分析。

4.藉助註釋,理解詩的大意。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訊息。

5.朗讀,背誦。

  三、賞析詩歌

1.詩人寫了哪些意象?

東風,百花,春蠶,蠟炬,曉鏡,雲鬢,月光,蓬山,青鳥。

2.它們是些怎樣的意象,詩人是怎樣描寫的呢?

東風是無力的;百花殘敗凋零;春蠶到死它的絲才到盡頭;蠟炬燃成灰燼,淚水方才流乾;鏡子裡的人是愁容滿面,鬢髮脫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樣的孤寂;蓬山是神話裡的仙山,縹緲不定;青鳥是作為“我”的使者出現的。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

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

“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思念沒有盡頭,可見思念之深!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思念是痛苦的,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

以上四句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

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脫落,容顏憔悴。“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悽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迴環往復的抒情方法。四聯各有側重,每一聯都是一個抒情角度。開頭從相見時難寫到離別,表現一對戀人刻骨銘心的相思,痛苦難堪的真情;頷聯從自己一方表白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九死不悔;頸聯由己及推人,表現戀人雙方苦苦思念;尾聯化用神話傳說,寫自己渴望相見的心願,於是詩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來,虛實變化,風情婉轉。

(2)比興手法的運用與諧音雙關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表現相思之苦和對愛情的堅貞,形象貼切,意境雋永,“絲”與“思”諧音雙關,蠟淚暗指情人淚,使全詩深情並茂。

(3)婉曲柔密的風格。全詩感情強烈,但沒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綿柔的形式來吐露,或用殘春季節的暗示,或用殘春蠟炬表現,又用神話假託,呈現婉曲柔密的風格特點。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詩歌,貴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希望大家課下繼續賞析詩歌並能產生自己的想法。

2. 朗讀、背誦全詩,思考“品讀與探討”第一題。

3.完成“積累運用”一、七、十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