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錦七篇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高考語文作文集錦七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A. 禪境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揹你過去。 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裡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 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 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 放下 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 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裡,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 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 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 吃粥了。

趙州說: 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 洗缽去 ,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曰常生活。這些曰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瀰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 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 ,師父說: 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 你整天在這裡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 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 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 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 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 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 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 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 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鹹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鹹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 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 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 沒有茶葉嗎?怎麼涸燴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 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曰,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後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讚賞,急忙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 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 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1、我覺得語文是初升的朝陽,噴薄而出,霞光萬道;語文是一顆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瑩剔透,清澈靈動;語文是黃昏天邊如血的夕陽,映照旅人,染紅山川。

語文是古都洛陽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夜星下靜謐的荷塘;語文是古道邊長亭外無聲的冷月;語文是那一雙看清世界尋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語文就是青天裡那一行白鷺;就是沉舟側畔的千點白帆;就是秦皇島一望無垠的大海中衝破萬里玻璃皺的打魚船。

語文是當陽橋張飛石破天驚的怒吼;語文是水滸好漢闖神州的風風火火;語文是林黛玉淚珠下飛紅萬點愁如海的片片花瓣。(20xx,河北考生《最後一課》)

2、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羅江畔,向我們蹣跚而來;衣袂飄飄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們狂奔而至。古老的歷史與文化的流程中,我們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輝煌與記憶。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甘願讓我的父老鄉親們永遠銘記中華民族的苦難與輝煌,記住我們神色莊重的.祖先,如何從綠草如茵的古黃河流域,踏遍荊棘跋涉到今天的艱難歷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引以自豪的遠古文明的中華兒女……(1999,湖北考生《銘記民族的苦難與輝煌——假如記憶可能移植》)

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我要三毛流浪天涯的灑脫;要柏楊的嬉笑怒罵間仍在擔憂吾國吾民的真情;要魯迅先生的一身傲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決心與勇氣;還要張海迪的生命力,諸葛亮的智慧……(1999,陝西考生《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4、“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你卻不能打敗他。”

每每看到這句名言,我的腦海裡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洶湧澎湃的大海上,一隻小漁船,一隻由一位老漁民駕駛的漁船。老人正用他古銅色的身軀,鐵一般的臂膀,揮動著船槳,與鯊魚搏擊。濺起的浪花,灑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餘輝。

這就是桑提亞斯——海明威筆下的響噹噹的鐵骨。(《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5、第一次看到紅棉,我便深深為之折服,為之感動。紅棉,也稱木棉,木科植物。談到紅棉,第一個印象便是“直”,筆直的樹幹高聳入雲。沒有一株紅棉是彎著長的,也沒有一株紅棉矮矮的便生出許多枝條。一排排,一行行,像許多堅毅的戰士昂首佇立著。瞭解紅棉,第一個感受就是“韌”。紅棉不怕旱也不怕澇,不怕冷也不怕熱,即使遭受蟲災,也能儘快恢復。因此不管這一年它過得多麼艱苦,來年一樣能開出滿樹火紅火紅的紅棉花,絢麗如霞。(1998,天津考生《此生願為紅棉》)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來,《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先後經歷了5次修訂。在20xx年的第6版中,人們發現:第一,儘管名為“漢語”詞典,卻收錄了“NBA”“MP3”等200多個西文字母詞,《現漢》似乎變得不純了;第二,像“入圍”,它本來是“入闈”的錯誤寫法,現在卻被賦予了人們常說的意思,作為一個新詞條與“入闈”平起平坐了,《現漢》似乎開始向不合理“妥協”了;第三,“粉絲”“宅男”等詞居然也被收錄進來,《現漢》似乎“放下身段”,變得更加現實了;……

有人認為這樣的修訂並不成功,像這樣的變化令人擔憂;有人說,這種事也不得不這樣,總算給了個說法;有人說,大家都這麼用,習慣成自然,自然即合理;有人說,社會發展了,有些東西該變就得變……

上述爭議或類似現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在材料含意範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對於語文高考的作文一項,數年來皆為輿論之焦點。蓋因應試教育體系之下,因循刻板題海之中,唯此一項可成為學生自由發揮,展現文才之地,作文滿分者似可比舊時狀元及第,嘿嘿,名倚文章著,得失萬口評,故而媒體也是很樂於跟進炒作的。然而滿分作文卻往往不能服眾,至少難以服我。在浮躁的文教領域,目迷五色之際,大概人人都很容易看朱成碧。

憶及當年某人的詩詞,某段時間常被譽為超群絕倫,甚至有稱連李杜都望其塵而莫及的。在我個人看來,其詩詞只能說部分詩詞確有境界,兩三首可稱善,但單從文學角度看並非超一流佳作,至於詩詞超越李杜之評價則有點非愚則誣。那為何有此一說?除個人崇拜等政治因素而外,還有民眾普遍傳統文學素養低下的原因在內,包括一些論者,未必真的十分深通古典文學與詩詞。在所謂破舊立新之際,滿眼看慣標語口號體文學之人,乍見如此依格入律之古體文字,驚為天文,評個滿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沒見識過獅子老虎就大吹藏獒法螺的類似現象,高考作文評分裡也有。無論當年高考的《赤兔之死》,還是如今高考出現的古體長詩,就文論文,若認真地從專門古典文學水平的角度衡量,只能算聊充一格,其中不乏語言粗糙、字詞失當、邏輯不明、文白雜糅、堆砌陳句、體格不純之處,至少在我這個攻英語專業、並未中文出身的非專業人士看來,這些文字並未達到如何佳作之地步,細究起來,得滿分者何故?主考官自身水平和學養不足當然首當其衝。很多主考人員,其古體詩文寫作水平如何?能否準確地為這類文章鑑定評分?是否存在未見北海而望河興嘆之嫌?

鉤深致遠,問題還有——高考作為中國教育中選拔應試體系的犖犖大端,千軍萬馬搶過橋,其弊早為人所盡知。而要使這個龐大體系在不倒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顯得合理、有吸引力,那麼除了數理方面只能看分數這個硬指標外,高考作文一項大可成為所謂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熱點聚焦所在。各地若作文滿分之學子,即可成為當地教育之招幌,好像就可以凸顯地方人文之盛一般。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高考評分中如此地看重出奇出怪附庸風雅,能寫上幾句皮殼似模似樣的古詩文便是滿分,長此以往,以偏門投機者必然趨之若鶩,阿其所好,以至於如今又有描摹金文甲骨,敷衍成文以求一逞的應考者,完全偏離了語文作文考試之宗旨。那些真正語文學得精到紮實、通觀古今,博覽群書之輩,其慣常作文未必喜作驚豔體、驚人語,是否就難有慧眼識珠?這些學子沒有寫古詩古文,也許乃是出於慎對考試,不敢弄險的緣故,但我絕對相信其中有不少學子有能力寫出無論內容、思想還是文采、格律都遠勝《赤兔之死》和今年長詩水平的古詩文來。

美國如Ivy聯盟的某些名校,若求攻讀文學方向者,其選拔考試也中有personal essay一項,千變萬化也必看其是否通曉英國傳統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20世紀當代文學之方方面面,文字運用是否熟練準確,理據是否充分,思維是否有邏輯,評分中諸多方面不可偏廢,絕非譁眾即可取寵,針對考試包裝個漂亮甚至完美的形式是沒用的。

最後對於高考作文評分,說說我的兩個觀點:

一,語文高考作文評分應重視語言文字之本身,不可完全視同科舉之策論。前幾日滬上有語文高階教師呼籲給有錯別字但題材獨到之作文滿分,竊以為不可:醇乎醇者和大醇小疵之間畢竟有別。作文立意獨到當然好,問題是語文學科的作文考察,豈能將文字書寫正誤的標準一朝譭棄?不給滿分給個高分又何礙?關鍵是語文考試不同於科舉考試的策論,皇帝就當時政、農事、民風等出題,由考生對答對策,以此選官,重視的是論說有見解,見解獨到。而語文考試考的就是語文,那些語文能力真正出色的,未必觀點獨特,對他們也應該公平一些。

二,語文高考作文評分不應以是否吸引眼球論高下。哪怕學生的作文套路就是看慣了的起承轉合,也不能就此認定便是平庸。高考作文評分應更重視那些文筆紮實、言之有物、語言純熟、錘字煉句,將文字與思想駕馭得心應手之作。優秀的作文未必語出驚人,談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鋒芒畢露,含英咀華亦可動人肺腑;未必標新立異,鞭辟入裡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題材出奇,文筆老練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異,獨具文風亦可各擅勝場;未必徹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勝一籌。這樣去選拔,才是語文考作文之初衷。

說到底,我們的語文高考評分還是要重視學生評價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單純的“眼球”評分,鼓勵為出奇制勝而投機。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氣勢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詩文,評分的考官們似可表現得更加專業一點,再勿輕與滿分。

或者實在要顯“人文之盛”的話,高考可單開闢一項古詩文賦寫作專案,一視同仁,人人皆寫,方見真章。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真實乃文章的生命,故事編寫要符合生活邏輯,而遊離生活之作,只會使人不堪卒讀,令人覺得寫作的幼稚,見出人格的庸俗與虛偽。20xx 年高考,一考生寫《 一個山裡教師的誠信》 ,其中有這樣一段:

時間:傍晚地點:幸福城外的汽車站旁

人物:年輕時尚的姑娘,一個賣萊板的農民。

農民:姑娘,你買一個茱板吧,這是我們山裡的木頭做的,結實得很,保你用上20 年。

姑娘:你說什麼呀!我是大學畢業生,北京大學的。說了你也不知道。我還沒有結婚買什麼萊板呀!(姑娘轉身向村口像在等什麼人。)

農民:哦!您是來實習的張老師吧!我就是來接你的校長呢!(農民滿臉笑容,姑娘愕然 )

文章一看就不真實,一個北大的學生,怎麼會到偏遠的小鄉村當實習老師?就說有可能,一個有此高尚追求的姑娘,出口又怎麼可能這麼有失謙遜:我是大學畢業生,北京大學的。而文中同為北大畢業的有高尚追求的校長話亦如此:我就是來接你的校長。話語缺失生活氣息。如此遊離生活憑空臆造的故事,縱然主題多麼深邃巨集大,亦是缺失生命力的。

再現生活之作,應有生活的邏輯;而移植名人的故事新編,也應符合歷史的邏輯。如《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周瑜說不可能是孫權偷的,他是這樣說的:

孫權家中非常有錢,為人也未爽,他不可能去偷別人的東西。倒是劉備最為可疑,如果孫權回宿舍,劉備能毫無覺察?劉備雖不愛財,但可能打牌、談戀愛等原因急需用錢,而他家中很窮,便只有去偷。

而諸葛亮說不可能是劉備偷的,其理由是:

誰不知道劉備膽小怕事,而曹操同學身強體壯,性情幕灰,咱班上哪個同學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副班長孫權。

諸葛亮是劉備的朋友,孫權是周瑜的朋友;劉備膽小怕事不愛財,孫權家財豐厚人豪爽,曹操性情暴慶體強壯:這都是三國故事的真實。這三國的現代版,也應符合歷史人物的真實,' ,尊重歷史人物性格。如果寫成諸葛亮同學性情暴庚,與劉備同學志趣難合,此便是遊離歷史、胡編亂造的荒誕之作。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我記得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某班50個同學做了一次作文,題目叫《放學路上》,結果第二天交來的50篇作文裡竟有30多人寫的是撿錢包的事情,老師哭笑不得,說:“路上真有那麼多錢包供你們撿嗎?”這雖然是一則笑話,但也說明了目前中學生作文的一個普遍現象:沒有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瞎編一些材料,說空話、套話,結果適得其反,作文無長進。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這就是說,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於發現、捕捉,才能充實你的頭腦,美化你的心靈,隨時寫出一些膾灸人口的文章來。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的陳粵秀同學,她能細心觀察週轉的一切,並時時記在心中,寫作文的時候信手拈來,筆下生花,寫出了眾口交讚的文章。曾榮獲“國際少年書信比賽”金質獎章的趙爽同學,善於觀察她所處的環境,在她的《一個郵政職工的一天》的作文裡,不僅描寫了山川草木,還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那旖旎的草原風光、風土人情表現的活靈活現,使人感到象真的進了那暖烘烘的蒙古包、吃著香甜的手扒飯一樣。這都是由於她們善於觀察生活的緣故。

誠然,中學生得視野不太廣,他們所能涉獵的活動範圍有限,特別是現在抓教育質量的時候,多數的中學生都是兩點連一線,從學校到家裡,從家裡到學校,很少接觸社會。但就是這樣,也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家裡、學校裡也有很多的閃光點,這就要看你怎樣去發現、去捕捉。有的同學說:我每天都在觀察,但總覺得沒有值得寫的。可我說,那是由於他不會觀察。善於觀察的人,每一件小事情都是他的寫作物件、讚賞物件。我曾經看到的作文裡有寫小路、小草、溪流、野花,甚至寫路上的小石子和鞋底的……難道這些寫作的素材不可以成為讚美的物件嗎?

我的爸爸媽媽也是中學語文老師,他們經常在飯桌上或休息的時候談論到學生的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學生寫作的範圍太窄,聯想不開,甚至編造材料,不真實。他們也為這些苦惱過,也探尋過一些教育方法,但是學生的作文水平卻提高不快。

由此我想吶喊,中學生們,用你們的眼睛去捕捉生活吧!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你謳歌。捉住了生活中的閃光點,你們就再也不會為作文而苦惱。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高考語文第一大題毫無疑問當推作文,分值高的達到70分,低的也有60分。基本符合命題要求的三類作文與出類拔萃的一類作文相差竟然有20分。所以,探討如何提升低分作文很有意義,大有必要。

對典型例文的剖析

我們先看20xx年江蘇一篇歸入三類的高考作文:

品味時尚

當舞臺上的小朋友在哼唱周杰倫的《雙截棍》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品味時尚,思考時尚呢?

當街頭上的廣告牌上反覆出現日語、韓語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品味時尚、思考時尚呢?

當人們的交往只有通過QQ來實現,而不再通過書信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品味時尚,思考時尚呢?

如今的社會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美與醜、好與壞,交錯雜陳,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品味時尚。

品味時尚,會讓我們更好地把握時尚的方向。兒童唱流行歌曲已經成為當今的一種時尚潮流,兒童不會再唱《一分錢》等經典的兒童歌曲。他們失去他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童真,跟上了時尚的潮流,可是這樣的時尚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品味時尚,讓時尚回到它應有的正確方向上,讓時尚更好地引領我們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味時尚,會讓我們把握住時尚的方向。

品味時尚,會讓我們不斷地創新。時尚總是層出不窮的,要想讓世界發展,我們必須不斷地去創新。某一種時尚,在某一特定的地點,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裡會風靡起來,但是如果不去創新,這種時尚不久將會成為過眼雲煙,淡出人們的視線。所以,我們要創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斷創新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品味時尚,思考時尚之所以成為時尚的因素,這樣才能夠做到不斷地創新。品味時尚,會讓我們不斷地去創新。

品味時尚,會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很多都成為過眼雲煙,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卻只有很少的時尚能夠沉澱為經典。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呢?答案是品味時尚。中國的傳統武術風靡全世界,它既代表著一種時尚,又代表著一種永勝不衰的經典。品味這種時尚,我們會發現武術這種時尚之所以能夠沉澱為經典的原因在於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品味時尚,會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

品味時尚,我們會引領著時尚向前發展,而不是讓時尚引領我們。

這篇作文,內容基本切題,結構完整清晰,語言大致清通,然而打分只有45分,江蘇作文滿分為70分,顯然本文歸入三類捲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問題在哪裡呢?我個人認為,作者思想的膚淺導致內容的敷衍,內容的敷衍表現為語言的空泛,語言的空泛導致讀後感覺平淡。

(一)核心概念的誤解表現出思想的膚淺

20xx年江蘇卷作文題是“品味時尚”,“時尚”意為當時的或時興的風尚。時尚必須具備這樣幾個特點:其一,時尚起源於獨特的創意,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其二,時尚必須有人追求模仿,形成一定時期內的流行趨勢;其三,時尚懼怕長期流行、普遍盛行,因為某種時尚一旦佔據統治地位之時,也即此種時尚滅亡之時。

以此考量,兒童也唱周杰倫以及多用QQ通訊屬於時尚,而廣告牌上反覆出現日語、韓語則不能算作時尚,因為其獨創性以及流行性均不足,而因韓國古裝劇《大長今》熱播而形成韓劇熱,則看韓劇可以算作時尚。可見作者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還有不盡準確之處,這當然是本文作者思想膚淺的表現。然而,這個問題還不是本文歸入三類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關鍵動詞的淺讀表現出思想的膚淺

題目的關鍵在“品味”二字上。品味即思考、體驗、評價。所以,如果考生只寫什麼是時尚,不寫自己對時尚的思考、體驗、評價,肯定不合要求。這篇三類作文,主要問題就出在這裡。應該說,本文作者還是有思考的,他的觀點就是篇末點出的“我們會引領著時尚向前發展,而不是讓時尚引領我們”。然而這個觀點沒有能夠貫穿全文、統領全文。仔細分析,本文三個分論點大有問題。前兩個分論點“品味時尚,會讓我們更好地把握時尚的方向”與“品味時尚,會讓我們不斷地創新”屬於同義反復,因為更好地把握時尚的方向就是不斷創新,時尚要求具有獨特的創意、與眾不同的個性,可以流行但不可普遍盛行,這就註定必須不斷創新。分論點應該逐層深入,老是原地轉圈子不是思想的膚淺又是什麼呢?

再看第三個分論點“品味時尚,會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與“不斷地創新”明顯自相矛盾,不斷創新,就是不斷反叛經典而不是不斷製造經典;二是與全文中心論點“我們會引領著時尚向前發展,而不是讓時尚引領我們”重複,重複表現在二者都是作者對時尚的思考、體驗、評價的結果,結果到底明確為哪一點呢?關鍵語句的重複矛盾顯而易見是作者思想的膚淺所致。

(三)段內邏輯混亂表現出思想的膚淺

在闡述第一個分論點“品味時尚,會讓我們更好地把握時尚的方向”時,作者有一個判斷:應該引導兒童唱《一分錢》這樣的經典歌曲,而不應該引導兒童唱《雙截棍》這樣的流行歌曲。顯然作者並不是主張引導《雙截棍》這樣的流行歌曲走向經典,而是禁阻流行,迴歸經典。引述論據闡述論據與分論點截然相反了。

(四)語言的重複顛倒表現出思想的膚淺

最典型的當數第三個分論點“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這個層次,主要應該闡述如何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對此,作者明確表示品味時尚就能讓更多的時尚沉澱為經典。這樣就形成一個同義迴圈的怪圈:因為品味時尚所以能夠品味時尚。造成這個錯誤的原因,應該是作者的思想膚淺、認識不清,只能“聰明地”不斷重複題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