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初二端午節作文11篇

初二端午節作文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端午節作文11篇

初二端午節作文1

吃糉子,喝雄黃,掛蒲草,一轉眼,端午帶着漢族兒女對屈原的濃濃追思又悄然來到.....

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節,媽媽和奶奶就會做各種香香的糉子,爺爺也會早早的將蒲草掛在門外,對於那時的我來說端午是模糊的,那時所有的記憶就是端午有很多好吃的;慢慢的長大了,我知道了更多關於端午的故事,知道了那位感動着無數中華兒女的三閭大夫,端午在我的生命中開始變得越來越清晰清晰。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在那個衆人皆濁我獨清的時代,在那個衆人明哲保身,甚至出賣國家利益以自肥的時代,他沒有放下自己的信仰,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他每日都被國家的疾苦折磨着,於是那個正直的他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終於他在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大浪淘沙,那些歷史的人物早已煙消雲散,但他們偉大的精神卻被傳承下來,記錄在丹書上,融入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

每年的五月初五,賽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我們這是在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更是在傳承我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子,我們無法爲保衛國家征戰沙場,但我們能夠用努力學習來回報我們的祖國,只要我們紮實的學好知識,將來總有我們報效國家的機會,只要所有的學子都以“振興中華”爲己任,相信我們的國家必將屹立於世界之林!

初二端午節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我們家鄉端午節時要插艾。這一天早上,人們很早起來把艾草插在門上,目的是驅蟲辟邪,以保平安。

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這天,人們有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草等習俗。而我這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幫爺爺奶奶包糉子。

東西準備好了,奶奶就一個勁地喊着正在看電視的我。此時我倒是很樂意放下電視去跟奶奶學包糉子。我依葫蘆畫瓢,照着奶奶的樣子。我先把幾片糉葉放在手中,再把浸泡在水中的糯米放在糉葉上,然後將糯米壓平。如果你想要不同的口味,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紅蜜、肉等食物。最後把糉子捲起來,再用線捆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一鼓作氣,又包了好幾個糉子。

等到快包完時,奶奶就把糉子一個個放在鍋裏蒸,不一會兒,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夾出一個放到碗裏,又拿了一把剪刀把線剪開,打開糉葉,一股糯香味散發出來,我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口。哇!太美味了。

看着這一個個香甜的糉子,我不禁想起了屈原投江的場景。聽老師講過屈原因爲預見楚國將滅,無力迴天,鬱郁難舒,遂投江以身殉國。這是多麼強烈的一種愛國情懷啊!像屈原那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岳飛、文天祥等。他們那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是值得我深深敬佩的。

這一天,還有一個隆重的習俗,就是划龍舟。我雖然不能親臨現場觀看,但通過電視欣賞,也是不錯的。看着江面上整齊划動地龍舟,大家爭先恐後、奮勇前進,就是爲了勇奪第一的場面,真的很刺激。

總之,我覺得端午節被染上了愛國主義的色彩,有了紀念的意味。紀念偉大的屈原,學習他那種愛國主義精神。

初二端午節作文3

今天一早媽媽便在門上插一束有一種特殊味道的綠色植物,媽媽告訴我這個叫艾草,是在端午節插在門上辟邪的。

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還不知道要插艾草。媽媽告訴我端午節各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同。有的地方會舉行賽龍舟,有的地方要吃糉子,有的地方要在身上佩戴一些香囊,還有的地方要插艾草,這些都是來辟邪的。

端午節也有一些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和妹妹還和姥姥一起包了糉子,姥姥拿着兩張糉葉,把糉葉先折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因爲我和妹妹喜歡吃肉的,所以姥姥在米中間放一兩塊肉,在上面再放一點米,把米壓緊再用糉葉把米裹好,最後用線捆好整個糉子,這樣就包好了。然後再放在鍋裏蒸,大概半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學習了包糉子,而且還知道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習俗呢?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初二端午節作文4

這個令人難忘的端午節,不是因爲糉子更好吃了,也不是因爲龍舟賽更好看了,而是我遠方的朋友來我家玩了,她也是慕名而來,祭奠屈原,感受我們這邊端午節文化的一員。

這位遠方的朋友是我的筆友,在一次興趣愛好交流中,我和她交換了地址,成爲了閒暇時刻寫一寫信的筆友,在剛認識的時候,她就表示她想要來我家鄉祭奠屈原,終於在這個端午節,她得到了家人的許可,隻身來到了我的家鄉,來見見我這個筆友,也來見見屈原與世長辭的江河。

儘管她沒有告訴我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她來到我家時,我卻還是在她的眼神中察覺出來,她就是我的筆友,那位和我通信有兩三年的筆友。她看見我的第一眼,便從書包裏掏出了她寫了許久的日記,我感動了,這是我們在通信中時常會說到的交換日記,她還記得,我收下她的日記,也跑去屋子裏找來了我的日記,交到她的手裏。

之後,我帶着她去了屈原紀念館,也帶着她指認了屈原投江的位置,她站在那個位置上沉默了許久,隨後我們便不再提起屈原的事情,像兩個沒有心事的中學生那樣,在文化園內散步聊天,把我們時常在書信裏講到的話題,又重新聊了聊。

聊了許久後,我又問她要不要去看賽龍舟,這一次她高興地拍了拍手,我帶着她來到了龍周看臺邊,示意她,這就是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了。她被眼前壯觀的比賽給吸引住了,還從書包裏掏出了相機,爲正在激烈時刻的龍舟運動員們拍了照片。

看完了龍舟賽後,我帶她回家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她笑嘻嘻地望着我媽媽說:“阿姨,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糉子了。”說完,我們所有人都笑了,笑我這個筆友可愛,也笑我這個端午節註定要令我記憶深刻了。

初二端午節作文5

許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糉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桌上擺着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着長長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糉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

第一場是糉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看着大家的樣子,也學着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糉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把繩子扎牢。她們不但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

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糉子、吃糉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糉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爲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

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爲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初二端午節作文6

我家在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說,家裏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着做包蛋;還要在菜園裏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

從昨晚開始,我家爲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說那時的艾蒿纔好,有藥性。然後安排我,要我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說這樣好辟邪。怎麼都有說法啊?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牀後,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爲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着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說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

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裏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只聽媽媽說:“快去,把菜園裏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兌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於把午飯準備齊了。

看着一桌子豐盛的菜餚,媽媽把這些菜的講究一一道來:端午節吃蔊菜“打積”(肚子裏一年來積累的不好的東西),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爲了保咱家不進蛇和蟲蟲螞蟻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的一頓飯居然有這麼多的內容,難怪媽媽那麼重視。等媽媽說完,我趕緊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體裏不好的東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初二端午節作文7

民間有一習俗,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外,還要吃“五紅”或“五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五黃分別是燒黃魚、燒黃鱔、拌黃瓜、鹹蛋黃、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或“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纔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爲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爲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裏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裏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裏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裏。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吃“五黃”是江浙一帶民間的習俗。南京的民俗專家王涌堅說南京人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他說:“端午節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說是五月近黃梅,國人崇尚黃,菜餚應有“五黃”。科學的說法是中醫理論認爲,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初二端午節作文8

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初二端午節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天我和姥姥學者包糉子,我們先洗糉

初二端午節作文10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糉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糉,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糉子邊唱:“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初二端午節作文11

你見過這樣的端午節嗎?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遊不同的習俗。聽——“正月要把龍燈耍,二月要把風箏扎……”琅琅上口的童謠時候讓你穿行在每月的習俗中去呢?現在就跟我穿行到端午節的習俗中去吧!

端午節到了,黃老師真可謂是”異想天開”,竟然把學校門口包糉子的馬婆婆請到教室裏來教我們包糉子!馬婆婆先把中葉折成一個漏斗形,俗話說得好”看着容易做起來難”,看馬婆婆寶中之的速度那麼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過十多年來的,那手藝叫做熟能生巧,而我們呢,就像是一隻只無頭蒼蠅,抓住這邊的角又漏掉那邊的角!,沒辦法只好讓馬婆婆親自出馬,一眨眼我們的中葉就被馬婆婆那一雙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漏斗,我們不甘示弱,開始了漏斗大戰。結果楊洋的漏斗被紅了個底朝天,做完這步後,馬婆有讓我們把江米倒進漏斗裏,沒想到我的糉子真的成了漏斗,裏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沒有下巴的嘴巴一樣”巴扎巴扎”地漏個不停,我連忙拉起了線,把糉子的上口給縫了起來,可江米還是想斷了線的珍珠一樣不停地揉!我沒辦法,只好讓這個糉子光榮犧牲了。

糉子包好以後,我們就開始煮,煮好以後,就開始吃了,瞧,小云陽那個饞貓,糉子還沒有看看我們的教室,就頓時灰飛煙滅了,黎宣誠呢?小心翼翼在糉子上舔舔這兒,舔舔哪兒,害得糉子上滿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張xx莫屬,看!他吃得滿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己的嘴巴當成吸塵器使……

行走在節日的習俗中,聽者琅琅上口的詩,我們真是悠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