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融合初二作文

融合初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融合初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融合初二作文

融合初二作文1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橡皮泥是天生的玩伴,五彩的軟泥在互相的搓揉中變得五彩繽紛,每一次新的嘗試總能引來意想不到的驚訝。於是,在揉動中我們看到了黃加藍能變綠的奇妙,每次融合總能帶來新的驚喜。融合,亦可以說事一種創新,是一種思想的體現。何謂“融合”?融合是青蓮詩仙花間弄月,大筆如椽時的筆墨伐撻和香草美人,舉杯銷愁的浪漫主義;是板橋縣令日不寢食、手不釋卷和“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六分半體;亦是司馬子長行遍天下、考究古今、終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絕唱……融合正是繼承了前任的思想方法,將個人的所想所感融於其中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蹴。

融合,也許是字句的揉合,也許是書法的合併,也許是文章的收錄,但無論是何種融合都不會短暫,因爲融合需要的更多的是個人思想的滲透,在理解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好比是七巧板,有成千上萬種方式皆可以組成同一個圖形,對於相同的思想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融合結果。在化學中,不同比例的兩種反應物最終的產物也會不同,有的時候一滴試劑也會使整個溶液產生質的變化。不同的融合方式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關鍵還是在於思考。融合也並非簡單地合併,融合的前提是對於每一個部分的深刻理解,就像是飲料瓶,只有合適的蓋子才能將其封口,也就是說,只有正確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關係,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貝多芬被譽爲“莫扎特之後的又一個天才”,然而他對於西歐音樂的貢獻卻遠勝於莫扎特。早在貝多芬之前,海頓也曾經嘗試將古典樂派與浪漫主義樂派融合,可惜他沒有成功,究其原因還是理解不夠。而貝多芬對兩種樂派都有很深的認識,《月光》的古典及《田園》的浪漫正是這位傳承者作出的最大貢獻,也正是他的融合爲原本已走入死巷的西歐音樂指出了一條心的道路。

貝多芬正是由於對兩部分樂理的深刻體會與理解,才成就了融合的光輝。如今,世界走向一體化預示着融合將不斷髮生,經濟、文化、科學各個方面都會產生融合。然而,如果只是不加思考地合併,那麼一切都是惘然,在鱗次櫛比的大廈中只能徘徊着生搬硬套的無奈以及苦苦掙扎的靈魂哀歌。社會需要的`是有理解的融合,是有思想的融合,以理解爲基礎,以思想爲粘合劑,去開拓一片心的天地。

融合初二作文2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繼大航海時代之後,又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臨了——它是21世紀,是融合的時代,是我們的時代。

發展是永不止息的,而融合恰是當下世界發展的大潮流。科技的發達讓這廣闊的世界成了地球村,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建起的一所所孔子學院、漢學院,更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從各處滲透入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早期的西學東漸帶來了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聲音,西方“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的呼喊在新文化運動中照亮了無數國人的心靈。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益處頗多的,然而融合的過程裏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滿大街的英文歌曲,青少年們狂熱地愛着美劇,過度推崇西方文化而冷落了中國傳統文化,以至於我們開始擔憂不少動人的傳統文化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在我看來,出現這種種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對融合的節奏與比例的把握不當。融合不是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發,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前從未有人走過這樣的路,在摸索中前進怎能甩開大步?而且似乎目前我們的融合呈現出一種一邊倒的趨勢——只有情人節,不記得七夕;聖誕節滿街喜慶,端午中秋卻稍嫌冷清;拜金主義的人越來越多,有一手古卷清香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鍾情於快餐文化書多於埋頭品味二十四史、唐詩宋詞。若一任融合以這樣的方式前進,待到中華文化缺失之時,扼腕嘆息又於事何益?

融合是求同存異的過程,它的結果應呈現個性化、多元化。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每一個華人驕傲並堅守,融合的洗煉之後,它將成爲使我們大放異彩的珍寶。我們所要做的,應是去僞存真、去蕪存菁,以彼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並融合西方文化爲它注入的新的元素、新的血液,我們的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並不斷進化的更好。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融合的時代將由我們接起主力棒,在發展的路上前行且用唐詩宋詞磨去浮躁,在二十四史中練就明察古今的眼,用詩三百溫暖我們的靈魂,在傳統文化裏打造一顆有力量的心靈。它將指引我們把東西方文化互補融合,使中華民族傲然屹立,讓我們的文化經久不衰、鮮明地進化下去。這是融合的時代,是我們的時代!且與我同行,奏出時代最強音!

融合初二作文3

穿美國運動服,看日本動畫片,喝韓國水果汁,背英語單詞組,沒有用中文完完整整說完的話。這是我們90後的寫照,也是世界融合的產物。總有一天,所有人大概都要要變得一摸一樣。這樣好嗎?所謂融,交流;所謂合,統一。孔子有“合而不同”“同而不合”之辯,我們爲什麼不可以來個融,而不合?!保持各國各文明的交流融通,相互促進,但又不合之爲一,保持本真特色。“融”之於我們民族有別樣的意義。美國有唐人街,唐朝之盛可見一斑。

正是海路絲綢之路輸進輸出的物質與文化,締就唐兼容幷包,恢弘壯麗的盛世文化。唐的盛,是個夢,飄漾在清天朝的胡囈中。閉關鎖國,切膚之痛。古老文明日益萎縮,終於在炮叩海關的隆隆聲中,結結實實地再皺緊的胸脯上燒開無恥的黑口。學習先進文化,融入解放的思想,我們纔不會落後,不會捱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捱過艱難歲月,我們依舊要將別人的先進“融”進來,卻也不能忘了守住自己的密度,不要合入別人的流,迷失自己。今天的年輕人太多數典忘祖,說是崇洋媚外也不過分。眼見着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考託福,考雅思,恨不得立馬搭飛機離中赴美,赴英,心裏便半是好笑半是酸。

別人比我們經濟發達福利好,別人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非要走一樣的路?!捫心自問,你就真覺得美國,英國那麼好,希望中國也要這樣?跳進你的泰晤士,密西西比,洗掉長江水黃河浪,我們需要的也不是不珍惜中華文化的洋氣子孫!有人說,日本的文化像大蒜,絲絲融入別人的東西,找不到自己的核心。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穿上西裝,吃上牛肉,卻沒有一刻不爲自己獨有的文化驕傲。直到今天他們仍有鬼神祭,鬼怪文化被放入電視,電影,成爲日本文化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仍自稱武士,不論東京裝上地鐵,建起高樓,那些佩刀匡天下的熱血青年時代,日本人深深銘記,而且深深,深深自豪。興奮地爲聖誕節的那棵樹頂端放上一顆金星的中國人啊,端午節被同樣過聖誕節的韓國人搶走了,你們除了吃月餅,吞元宵,嘗糉子,又可曾再懷古人的敬,古人的溫情去過一次我們——我們自己的節日?!融融之流,匯而不合。希望在十年,百年,千年之後仍有脫下西裝,馬褂在身的一個黑頭髮黃皮膚能挺胸說出“我是炎黃子孫”,字正腔圓,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