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精華】高二優秀作文三篇

【精華】高二優秀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優秀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高二優秀作文三篇

高二優秀作文 篇1

莊子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亡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猶如黑夜白天不斷往復交替,是自然的規律,是人無力改變的必然。

西方世界的人民面對死亡平靜坦然,因爲宗教給予他們以精神支持,教會他們去讚揚生命並記住生命過程中的點點快樂。在中國文化的氛圍裏,我們對死亡往往避而遠之,甚至對死這字眼諱莫如深,因此人們總在無限悲痛中將我們對死者的美好記憶蓋上傷感的氣息。其實我想,不管東方或西方,應該從來沒有誰生來就能以平靜淡定的態度面對死亡。人總是在直面死亡的經歷多了之後,才慢慢有了些感悟,懂得這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時刻,是我們無可奈何但必須接受的現實,然後變得堅強,學會達觀面對。

以前總認爲只有老人才會離開。

印象中第一次參加的葬禮是姥姥去世。那時年紀小,尚不懂得親人離開的悲痛,還曾私下暗自竊喜,終於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讓我能光明正大地走出正在上課的教室。回到老屋,紅磚瓦房四周掛滿了白色布條,熟悉的親人們身着白色長褂,面無表情地往來穿梭。堂屋擺着大幅遺像,屋裏的親人三兩擁在一起都哭花了臉,大聲的嚎哭與小聲嗚咽讓人覺得堂皇。我們小孩哪懂得這些,學着大人拜上幾下拉上同齡夥伴就又喜笑顏開,全然不顧頭上還綁着白色綢帶。追逐時偶然會穿過擺了棺材的房間,懵懂的我們還興沖沖想多瞄幾眼。整個屋裏一片悲傷,外頭的我們卻能笑嘻嘻支着花圈跑,歡呼鼓舞地看着大人在空地上燃起大火,將紙屋紙馬以及各類遺物燒成黑灰。那時,總覺得這些祭奠逝去之人的儀式新鮮奇特。院子裏會有穿着道袍神叨叨唸詞的道士,他們會組織各種儀式。有時安排親人手持燎香,按親疏排隊繞圈走,有時讓大大小小烏壓壓跪滿地,然後往我們身上灑米灑水,他們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招數。我不懂儀式的意義,只知道幾天後這一切結束,我們就要送逝者上山,從此天人相隔,再見也無法。那個階段,我對死亡沒有太多認知,單純覺得這也就只是件悲傷的事,讓平日裏開朗歡笑的親人們因去世之人悲慟不已、痛哭流涕。可隱隱又聽到大人們說,去世的人好福氣,是提前去天上享福了。那時的我只經歷過老人去世,因此覺得壽終正寢未必是一件壞事,雖然親人戚友傷心難過,但去世是福,想必也是很好的。

不曾料想,生命中還會經歷一些意外的離開。

兩年前,曾經親近的表親因車禍意外離世,待一切儀式結束我才得知這消息,瞬間哽咽到無法自持。記憶中的他穩重憨厚,臉上帶着笑,眼神溫柔清澈。他是那麼的努力,在自己最好的年紀裏爭取到了一份十分有前途的工作。熬了多年的家庭以他爲榮,在他身上看到了未來生活的希望。一切順利而美好,但他卻在生活將要走向幸福時意外地離開了。命運多舛也好,天妒英才也罷,這些詞都無法描繪我對他青年早逝的悲痛與惋惜。我慶幸自己沒有參加葬禮,不用在一片悲傷與眼淚中懷念他的笑容與故事。他的早逝讓我震驚,但更多是無奈。漸漸地我意識到死亡是從不會說何時到來的,它如此殘酷,總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將那些肩負無數期待與希冀的好人從你身邊無情地帶走,不留一絲痕跡。那些你珍愛的親人朋友愛人有時就是這般戲劇性地消失,從此只出現在你的記憶裏,而那些你認爲不會褪色的記憶卻會隨着時間模糊得不能依靠。這一次,死亡用另一種方式讓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它總會來臨,或早或晚,也許是在你能微笑迎接的時候,也可能是在你措手不及的時候。無論生命多麼精彩,多麼風華正茂都不免一死,任何人都無法迴避也無法抗拒。對於早逝,或許我們寧願對死不自知,也不願擁有直面的經歷。

對於死亡,我們在各個階段認知不同。一次次經歷親人朋友甚至心愛之人逝去,我們才逐漸變得堅強,對死亡也才能釋懷。這個過程殘酷卻寶貴,它讓我們懂得生命可貴,教會我們珍惜擁有,學着達觀面對。

【指導教師評語】本文結構嚴謹,觀點明確。首先引用莊子的話直接說明生死是“自然的規律,是人無力改變的必然”,並通過東西方對待死亡的態度相對比,提出自己對於死亡的見解——“這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時刻,是我們無可奈何但必須接受的現實,然後變得堅強,學會達觀面對”,隨後作者能聯繫自己親身經歷的兩次不同葬禮來感悟在不同階段對死亡的認知,總結並昇華了的中心觀點:“生命可貴,要學會珍惜所擁有的,學會達觀面對死亡”。本文說理思路清晰,層層推進,結合實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極具說服力。語言上,質樸無華,簡潔明瞭,字裏行間充滿了作者對人生的理性思考,充滿哲理意味。

高二優秀作文 篇2

一盞茶,一壺酒,一把古琴,一場秋雨。

蛙聲稀稀落落,蟬聲碎碎點點,禪院裏千年古樹的枝葉開始變黃,生命走向另一個季節。

佛說,木鐸之心。想來便是五蘊皆空,六塵非有之意。

我曾無數次尋覓自己的棲隱處,見過大漠狂傲,黃沙漫天;邂逅過江南柔情,烏鎮炊煙;也曾在羣山萬壑中乘一葉蘭舟,任木漿蕩起歲月的漣漪,觀岸邊漁夫垂釣,垂釣不上逝去的流年。古剎梵音,煙氤繚繚,經書萬卷,我的靈魂在古木掩映中逐漸清晰,被世俗包裹的心靈褪去色彩,撣去灰塵,留下一生空靈。

佛說,五百次的修煉,才換來今生的擦肩。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遇到自己的前世,哪怕剎那的擦身,也足矣。我的前世是什麼?是佛前的一盞油燈?是朝聖者手中的一顆念珠?亦或是香爐裏的一縷氤氳?直到在禪院裏邂逅那些千年古樹,我才相信自己定是那些古樹中的一棵,而樹幹上也定有一圈屬於我的年輪,任時光洗濯,任歲月打磨。

茅亭花影睡意正濃,芍藥園圃滋長苔紋。我的前世定與常建在這裏相逢相知。也曾遮陽掩雲,也曾倚靠憩息,也曾吟風作詩,也曾在枝葉間遙岑遠目。

《楚辭·九章·涉江》中記載:“乘鄂渚而反顧兮”。鄂渚是常建的隱居地,也必是我前世之所在。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走過你走過的路,看過你看過的風景,是不是就更靠近你一點。”當我的腳步印在這片土地上,我便知道,我離你越來越近。”沿着你走過的青石路板向禪院後山走去,向佛祖走去,層巒疊翠,林泉淙淙,竹影清風,在薄霧消散與陽光灑下偶然相遇的瞬間,我與你步履重合,繼而心意相通。曩日夜裏你在古樹下撫琴品茶道一句:“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今夕我在花木深處和一句:“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羣。”然後你我都笑了。樂哉悠哉妙哉!

如果說你的宿處是鄂渚,那麼我的宿處定是萬樹掩映中的一宇禪廟。無關乎名聲,無關乎偏僻,無關乎來者,只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禪房便好。或打坐誦經,或與幾個僧侶煮茶品茗,或敲響鐘磬之音。剪一縷清風,裁一段清遠的時光,染一滴濃墨,在素箋上寫下:錦瑟流年,須臾回眸,半屏浮生,殘陽飄橫。作爲生命的扉頁,成爲你我宿命無法破解的一盤棋局。

連綿的山,無盡的江流,佛塔隠見,煙竹殷夢。樹下長滿各種不知名的野花,樹上結着令人垂涎的野果,偶見幾只松鼠在枯葉上駐足,叫不上名字的鳥兒在林間奏響一曲先秦古樂,萬物般若,必是捨棄了心裏的執念,甘願在山林間悟一世禪機,等待萬世輪轉。我曾問自己是否真的願意捨棄世俗紅塵,只做一個與清風爲伴山嶽爲友的女子。我答不上來。如問佛祖,他定會說,人的歸宿皆是蓮花臺。

廊橋遺夢,斷橋殘雪,紅巾翠袖也好,古棧深淵,淡月疏菊,清泉涓流也罷,生命的起承轉合必會經歷這些,情感的牽絆會致人身陷囹圄,也會使人迷途知返,豁然頓悟。無問,無想,在清秋裏做個素淨的夢便好。

清秋的雨,帶來瑟瑟涼意,山間雨打枝葉聲驚擾了沉睡千年的'花木,以及一個叫常建的詩人。我在佛前的油燈裏看見他捲起一袖淡泊閒適,詩意的在禪房花木下撫高山流水,吟清風明月,品今生與前世因果開出的花茶。

高二優秀作文 篇3

醒來時,嘩啦啦的聲響敲打着耳朵,轉頭向窗外望去,一片紅紅的光亮。天還沒亮,但已是八月十五了。進入農曆八月以來,白天都出着太陽,晚上都有月亮,先是一條弧線,後像一把鐮刀,這幾日漸漸圓了起來。臨睡時,我還特意站到小城的屋頂上看看月亮,雖然一眼就看到了那缺口,夜晚的天空從萬里無雲到烏雲密佈,最後下起了雨——這一覺睡了多長,我雖還有倦意,但卻沒了睡意,我開始着糊思亂想,剛纔那個夢,我像是走進了一座森林,我迷了路,又遇到了一羣猛獸,我沒有方向地跑,跑——我就醒來了。

想着想着,我就什麼也懷疑起來,包括窗外的街燈和秋雨。我又想起來,站到窗前,或是走出門去看看,但是,我又像是累得很,不想動。漸漸地,雨聲也模糊起來,再次醒來時,雨聲依舊。而窗外已沒了街燈的桔紅——十多天了,窗外的早晨總是亮堂堂的,而今天竟暗淡了許多,又想到這是中秋,不禁有些蒼涼起來,一腳賜開被子,被子軟綿綿地纏住我的腳,身子一下子露了出來,禁不住打一個顫,窗子如往日一樣沒關好,喲!真涼啊!話在心裏說着,鼓起勇氣立起身子,把雙手伸直,再縮回來向後,起牀了,上班了,我獨自言語着。

先上廁所,再洗漱,接着開門,關門,下樓走到安織路上。雨還在下,風不時挾持着雨,打在了身上,我已於往日多了一件衣褲,我還不冷。轉過彎,從西向東,拐角處,眼睛碰到了一頂帳篷,我沒有奇怪,前幾天,這裏有一位老人駕鶴仙去了。不知是因太陽烈,還是便於辦事,或是主人想到了萬一下雨了,那還得搭個帳篷。不知是天早,還是昨夜折騰累了,除了靈柩前燃蠟的火焰,以及縷縷輕煙,一切都很安靜,只是那進出小城的輛,嗚嗚地響着,幸好,每一輛車子都疾馳而過,加上也不是輛輛車子都要那樣地喊叫,小城中秋的清晨還是顯得較爲平靜。

家離單位很遠,每一趟都要花上十幾二十分鐘。雨不大,但沒有停。秋天已到中年,人淋到了秋雨,確是有些冷。雖然撐着傘,或是因東張西望之故,幾顆秋雨在鏡片上住了下來。我沒有擦,我要等到了單位,我才攆它們走。但是,正因這樣,雨中的小城比拐過那彎時模糊得多。我認真地看着地,小心翼翼地向前走,我怕萬一摔倒了,衣服髒了可以洗,要是摔疼了,今天可是中秋節啊!我從來就愛看十五的月亮,當然,一年有十二個十五,但是,這個十五是中秋,雖說如今是秋雨綿綿,我還是想會晴的,昨晚不是晴的嗎?而半夜還不是就來雨了,天很大,看到它坦無邊際,其實,天比什麼都陰祕。

看來已不早了,西門廣場邊已擺滿了攤子。中秋沒有月亮並不重要,中秋豈能沒有月餅呢?大清早的,路上的行人不時停下來,圍了上去。看到月餅,我覺得中秋一下子撞到了自己。但是,我沒有想月餅,我想到了小時候,一家人坐下來吃了晚飯後,父母親就把葵花、花生裝進了我們的衣袋裏,然後,我們就去偷老瓜,煮老瓜吃,在橋頭的大院壩唱月亮婆婆……長大了,我不知道小時的記憶究如此刻骨銘心,一到中秋,我就想起來了。

今早就一個材料,我很快就做好了。坐在電腦邊,我掏出了手機,就短信來。中秋節到了,我們不能在一起,不能面對面地向親人朋友們說一聲:中秋快樂!讓既看不見又摸不着的電波,送去我的祝福。很快,我就收到了回覆,我師範時的一位友人,他這樣說:祝我們這些表面風光,內心彷徨;容顏未老,心已蒼桑;比騾子累比螞蟻忙的同志們中秋節快樂。

時間過得很快,一早上就這樣過去了。下班了,天還在下雨。回到家中,兒子已放學回家了。妻在小城邊緣打工,中午不回家。從冰箱中擡出盛菜盛飯,在火上一熱,我和孩子狼吞虎嚥。

下午上班,又寫了一個材料,回到家中,妻和兒子去了岳母家。家中只有一人,煮了一碗麪條,吃了。

天黑了下來,雨停了。走在小城的街道上,擡頭看天,除了桔紅的街燈和高高的屋檐,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遠方的親人打來電話,說家鄉的中秋怎麼樣,我讓他先說異鄉的情況,他說,異鄉的月亮真明啊!我說了一句中秋快樂,就說忙得很,我不顧他的感受,掛了電話。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想,他也不知道我是如何想。

遊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我一直在等月亮,今天是中秋,今夜沒月亮,我知道,我等不來月亮了。但是,這一天,有很多人,幸福的,傷傷心的,他們坐在明如水的月光中,想着,今天是中秋,今夜有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