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爲常用且最爲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爲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採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裏,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爲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爲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着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裏,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裏,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爲文章的論點。

四、細節切入法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啓示人們要“善於借鑑”,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係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方能體現其價值、立於不敗之地的真理。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參加湖北高考的考生請注意嘍,

湖北20xx考語文作文試題現已考後公佈了!

小編特地整理了湖北20xx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供大家下載:

湖北20xx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下載專區

歷史知識: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爲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覈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爲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 (《荷馬史詩》)

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隨筆集》)

5.你以爲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 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愛》)

6.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童年》)

7.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作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慾望的最高峯。 (《高老頭》)

8.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爲我不過是個蝨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 (《罪與罰》)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邊出現了三十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 (《堂·吉訶德》)

10.我並不願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還大,希斯克利夫。我只願我們永遠不分離:如果我有一句話使你今後難過,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樣的難過,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饒恕我吧! (《呼嘯山莊》)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山東萊蕪的九龍大峽谷,峽中谷壑交錯,層巒疊翠。九龍兩條大峽谷組成“二龍戲珠”的景觀外,氣勢恢宏,怪石嶙峋。而景觀內,溪水潺潺,連綿曲折,演繹一幅自然美妙的山水圖。三國時期管輅的《管氏地理指蒙》裏這樣說山和水:山隨水而行,山界水而止。山貴於磅礴,水貴於縈迂。

我生在長江裏下河地區的蘇北東臺,小時候沒見過山,倒是縱橫交錯的鄉下小河,使得水鄉老屋的前後自然以水爲伴。參加工作後,雖然走過、看過不少山,但始終與水有着別樣的感情。在後來捧讀的國學裏,更是領悟到“天下至親莫若水,天下至柔莫若水,天下至堅莫若水,天下至韌莫若水”的精髓。

山重在磅礴,而水貴在縈迂。這是大自然的美,是大自然的色彩,天文、地文是自然界的文彩。而一個人更多像水一樣的寬容、深邃、堅韌、柔和、純淨、百折不回,則是人文。人文乃人類社會賴以健康發展的文化精神特徵。人文是人社會活動中精神、文化、理念及其具有的價值內涵。“人文”的核心是道德、仁愛內涵.其道德、仁愛是對“人”的發現,對“人”本質的認識,對“人”主體性的揭示。

聖者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智者樂水,達於事理而有似於水,智者循水而行,望水而思。“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系水的品質,人的“知行並進,相資爲用”,則是人“不爭”,而重在“行”的可貴。

“靜靜的水”,其實就是一份樂,她在於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雙眼,在於擁有一顆善良感悟的慧心,在於擁有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從容,以水爲融,與水爲樂。

而“流動的水”,給了我們“當你第二次走進同一條河的時候,見到的已不是第一段的河水”的感悟。天心水鏡,水鏡天心,知水品性,悟人生真諦。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通過改造自然,推動了物質生活的改善,這也導致了我們對外界世界的過分關心。

“人定勝天,與天鬥,其樂無窮。”其哲學的釋義是唯物主義。而經濟學在發展的歷程中,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其合理的推理是因爲資源的稀缺性才導致算計與爭奪,導致需求的慾望無限膨脹。而這裏我們需要總結的一個重要原點是,需求應該如何界定,企圖用物質去滿足人的虛假慾望,本身就是緣木求魚,未知甚可。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一個人地位、財富和或可以變,而惟有向水學習,擁有水的心境不能變。君子養源,源清流清。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考生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在歷史與現實中自由馳騁。“大膽的想象”、“幽默的文字”使枯燥的試卷變得妙趣橫生。下面是部分“妙語”:

李煜在唱:載不動,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李清照和李煜一起唱的吧!)

看着天上陰沉沉的天……

考場上,每個考生拿到試卷後都必須做答,其中就有不少選擇題……但是不管考場氣氛是如何緊張,心靈受到的壓力多麼巨大,你都必須做出生死抉擇。(慘無人道的考試!)

就在這時,一倆(注:原文如此)“中風”牌汽車,正好撞到了丈夫身上。

適食物者爲俊傑,適者生存。

映入眼簾的是方格子牀單,白色的牆,以及一點一點往下滴的藥瓶。(藥瓶莫非是瀝青做的?)

“唧”的一聲,我來了個緊急剎車,可是還是碰到了老太太,滿籃子的雞蛋隨風飄舞。(好美的雞蛋!)

大地震來臨的時候……昏天黑日、砂塵飛暴、雞犬狗鳴、亂七八九糟。(我的頭有點亂!)

小舅子疼愛我,經常給我買禮物,這時小舅子對我爸說:“岳父,這個工程……”(我沒有看懂,您搞清楚其間的關係了嗎?)

面黃肌瘦的她媽30多歲就如5歲的外形。

忽然,汽車停了下來,上來了3個年輕人,一臉的不正氣……這時,列車員也發出了警告:“小心扒手……”(坐的到底是火車還是汽車?)

我和大伯分手時大伯對我說了一句:“您真是個好孩子……”(這個大伯還真有禮貌!)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會有意見的。)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有人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裏的話是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些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乍聽起來有些奇怪,仔細想想卻不難理解:後者的話指的是他人已有的看法和研究成果。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而在當今的時代,人們更多地是在面臨這樣的窘境:已有的路走的人太多,不願從衆似乎就意味着無路可走。能選擇另闢蹊徑的人自然有話可說。說得好壞姑且不論,借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說,至少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於無聲處聽驚雷”,人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朝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以文學爲例,如果某個作家的寫法頗有新意,常常會引發讀者熱烈的討論,久而久之,這種寫法便會成爲使這個作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風格。可以說,這是個性的彰顯。推廣到其他藝術領域亦是如此,一些人在他人還沒注意到的方面“各抒己見”,比如齊白石晚年的“樸拙兒童畫風”,豐子愷先生的“似與不似間寫意”都是他們區別於一般畫家的鮮明標記。

通過獨到的言論來彰顯個性並不是大師的專利,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班級辯論裏妙語連珠,在問題議會上仗義執言,在公司策劃中靈感突現……這些與衆不同話語都在向他人彰顯着我們的個性。

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雷雨也是分時節的,有些雷雨來得自然,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些人,都是心中先有了充實的想法,再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即“言動於中而發於口”。而有些雷雨則顯得不合時宜,沒有經過積蓄醞釀就突然爆發。比如現在網絡上的某些公知,以批駁大衆觀點爲樂,也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其言論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漏洞百出。他們追求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而是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博人眼球。這種人也展示了個性,卻讓人不敢苟同。

可以說,“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抵都有展現個性的作用,雖然其影響未必都是正面的。在有着積極影響的那一部分中,有些不僅彰揚了自身的個性,而且具有可以借鑑的開拓意義。彰顯個性可以通過言語來完成,而創新卻離不開的實踐。前面說到不願從衆的人面臨着無路可走的窘境,當他告訴人們他要選擇另闢蹊徑時,其實已經表現出他與衆不同的個性。而只有他真的踏上拓荒的道路,真切感受這條路上的種種艱辛,形成系統的可以操作的想法時,他才完成了創新這一步。我們驚歎於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我們更願意從創新者的實踐中學習生活的智慧。

所謂“無話則長”,其實是創新者向人們分享的過程,在分享中他也會獲得更多的靈感,對原有的觀點進行修正補充。有人說,我們離這些創新者很遠,不,這些人其實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他們的創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都曾有過突然降臨的靈感,其實它們並不是完全偶然的,靈感產生於對生活的實踐。這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自然來源。而然我們都知道,當聽到驚雷一瞬間的驚訝過去之後,人們更期待它能爲我們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們的民族也期待着這樣的人才: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行動將靈感化爲創新的成果。我想,“無話則長”不僅是說的多,更是做的多。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歷年的高考都將語文放在第一場,語文特級教師陸繼椿說,這與語文答卷的“特殊性”有關。由於語文答題的主觀性很強,注重的是自我表述,因此,考完後大多數人會感覺良好,不會因爲“考砸”了而影響到後幾門學科考試時的情緒。

然而,也有專家提醒考生們,對語文學科不能太盲目樂觀甚至掉以輕心。華東師大中文系語文教研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與語文和外語等學科相比,語文高考的成績一直不高。以去年本市高考爲例,語文最高分是滿分150分(2人),英語(論壇)最高分是146分(7人),而語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折算成百分制的話,也僅有88分。

“平淡”需要深刻內涵

語文高考之難難在作文,這也是十分體現語文功力和拉開差距的重要方面。就在高考前夕,有關部門召集全市高三語文教師進行了一次作文批改的集中培訓。負責講課的語文教育專家提出,考生在拿到一個題目並提煉出觀點後,不妨學會自我否定,因爲千人一面的'觀點很難脫穎而出,高考作文思想的創新,往往來自於善問和三思。自20xx年以來,上海高考作文評價年年強調反對華而不實,但所謂樸實,不是語言的平淡無味,“平淡”的支撐恰恰是內容的充實和思想的深刻。高考作文鼓勵在審題正確前提下的個性發揮,無論何種文風,都必須以內容、思想的充實爲前提。此外,還應當堅持寫真實的作文,要有品位,有思辨,體現自己的真實感受。

看清題目真意圖

儘管語文的標準化試題每每會引來病詬,但由於要定分數高低,並以此來區分考生,所以,儘量使自己的答題與“標準答案”趨同,就顯得十分重要。華東師大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說,考生們在拿到試卷後,不妨多花點時間揣測一下題目的真實意圖,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性的還是開放性的,而不能簡單地只從題目的字面上去理解和作答。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好習慣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後導致庸碌無爲。一個羣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爲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有了對手,纔會有危機感,纔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只有等着被吞併,被替代,被淘汰。

1987年,75位偌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在 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學者答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測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用自己的毅力與恆心來約束自己。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我們應該把幼兒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發揚光大。在幼兒時期形成的良好習慣(或品德),現在你還剩下多少呢?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1、愛我所有

有一天,俄國作家索咯古勒對列夫·托爾斯泰說:您真幸福,您所愛的一切您都有了。托爾斯泰說:不,我並不具有我所愛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愛的。

人們都渴望有我所愛,豈不知,愛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2、背對背的服務

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學家和一個年輕的歌星同機到達某市。他們走下飛機舷梯時,歌星被圍得水泄不通,而老科學家則孑然一身,無人問津。事後有人爲老科學家鳴不平,但他卻說:歌星是面對面地爲人民服務,我們卻是背對背地爲大家服務。面對人羣,怎能思考和試驗?

3、尋找龍影

朱平曼喜好劍法,總想練就一身獨步天下的絕技。他聽說有個叫支離益的人善長屠龍之術,便趕去拜支離益爲師,立志將這種人間稀有、世上少見的劍法學到手。他苦學苦練了三年,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終於他的屠龍劍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便辭別了老師,開始仗劍闖蕩江湖,希望殺盡天下害龍,顯姓揚名。然而他四處尋覓卻找不到一條龍的影子。其所謂的一身絕技,最終也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4、由迷茫到徹悟

這是一則禪宗故事。從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練就一身超羣的劍術,便千里迢迢來到一座仙山求教於一位世外高人。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後,便說:我決心勤學苦練,請問師傅需要多久才能學成下山?師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長,就說: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繼日,需要多長時間?師父說:這樣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驚:爲什麼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師父不答。少年又說: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拼死拼活修練,爭取早日成功。師父說:那麼,你就得跟我學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終於大悟。

5、決定勝負的銅錢

這是禪宗裏的一個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一次,他率軍對敵,但雙方兵力懸殊,他的全部人馬只及對方十分之一,因此衆將士有點信心不足。這位將軍就到一座廟裏求神問卜,然後,他取出一枚銅錢,當着衆將士說:勝負在天,就讓神靈決定我們的命運吧!如果銅錢落地後正面朝上,神將保佑我們戰無不勝;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讓我們失敗,我們只有聽天由命。說着,將軍輕輕向上一拋,銅錢落地,正面朝上,頓時全軍欣然。接着將軍又拋了一次,還是正面向上。這樣,將士們歡騰雀躍,士氣大振,終於獲得全勝。凱旋歸來後,將士們紛紛提出要感謝神靈的保佑。這時,將軍纔拿出銅錢讓大家看,原來,這枚銅錢的兩面都是正面。衆位將士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們獲勝的不是神靈,而是自己。

高考語文作文 篇10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裝扮成街頭藝人在一個地鐵站裏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鐘。在這45分鐘裏,大約有20xx人從這個地鐵站經過,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有20人給了錢就匆匆離開。這位演奏家總共收到了32美元。而幾天前,他在劇院演出的門票被搶購一空,要坐在劇院裏聆聽他演奏同樣的樂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