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合六篇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高考話題作文集合六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任何看似愚蠢的東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爾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畫家米開朗其羅曾完成了一件曠世傑作“大衛像”。但是據說雕刻大衛像所用的這塊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評得一無是處,有些人認爲這塊大理石採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紋路不夠美,用它絕對雕不出好的藝術品,總之它被批評爲一塊不受人賞識的普通石頭。

但是,當米開朗其羅以獨特的眼光,和這塊人人都認爲無用的大理石相遇後,它就成爲舉世矚目的“大衛像”了。

周圍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許都隱藏着不同凡響的智慧。讓我們成爲別人的米開朗其羅,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要求以“賞識”爲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賞識,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和讚揚,同義詞有欣賞、讚賞。賞識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20xx年高考作文熱點話題:學會欣賞20xx年高考作文熱點話題:學會欣賞。如我們可以欣賞自己,也可欣賞別人;還可以欣賞多彩的生活、多彩的自然;欣賞永不言敗的人生等等。這個話題很寬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且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同時,賞識是一種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與欣賞,也是一種激勵和引導,可以使人悔過自新,揚長避短,更健康地成長和進步。其實,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賞識,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賞識別人。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轉折》、《包容》直到《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有一位年邁的富翁,他非常擔心自己的財產會害了兒子,爲此,向兒子講述了他白手起家的故事。兒子很感動。他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一種樹木,這種樹能散發一種濃郁的香氣。他滿懷信心地把香木運到集市上去賣,可是卻無人問津,他爲此深感苦惱,後來看到隔壁攤位上的木炭很好賣,就決定把這種香木燒成木炭來賣。結果被搶購一空。他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父親,父親聽了竟不由得老淚縱橫。原來,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塊,價值就超過一車的木炭。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沉香“,只是往往不懂它的珍貴,反而對別人手中的“木炭“羨慕不已,最終讓世俗的塵埃矇蔽了自己智慧的眼睛。

----題記

不知不覺中,我從漫無邊際的黑裏探出了頭,竟被乍到的陽光刺痛了雙眼,一個紅色的圓盤懸掛在上空,四周靜悄悄的。

我是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沉香樹,這是我來到新的世界的第一天,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新奇而又那麼的平淡無奇。樹們都在拼命地攫取那圓盤的光芒,瘋狂地向上生長着,變粗,變長,變的更香,變的更珍貴。

時間匆匆地向前趕,我還來不及哭,來不及笑,來不及體驗這個世界的一切世態炎涼,就一不小心的長大了。當然還沒有大到魁梧的地步,因爲周圍的樹們都在用濃郁的香氣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相比那些香氣,我的確是微不足道的。

雖然我很卑微,但我知道我並不平庸,我也在努力地生長着。總有一天,周圍所有的樹們會感到會感受到我的存在,我一定會成功的!在某年某月某日圓盤的照耀下。

我也有媽媽,這是當然的。像所有的媽媽一樣,她一直在用愛灌溉着我;但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我不理解她的那份沉甸甸的心。因爲她總是讓出一片天地,那紅豔的光芒從圓盤上直刺我幼弱的枝葉,很疼;可我分明地看見別的媽媽都是用濃郁的樹陰庇護着她們的孩子的,小心翼翼。

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我終於見到了人,我看到了人的眼睛,堅定而又悠遠。樹們沸騰了,拼命招搖着粗壯

的枝葉,那人來到媽媽面前,滿意地點點頭,拿出一把斧子,開始砍樹,別的樹紛紛開始嘆息,媽媽笑了,對我說:

“孩子,咱們沉香的幸福就是有人發現並賞識我們……"然後媽媽被帶走了,帶向了遠方,我知道她是幸福的。

在一個個平凡到窒息的日子之後,我長大了,真的長大了。

我遇見了他,同當年那個人有着一樣的眼睛,卻不是同樣的眼神,凌亂而急噪。他發現了我,我高興極了,以爲

屬於我的幸福終於來臨了!那耀眼的光芒!

我被他拉到集市上出售,卻無人問津,可我知道,我是屬於他的,只要他堅持。但是,急於求成的他終於禁不住

了,在一個安然的午後,他用一把熊熊的火焰點燃了我,望着那一點點黯淡下去的圓盤和我的殘體,我哭了,我一瞬間明白了許多的無奈與蒼涼。

原來那圓盤並不是我所以爲的太陽,而是他那一顆紅豔滾燙的心!原來我一直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生長,

長大最後毀滅的啊!

我失敗了,在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的心裏。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蒼黃的燈光下,我的筆在倉皇地揮舞着。靜謐而凝重的夜,只有筆與稿紙摩擦發出的沙沙聲,細微而瑣碎。

驀地停筆,看看那些由浮躁抽象幻化而來的雜亂的線條,又看看那稿紙首行居中的作文題《望星空》,心底泛起的竟是些許的困惑與吶喊的衝動,索性擲筆,仰首看看那真實的星空。

深邃的夜空中,零星地散佈着幾十顆星星,靉靆的陰雲時而掠過嵌在天幕正中的皓月,皎潔的銀色光輝使周圍小塊夜空讓人望眼欲穿。那些刺破星空的枝幹上彷彿掛上了幾粒孤星,它們恍若眨巴着眼睛在注視着我。

呵,沒想到這會兒也會有這久違了的童真的想法,乃至打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哈欠,纔想起那稿紙上成行的方格還等着我填寫。

提起筆,剎那又放下了。

是的,我不願再重複那些陳詞濫調,不願再去寫那些千篇一律的學生作文,不願再用那些氾濫的詞彙去矯揉造作,刻意求工,亦不願再非難自己,由星空去慨嘆諸如人生有限時光飛逝宇宙無窮一類動輒牽扯及生老病死的腔調。

在這樣一個稗史小作汗牛充棟的時代,充斥我們視野的,盡皆"××與×××第一次親密接觸"亦或"×××與×××驚傳緋聞"一類噁心的詞彙,使人不免質疑:莫非現代漢語真已到了山窮水惡的境地?!

又一次擡頭仰望星空,已是孤星殘月,流雲飄忽。就是望着這樣一片廣袤的黑色,我該怎樣完成那篇《望星空》?

每天過着幽囚般兩點一線的生活,在四方形的一塊校園裏,我們的作文還必須新鮮,要學會"體味生活","貼近社會",還得穩產、高產,除了扭捏作態胡編亂造,我們怎麼去"產"?而校園作文又有着太多太多的禁錮,過於鮮活的不能寫,寫抨擊醜惡的文章也大受限制;我們惟一的模式,就是那些上世紀楊朔等人的風格,惟一變化的就是在結尾大放厥詞,以表達自已的宏圖壯志,還洋洋自得以爲自己妙語天下。

因爲我們能見到的惟一能讓恩緒馳騁的,只有校園上方一塊四方的天。

冰心女士的小詩集《繁星》之所以頗受歡迎,我想最主要的是因爲那裏面都是放蕩無羈天馬行空的臆想。這也正如繁星的特點,無序地散佈,亦有一種凌亂的美;星光雖弱,然而讓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倘若把一顆顆星粒依次放入那些成行的方格,恐怕我們的感覺都是那跟電燈泡差不多吧?!而我們還會有那麼多純真的遐想嗎?!

而現在,有時我偶見一顆流星刺破陰霾劃破流雲而過,惟一能抽象聯想到的,只是二次函數拋物線。

再一次窺望星空,陰霾已散開,皓月當空。

遠方迷茫而濃重的夜,一陣曠遠雄渾的午夜鐘聲破空而來。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擠是一種狀態,無數人擠在紛擾的城市,擠在狹窄的路上,擠在人口日漸膨脹的世界:擠也是一種行爲,摩肩接踵是一種擠,競爭進取也是一種擠。有人說,中國的90後無法迴避一個擠。擠既讓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勵人爭先恐後,不斷奮鬥。

請以擠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0xx屆枝江一中第三次模擬測試題)

寫作提示

這是一個關於擠的獨字類命題作文,有關擠的基本涵義有:①緊緊挨着;②在擁擠的環境中用身體排開人或物;③用壓力使物體從孔隙中排出。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管窺命題者的意圖,當擠成爲一種社會實際狀況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因此寫作的重心應該是關於擠的感悟和思考。我們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擠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種不甘示弱、奮勇爭先的精神。而這種擠的態度和精神則是時代的需要,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需要,唯有擠人生才能煥發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評我們(一個民族)特別喜歡擠的心態,指出這種擠其實反映出的是我們(民族)素養上的一種缺陷等等,給人們(民族)下一劑猛藥,喚醒一味盲目去擠的人們(民族)。也可辯證立意,既肯定擠的積極意義,同時也可指出擠的不足。

閱卷手記

在閱卷中,我們發現,這次學生得分高低關鍵取決於立意的高與下、聚與散,本文的立意不在於寫什麼是擠,而在於寫擠悟出了什麼,要有真切的體驗,要有所感悟,具體表現在:

1 形式上是關於擠的文章,但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比如有些同學空談擠是什麼,卻沒有對擠的原因和意義等理性分析,比較膚淺。

2 立意低幼化,無新意,沒有引人思考的東西。比如,不少同學選擇擠油、擠公汽等膚淺沒有拔高的立意,讓人無法回味。

3 所舉材料遊離題目,張冠李戴,牽強附會。比如,有同學寫李白因爲擠才寫出了詩百篇,司馬遷因爲擠才寫出了《史記》等等,這明顯是偏離題意的。

4 出現仿作和宿構的文章得分在二類以下。

例文一

孫金立

小玉老師到這個偏遠山村的第一天,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暢與寧靜。是啊,在這個人煙稀少、貧困落後的山區,不再有城市的繁華擁擠,她覺得好輕鬆。

然而,輕鬆只是暫時的,她需要在這個山村裏支教,要呆上好一陣子,她必須忍受這裏的艱苦生活。儘管,山裏的風景很美。

距離上一個支教老師離開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小玉老師來到這裏的消息傳開後山裏的孩子又才重新背上了書包,走進了山村裏唯一的一所學校,其實算不上是學校,幾間破破爛爛的土房子便是教室,上學途上隨手撿的木板子便成了課桌,沒有凳子,孩子們便盤腿坐在地上

小玉老師登上那個用黃泥堆砌的講臺的第一天,便使這些山裏的孩子對她充滿了喜愛,她教他們識字、數學、用很好聽的聲音朗讀課文,和他們一起做永遠也玩不厭的遊戲小玉老師不嫌棄他們,他們覺得小玉老師就像個姐姐一樣。

然而小玉老師發現,每次上課時,總有小腦袋在窗子外邊兒探着,望着教室裏的一切,她問班裏的孩子是怎麼回事,一個女孩子對她說:老師,有好多小朋友都想來聽你講課呢,可是家裏窮交不起學費

從那以後,小玉老師講課聲音愈發洪亮,如天簌之音傳出教室,窗裏的孩子認認真真地聽着,窗外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拼命的擠着,都想靠着土牆和窗子,聽清小玉老師講的知識,他們擠在一塊兒,身子都傾向着教室,似乎是他們那一個個瘦小的身軀在支撐着土牆,沒有一個人因爲被擠痛或是擠得喘不過氣兒來而大聲叫喊,他們都靜靜地,仔仔細細地聽着。小玉老師的心裏有什麼東西被扯了一下,在城裏,只有公汽或是市場纔會出現這樣擠的狀況,吵吵鬧鬧,喧囂不已。教室外的土地很廣闊,像一片海,可孩子們只是在教室旁擠着,擠着

小玉老師停住了,她用餘光看了一眼窗外的孩子們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小玉老師怎麼突然間打住了。他們仍保持着微傾的姿勢,互相擠着。小玉老師跑出教室,看着他們,他們呆住了,不知所措地望着她。小玉老師用她那溫柔動聽的聲音說:孩子們,不用再在外面擠着,進去聽吧幾秒鐘的寧靜,窗內外的孩子們歡呼雀躍起來,他們擠着小玉老師,擁着小玉老師,踏入了教室。教室也不大,他們擠在一塊兒,縮短的卻只是心靈的距離,小玉老師和他們擠在一起,卻也不覺得壓抑。

小玉老師看到擁擠的教室外,田野裏,金黃的油菜花擠滿了一地

評點

這篇小小說,讀來令人感動。

從內容角度來看,作者以支教爲場景,從語言、動作、環境等多個角度刻畫了小玉老師的溫暖、孩子們的質樸。選點雖小,張力卻極大,真情直逼人心,這一項可以得分19分。

從表達方面來看,在敘述視角轉換巧妙自然之外,作者善於描寫與渲染。環境描寫,情感真摯,主題突出。此項得分得分18分;

在發展等級方面,文章情感真摯,敘事生動,只是主旨雖然切題,但略顯平常,此項得分17分。

綜合以上亮點和不足,根據評分細則,模擬評分如下:內容19分+表達18分+發展17分:56分。

例文二

徐磊

一家五口窩在百來平方米的屋子裏,確實有點擠。

早上起來,小小的衛生間擠滿了人。有的刷牙,有的洗臉,有的梳頭。我喊了一聲:上學要遲到啦!只見媽媽拿起鏡子梳子走了出來,爺爺端起刷牙的水杯退後了。讓出的位子恰夠我舒展全身。唉,擠啊!

逢年過節,家裏就要整改了,移開沙發,搬走櫥櫃,鋪上圓桌擺上椅凳,夠一桌兒。要是遇上什麼喜慶的事兒,來的客人多了,裏三層,外三層,圍個滿滿堂堂,酒足飯飽之後,拉拉家常,話話裏短,鬧哄哄的,好不熱鬧。

由於屋小,我和爸媽住在一個房裏。隨着年齡的增長,學業負擔的加重,我經常抱怨睡不好,晚上只要有一點大的動靜,我都會被吵醒。後來,漸漸地,夜晚被吵醒的次數少了,自己睡得也香。一天晚上,雖然早早的躺在了牀上,卻也睡不着。之後,夜暮更深了,或許是十五,皎潔的月光靜靜地瀉滿了整個房間,爸爸提着鞋光着腳悄悄地走進來,沒有開燈,沒有嗒嗒的拖鞋聲。雖不是嚴冬臘月,但地板也如冰層,絲絲涼意浸入爸爸腳底,也浸入了我的心。

又是深夜,媽媽上夜班,依舊是未開燈,依舊是提着拖鞋,光着腳,悄悄地,推開房門,出去了。

還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爸爸媽媽都這樣走過來,開始一直抱怨睡不好的我該是多少慚愧。雖然擠,卻也能包容爸爸媽媽無盡的愛。

爺爺常常私下跟我說,要是他和奶奶一開始就和我們分開回老屋住,現在爸爸媽媽也不用如此操勞。爺爺說每當他看到爸爸早出晚歸,勞累的樣子,他就不忍心了。爺爺奶奶老了,仍和我們擠在一起,支撐着這個家,爸爸媽媽上班後,家裏大小事全部都是爺爺奶奶來做。一家五口擠在一起,雖然小,卻很溫馨。

擠在小家裏,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上一輩對後代無私的奉獻與愛,我也真真切切享受着這溫馨的愛。

擠是一種狀態,一種溫馨的狀態,身處擠的環境,享受擠帶來的歡樂與感動,更是一番別樣的風味。

將來的某一天,我有能力買一座大房子時,一定要接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找一找擠的感覺,找一找幸福的味道。

評點

這是一篇情感真摯、溫馨感人的考場記敘文。其成功之處在於:

在內容方面,全文緊扣題意,聚焦家庭中的生活片段,描寫了一個溫馨、快樂的小家,凸顯出擠是一種溫馨的狀態這個主題!此項得分18分。

在表達方面,文章運用對比、先抑後揚的手法讓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注重細節描寫,增強了可讀性。此項得分18分。

在發展等級上,文章語言鮮活,敘事生動,此項得分18分。

根據評分細則,模擬評分如下:內容18分+表達18分+發展17分=53分。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我是個山裏娃。

山裏娃和城裏娃不一樣。城裏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裏娃沒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幹農活。

山裏娃和城裏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裏娃還是城裏娃,大家總有一種期待。

城裏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山裏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大山,變成個城裏娃。

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城裏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裏娃,爲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山裏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爲要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裏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裏醞釀、發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揮着鞭兒,牽着繩兒,吆着牛兒,上山去了。

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牛吃着草,不時東張西望,哞哞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琅琅的讀書聲,和着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多麼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裏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裏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憑着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華的長安站穩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於是,懷着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衝浪,不是一種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越近了。

城裏娃,你們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城裏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的血脈。

因爲,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