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錦集6篇

精選高考作文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高考作文錦集6篇

高考作文 篇1

題目: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40年來,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着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xx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評析:

今年高考全國卷III的作文題是一道給出材料的半命題作文。題目的材料首先從高考恢復40週年這點出發,講高考的意義和40年來所取得成就,講高考對全國幾代青年和無數家庭的影響,然後用一句“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xx的高考考場上”作結,激起考生的寫作衝動,並且給出對作文命題的限制條件。應該說,這道題符合新課標對高中生寫作能力的要求,緊貼考生生活和思想實際,難度適中,並且可以從作文中發現“立德樹人”的高考作文指導思想在考生思想實際中的體現程度,也能考查考生思考的嚴謹與思維的深度,因而是一道不錯的作文題。

在高考考場的實際狀況中,考生看到這道作文題,應該不會被嚇到,而是會發出一種放心的微笑。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題目對作文標題的限制,可能會有不少考生在閱讀試題時將“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漏掉,這就犯了審題的大忌。殊不知,今年全國卷III的這道作文題,貌似容易,實則錯就容易錯在這裏。這個“半命題”是就是所謂的“任務”,構思時必須先確定好副標題:是寫“我看高考”呢,還是寫“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別大矣!

如果確定寫“我看高考”,重點就在“看”,要談對高考的看法,最適宜寫議論文;如果確定寫“我的高考”,重點就在“高考”,要寫出我和高考的關係,可寫議論文,也可寫記敘文,還可寫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確定了這一點,才能接下來進一步思考文體問題和選材問題。

寫議論文,要先確定論點:你對高考的看法是什麼或你和高考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然後再選擇論據和確立論證方法;寫記敘文和抒情散文,都必須確定文章所反映的觀點或中心思想,然後或記敘幾件事,或編擬一個或幾個小故事,或抒發你對高考的複雜感情,等等。但是,不管寫何種文體,最好都應該先根據作文題中所提供的

立意角度:

1、高考一直影響着我的中學生活。

2、從我幾年來爲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淚水的角度寫。

3、從高考爲國選材,推動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社會進步的角度進行分析。

4、從牽動全社會神經的角度進行分析。

高考作文 篇2

病症一:走題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種:

1.課外閱讀量太少,閱讀面太窄。

2.審題粗心,不能認真閱讀考題。

3.辨析能力不強,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對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一則材料提供給考生,可寫的東西很多,但是命題者的意圖是什麼?這段材料主要想告訴我們什麼?考生如果沒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會出現走題現象。

5.寫作時缺少對寫作過程的監控策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作家在完成對某一人物的塑造時,出錯率較低的人往往在寫作過程中有監控策略,而出錯率較高的人則缺少這一點。因爲缺少過程監控,所以常常會出現半路偏題的現象。

二、病文診斷

[題目]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請根據上面這則寓言,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爲什麼人們對一個身體有先天殘疾的人不能採取寬容的態度,梟也想有悅耳動聽的歌聲,一如殘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樣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們爲什麼這麼苛刻,非要去歧視別人,打擊別人呢?梟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並且想通過遷徙躲避這種歧視,而別人爲什麼不能看到這一點,非得將歧視進行到底呢?學會寬容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進修的功課,只有寬容,社會才能和諧,時代才能進步與發展。

[病文分析]

這則故事的主旨是什麼?毫無疑問,命題者不是要我們談寬容問題,而是告訴我們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身缺點的道理。因爲材料重點在鳩的一句話: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寫文章要在話題材料的關鍵語句上動腦筋。

三、療治技巧

那麼如何避免走題、偏題現象呢?筆者的建議有兩點:

(一)監控。即看到題目後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幾個程序:

1.養成用筆畫出話題材料中的關鍵詞的習慣;

2.畫出關鍵詞後,要輕聲讀一下,並確認無誤;

3.養成將關鍵詞的近義詞與關鍵詞辨析的習慣,找準寫作主旨;

4.如果是話題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務必爲話題或材料出三個(至少兩個)題目,然後想一想:命題者的目的是什麼?比較哪一個題目更切合話題或材料,然後選出最佳的題目。

(二)緊扣。即確定了關鍵詞或準確定位主旨後一定要記住:

1.引論部分必須扣住關鍵詞,組織好中心句,即論點必須清晰;

2.每段都必須突出關鍵詞;

3.每一次舉例後,都必須析例,在析例時,別忘了突出關鍵詞;

4.結尾一節要學會以關鍵詞爲中心,構造壓縮性排比句。

病症二:結構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場作文時,由於時間緊,往往寫得比較匆忙,就有可能會出現諸如結構無序、局部結構不完整或結構不規範等情況。其原因在於:

1.在寫作前缺少精心設計;

2.在構思佈局階段,缺少辯證思維;

3.平時寫議論性文章較少,或者在寫作時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

4.對高考作文特別是議論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體不限的要求,也要讓閱卷老師看到你的結構功夫,結構太過簡單,怎麼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診斷

[題目](20xx年高考浙江卷)

在漢語裏,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文章片段]

說話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情。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一旦口不擇言說錯了話或說了不合適的話,後悔都來不及。哪怕你本無意只是聽者有心也不好。

有個笑話:一個人請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一個按時到席。等了一會,東家急了:怎麼該來的還不來?朋友一聽,心想這不是說我不該來嗎,就走了。這時恰巧又來了一個朋友,東家就對他說:真是不該走的又走了。第二個朋友一聽也不高興了,心想那該走的就是我嘍,於是也走了。最後,那個東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氣跑了。

[病文分析]

作者舉例來說明說話需要三思,這個例子非常好,但是,作者舉完例子後就結束了,這樣的局部結構顯得不完整,缺少什麼呢?缺少例析。我們可在事例後加上這樣一段:你看,東家好心請客,最終卻一個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還在於他說話前沒有三思,隨口說出的話又不能更改,最終導致事與願違。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後言的話,我想結果一定如其所願,主客皆大歡喜。由此可見,說話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後行啊!

三、療治技巧

  (一)養成作文動筆前運思的好習慣。具體操作如下:

1.一定要在動筆前列出寫作提綱;

2.列出提綱後,要學會思考下列問題:我的結構完整嗎?我的文序是否清晰?我的論證結構是否詳盡周到?

  (二)規範與創新。

規範在我們寫作的初級階段

模式一:橫式結構(並列式結構)

1.概述一個與話題有關的故事(或介紹一則名言),引出中心論點;

2.第一分論點(闡述論點舉例析例);

3.第二分論點(同上);

4.第三分論點(同上);

5.結論:申述論點,總結全文。

模式二:縱式結構(層進式結構)

1.概述一個與話題有關的故事(或介紹一則名言),引出論點;

2.用是的,我們需要之類的語言引出下文(第一層次論述);

3.用我們不僅要我們更需要這類的語言引出下文(第二層次論述);

4.用除了上述兩點外,更重要的是之類的語言引出下文(第三層次論述);

5.結論:申述論點,總結全文。

創新在我們學會規範之後

模式三:縱橫交錯式

1.講述一個與話題有關的故事(或介紹一則名言),引出論點;

2.用壓縮性的排比句闡述論點;

3.第一分論點(舉例+例析第一層次觀點);

4.第二分論點(舉例+例析第二層次觀點);

5.第三分論點(舉例+例析第三層次觀點);

6.用壓縮性的排比句申述論點,總結全文。

病症三:細節失誤

一、病因分析

在寫作過程中,考生常常犯下列錯誤,比如:有時將事例中的主人公張冠李戴,有時引用名人名言不準確,有時對人物的思想內涵把握不準,有時自己添加材料裏沒有的內容進行議論。這些錯誤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爲有以下幾點:

1.讀書時,對重要內容不做筆記,造成記憶偏差。每個人每天都要吸納許多信息,這些信息大多因時間的推移而被遺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留存,而這被留存的一部分如果不及時溫習就會發生差錯。

2.寫作時缺少嚴謹的態度。平時作文中引用名言時,考生應養成通過查檢來驗證所引名言的準確性的好習慣。

3.平時讀書缺少思考,缺少思辨。對所讀內容缺少深度思考,閱讀面狹窄,在寫作時,就可能無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時出現的錯誤源於考生在寫作時的先驗觀念與主觀臆斷。先驗觀念導致其寫作時按照自己的已有經驗信手而寫,主觀臆斷導致其寫作時按照自己熟悉的寫作內容憑空鋪展。

  二、病文診斷

[題目](20xx年高考湖北卷)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宇宙人生的態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爲文、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啓發。

請根據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文章片斷]

居里夫人說過: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不過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做到。我們要決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萊夫人曾經說過: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們就是要做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女人,回到幾十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麼出將入相那隻怕忽然短命或禍事來臨只要出有寶馬奔馳靚車,入有別墅豪宅,我就心滿意足了。而這一切,要靠我們辛勤地梳妝打扮來完成。這,纔是釣到金龜婿的唯一途徑。這些學問,大學課堂裏能教給我們嗎?

[病文分析]

這篇作文據說是0分作文,我們拋開它的主旨不說,單看它的引用,我們就能發現問題。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和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兩句話是不是出自居里夫人和查泰萊夫人之口,這本身就有疑問。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居里夫人和查泰萊夫人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是作者強加給她們的。前者是一句當代俗語,後一句話用自拿破崙的話男人靠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考生隨手瞎編名句造成的細節失誤定會影響閱卷者的閱讀心情,這樣的作文分數怎麼會高呢?

  三、療治技巧

爲了避免細節失誤,筆者建議:

(一)平時養成嚴謹求實的讀書習慣。

1.準備摘錄簿,隨時摘錄自己認爲有用的作文材料,同時在摘錄時,學會分類,便於檢索;

2.平時作文遇到引用時,一定要認真核對原文,不出差錯,日久天長,準確率會越來越高;

3.養成思辨式讀書的好習慣,讀透一位人物(作家、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等),對其生平、思想、成就瞭如指掌。

(二)注重掌握一些應試技巧,比如,當我們記憶不清,但是又需要引用時,我們可以採取間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號,而是採用大意概述法,比如某某曾經說過這樣意思的話,或者古人有言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之類,這樣,閱卷者就不會對此產生疑問。當我們不記得具體人物是誰時,我們可以採用模糊法,比如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有一位君主來代替某具體人物,這樣總比你寫錯好得多,它至少說明你的謹慎和誠實。

高考作文 篇3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美國《福布斯》雜誌在美國最富有的400人和另外1000名中低收入者以及窮人中做了以“幸福指數”爲專題的比較調查,讓他們從1到7選出1個數字,1代表“我感覺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覺非常幸福”。最後,統計結果顯示,流浪漢的幸福指數爲2.9,超級富翁爲5.8。有專家對居住在寒冷的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和生活在簡陋骯髒草棚裏的肯尼亞遊牧民族馬賽人也做了類似調查,結果他們的幸福指數都是5.8。

要求:(1)全面來理解材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2)題目自定,問題自選,立意自定,但不能寫成詩歌和劇本。

(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4)不少於800字。

【思路點撥】用比較法審題。流浪漢富翁因紐特人馬賽人幸福指數2.95.8結論

①有財富纔有幸福結論

②物質資料是幸福的基礎結論

③幸福不在於財富多少結論

④艱苦甚至惡劣的環境不是獲得幸福的障礙結論

⑤無人關愛會缺少幸福。

高考作文 篇4

中國有一句話,叫“多年媳婦熬成婆”。中國官場有一個詞,雲“熬資歷”。又有這樣一個笑話:

“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魯迅握過手,和郭沫若合過影,和一衆元老留過念,到了現在,把知道你底細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學無術,也能混一頂‘國學大師’的帽子。”

從以上三事,我大膽抽出一個概念,姑且命名爲“熬文化”。這“熬文化”的影響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其一爲“不抗爭”。媳婦位卑,自然該受婆婆的壓制。而面對可能的欺壓,不反抗,反而要熬。只求一味隱忍,而不去改變,熬到自己成婆以後,再去欺壓自己的兒媳婦。更甚,不只於婆媳關係,大約熬得久了,衆人都熬出了媳婦心理,遇到困境,只知要熬而不求改變,似乎如此便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我深怕當今的中國人,還在被這“熬”字影響着。

其二爲“不做事”。要想獲得地位、財富,不靠努力奮鬥,反倒靠熬。評定功勞,也不靠誰做的事多,而是靠誰熬得資歷老。長此以往,老人處處擺架子,標榜自己的老資格,而新人處處唯唯諾諾,羨慕着老人的老資格,正經的工作,反倒沒有多少人認真去做了。無論工作做得好與不好,最終認功行賞,還不是按資排輩?每個人都只想着熬死別人,又怕着自己被別人熬死。

最精於此道的,大約是大明嘉靖、隆慶朝的內閣首輔徐階了。此公最大的功績,便是鬥倒了奸相嚴嵩,方式卻是熬!熬到嚴嵩八十餘歲老眼昏花一舉功成,此前卻做了十餘年嚴嵩的助手,裝了十餘年孫子。上臺後人稱“甘草國老”,----所謂甘草,百病皆可入藥,卻無病可醫。以此諷其人只知和稀泥,於國無半點益處。

我也深怕當今的中國,還在被這“熬”字影響着。

其三爲“支配”。我熬成了婆婆,自然有理由去支配媳婦。我熬成了資格老的,自然有理由去支配資歷淺的。或有憂患者,慮於媳婦、小子,資歷淺的怎麼辦,答道:“無妨。子子孫孫無窮盡,總有更小的的受他們支配,只要他們肯熬。”

我更深怕當今的中國人,還在被這“熬”字支配着。

曾讀到文字激光照排系統發明人王選博士的演講,他說:“我提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要再拿獎了,把機會讓給工作一線的年輕人。”

我多麼希望中國的老人們都能像他一樣,不再求年輕工熬資歷,而是爲他們創造一個能放開手工作的環境!

我也多麼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能意識到:我們不要熬的文火,我們要直接加熱的武火,我們要用自己的熱情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高考作文 篇5

作文開頭的方法技巧口訣

解題鋪陳明中心,開門見山點話題;

引用名言現文采,巧用詩歌顯詩意;

故事寓言倍新鮮,排比反覆鋪文氣;

設問開篇無沿邊,對比映襯突重點;

欲揚先抑開胃口,抒情議論氣不凡;

環境描寫託氣氛,歌詞開頭徹雲際;

倒敘開頭吸讀者,新穎動人切題體。

卒章明旨畫龍點“睛”

作文的最佳結尾法

考場文好的開頭能“醒”人眼目,讓入神怡;好的結尾更能在“最後一響”之時再次感動閱卷者,使之出手慷慨,從而獲得高分。

爲了避免離題之虞,考場文最佳的結尾法要數卒章明旨,畫龍點睛。或許有同學認爲,畫龍點睛就是在收筆時把“文題”或文題中的“中心詞”“點”進去,能照應頭就是了。其實,畫龍點睛中的“睛”不盡指“文題”,它應是“題旨”。而點擊“題旨”的方式又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以“情”顯旨,以“理”顯旨,以“志”顯旨等等。

一、抒發胸臆,畫龍點“情” 的結尾以高昂的筆調抒發情懷,從而表達自己的寫作意旨,它能撥人心絃,感人肺腑。例如朱自清的《春》,其題旨是: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它的結尾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段中用了三個比喻,它用熱情洋溢的'筆觸讚美了春)(“新”、美”、“力”三個特點,這正與題旨契合,它能卒章明旨,讓人震撼,餘力無窮。考場文《老師,只有您站着》,題旨:歌頌讚美老師。結尾:“在我們坐着的時候站着,在我們站着的時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師。您一生都是這麼站着,站在我們面前,站在我們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風化的豐碑!”其字裏行間飽含讚美之情,歌頌老師是一座“永不風化的豐碑”。它以“情”顯旨,撼人心扉。

文尾寫“情”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以景寫情來畫龍點睛的,如考場文《我想有個家》的結尾段:“秋風依舊蕭索,枯黃的葉子飄零一地。我拾起一葉落。十心不住地顫抖:‘落葉啊,你也有家,你終於回到白己的家了。’淚,禁不住潸然而下。遙望茫茫的秋野,一派落寞,秋風中潘美辰的歌聲依舊時斷時續地傳來:‘我想有個家……’”它用落寞、蕭條的秋景反襯出我想有個溫暖的家的心境;有引用古詩詞、名言警句來抒情點睛的,如考場文《母親》的結尾:“我的心暖暖的,這是娘給我的溫暖。遙遙地,耳畔忽然響起那首曾令我無數次震顫的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它借用撼人千古的不朽詩句來宣泄愛母之情;還有用夢境寫情來畫龍點睛的,如《荔枝蜜》的結尾等等。

二、揭示主題,畫龍點“理” 不少在事情敘述完結之後,結尾處來一番就事論理,它有揭示主旨,畫龍點睛之作用。例如馮驥才的《珍珠鳥》,它寫的是小珍珠鳥起先離“我”較遠,它害怕“我”,後來見“我”並不“傷害”它,便一點“挨近”,最後它居然跳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桿轉圈圈,啄筆尖,甚至伏在“我”的肩頭打瞌睡。這樣,這種“怕人的鳥”不再怕人,而且氣氛和美,於是作者在結尾處來了一句極富哲理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它言簡意賅地點出了的主旨,給文尾塗上了一抹絢麗的霞彩;又如考場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細膩地描寫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澀,再芳醇,最後由茶及人生寫了這麼一個結尾:“或許人生本來就是苦與甜的輪迴,人們不辭辛勞,只是爲了一個美好的將來——爲了將來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種不幸,因爲吃更多的苦,便會有更多的甜,有更豐厚的收成。這就像品茶,越是濃的,越覺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彷彿風馬牛不相及,細一品嚼,它們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澀,再甘醇,而且體味得更深刻,它是主旨的昇華,其語言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表黴心曲,畫龍點“志” 寫作時在結尾處用直率、雄逸的筆觸表露心志,它能使氣勢磅礴,主旨顯明。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作者從“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和“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等三件尋常小事悟出了“生命的可貴”(即的主旨)。作者在結尾處以高揚的筆調來抒發心志:“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爲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這是推心置腹的真情表白,這是熱愛生命的旦旦信誓,的主旨也就在這豪言壯語中表露出來。又如20xx年湖北宜昌市以“燈”爲話題的中考作文中,高分作文《文學點亮心燈》的結尾這樣寫道:“於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選擇了用筆泅渡文學這條深邃的河流。我堅信,我用筆尖畫出的條條道道終究會變成美麗的彩虹,我的心燈會永遠閃亮,因爲文學的火焰永遠和我相伴。”作者用極富質感與分量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我”用筆尖畫出的條條道道終究會變成美麗的彩虹。這正切合的主旨——文學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它能使結尾雄麗而有氣勢.真正起到了卒章顯志的作用。

四、圓臺首尾,畫龍點“題” 作文結尾點題這是衆考生慣用而實惠的手法。的標題絕大多數蘊含着的主旨,當把作文主體部分的“龍身”繡好之後,結尾處塗點“亮眼”,它能使行文收束有力,主旨集中,韻味剛勁。例如20xx年中考江蘇鹽城以“真”爲話題的考場文中,滿分作文《展現真實的自我》的結尾是:“面對生活,我們應該擁有真實的自我。展現你真實的風采,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個筆力遒勁的結尾既點出了標題中的“真實”,又突出了話題中的“真”,它能照應主題,主旨鮮明,富有震撼力!又如20xx年山西太原市在以“祝福”爲話題的中考作文中,某考生在他的《雨夜裏的祝福》的結尾這樣寫道:“今晚的雨啊,請爲我捎去一聲問候,帶去一個祝福吧!”他以深情的筆墨畫龍點“題”,文筆纏綿撼入,從而獲得了考場高分。

卒章明旨,畫龍點睛的結尾方法它能使文筆放得開,收得攏,有時甚至是跑題作文的補救之筆。但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考試中,飽蘸濃墨,給自己的點上有神的明眸。

高考作文 篇6

一次高考作文,既是對考生十年寒窗的迴應,也是對考生將來方向的引領;但無論如何,它承擔不了目前現實教育問題的全部分量。它需要且走且停,等待滯後的現實。

每年高考作文出爐,都像最終被揭開面紗的新娘,免不了被評頭論足。名師評點,作家下水作文,段子手吐槽等等,構成了每年一度的網絡狂歡,其關注度,似不亞於每年的春晚。

關注緣於重視。很少有科目像高考作文這樣,擁有全民認可度,甚至說情結也不爲過。曾經一度有人提議,整個語文考試,乾脆考一兩篇作文就可以了,因爲這是對語文能力最好的檢閱。事實上,一些地區的作文分值,的確從六十分提升到了七十分。

作文,寫文章,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謂文章天下事,很少有其他民族像中華民族賦予文字以如此重要的地位。而高考作文,也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進士制或行卷之風,宋以後更演化爲嚴格的科舉考試製度其實就是考寫文章。如果借鑑榮格的術語,對高考作文的重視,甚或已成了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

也正因爲如此,在中國,高考作文的命題纔會聚焦那麼多的目光,承受那麼多的挑剔與批評。事實上,作文命題並不只是命題者的獨角戲,而是一個少部分考官(命題者)與數百萬考生的對手戲。當批評者和段子手們從美學、哲學、社會性等挑剔着考題的方方面面時,考官們所着眼的,不能是個人才華的表演,而是一個融匯了知識體系考量、不同水平考生的平衡,甚至包含了應試心理學的綜合考量。

具體來說,高考作文命題,首先需要保證考題的科學性。不僅是考題的嚴謹,還包括了要將不同成長背景、不同民族宗教以及可考量性本身等都納入考慮。其次,需要考慮到命題適當的開放性。這意味着既要能給考生以想象、思辨和發揮的空間,還要對這種自由度加以適當限制,通俗地說,不能漫無邊際地發揮,要能放能收。再次,還得考慮作文特定的審美屬性,引導學生能在不太長的時間裏,用形象說話,提供學生多種思維的可能,以及激發學生的文化意識。

從這個角度,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如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神奇的書籤虛擬與現實評價他人的生活等,都體現了對上述三種特徵的把握,包含了命題者的匠心。

但是,高考作文對上述標準的追求,在客觀上,又受限於應試教育的現實痼疾。後者限制了學生知識面的寬度、思辨思維的形成,以及對現實社會的關注。一次高考作文,既是對考生十年寒窗的迴應,也是對考生將來方向的引領;但無論如何,它承擔不了目前現實教育問題的全部分量。它需要且走且停,等待滯後的現實。

因此,段子手們自可以望文生義,插科打諢,或者瀟灑地指摘這也是自由社會應有之義;但同時,守護並發展傳統文化之路,正蘊藏在考題背後,師生們的互動之中。它呼籲着我們的耐心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