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薦】談高考作文四篇

【推薦】談高考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高考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談高考作文四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與往年一樣,昨天高考(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迅速揭開面紗,走進公衆視野,成爲人們最熱烈的議論對象。高考作文的命題,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價值理念和思想情懷。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從整體來看,普遍選擇材料作文,寫作要求也更加開放,除了詩歌依舊不受待見,對文體並沒有太多強調,並且通過“題目自擬”來避免主題先行,讓考生擁有更多觀點自主表達的空間。可以說,今年的高考作文,已經將“開放性”這三個字演繹到極致。

太過開放,當然不容易聚焦。話題不聚焦,也容易產生極大的爭議性。只要看看網上對今年高考作文題的評判,就能感受到什麼纔是莫衷一是,衆說紛紜。相較於以前有些年份各地高考作文或是“一片詩意”,或是在表達某種“共同價值”,今年各地高考作文堪稱風格各異,視角不一。即便是在同題作文中,不同人面對材料,也都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也正是因爲這種不同,網上看待今年高考作文的聲音有着強烈的紛亂感。

舉例來說,被全國卷、陝西卷以及海南卷選用的材料作文“舉手之勞”,講的是船主讓漆工給船塗漆,漆工順便將漏洞補好,後來船主給漆工一大筆錢,感謝他順便補漏洞。並稱他在家人出海後,纔想起來船上有個漏洞,以爲家人回不來了,現在家人卻平安歸來,所以才感謝漆工。無疑,這樣有限的材料,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責任、人性、善良、陰謀,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不同的思考向度與價值角度。

類似這樣的材料作文,今年可以說俯拾皆是。比如,重慶卷的“拯救冷庫工人”,講的就是肉類加工廠一名工人被困在冷庫室,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被一名保安給救了。這個在企業做了35年的保安,僅因爲那名被困工人是唯一每天早上向他問好並下午跟他道別的人,那天,他因爲沒聽到他說“明天見”,才尋找並最終救了他。同樣,這個事情讓人看到的生活,或是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或是一種偶然,只看到人生的不確定。

橫看成嶺側成峯。面對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鋪陳的種種社會情態,社會不同人羣很難形成某種趨同的觀點視角,這本身就是對這個價值多元與文化多樣時代的最好印證。而高考作文,就是一種可以聚攏整個社會不同人羣進行觀念表達的文化載體。

從這個意義上講,你怎麼看待高考作文,要遠比別人怎麼看待更重要。在這樣文化價值多元的時代,看待高考作文,也並不在於一定要從中梳理出某一種符合所有人口味的“大同價值”,越是個體的,往往就越是獨立的;越是獨立的,其實才是真正權威的。那麼,現在,不論你是考生、家長(高考)、老師、學者,如何評判今年高考作文,都得尊重自己真實內心,也只有更加精神自由與人格獨立的文化判斷,才能讓這個時代因爲開放而更有活力。

談高考作文 篇2

一、訓練目標

1、學習選擇凡人小事表現深刻主題的方法。

2、提高選材立意的能力。

二、要點指導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石,正如清代古文家劉大柑所說,作文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儘裏手段,何處設施?而要表現深刻的主題,並非什麼材料都可以信手拈來,必須認真篩選。

中學生閱歷不深,見識不廣,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鄰居、親戚朋友,老師、同學,他們的一笑一v、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印在你的記憶裏,“活”在你心中;他們做的事、說的話雖不起眼兒,卻觸動着你的情感。影響着你的思想和生活。這些凡火小事隨處可見,作文時不必冥思苦想或憑空編造;這些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採擷而來,真情實感會自然流諸筆端,用不着去無病呻吟。可見,身邊的凡人小事是我們作文材料的主體。只是需要我們下一番“尋常中顯本質、微塵中見大幹”的功夫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小中見大”呢?

1、將凡人小事腎千時代的大背景中去寫。

文章立意深刻與否。與材料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有關,要審時度勢,使立意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

2、挖掘凡人小事的內蘊,揭示深刻主題。

有些凡人小事。從表面看平淡似水,但如果能鞭辟入裏,挖掘材料的內蘊,卻能發現深刻的道理。如峻青的《雄關賦》,只寫了登臨山海關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從眼前實實在在的山海關,聯想到心中的雄關—信念。開掘出“對社會主義,對革命事業,對偉大祖國堅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堅固、最強大的雄關”這一深刻的主題。

3、運用象徵的方法表達深刻的主題。

象徵是借形象符號,暗示某種意向的寫作技法。它的終極目的是通過某種知覺和想像的形象的暗示,激活讀者的想像力,使讀者對於形象所富藏的深層意義有深刻的瞭解。象徵手法的作用,一是能表達難以“明言”的主觀感受;二是能給讀者創造廣闊的“想像空間”,增強作品的藝術魅力。如高爾基的《海燕》,着力描繪海燕飛翔的雄姿,將革命者勇敢、樂觀、堅定,渴望“暴風雨”到來等優秀品質隱含其中,令讀者馳騁想像,體會文章的含義。正因爲象徵手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記敘文中,如果能恰當挺用,即使小題材,也可揭示深刻的主題。

當然,“以小見大”的方法決不止以上三個。此外還有“積小成大法”,即將生活中許許多多小材料聚集在一起,可以反映一個“大”主題。如關於雷鋒的報告文學、通訊報道的文章,寫的都是雷鋒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合在一起,便體現出雷鋒的偉大人格。如唐R《瑣憶》選擇了魯迅先生七件小事,表現了魯迅的偉大人格。還有“對比法”,即通過兩個小題材之間的對比,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他在體育補測時,爲了爭名次故意左搖右晃撞人,結果自己沒站穩摔倒了,而被撞在後面的同學卻停下來把他扶起,終於共同到達終點。材料很小。但一“撞”一“扶”鮮明對比,說明了那位同學正直、豁達、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至於運用哪種方法。在寫作實踐中要靈活處理

談高考作文 篇3

摘 要:從高考作文的立意新穎、見解獨到、材料新奇、構思精巧四個方面,簡要闡發了高考作文的創新要領和獲取高分的訣竅。

關鍵詞:立意;見解;材料;構思

作文的創新,是高考要求的一大亮點。它重在考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教育觀,更體現了高考人才選拔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高考作文的創新主要包括立意新穎、見解獨到、材料新奇和構思精巧四個方面,以下逐一闡述。

一、立意新穎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記敘類、抒情類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立意新穎,也可說是“立意高遠”,即“站得高看得遠”。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摒棄平庸或一般,做到與衆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具體的辦法:或藉助想象,展開聯想,創造新境界;或藉助理性思維,寫出思辨色彩,拓展新視野。做到了這些,文章的立意就顯得境界高,新穎而大氣,這是評價一篇優秀作文的一大亮點所在。

二、見解獨到

“見解”,一般是指議論文中作者所持的觀點或提出的論點(在記敘類或抒情類文章中可理解爲作者對事物、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見解獨到,即有個人的獨特理解和看法。要做到這一點,要麼考慮與衆不同的角度,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寫出新意;要麼藉助邏輯推理(類推事理),闡明觀點,得出新觀點。這一點,是評價一篇成功議論文的出彩之處。

三、材料新奇

“新奇”,就是新鮮(時間離現在很近)而又特殊(少見)。要獲得這一類材料,重在平時積累。首先要廣泛地閱讀(包括收看影視劇等),其次要精心篩選那些富有時代感、給人眼界開闊的材料(含家庭、學校、社會、藝體、時事等)。擁有了這些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實際上就擁有了寫作資源,甚至擁有了寫作慾望,因爲這些材料本身就涵蓋了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本色寫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構思精巧

“構思”,就是對文章思路的構想設計;“精巧”,就是別緻巧妙。文章構思的精巧表現爲:或標題的創新(巧用比喻、擬人、詩句等擬題),或情節的曲折有致(有波瀾、有伏筆等),或結構的出新(開頭、結尾的照應,中間的過渡等);或文章技法上的模仿——創新(在模仿中翻新)。要做到這些,重在平時不斷地訓練和積澱,多讀範文,在讀中體會;在讀中仿寫;在仿寫中創新。做到了這些,其實就已經把握了文章的內在結構(線索和思路)和外在形式(結構和層次)。

以上四個方面涵蓋了作文創新的基本內容,高考作文的創新亮點加分也莫過如此。只要掌握了作文創新寫作的基本要領和規律,平時加以練習,持之以恆,我想考生在高考場上一定會奪取高分的。

談高考作文 篇4

客觀事物是曲折複雜的,對曲折複雜的客觀事物進行全面、正確的認識,並且以文章的形式把它恰當地反映出來,不可能是一揮而就的,必須經過反覆研究,不斷地修改,才能臻於完美。修改是對人們思維不周密的一種必要的彌補。古今中外無數成功的事例無不證明了修改在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講“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高考作文的具體情況決定了我們既不可能如魯迅所言,文章寫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複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句”。更不可能像曹雪芹那樣,“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高考是限時作文,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冷處理”,沒有推倒重來的可能性,甚至連最後重新謄抄的時間都沒有。那麼高考作文是否就不存在修改的問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麼,怎樣過好高考作文修改關呢?針對高考作文的具體特點,我認爲在以下三個階段上下功夫。

一、 成文前的修改。

修改往往被認爲是初稿完成後纔開始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修改工作是貫穿在寫作過程始終的。動筆前構思時對提煉主題、選擇材料、佈局謀篇等推敲的過程,都帶有修改的性質。成文前注重構思的修改,可避免文章寫到一半甚至寫成後動大手術,這是考試作文的大忌。變“治療”爲“預防”,這不失爲事半功倍的一種好方法。

就構思而言,此時的修改是對思維的修正。不論作文題目類型如何,接觸到話題第一步工作便是審題、構思,許多考生對這步工作往往是不重視的。事先沒有成竹在胸,匆匆落筆,行文時只能是“腳踩西瓜皮”,無形中加大了成文後修改的難度,而且時間上不允許。構思的工作就像是在腦海中繪就一幅“草圖”,既然是“草圖”必定是粗糙、不完善的,因而就有修改的必要,對它的修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揣摩出題者的意圖,根據命題者規定的話題來確定自己的文章的.主題。把自己認爲最有必要寫的內容限定在某一點上,其它的意思都不必談。那麼這個被限定的意思就形成了主題。然後用一句話把主題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使自己形成一個十分明確的觀點,反覆修改這一主旨句或中心論點句,直至認爲最能體現題目要求,使之成爲統攝全文的“魂”。這樣動筆時就不致出現主題模糊和離題或扣題不緊的毛病。

2.主題確定後,許多材料會在腦海中浮現,對材料進行取捨,首先要求作者有“對象感”,要確定文章的假定讀者對象,從特定的讀者對象出發來考慮材料的取捨、斟酌用語的得體,例如同樣是寫一封信,寫給母親的信和寫給朋友的就應該有很大的差別的;其次要選擇令讀者信服的、對主題最有支持力的材料,否則,哪怕手頭的材料再新,再感人,也只能忍痛割愛。

3.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高考的作文的真正讀者(可能是唯一的讀者)就是閱卷老師,揣摩閱卷老師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不可能投其所好,但至少不能把對老師大不敬的“另類”語言視作“創新”,也要儘可能避免對一些敏感話題作出偏激的議論。

4.編寫提綱。這是用文字固定思維的過程,它會使我們考慮問題更加周密,思維更有條理,便於總體把握主題,不致偏離方向。“磨刀不誤砍柴工”,許多同學卻不習慣這樣做,邊寫邊想,難免造成文筆散漫、結構混亂。對提綱的修改要求使材料的排列既能合乎客觀事物的條理、人們思維的條理,又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且要能突出地表現主題。如果不下一番功夫修改調整,是很難達到這一要求的。

二、成文中發現問題的修改。

有了精密周到的構思,又列出了詳盡的提綱,按理可以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了,但高考這樣特殊的作文環境,什麼樣的問題都可能出現。文章寫了一半,卻發現偏離了主題,怎麼辦?推倒重來是不可能了,這時修改就體現在將錯就錯,大錯化小,小錯化了,要善於對已成的文字加以利用、挖掘,化“腐朽”爲“神奇”,這是高考作文修改的技巧,也是文章修改的藝術,具體可採用:

1.糾偏歸正法:如果考生在寫作過半時,發現思路不清,沒有始終以主題思想來統一材料,甚至偏離了主題,那麼這時首先要做的是停下筆,理清思路。在保留現有文字的前提下,從已使用的材料中發掘與主題的聯繫,在原文中加入幾句點題之筆,當然要力求銜接自然,切忌生硬粘貼。並儘量在後半篇中增補一些能表現主題的典型材料。用篇尾的強調主題思想的語句來扣題,人爲地把“迷途的馬車”拉回“正途”。

2.以偏爲正法:相比前面的方法,以偏爲正法更主動,沒有斧鑿的痕跡。所謂以偏爲正,即將錯就錯。既然主題轉了,那麼順其自然,從已成的文章中重新立意,變換主題,快速調整思路,另闢蹊徑。同一個題目、同一個材料,往往有不同的角度,換一個角度或許會令人耳目一新,使文章頓然生色,在近年高考以話題作文爲主要考查方式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尤爲適用。

三、成文後的修改。

文章寫成後,很多同學以爲大功告成,爲了保持文面的整潔,不敢輕易動筆修改。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文面是形式,形式必須在內容正確的前提下才顯得重要。所以,修改文章,使之主題鮮明、材料充分、文句順暢,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修改應是多就少改,儘量使已有的文字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採用:

1.從已成文章的材料中發掘、概括主題,並用議論性的語言、抒情的文字來昇華主題,點明題意,甚至可以 發掘新意,使普通文章升格。

2.書寫正確,文從句順,是寫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力爭消滅文中的錯別字和病句,是文章寫成之後修改的重要組成部分,邊默讀邊改,用語感來彌補閱讀自己文章時所容易形成的心理定勢,及時發現毛病,修改毛病。

3.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文章格式的規範是高考作文評分的一個方面,有些同學作文不注意使用標點,通篇都是小圓點,句逗不分。通過最後的修改,規範標點,調整格式,不失爲亡羊補牢之舉。

4.成文之後的修改,帶來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破壞了文面的整潔,這樣,使用規範的修改符號就顯得尤爲重要。修改符號寫得合乎習慣、清楚、美觀,既便於閱卷老師理解你的修改意圖,同時也避免了隨意刪改帶來的文面凌亂、不整潔的毛病。

總之,高考作文的修改要本着變“治療”爲“預防”,化“腐朽”爲“神奇”的原則,下筆前重構思修正,行文時及時補救,成文後多就少改,以期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