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6篇

【精品】高考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高考作文6篇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對策要寫出深度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面對語文考試的半壁河山――作文,我們如何挽半壁河山於既倒呢?

一、審話題,挖內涵,高考作文應對八對策 要寫出深度。

高考作文形式越來越開放了,給予考生的創作空間也越來越大了。但是無論話題怎樣變化,命題者對於考生的隱性要求並沒有出現根本的變化,即要求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我和他人、關注集體、關注歷史、關注未來等等。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考試作文都可以體現出一個共同點來,即:要求考生體現出“自我”與“他人”的“以人爲本”的關照意識。也就是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自我與歷史、自我與將來等等。因此,考生一定要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如:“山給人以沉穩,水給人以靈動”、“忘記與銘記”、“說安”、“跑的體驗”等話題的審查。可以這樣來概括,對於話題作文的思考,總是可以上升到這樣的一個層面。只要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有一定深度。

二、選取自己最擅長的形式來寫作。

高考優秀作文,大多有比較特殊的形式。根據經驗,容易得到閱卷老師親睞的常用形式有:引用式(在文章開頭寫一段引語作爲題記,然後纔是正文,而引語往往起到一種或深化題旨,或畫龍點睛的左右,甚至可以爲自己的寫作初步確定一個思路和方向)、散化式(文章開頭可以用一段引語,正文部分再以小標題的形式來寫作。這樣的寫作空間比較大,對於不擅長組織材料的學生而言不失爲一中最佳寫作方式)、故事新編(將傳統的故事按照現代的方式來重新解讀,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或另闢蹊徑,一構思內容見勝)等。常用文體有散文(尤其是餘秋雨式的文化散文)、議論文(但不能是乾癟的議論,多是那種夾敘夾議的)、小說(比如故事新編、微型小說等)、記敘文(寫出真情,能夠喚取普遍共鳴的感情類文章)等。而在缺乏寫作功底的情況下,爲了追求創新,一味的追求形式,將文章寫成說明書、實驗報告等,將文章弄得四不象,讓人一看就不能產生好感,更不用說得高分了。

三、精選題材,確定範圍,突破窠臼,力求創新。

每個考生,寒窗苦讀十多載,多少總會有一些自己的積澱,都會有一些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東西。我們通過多年的語文學習,都應該有對自己有着較深影響的文學性的東西存在。但是,面對作文,有一些人束手無措,無從下手。除了確實儲備有限以外,很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對知識不能調動,不能將儲備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臨近高考,對已有的儲備進行一番梳理,是必須的。反思一下自己對某一類的題材掌握得怎樣了,比如家國方面、歷史方面、人生理想方面、道德情操方面、社會問題方面等等。做好了這樣的準備,才能在考場上游刃有餘。對於材料,我們一定要出奇制勝,即使是已經比陳舊的素材,我們也要從不同的角度的寫出新意,老師筆記《高考作文應對八對策 要寫出深度》。創新,在材料的運用上是一種很好的體現,因爲它可以充分的體出一個考生的敏銳性和深刻性,萬不可小視啊。

四、巧命題。題目要詩化,哲理化。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怎樣使自己的眼睛讓別人即使匆匆的一瞥也會留下難忘的印象呢?這顯然有一種命題的藝術。觀察高考優秀作文,多是有一個精彩的題目。好的題目多具有共同點,即:或直露得讓人觸目驚心;或含蓄得讓人回味無窮;或充滿哲理,使人再三品味;或充滿詩意,讓人如含英咀華。如:《留些誠信給自己取暖》(20xx)、《泥水裏的笑容》(20xx)、《路是月的痕》(20xx)、《蘇軾的赤壁》(20xx)、《永遠的蘇武》(20xx)、《千年一嘆》(20xx)等,不難發現,好的標題,要麼來源於詩句的化用,要麼來源於名人的言論,要麼是就是精心的構思。如果直接將話題作爲文章的題目,就如同一雙毫無特點的眼睛,怎麼能給人留下好而深刻的印象呢?

五、深構思,一定要寫出作文的深度。

深刻的作文,是受到大家親睞的。它直接體現了考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意料與情理的較量》一文。上文已經在審話題部分談到,要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實際上就是要求做到作文的深刻。

六、講文采,要有亮點。

一篇文章如果通篇都是雲山霧水的表達,或重複羅嗦的語句,或平淡不驚的內容,或按部就班的材料。怎能得到別人的喜歡?高考閱卷老師該看到了多少大同小異的作文啊!就閱卷心理而言,如果在過程中能夠給老師一種眼睛突然爲之一亮的感覺,那這樣的作文想不引起老師的重視和注意都難啊!

講究文采,大體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進行。(一)多引用或化用經典的詩詞名句。如寫家國題材的,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有關屈原、諸葛亮、杜甫、陸游、辛棄疾、蘇軾、岳飛、林則徐等古人的千古名句。在平時積累整理的基礎上,在考場上我們可以隨手拈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二)用警句的形式精練的概括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蹟。如20xx年四川一考生作文《永遠的譚嗣同》。考生一定要把思路馳騁到廣闊的時空,穿越古今中外,盡力搜尋自己大腦中儲備的材料,去粗取精,將之納入自己的作文中來;(三)無論是記敘、抒情還是議論,行文中應該考慮到句式的整齊和靈活。如多用排比句、修辭句等組成的整句形式,間或以靈活的散句,讓文章給人一種氣勢貫通而不拘變化的感覺。如:《意料與情理的較量》一文“弒義帝以驅范增,信劉邦而中反間,失范增又失諸將,擁萬軍卻無良將,氣焰高而不虛心納下,生活奢侈而不知節制”,讀來頓覺氣勢酣暢,盡一唱三嘆之妙。

七、闢蹊徑,穩中求勝。

近年來的高考都在講究創新,所謂“創新”即是考生在立意、形式、材料運用等方面的創新。高考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要求充分的體現出考生的個性認識特點。你認爲容易作文,別人未必不如此認爲,如果都這樣,個性特徵怎能得以體現?那樣的作文多半是千篇一律的爲文,要想在那樣的作文中選出一篇頗具特色的文章來,那不是比登天還難嗎?一篇《赤兔之死》就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正面例子。

求創新的同時,我們又不能輕易的去冒險。如果貿然的去爲了追求一味的“新”,而又不能確實體現出自己的個性特色,那樣的作文恐怕會是更加的失敗的。這樣的例子我們幾乎每年在高考中都會發現。所以我們還是提倡穩中求勝,穩中求新,切不可把一次重要的高考輕率的當作作文寫作的嘗試。

八、美化卷面,工整書寫。

可以說,無論什麼時候,卷面的美觀,工整的書寫都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特別是在高考作文中這一要求尤其顯得更加的突出。試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面,閱卷老師要“完成”那樣多的任務,其“認真”的程度可想而知。不知道多少作文是在閱卷老師的大筆一揮之下,要麼成了煌煌大作,要麼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而考場中的又多是一些“中庸”的作文,老師多給一個四平八穩的分數。我們靠什麼來取得閱卷老師的厚愛,除了卷面和書寫外實無他途。要求每個人要把字寫得乾淨、清楚。書寫及卷面好了,考生得上幾分的人情分是沒有問題的。

寫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平時“厚積”,才能在考場中“薄發”。但是,在高考前夕,針對高考要求,瞭解高考作文特點,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廣大的考生而言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願大家在今年的高考競技場上都能旗開得勝,蟾宮折桂!

高考作文 篇2

在炎炎夏日的夜晚,只要開燈就會招來無數不知名的小蟲。這些蟲子在夜晚一見亮光就會不顧一切的迎上去,但過不了多久,這些“撲火”的蟲子就會成爲燈下鬼。這就是“飛蛾”撲火,但我認爲未必是自取滅亡。

燈是夜晚照明之物。飛蛾不顧一切的撲向燈火足見其嚮往光明,飛蛾爲光明的理想而死,可謂死得其所了。

人們大多會把“飛蛾撲火”引伸意爲自不量力,自取滅亡。飛蛾爲光明的理想而死難道能說是自取滅亡?實現理想是要代價的,飛蛾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光明。這是難能可貴的。小小的飛蛾就甘爲理想而死,這精神難道不讓人佩服嗎?

在我看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人具有飛蛾撲火的精神。

古代中國的萬戶爲了實現人類的飛天夢想,不惜生命的代價坐上綁滿火箭的椅子,最終不幸身亡;富蘭克林爲了揭開雷電之迷,在雷雨天放風箏招引雷電;諾貝爾一家人爲了研究炸藥,搞的家破人亡……太多太多的事例!

實現理想是有代價的。難道說萬戶、富蘭克林、諾貝爾他們不知道那樣做的危險性嗎?但是他們爲什麼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飛蛾也是一樣,着就是理想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信念和理想讓他們甘願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怕在追求理想中付出代價,而這些人的理想最終只能是幻想罷了。飛蛾卻甘爲理想而犧牲,飛蛾和這些人比可以說就是天壤之別了。

我要爲飛蛾鳴冤!它不該揹着這個“自取滅亡”的千古罵名!正是飛蛾的這種“撲火”精神成爲我們不斷的去爲理想而奮鬥的不竭動力!

高考作文 篇3

他們不是披星而來的遊子懷揣滿心殷切,黑夜只是他們挑燈的戰場,黎明是勝利前的硝煙,三百天的日夜他們只有自己和那一份信念;

他們不是能夠倚南窗寄傲骨的詩人,所有的野心與傲氣也只能在那個六月到來前深埋內裏,提筆爲刃不停歇亦不後退去拼一個未來的答卷;

他們不是掙脫枷鎖行於青空的幼鳥,也不曾奢望如鳳凰涅槃,只想着不要像那承載了太多心願的流星墜的那麼狠,那麼重。

不曾經歷的人只是一邊提高三色變一邊又整日笑鬧調侃着“偷得浮生半日閒,浪得幾日是幾日”而暗自慶幸,可他們只是搖搖頭連一個微笑在凝重的氣氛下都難以勉強,亦或感慨自己曾像他們那樣天真自由,可如今,罷了。

十年寒窗說到底也就在這一年踽踽獨行,成者自歡喜,敗者或扼腕或嘆息或悔恨,進,是迷霧籠罩的前程,退,是壓上一切的復讀之路。其實他們從來就不曾有過退路。

高考,這座壓在數以萬計青年肩上的大山,負載了多少長輩的期望,向前面對的敵人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擁擠,向後,是無數意氣風發學子躍躍欲試的眼神。

不是不想退,只是無路可退。

次次模擬考的衝擊,自身所帶的惰性,恨鐵不成鋼的自己,外界的壓力,所有的苦難應是這十八年來最鮮明也最難忘的一筆,他們難免會有過哭泣,有過疲憊,但沒人能說他們懦弱,他們怯場。因爲他們早已經擦乾了淚,忽視了倦,走向遠方。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願意含着淚繼續奔跑的人。一張張試卷,一本本習題,一盒盒筆芯,堆起來換不得什麼,卻鋪就了一條通往嚮往之地的大路,只有自己的同路人。目標各不相同,終點卻只是六月。

所有高三的學子,仿若生於長空長於烈日,他們正翱翔於風尋求歸處。而我只願年年六月的風不喧囂,蟬不聒噪,烈陽不當空,雷雨不交加,許他們兩日夏有涼風,路滿花香。

願一切剛剛好,願好運相伴,願你們都能在收到結果那天沐浴最燦爛的陽光。

這一年,一切順利。

高考作文 篇4

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越來越傾向於讓考生“自選文體”,這一要求對於考生來說,賦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寫作起來更能得心應手纔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文體不清、問題混亂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學生在平時寫作中也出現了很多文體不明的現象。特別是考試時,考生一見到題目,就會爭分奪秒地寫起來,根本不考慮寫作的要求,當意識到時,時間已不允許從頭再來,悔之晚矣。這裏對文體的忽視佔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寫作中偏離文體的現象,以至於結果寫下的是一篇篇被戲稱爲“雜文”的文章。筆者認爲文體很是問題,故在此作一窺探,以與方家商榷。

一、根據作文的要求文體寫作

最近幾年的高考寫作多半沒有文體上的要求,擔心束縛了考生的思維,呈現給考生的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省市在文體上要求考生選擇其一,這一點要引起注意。那麼這裏是不是考生選擇的餘地就不大了呢?或者說平時的文體的有意識練習就白搭了呢?回答是:不會。相反,這樣要求並沒有限制考生的選擇,因爲這些省市多是要求在“議論文”或“記敘文”中任選一種,而在平時的練習中,考生也常是選擇這兩種文體來寫作,所以,擔心是多餘的。

至於一些考生提出的能不能寫作散文或小說之類的問題。筆者以爲:可以寫,但是要慎重。即使平時常寫這類文體的文章,也要注意文體的要求。比如,寫散文要知道散文也是有議論性的、敘事性的、抒情性的和描寫性的之分,所以寫出來的散文也是有議論文和記敘文之分的'。小說更好理解了,因爲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主的,所以傾向於記敘性的,可以歸爲記敘文,這樣寫作就會文體分明瞭。如20xx年高考湖南卷和江西卷作文明確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考生面對這個題目,只能在記敘文或議論文中選擇文體了進行寫作。

二、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

考生在複習迎考時,常常和平時一樣:怕寫作。一旦有寫作“任務”,也是能拖則拖,不能“違命”,便隨意寫夠800字繁衍了事,很少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寫作,把寫作當成生活學習中的樂趣的少之又少。以上現象暴露出考生的寫作意識或者說寫作動機不足。其實,在爲了獲取高分的作文中,也有文體意識缺失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強調要求訓練學生擅長的文體寫作,收到一定的效果。其實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策略、揚長避短的做法,很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實踐中,多數學生會傾向於選擇議論文作爲文體,可是,結果卻寫來寫去不知什麼是議論文,寫出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文體的文章,只能自己戲稱爲“雜文”――文體不清的“四不像”文章。其實,在語文領域有雜文一說,那是議論性的文體。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建議考生在平時練習中就要權衡比較自己的寫作文體,以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文體,多多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程度,最終創作出優秀的文章。選擇文體的標準,除了自己的愛好和寫作經驗外,還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和範例。比如同學之間,參加過高考的師姐師哥的優秀作品,甚至是大家的名作,都可以作爲參考。可以是橫向的或縱向的比較之後的深入思考,也可以是局外人的冷靜分析。

三、揣摩題目適合的文體寫作

作文題目在文體上有時是有一定的傾向性的,就是說,有的作文題目適合寫記敘文,而有的適合寫議論文。這時,就要仔細揣摩,細心推敲,結合自己的平日積累,確定哪一種文體更適合這個題目,更適合自己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日常的多加訓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道理即在這裏。如20xx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題,材料中列舉了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的不同觀點,這就是所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換位思考或者旁觀思考也都有理。但是,這樣的作文是需要考生給出一個明確立意和觀點的,這樣的材料更適合寫議論性的文章。可以從不同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選擇記敘性的文體,容易犯“套作”的嫌疑。

以上是筆者的淺陋之見,在此還要提醒考生以上三點都注意到了,在寫作中就要始終貫徹,避免寫作過程中變了樣,結果800字是夠了,可是文體是個問題了。所以在寫作中和寫作後還要檢驗一番,看是不是能讓人辨識出寫出的文章是何種文體的文章,自己要首先能辨識出來。所以文體的基本知識要爛熟於心,還要常練習實踐。比如,記敘文講究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者邏輯順序,必須要做出選擇;記敘文“六要素”基本不能缺失。再如議論文必須由論點、論據和論證組成;論點要明確,可以有分論點;論據要求典型、豐富;論證要充分,方法可以多樣等等。這些基本的知識要牢記,選擇一種問題後,腦海中應該能立刻回想出來,在不違背的前提下寫作就不會文體不清了;缺少了這些中的一個方面,就很易造成文體不分。

總之,在筆者看來,沒有文體要求的作文題目選擇餘地雖然大,但需要考生的慧眼識別,合理巧妙選擇文體;有特定文體要求的寫作,也不能掉以輕心,避免疏忽失誤。

高考作文 篇5

或許,這就是悲哀。

人們總是驚訝於綻放着的美麗的花朵,卻看不到花下那挺立着的脊樑般的花莖,更不會注意到那簇紮在泥土石縫中的根鬚。他們,往往被忽視。

在城市的盡頭,破敗的土屋裏,昏黃的燈光下,舔舐着傷口的農民工,忙碌着生計的老人,焦慮着學習的孩童構成的只有一點微弱的光芒,勉強照亮四周的昏暗。中心城區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到了這裏,便成了生計的無奈、工資的迷茫。他們是天空中的星辰,卻是行星,只能希求恆星的施捨。

一座座高大的樓房矗立起來,一條條光潔的道路延伸到遠方,我看到了農民工臉上的希望,彷彿碧天裏閃爍的恆星,燦爛卻又令人心酸。城市的希望在我們手中,可我們的希望在哪裏?一所又一所打工子弟小學開學又被迫關閉,一個又一個稚嫩的初中生、小學生跨入森然的工地,爲了自己的明天而敲打着今天。

當一輛輛奧迪、尼桑停在市中心的一所所名校,當網絡大罵“富二代”“官二代”,又有幾人會把眼睛移向城市的盡頭?當“給力”肆虐都市之際,誰能記得起,每一座城市中最給力的那羣人?

或許,這也是一種希望,當被遺忘了太久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光芒。當春晚上那一幕讓心笑與淚的子弟小學開學時,當那個貌似精明的打工者返還鉅款時,當旭日陽剛嘶吼着春天時,我們看到了天空中的璀璨。在城市的盡頭那片依舊不光亮的天幕下,一顆顆耀眼的星辰綻放自己的光芒,讓你我汗顏。

我們很慶幸,不會再有膽怯的眼神望向我們,不會再有不屑的眼神望向他們。成千上萬的農民工,終於在人民大會堂裏有了自己的發言人;國務院裏總理的眼睛關懷着城市的邊緣。“二代打工族”不再憂慮工資的着落,遷移的子弟小學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根。角落裏的星辰終究會照亮城市的天空。

當幸福來敲門,我會很真誠地告訴每一個人,農民工或者“二代打工子弟”將會是我們城市的脊樑,城市的恆星,他們的光芒會照亮每一處希望。

高考作文 篇6

很多同學平常寫作文總感覺沒有題材可寫,思路也總是找不到。而到了高考時,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和緊張的氣氛使這種情況變得更嚴重了,所以,有很多人在作文上失了不少分。考慮到作文是語文的重頭戲,我想,在離高考時間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應該給大家提醒一點可以在考試中有用的信息。

我的一箇中心意思就是儘量真實!

這個“儘量真實”有兩個含義:一、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自己真正思考過的問題,不去碰那些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只能靠胡編亂造的事情;不去碰那些自己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的問題,尤其是那些脫離了現實,沒有社會價值和生活意義的問題。二、寫自己聽說過的、看見過的事情,即使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但是也可以通過移情,將事情寫得非常感人。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高考作文的題材和思路就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有的人建議學生在考試之前多看例文,我覺得這不是個好方法,我寧可建議大家多看報紙!把現實的意義與生活的理想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考試的時候,大腦就不會一片空白了。

至於說理的內容,我認爲,兩個思維方式就足夠用了:一個是辨證思維、一個是逆向思維。辨證思維要求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問題,也就是說,儘量避免片面性;逆向思維是要求能夠把人們在日常感覺順理成章的事情反過來說,這兩個方式的要求是言之有理。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逆向思維的作文比較容易得高分。在現階段,不妨多看點這樣的文章。

對現實的關懷,不妨經常上網看一下時事評論,那裏會有最新的動態,可以幫助你瞭解現實,積累作文的素材。

總之,敘事要寫自己熟悉的;說理要寫自己想過的問題。但是,無論敘事還是說理,都要注意把握我所提到的兩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