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精品】高考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高考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青春,似一道疾風,撕毀了我對童年的依戀。猝不及防地,我將乘着青春的列車,與千軍萬馬一起,奔向高考後的獨木橋。

考場如戰場,金戈鐵馬,成王敗寇。即便如此,每年都會有無數學子在那火紅的季節奔赴作戰第一線。驕陽似火,燃燒着他們的激情,炙烤着他們的夢想。周身沸騰的血液,像是要衝破血管,直擊那惱人的光亮——

還好,我只是在路上。別人慘淡的景象,磨滅不了我創造輝煌的願望。

即將,又是一個盛夏,又有一場角逐,又有一羣人,掀起一場登峯熱浪。送走了他們,下一個上戰場的就是我們。光陰如白駒過隙,一不小心,高考就成了過往時光,因爲你的懈怠磁場越來越強,因爲你害怕了失望。生命中,再難熬的歲月也都是限量版的。倘若你付出了,你的青春,你的高考徵途絕不會空白如紙張。高考時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荊棘和挫傷。哪怕遍體鱗傷,也要走的漂亮——

因爲,我已經在路上。只賭一次,成功與否,絕不退場。

遙望大江南北,有多少人乘着夢的翅膀遨遊在書的海洋,就有多少人用渴望的目光看着別人走進學堂——

幸好,我一直在路上。家庭的叮嚀關懷,學校的書聲琅琅,伴着我成長。

寒窗十載苦,歲月悠悠長。

只待出頭日,高考啓新航。

成敗有天意,無需空緊張。

及第固然妙,落榜也無妨。

做好分內事,心比天地廣。

高考,時六月陽光下最明媚的傷。有人哭,是因爲他受不了結痂的難堪與痛楚;有人笑,是因爲他挺到了最後,迎來了希望。

一句話,不管高考有多麼混蛋,也要竭盡全力,無所畏懼!

高考,我們在路上。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近年,“爭先恐後”彷彿成爲一個熱詞。無論是“路怒症”司機,還是爲了小升初費盡心思的家長,無不是其代名詞。而僥倖得利之人,往往暗自得意,以爲盡得生活之智慧。

只是,如此這般景象,真的可以稱之爲“智慧”嗎?

恐怕不然!這般猴急刻意,反倒暴露出些許自私與猥瑣來。這一點點小聰明,如何承載“智慧”之廣博與厚重?

極喜歡簡女貞的一句話:“樹木不向天空起誓,榮枯隨緣;海浪不須對沙岸承諾,遇合盡興。”不爭不搶,不急不躁;該我的,儘管伸手去拿,不是我的,任它隨風飛去,也不留遺憾。

生命的景象如此,方可稱得上“智慧”二字。

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漢一朝,國土開闢,四方來朝,何其威武。如此壯闊之景。文人也紛紛追逐膜拜,卻只產生了詞藻華麗、語言空洞的漢賦。朱熹的評價很中肯:“以浮華爲尚,無實可言矣。”而反觀唐朝,一壺酒,一支筆,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爲何?皆因境界不同。漢的追求太過急切,反而丟了應有的從容與智慧;而唐的面目似永遠不急不躁,透過歷史的塵埃,仍可窺見春江花月夜一般的從容微笑。

這一切的智慧,智慧的一切,皆源自熱愛,熱愛天空的每一朵雲,路旁的每一簇花,身邊的每一個人。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借斯特里克蘭德之口說了這麼一段話:那不斷低頭尋找六便士銀幣的生活太空洞了,唯有藝術的'月光才能體現生命的真正價值。

曾一度思考是什麼讓已過中年、鮮衣怒馬的斯特里克蘭德放棄優渥的生活,去體驗那樣苦痛的艱辛?如今了悟,那是熱愛,是心口不滅不熄的熾熱岩漿。

如此,有誰能去譏諷嘲笑他的不智慧?即便最終畫作不成功又如何?有了熱愛,有了那純粹追求的過程,結果又有何差別?剩下的一切對於蘭德而言,都只是順乎天然罷了。

泰戈爾說:“且看我頭置簪花,一路走來一路盛開,頻頻遺漏一點,又深陷風霜雨雪的感動。”榮枯隨緣,遇合盡興,我們也終將窺得生活的洞天。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當歷史的年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人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知道知恥而後勇,於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爲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不會忘記,因爲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築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爲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誌,以示警鐘長鳴。現在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佩乎塞蒼溟。猶太人正是憑着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化爲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爲不聲不語的他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威辛也永不會講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迴。

那天,奧斯威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極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威辛風化在記憶底層!

高考作文600字 篇4

在鹿特丹世乒賽上,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在自豪驕傲的同時,一些極具憂患意識的人也表示對中國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可能會不利於發展的擔憂,我認爲這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壟斷必能會造成不公平,打擊選手的積極性,缺乏競爭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發展,競爭力越強,發展的動力越大。

曾經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國的“壟斷項目”,可爲了這些項目的長期進步與發展,我們不保留“核心技術”積極與其他國家的選手與教練交流與合作。不壟斷,促競爭,使中國及世界的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在中國教練郎平的指導下,俄羅斯女排成績驕人;在外籍教練米盧的輔導下,中國男足第一次成功出線!公平的競爭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競爭亦促進發展,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爲瑰麗豐富的文化繁榮期。孫子提倡“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孟子主張“爲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靜無爲”;莊子曾經夢蝶化仙;墨子力行“兼愛非攻,節葬節用”;韓非子開創“法、術、勢”令人嘆爲感觀止??.是競爭促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局面,這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文化“大一統”事情無法達到的高峯。

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道與理亦然。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營企業逐漸喪失活力而成爲國家財政負擔,造成了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局面,政府開始了大力闊斧的企業改革,創新地

打破了單一公有制,實行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以宏觀調控爲主,加大企業自主權;將深化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作爲目標與重點,在競爭中,國有企業積極改革與創新,再次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是競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宗教改革打破教會壟斷教育,培養了無數啓蒙運動的先驅;打破官窯壟斷,民窯技藝更勝一籌;百家講壇引起電視電視國家說教熱後,後起之秀----文化中國、開壇等使國學熱得以持續與發展......

高考作文600字 篇5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許多因憤怒而扭曲變形的臉、因憤怒而無法收拾的場景,所以內斂的中國人總把憤怒看成“洪水猛獸”;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岳飛的“怒髮衝冠”,表現出收拾舊山河的決心,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展現中國人要挺起腰桿做人的熱望……同樣的一種情緒,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作用,那麼,你眼中的憤怒是什麼樣的呢?

請以“我看憤怒”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傳說黑海的岸邊有一塊摸着是溫暖的點鐵成金的石頭,一個青年人得到了這個消息,就變賣家產到黑海去尋找。因爲岸邊石頭太多,爲防止重複,青年人就把摸過的不是溫暖的石頭扔到海里去。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他沒有氣餒,還是堅持尋找,重複着撿石頭、扔石頭的動作。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天早晨,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暖的!但他還是隨手往海里扔,因爲他已養成了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習慣讓我們做了許多事,有許多是下意識的,那麼習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請以“習慣”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據說,判定瓷器的優劣可以用兩個瓷器輕輕相接,發出清脆聲音的就是好瓷。有這樣一個人,到瓷器店買碗,就用了這種方法;但他總也不滿意,甚至價格昂貴的工藝碗。原來,他用一隻質地很差的碗作檢驗的標準,結果所有的碗都發出渾濁的聲音。

輕輕相撞的一隻碗有問題,使合作者變了,從而一切都變了。生活也是這樣,你的參照物錯了,你眼中世界也變了味。

請以“標準”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600字 篇6

咱住在小區裏,窗戶外面能看見對面的樓房,當然沒有詩意,更說不上風景。咱看風景,當然需要出門。

這透過窗戶看風景,要看到真正的風景,需要地方,譬如在山頂,在河邊。有時候,陽臺上種幾盆花兒,掛着幾個鳥籠,也可以,只是咱懶散慣了,也不習慣那小盆景,不愛欣賞被囚禁在籠子裏的金絲雀。咱就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清水秀,喜歡走出去,喜歡大山大河。至於窗口裏的感受,不管是喜是悲,是快樂還是憂傷,那並不重要,甚至沒有意義,因爲那窗口本來就沒有足夠的開放,沒有足夠的大!

從窗戶裏面,看得最遠的可能就屬杜少陵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然而,那“西嶺千秋雪”,窗口所窺僅得其局部,根本看不到全局,看不到那巍巍雪山連綿千里,感受不了那天高氣清,那博大,那壯觀。究其原因,當然是受了窗口的限制。然而,就是這受限制的景色,還給窗口展示了一片壯麗,那走出門外的景色,當然更壯麗,更讓人震撼!

至於那從窗口裏看到的不同風景,那是個人的感情使然。一個小小窗口,視力受限,若是心情不好,當然會感到壓抑,更無法有高興喜悅可言。若是好心情,那也受限制,無法達到興高采烈的高潮,很難盡興,很難痛快淋漓。這個小窗口,無論如何不能跟走出大門相媲美,無論如何也沒有最博大的風景,沒有“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感受。

一旦走出去,那天高了,地寬了,人當然也精神了!那時候的風景,纔是大自然;那時候的眼睛,才能遊目世界,極視聽之娛;那時候的心情,纔有心滿意足。無論喜馬拉雅山,還是長江黃河,還是大野蒼茫,還是山青水綠,那都能收入眼底,都能享受!走出去,不再從小小窗口裏看世界,不再搞盲人摸象,那就有看不完的風景,有享受不盡的快樂,那才叫眼界開闊,才叫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