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我看高考作文3篇

【精華】我看高考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我看高考作文3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高考,它本身在不斷改變,它也改變了許許多多學子的命運,它,是一個重要的拐角。

早在夏商之時,君主便會重視人才,分封下的各個諸侯也會廣納賢才。到了漢代,出現了舉薦制,好的人才得到重用,及至唐代,科舉制日益成熟,這也許是高考的鼻祖。1977年,在改革開放前期,我國恢復了高考,一個新的時代來臨!經過了這千百年的衍化,改變,創新,高考集聚了前人的智慧,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與社會的進步,爲國選材,改變了一代代人的命運,爲國家的開放之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憶往昔,許許多多才子爲才華而奮鬥,蘇秦夜半的椎骨苦讀;匡衡擊破牆壁,藉着那一絲微光寒窗苦讀;祖逖聽着雞叫而起,爲國事奮不顧身;司馬光夜晚枕圓木,唯恐睡過頭;宋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感動了無數學者,他們,都是真正的讀書人,他們依靠各自年代的“高考”爲之奮鬥,並因此或將走上人生巔峯!

時至今日,萬千考生仍依靠着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個改變,是他們人生路上的拐角,爲許多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契機。它,爲多少人提供了改變人生,圓大學夢,職業夢啊!高考,它公正、公平、公開,是目前最好的選材方式。雖然他有些制度、模式仍未完善,但是未來,它會改變,它會去挑到所有的人才,讓他們成爲國之棟樑,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現在,將又有一批批高考考生將迎頭走向高考,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朝氣,有能力。他們將要改變他們的高考,去決定他們的命運。我相信,高考之後,他們經過了火一般的歷練,不管好差,他們都將會改變,他們將會去接觸自己愛的行業,去接觸充滿希望的社會,他們又是一劑劑強心劑,爲這個社會持久添加動力!

我相信高考的變革是教育的變革,是爲了人才的變革,更是爲了國家的變革。我看高考它是有許許多多改變的載體,高考,是真真切切的時代的拐角。

高考,不久的將來我也會滿懷信心接受這改變!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高考,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襲只有通過高考這一條路,但究竟什麼是高考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場考試,一場很普通的考試,答題交卷和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一場考試都一樣,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場考試,因爲高考還有一個屬性,它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高考大門的鑰匙。高考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爲這個屬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們的教育水平時分落後,教育資源短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大學生的標籤代表了高知識高素質,而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工農階級,這個時候的高考是一條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時的人們拼命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可以由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在當時只要當了大學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說那時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轉折點。

但事情過去了四十年,高考還是像原來那樣嗎?好像不是,人們對高考的熱情也變了,變的偏執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變了,高考不再那麼值錢了。

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爲高考最準備了,在那個本應該充滿歡笑,最無憂無慮的金色時段,孩子們好像笑不出來了,我看見過他們稚嫩的臉上那戴着眼鏡充滿憂慮的神情,他們會帶着這份憂慮在放學後去到補習班。每天在他們耳邊的不再是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語錄音。他們會這樣只因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考要贏在起跑線上。”

到了初中那壓力已經不小於高中了,高中爲高考靠進好大學,初中爲中考考進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學校裏面就只是爲學習而學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在此學習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師的臉上每天都充滿着一種無奈,我見過有的學校讓老師24小時在校爲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庭中的一切事務學校負責。我不能否認這是爲了學習,但試問一下,這人道嗎?對於老師的家庭來說這公平嗎?對於學生來說,這樣做他們真的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嗎?

在高考之後呢,孩子們從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學他們真的又繼續走下去的目標嗎?而看看當前社會大學生失業率一年比一年高。這樣真的值嗎?

每年的高考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後我們的收入與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高考真的值嗎?我認爲不值啊,我認爲現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