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我看高考作文(精選7篇)

我看高考作文(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看高考作文(精選7篇)

  我看高考作文1

高考,它本身在不斷改變,它也改變了許許多多學子的命運,它,是一個重要的拐角。

早在夏商之時,君主便會重視人才,分封下的各個諸侯也會廣納賢才。到了漢代,出現了舉薦制,好的人才得到重用,及至唐代,科舉制日益成熟,這也許是高考的鼻祖。1977年,在改革開放前期,我國恢復了高考,一個新的時代來臨!經過了這千百年的衍化,改變,創新,高考集聚了前人的智慧,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與社會的進步,爲國選材,改變了一代代人的命運,爲國家的開放之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憶往昔,許許多多才子爲才華而奮鬥,蘇秦夜半的椎骨苦讀;匡衡擊破牆壁,藉着那一絲微光寒窗苦讀;祖逖聽着雞叫而起,爲國事奮不顧身;司馬光夜晚枕圓木,唯恐睡過頭;宋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感動了無數學者,他們,都是真正的讀書人,他們依靠各自年代的“高考”爲之奮鬥,並因此或將走上人生巔峯!

時至今日,萬千考生仍依靠着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個改變,是他們人生路上的拐角,爲許多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契機。它,爲多少人提供了改變人生,圓大學夢,職業夢啊!高考,它公正、公平、公開,是目前最好的選材方式。雖然他有些制度、模式仍未完善,但是未來,它會改變,它會去挑到所有的人才,讓他們成爲國之棟樑,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現在,將又有一批批高考考生將迎頭走向高考,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朝氣,有能力。他們將要改變他們的高考,去決定他們的命運。我相信,高考之後,他們經過了火一般的歷練,不管好差,他們都將會改變,他們將會去接觸自己愛的行業,去接觸充滿希望的社會,他們又是一劑劑強心劑,爲這個社會持久添加動力!

我相信高考的變革是教育的變革,是爲了人才的變革,更是爲了國家的變革。我看高考它是有許許多多改變的載體,高考,是真真切切的時代的拐角。

高考,不久的將來我也會滿懷信心接受這改變!

  我看高考作文2

有人說,高考是一個寬大的舞臺,任憑他展現自我;有人說,高考是一紙文件,無情地將學生轉爲刷題機器;有人說,高考豐功偉業,成名者收穫良多。

而我認爲,年輕破繭成蝶,高考讓我們重獲新生。六年,三年,又三年。十二年寒窗,“毛毛蟲”等待着,等待着……

高考是一場考試,幾張試卷記錄下你十二年的努力。高考又是一場磨鍊,“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是登上成功or失敗的最後一級階梯。

學子苦讀,爲了這重要一刻。毛毛蟲萬分掙扎,也爲了掙脫束縛。破繭並未那麼簡單,堅持者方能得到成蝶後天之驕子的眷顧。

是的,高考是決定這個人命運與前途的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考是一次公平的機會。有人說,這也許也是最後一次最公平的機會。踏上社會,你將遇到不公;看臉,看錢,比勢力……也許你會丟失許許多多機遇。這時回頭看那高考倒計時,你會倍感親切。

其實,高考也是實現自我的機會。它照亮了一條明確的閃光之路,我們一直朝着這一方向奮鬥。

高考是一次最好的成人禮。在這兒,不僅收穫了未來,更得到了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用十二年的青春,換取九個小時後的微笑。是的,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要堅持到最後。

慢慢的,我們會明白,世界是個大機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巨大齒輪。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齒輪上的一齒,支持着祖國的運轉。破繭成蝶的我們,雙翼上反射的並不止新生的晨曦,閃爍着的更是民族的希望。激揚着夢想,探索着,因爲高考,心頭得以拂去塵埃的涅槃。我看高考,它雖是磨鍊,但卻激勵我鼓起勇氣。

我看高考,它讓我擦亮利劍,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

我看高考,我們是否應該爲了破繭成蝶,爲了展翅長空而發奮努力呢?

  我看高考作文3

長安城,皇宮,唐太宗的召回,令無數文人欣喜若狂。科舉制的開始,使唐朝走向強盛,屹立於世界之巔。金榜題名:是每個讀書人的榮譽,皇帝親賜的官職,衣錦還鄉的意氣風發,令衆人神往。科舉制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決鬥。科舉制不僅選拔了人才,更促進樂國家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設了高考,沒過多久,卻迎來了10年浩劫,多年發展的成果毀於一旦,高考停辦,不僅降低樂人們的個人素質,更拉大了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差距。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角。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考,更促進了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有人說,中國與美國間的差距,要一百年才能趕上。中國之所以落後,甚至落後於經歷過原子彈浩劫的日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中國教育落後,文盲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二戰之後,一位美國記者在日本廣島核廢墟採訪,他看一間破爛不堪的帳篷,一位老師指着黑板爲下面十幾名學生講課,學生認真專注的神情感動了他,他肯定地對同伴說:“這個國家將要崛起。”

民族騰飛,靠的是教育,不論是科舉制還是高考,都是教育形式地公平體現。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地集體記憶和個人情感,無數人爲之付出了不知多少淚珠與汗水。高考是大國崛起的保障,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代代有志青年從高考中脫穎而出,報效祖國,投身於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族騰飛,大國崛起,高考決定國運,決定國家的未來。

  我看高考作文4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改變命運,實現自身價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爲教育而改變。

孟母三遷,爲的就是讓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爲教育對人的影響太大了。小時候的孟子在墳場邊就成天學者別人哭喪死人,在市場旁就學着別人做不該做的事,直到搬到學校旁邊,他就開始每天學習。可見,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如果當年孟母沒有三遷,那麼也許就沒有這個孟子了。

蘇秦能夠懷有六國相印,成爲一個如此見真愛國,受人尊敬的人,靠的就是“錐刺股”的那一份韌勁,王安石能夠把他書房裏的一本本書倒背如流,也是因爲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宋濂在大雪深數尺的山路步行數幾天,爲的就是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不顧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刻苦讀書,最後成爲一代名相。

多少事例都告訴我們,教育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魯迅嚼辣椒夜讀,最後成爲中國近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激勵了千千萬萬青年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就是說,唯有教育,才能使人類社會大有進步。

想當年,1977年高考重新開始,終於打破了十年中國教育的堅冰,使更多的人才被選拔出來,從此,中國走向了富強,獨立的道路。放眼古今,也正是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步。中國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制度,從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進步,因此有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這些鼎盛時期;英國能像如今那麼強大,靠的也是教育,當年西班牙統治了菲律賓三百年,菲律賓人都沒有學會西班牙語,而英國僅僅統治了五十年,就使菲律賓所有人學會了英語。

而如今,高考是當今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能促進中國的發展與強盛,而我們肩負的是祖國復興的責任,所以就讓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更美麗的祖國,讓高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明天更加美好!

  我看高考作文5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強。——題記

自隋唐開始,科舉制度便開始盛行,以考試論人才,以分數論高低的觀念深入人心。科舉考試曾成爲多少英雄青春歲月的見證者,又曾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就直至1905年,科舉因八股文束縛人的思想而走向滅絕,那種那種憑試題論英雄仍成爲佳話。

1977年,鄧小平爺爺開始恢復高考制度,這又燃起了多少孩子們學習,報國的熱親。

那麼,高考,又真正是一種怎麼的制度呢每個人心中褒貶不一。

在我看來——

高考是一門緊隨時代的靈活的考題。

大事年年有,社會時時變。高考試題,不論是理科,亦或是文科,專家命題時都會注意緊跟時事,邁着新時代的步伐,培養學生們關注社會,瞭解社會,關心國家與世界的一種情感。高考試題不會抓住一種題型或一類問題深究,他會時時變遷,讓你卒不及防,以考察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和技巧。高考很靈活,它不會一成不變,他會跑會跳,抓住他,就只依靠你奔跑的速度與技巧。

高考時一種全能性的人才的選拔。

三大科,語數英,三小科,政史地/理化生。他容不得你有一科短板或任瘸一腿。要想高考平步青雲。就必須大步邁進。如果說,馬虎,疏忽是你平常的懦次,那一刻,唯有認真,嚴謹,纔有可能成爲墊腳石。高考時“多一分可成人上人,缺一分可成人下人”的一次測評,他要求的是平時全身心的訓練和當時繃緊的神經。他要求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而對那些膽小,怯場,畏懼的人則時一種篩除。

高考是一次少年與少年的針鋒對峙,是17,8歲同齡人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的大pk,高考是公平的,他給予了每個人對等的機會,與可以衝破雲霄的時機;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高考可能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唯一道路,卻是最佳捷徑;高考是對一個人能力與心理素質的測試!

我欲成就先鋒,必先嚐盡苦汁。須得苦盡,方得甘來。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又怎可認輸?

加油吧,少年!

  我看高考作文6

高考就像一場不流血的戰役,勝了,自是心生歡喜;敗了,明年也還能重來。——題記

高考這個詞語,熟悉卻也陌生。熟悉,是因爲自小耳熟能詳。誰落榜了?誰通過了?高考結果像安了擴音器似的,我總能從長輩口中聽說。至於陌生,自是因爲自己從沒經歷過吧!

從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實就是一次考試,與我們平時的考試似乎無異。但它又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們12年努力的結晶,稍不留神,就會變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許正因爲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人們千罵萬罵,認爲應該考查這個人的真正實力而不是僅憑一張卷子就決定他的去留。可是,如果那些知識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懼一張卷子呢?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又何談真正上戰場呢?這種看似正確的僞正義,不過是那些知識匱乏、內心空虛的人們爲自己找的藉口!

這時候就有人要推出馬雲,韓寒這一類人物了。馬雲高考兩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強過關,現在人家創立阿里巴巴成爲首富;至於韓寒,人家高中都沒畢業,現在多成功!看來,高考也不決定命運嘛!

對,高考不決定命運,但只針對極少數人。你沒有馬雲的經歷,你讀的書也超不過韓寒,又如何能保證成功?他們的成功,是與自小經歷有關的,是與知識水平有關的,是與個人理想有關的,我們又如何能照葫蘆畫瓢恰到好處地成功呢?在將來社會,在一個滿是研究生博士後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這個制度可能並不完美,但它卻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成千上萬的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踏進理想的殿堂!

那麼,拿起武器,隨時準備開始戰鬥吧!

  我看高考作文7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