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高考話題作文集合五篇

【精華】高考話題作文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高考話題作文集合五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公祭日:以國之名悼,以歷史之名緬懷

今天,是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天,站在歷史的憑欄處,人們以某種肅穆儀式追憶逝者、緬懷英靈。悼以國之名,祭以民族之大義。

民族劫難,無法因時間消逝而抹去;歷史疤痕,也被許多人的記憶存檔。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場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屠殺,讓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讓山河爲之泣血。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烈的悲劇之一,亦是中華民族永遠消不掉的傷痕。

77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可對那些死難同胞的悼念、追思,卻絲毫不能因時間河流的沖刷而淡去光色。與追悼逝者伴隨的,還有對這場屠殺關聯命題的思考,如民族復興、和平願景、人道尊嚴等等。而這些,都始於對歷史的銘記,正如某句名言所說的: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也正基於此,讓銘記歷史找到一個可倚靠的欄杆,讓激越情緒得到一個集中迸發的出口,成了我們“以史爲鏡”“汲取教訓”的方式,也是撫慰逝者的必由路徑。

如今,終於有了這樣一個標註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鐘鳴響,喚醒我們或已沉睡的民族歷史記憶,也在傳達歷史痛感中砥礪我們前行。隨着今年2月全國人大對公祭日的立法確認,13億人民終於得以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裏,用舉國同祭的莊嚴儀式寄託哀思,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共同祭奠中,我們可宣示正義的音量,也憑弔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歷史的宏大敘事背後,站立着的從來都是一個個真實的個體,他們的苦難指控着每一份指向無辜者的罪惡,也提示着戰爭的殘酷。我們無法輕易將其簡單化約爲一個抽象的羣體,只能把他們經受的人道主義災難寫進史書。

公祭日是爲“溯及過往”,更是爲了提醒今人:勿忘歷史。一如紀念是爲了更好地出發,銘記歷史是爲了不重蹈覆轍。當然,這不是什麼歷史宿怨的低迴,也非民族主義的發酵,而是讓我們能穿透時空迷障,去打探到歷史的幽深之處,對災難進行記憶的溫習,進而知恥而後勇,化痛感爲前行的動力;究其旨意,也絕非培養什麼仇恨,將民族感情矮化爲街頭泄憤,而恰恰是讓我們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護和平。

誠然,我們無法穿越到歷史現場中去,去親歷、見證那些罄竹難書的惡,可擦拭掉記憶石碑上的塵埃,至少能讓歷史被看見。它有利於將罪惡的指證存照,據瞭解,隨着國家公祭日臨近,新徵集的7602件珍貴文物、《南京大屠殺辭典》等著作及大屠殺死難者姓名,都以較爲豐富翔實的確鑿事實,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殺的真相,也讓罔顧公義、企圖歪曲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不攻自破,讓爲軍國主義招魂者無法諱認那一段歷史。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撫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爲了照亮未來,讓未來不必罩上歷史悲劇的陰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遠。

而今,我們集體爲過往的逝者悼念、緬懷,在記憶苦難的儀式感召中記住那些傷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種奮進推力,既不忘來時的路,更爲找到通往未來的方向。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色彩是豐富而蘊藉深厚的,盎然的生機綠,寬厚的深海藍,熱烈的火樣紅,嬌嫩的葵花黃我們往往能夠把我們的情感與象徵傾注於五顏六色中,但你是否關注了簡單但同樣豐富的黑或白?請以黑或者白爲話題,寫作一篇文章。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可以編寫故事,也可以抒發情感,還可以發表議論,字數不少於800字。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轉折》、《包容》直到《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近幾年,打工熱一浪高過一浪,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的平淡生活,而更多地走上社會,迎接挑戰。

夜已深,一列南下的火車正載着這些“尋夢人”向某一城市駛去。雖然夜色已深,但這羣人仍在興致勃勃地談論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內容大都是聽來的關於打工仔的故事。一位小夥子談起了他哥哥的發跡史:“我哥發跡,沒什麼祕密,只有一條——奉承職位比他高的人,該說假話時就說假話,保你官運亨通。”車廂裏的人聽得直點頭,這年頭,不會說假話,在外面是吃不開的。就在這時,一位長者卻講了另一個打工仔的故事:

我一位朋友,剛大學畢業,想出去闖闖,於是便到一家電腦公司應聘。這家公司給應聘者每人發了一臺電腦,要求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一項軟件設計。我朋友抱起電腦就回旅館準備大幹一番,可誰想這臺電腦是壞的,怎麼修也修不好。這可把他急壞了。最後他也認了,算自己倒黴,一個人在旅館裏悶了一個星期。到交軟件那天,他硬着頭皮去了公司,大家都將軟件設計好了,沒有一個是空着手來的。公司裏的人看了應聘者設計的軟件,讚不絕口,可人事經理並沒有從中挑出最好的,而是問:“你們有沒有沒交的?”我朋友滿臉通紅地站了起來,說自己沒交。那位人事經理又問:“你是不會,還是對這份設計不感興趣?”面對這咄咄逼人的問話,下面議論紛紛。人事經理繼續發問:“請回答我!”我朋友也被激怒了,他一掃剛纔心中的膽怯,大聲地說:“首先,我對貴公司的電腦質量表示懷疑,一臺新電腦未經使用就已壞了,試想如果我是顧客,將會因此對貴公司失去信任;其次,貴公司的人事管理也亟須改進,不論是對顧客,還是對應聘者,態度都不應該像你這樣惡劣,這不僅有損貴公司形象,而且會影響貴公司競爭力。試想一個沒有親和力的公司,如何凝聚員工,如何吸引顧客?再次,對於您的問題,出於禮貌,我可以作答,但我覺得已沒有那個必要,貴公司不適合我,這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可以,我將電腦奉還,告辭!”

一番話說得場內鴉雀無聲,就在我朋友將要走出會場時,那位人事經理叫住了他,並大聲宣佈:“先生,您被公司聘用了!”

那位小夥子聽不下去了,跳起來叫道:“你吹牛!公司怎麼可能聘用這樣的人?”長者並沒有理會他,繼續說下去:“後來我朋友才知道,電腦是公司故意做了手腳,那天發給應聘者的電腦都是壞的,只不過別人都做了假。你想,人家那麼大一個公司怎麼會聘用一個弄虛作假的職員?所以我說誠實是金,實話也是一筆財富!”他看了看剛纔還在得意的年輕人:“你說是吧,小夥子?”“實話也是一筆財富!”他略有所悟地念叨着。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天籟乎?語嫣乎?有這樣一種聲音,喚醒了我心頭的悸動萌芽。——題記

這是遠古的呼聲;漾起心海無拘束的波瀾。

沒錯,我身臨萬里外的希臘克里特島,每一滴海水,愛琴海的精髓,都是天然之韻的源頭歸宿。當我憑空鳥瞰全景,便浮想聯翩着一切大美:百千座島嶼,星羅棋佈,錯落有致,簡直是點點花蕊掩羞藏嬌,獨爲我一人所飽覽,貪婪自私地獨享藍色妖姬的內涵滋味;從東亞翱翔凌駕於東歐,文明啓蒙的這捧鮮花,豔起了整個花園千百呈競相開放之勢;自命我爲造物主的意願橫生休收,這份慾望,自由地遍及每一個我創造的角落處。

重蹈史前航海的足跡;接着,海鷗齊集,鵜鶘共至。

天空是何等的明朗!勾動了不少水鳥的興致,歡快地梵唱着翡翠綠的家園,海岸上有幾塊可棲的嵁巖,便就一時崛起多少舞臺。微笑的浪花,柔情的海風,輕盈的姿影浮動着粼粼光波,加盟一道低吟翩躚;恨獨不曉音律及“掌上作舞”之類的,羨慕嫉妒地只好拍攝下一幅幅真心的畫面。

當腳印落在觸手可及的山脈時,我心脫俗,更甚不可收拾。

前方一泓清冽的泉水,一下子鎖住了心靈的窗口。宛若仙鏡,亦宛若身臨仙山瓊閣的境界。飄飄欲仙,仙樂之極猛然憶昔惆悵:在上海這個歌舞昇平的國際大都市往來之際,陰謀、欺騙、背叛之虞與日俱增,不得見一潭淨泉,甚而一口山村的枯井也從茲銷聲匿跡,哪得以有如此的鏡子重煥自我,哪得以有如此的仙境桃源一生一世呢?繼續探險下去,望見一座教堂,稍作憩息:同時默默地虔誠地祈禱:並非這世上沒有喧囂與利弊權衡,而是讓我的駑鈍的左耳,大抵能夠定格每一段珍貴的聲音。

黃昏下的海面,韶華伴我度過月夜;淚泣不已,而又興奮地發笑——明天就要揮手別離這個流連忘返的寓所,然而,我的記憶所幸融於愛琴海,融爲愛琴海中,每一顆暖冬短暫的冰晶,是記憶珍藏的結晶罷。

來年開春,幼苗可否願隨島上的新綠甦醒?

這刻意難忘的聲音,時刻刻意呼喚我的內心:時刻搏動,搏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