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精品】高三作文彙編五篇

【精品】高三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高三作文彙編五篇

高三作文 篇1

有人喜歡剛剛從地平線跳躍而出的太陽?,因爲據說它照到牀頭的光總給人新的希望,有人喜歡剛呱呱落地的白嫩的嬰兒,因爲它總是承載着一個家庭新的期待,有人喜歡在一張純白的白紙上塗鴉,因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自己的想象...每個人都彷彿喜歡事物最原始的狀態,但如果讓你的人生清零,回到最原始呢?你又是否願意呢?

我想,至少桑迪亞哥老人是不願意的。當他在八十四天還未打到一條魚,卻鼓足勇氣堅持每天出海,他在用他的行動感染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經歷失敗的人,讓他們站起來再次前行,他努力與比自己的船還大的馬林魚搏鬥,儘管精疲力竭,被摔到腮幫子流血,雙手血肉模糊,但兩天兩夜的爭鬥中,依舊獲得了的勝利,當海明威卻出乎意料地將厄運的大石再一次狠狠砸中了這位不服輸的老人,在回途中,他遇到了成羣的鯊魚,“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他吶喊,他無畏,當他將一具白花花的魚骨拖回,無疑老人現實的失敗,精神上的勝利極大的激勵每一位前進的硬漢和勇士,?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但那雙眼睛,跟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它在告訴人們頑強的意志,不服輸的拼搏是人一生的財富。

當自己的經歷變成了鞭策他人前進的鞭子,讓身處灰暗的人們,重拾信心,點燃希望,你又怎麼會捨得將自己的過去抹去?使自己變的毫無價值? 即使經歷過得事情再痛苦,再不堪,再令自己掙扎,糾結,不滿,老人也不會將自己的人生清零,清零意味着老人以前所有的痕跡將被抹去,那老人便不再是他自己。

津島家小女兒曾說,“很多年後,我還能回想起夜晚擡頭偶拾疏星的短暫欣喜,卻再不能記起過往的種種失落。”是的,其實當我們被時間的大河一次次沖刷,被社會的大江一次次磨平,我們記憶中的人和事,卻永遠保留着最純真美好的樣子,若你要清零人生的苦痛,其實深挖進記憶的儲蓄庫,痛苦不過寥寥幾筆,甚至有一天你可以將它微笑着講出,因爲這都是你每一次成長的記憶,這是你生而爲人的有力見證。

月亮不會因爲你的困境而施捨光亮,但我們所經歷過的每一次痛苦,都會成爲灰暗時最純粹的光。當我們按下人生的清零鍵,我們便不再是我們,而光也不再是光。 襲村野說,上帝並沒有創造一個標準的人,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被上帝咬過的一個蘋果,他們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大些,是因爲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芳香。 若每一次艱難的掙扎我們都不曾退卻,不曾逃避,甚至有所喜悅,那麼我們才能再這流沙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而清零則顯的蒼白無力,毫無意義。 就像剛出生的太陽依舊會落下,幼小稚嫩的嬰兒終究會經歷坎坷,純白的紙一定會落下你的印記,該來的一切總是會到來,上帝安排我們經歷過得人和事,不能說是奇蹟,但也是天意,清零之後也如期而至。 如果是我,我不會!

高三作文 篇2

昨天和凱是發生了什麼呢?就他一開始不是說他要請假嗎?然後我也沒有說什麼,因爲我覺得他只是在開玩笑,畢竟他也沒有生病什麼的,就是剛對完試卷,大家心情都不太好。所以說說想回家發泄一下自己難過的心情,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自己一開始也沒有當真。

後來同桌他就跟我說,我用不用去看一下?他覺得他應該是去跟李小老師請假,然後沒有請成功,然後再同桌跟我說這一件事情,之前也有他的同桌來跟我說,爲什麼他同桌不見了?所以當時我就想着我找到我要找的東西,我就去找他。後來我去找他的時候,他是在廁所裏面,剛打完電話要出來,我看到他了,我就說好哇。就是用我們這邊的話講,然後用我們這邊的話來講的話,也有另一層意思,就是好的呢的意思。但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是生氣的意思,就是說好啊你那一種意思。

當明顯凱並沒有接受到我這一層意思,後來我就很生氣,我去打他,然後他說怎麼了?我說我來找你,結果你看到我都不打一下招呼,這麼冷漠的就走了。當時是真的挺生氣的,畢竟我們都在擔心他是不是心情不好?結果他還有說有笑的跟別人一起,關鍵看到我還那麼冷漠的走開了。

後來是有點生氣,回班級的時候同桌就問我說怎麼說?我說沒事,然後同桌也察覺到我情緒的變化,後來他問清楚情況,我就很生氣的跟他說,他怎樣怎樣,我過去的時候,他是怎樣冷漠的跟別人笑着走開的?然後同桌說,沒想到他沒心情不好,最後後弄到你心情不好了。

我真的是可怕的女人。

高三作文 篇3

紙質書籍是我極其偏愛的。展卷之際,墨香撲面襲來,心爲之陶醉。或許你會問電子書如此盛行,爲何依舊鐘情紙質書籍?或這便是儀式感吧。我不安於享受電子書的快捷,草草閱讀隻言片語是對文字的褻瀆。我只願擇安靜的一隅享文字的美妙,那裏便是我的理想國,無關乎歲月,無關於風雪。

儀式感帶來的不只心情的愉悅,更是內心的豐盛。同樣,在我看來,生活有儀式感的人一定是細膩乾淨的人。

午後的圖書館陽光燦爛,桌前、臺階上遍佈着安靜的人們,此刻的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他們恣意在那個世界裏穿梭遨遊,與古今中外的人們對話着,指尖觸及書頁便像是已身臨其境一般。這是電子書再發達也無法觸及的高度。這便是儀式感帶來的豐盈。

儀式感帶來的不只內心的豐盈,更是美好感情的傳遞。

生活需要儀式感,網絡速度發展的當下,我們已疲憊於各式各種的消息。當朋友圈的文章千篇一律之際,我黯然了。當重大節日來臨時,羣發的消息千篇一律,我茫然了。難道我們的生活已步入如此無聊的死循環之中嗎?不!拋開世俗,生活之大美正待我們去發現。

出行遊玩時,在小巷中驚喜發現一家古色古香的店,店裏不滿了各色小鎮風景的明信片,店長說道寫好的明信片可以寄去遠方。明窗旁,我寫下祝福感慨之言,希望它能將我的一廂情意帶到。也許你會問,消息即發即到的今天,還要寫信嗎?我想,收信之人定會溫暖此刻,逾越千里送到的情誼想必會更加沉厚。由此傳出的美好情感將使我們的心更加緊靠。

當物慾橫流,你發現我們的心逐漸鈍化之際,何不擇一日陽光明媚,書信一封或展書一卷,讓我們浮躁的心慢慢沉澱,靜享與世無爭的'片刻安閒。

縱使儀式感賦予了我們若大的美好,我們也不可盲目追求。所以當商家借儀式感大肆促銷之際,這定違背了初衷,當有些人處處追尋儀式感之時,也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儀式感是賦予我們能力去維護那厚重一生的情感。

困頓之際,展書一卷,望展卷佳。

高三作文 篇4

舊時代的雲南出過能工巧匠,打一套雕花木門須得花上十年精雕細琢,方能出手,然而他的報酬是以同等刨花的重量的金子。

在外人眼裏,匠人近乎癡狂。他們不會第二種技藝,只有將眼前的對象做到極致。時間、精力、犒賞,這些都不在他們的行事準則內行,即完美,便是獨運的匠心。

曾爲人熟知的日本料理大師們則爲匠心作了典範。小野二郎,早乙女哲哉這些年逾花甲的匠人們,便是天生的藝術家。再簡樸的一片草葉、一尾魚生,都如神明賜予般珍貴。輕易不開張接待,而開張的那一刻,便是心神聚合,永遠將眼前的微小事物當成臨別的絕作,細末工夫亦必精到。無論其他,無關食料,僅憑這細微中的一顆匠心,足以讓這些匠人成爲一代不可磨滅的傳奇。

這一點匠心是執着於事物本身的心思,他們不把手中的一切看作與職業相關的累贅,只是雕琢,雕琢,再雕琢。雖然世間絕無真正的完美,但以匠心的標準,以匠人精神完成的,即是完美。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柳宗悅曾談到日本匠人的“器物之心”,便是追求事物本身完美,以執着之心求得一種精進。這便是匠心的詮釋,看似不厭其煩,不惜代價而近乎癡狂的背後,又有誰能真正懂得一片匠心的平靜光芒?不懈地追求器物上的幾星塵埃,僅僅是爲了商人更高昂的出價嗎?爲了富人讚賞貪婪的物慾眼光?恐怕匠心背後還有超過匠心本身的東西。

姜峯楠便是文學界內匠人的典例。一篇小說便是要雕琢斟酌,方可滿意。一篇匆匆完成,未來得及修改的作品被世人讚賞後欲授予雨果獎,但他婉拒了。在莫大的榮譽面前,匠人則托出了他的態度,完美的背後,隱藏的不是名利的貪婪慾望,不是未來的功成名就。完美,即是源自內心深處熱愛的呼喚,是一位位匠人心中的對於自我藝術境界與人格境界的滿足。匠人之心在所有領域有着一致的內涵,即是追求完美與極致。這不是盲目與癡狂,而是出於靈魂最深處的呼喊與渴望,物我相融的境地中,當眼前的外物被雕琢至極致後,匠人的心亦已完成了一次蛻變,臻至完美無華的境界。這般心思變化,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罷。

一片匠心所創造的,又豈是幾顆珠玉,二三陶器?匠心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氣度。常常說道物慾社會人們需要舍外物而追求本心之云云,殊不知匠人們已然從物我中超脫了簡簡單單的物役關係,用發出細微光芒的匠心告訴世人最簡單的一種完美。

匠心,即完美……“美”於器物,“完”在人心。

高三作文 篇5

我們生活在現代後工業社會,讓靈魂跟着身體勞累奔波不休。物質主義的浪潮席捲世界,語言和圖畫攜來的訊息堆積如山。每個人的靈魂都在艱辛地跋涉,找不到能夠休憩的土地,找不到可以舒展的空間。這是一種疲倦、無奈而茫然的生活,甚至讓我們懷疑生命的意義。我們必須要找到能讓靈魂時不時休憩和舒展一下的空間。

有一位詩人說:“我希望能有一座塔。我可能用三年、四年或更長時間來建築這座塔。它可以容納我在裏面奔跑、繪畫、寫詩,或者什麼也不做。”這座塔就是能讓他的靈魂舒展的空間。舒展的本質是自由,自由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了自由,生命纔有意義與價值。

高僧跌坐在蒲團上,幾十年如一日不動如山,心卻自由地在禪海中探索;李敖喜歡把自己關在書房裏,飲食從一個小窗口遞進來;千利休設計的茶室則像封閉的繭,門開成洞口的樣子;《麥田裏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把房子建在山上,四周圍着鐵絲網,安上警報器,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擅自闖入,自己在裏面讀書寫作,隱居至死。這些人生的智者身體關在逼仄狹小的四壁間,靈魂卻找到了能夠盡情舒展的廣闊空間。他們的人生因而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只有在靈魂舒展的空間裏,一個人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他能看清生命的本質,找到人生的立足點;他能收穫前行的信心,重拾奮鬥的勇氣。在熙熙攘攘的現實世界中,抽一段時間,靜靜獨處沉思,忘記喧囂,讓心靈與自然接通,讓感知器官保持敏銳。這樣,通過自我發現和自我呈現,靈魂會找到能自由舒展的空間,一個人就更能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劉亮程在田野與蟲共眠,在城市聆聽牛哞,按照自然的意志生活在“一個人的村莊”,那是他舒展靈魂的空間;張煒在大地和莽野上跋涉,用一輩子來追趕、尋問、融入“野地”,那是他舒展靈魂的空間;韓少功逃離城市,“撲進畫框”,過陶潛式的隱居生活,在青山綠水間躬耕隴畝,那是他舒展靈魂的空間。而我們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帶着一種對物質主義的自覺反抗,躲開四處拋撒的訊息“隕石雨”,時不時停下匆匆的腳步,等一等被拋在身後的靈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打造一個能讓靈魂舒展的空間?

還生命以過程,還靈魂以舒展的空間。